一种低耗损式车载纯正弦波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2416发布日期:2022-09-23 23:4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耗损式车载纯正弦波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耗损式车载纯正弦波逆变器。


背景技术:

2.在汽车电子领域中,车载纯正弦波逆变器是一种将电源进行转换的设备,以方便供手机等电子设备使用,目前大多和点烟器连接后直接放置在储物槽内部。
3.然而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不断加减速、颠簸等因素,逆变器会不断晃动发生碰撞产生外部耗损。为此申请号为“201920778523.7”提出了一种正弦波逆变器,该装置主要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将逆变器进行固定,虽然逆变器被固定住,但是在放置在储物槽内的其他物品仍会碰撞逆变器四周,并致使逆变器外部产生耗损,降低其使用寿命。此外该方案仅通过开设散热口来进行降温,散热效率十分依赖汽车空调吹出的冷风,在冬季行驶时,空调吹出的热风反而会直接进入逆变器内部而引起逆变器升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低耗损式车载纯正弦波逆变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低耗损式车载纯正弦波逆变器,包括逆变器主体,所述逆变器主体上设有多个铝合金散热片,且所述所述逆变器主体上套设多个空心环形缓冲带,且所述铝合金散热片的侧壁开设有储液腔,所述空心环形缓冲带与储液腔内均填充有冷却液,所述空心环形缓冲带与储液腔连通有进液管与出液管,且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内分别安装有进液单向阀与出液单向阀,所述进液管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塞,所述滑塞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上端固定连接在空心环形缓冲带内壁上,所述滑塞上安装有将冷却液打散的打散机构。
7.优选地,所述打散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滑塞下端的螺杆,所述储液腔内转动连接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叶片。
8.优选地,所述储液腔内设有毛细管,所述毛细管上的通过波纹管连通有甩管,所述甩管上设有铁环,所述储液腔两相对内壁上均嵌设有螺线管,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甩杆,所述储液腔两相对内壁上均嵌设有压电片,且所述压电片与相邻的螺线管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进液管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槽,且多个所述导流槽沿螺杆周向等间距分布。
10.优选地,所述空心环形缓冲带采用软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空心环形缓冲带厚度为5-10mm。
11.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通过设置填充有冷却液的空心环形缓冲带,可有效减缓物品对逆变器的冲击
力,同时还可将冲击力进行吸收并转化为冷却液的流动动能,一方面,可直接避免缓冲后的冲击力继续作用于逆变器,进一步减少逆变器受到的撞击,另一方面,也可促使冷却液流动来对逆变器进行散热降温;
13.2、通过设置打散机构以及甩管,可将流出的冷却液部分打散成液滴,可大面积吸收散热片的热量并气化蒸发一部分,如此可快速吸收逆变器产生的热量并流动散发出去,提高其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低耗损式车载纯正弦波逆变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低耗损式车载纯正弦波逆变器上端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中:1逆变器主体、2散热片、3空心环形缓冲带、4进液管、5出液管、6毛细管、7波纹管、8甩管、9铁环、10螺线管、11套筒、12压电片、13甩杆、14叶片、15螺杆、16滑塞、17弹簧、18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0.参照图1-3,一种低耗损式车载纯正弦波逆变器,包括逆变器主体1,逆变器主体1上设有多个铝合金散热片2,且逆变器主体1上套设多个空心环形缓冲带3,空心环形缓冲带3采用软质橡胶材料制成,空心环形缓冲带3厚度为5-10mm。
21.且铝合金散热片2的侧壁开设有储液腔,空心环形缓冲带3与储液腔内均填充有冷却液,空心环形缓冲带3与储液腔连通有进液管4与出液管5,且进液管4与出液管5内分别安装有进液单向阀与出液单向阀,进液管4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塞16,滑塞16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7,且弹簧17上端固定连接在空心环形缓冲带3内壁上,滑塞16上安装有将冷却液打散的打散机构。
22.打散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滑塞16下端的螺杆15,储液腔内转动连接有与螺杆15螺纹连接的套筒11,套筒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叶片14。进液管4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槽18,且多个导流槽18沿螺杆15周向等间距分布。储液腔内设有毛细管6,毛细管6上的通过波纹管7连通有甩管8,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毛细管6,则在毛细作用下,储液腔内的冷却液将沿毛细管6上升至其顶部,而甩管8在甩动时,可先将其内空气甩出从而产生负压并使冷却液向上流动,并随甩管8继续甩动而逐渐将冷却液甩出而形成液滴。
23.甩管8上设有铁环9,储液腔两相对内壁上均嵌设有螺线管10,套筒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甩杆13,储液腔两相对内壁上均嵌设有压电片12,且压电片12与相邻的螺线管10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套筒11与螺杆15之间的螺纹阻力较小,在螺杆15上下移动时能够
带动套筒11来回转动,且无论套筒11向哪个方向转动,都将带动甩杆13同步转动,并交替性的敲击两个压电片12,且由于甩杆13只有一个,则始终只有一个压电片12受到撞击并在压电效应下使得对应的螺线管10通电,因此两个螺线管10也将交替性通电。
24.本发明中,当逆变器主体1受到其它物品的碰撞时将直接作用于逆变器主体1四周的空心环形缓冲带3上,并挤压空心环形缓冲带3。如此可将空心环形缓冲带3内的冷却液可被挤入进液管4中。
25.冷却液进入进液管4时,将推动滑塞16下移,如此可将螺杆15推入套筒11中,由于其螺纹阻力较小,因此将推动套筒11转动,且当滑塞16下移至导流槽18处时,冷却液可从导流槽18被挤入储液腔中。且当滑塞16移动至导流槽18处时,滑塞16上下两侧连通,气压相同,弹簧17可随即拉动滑塞16上移复位。
26.当冷却液从各导流槽18下移时将流至叶片14上,且套筒11在转动过程中也将带动各叶片14旋转,从而将下流的冷却液打散成液滴。
27.同时储液腔内的冷却液还将在毛细作用下沿毛细管6上升,而套筒11在旋转时还将带动甩杆13不断转动,并周期性的敲击两侧的压电片12,使得压电片12在压电效应下产生电流并供向两个螺线管10。
28.由于两个压电片12始终只有一个产生电流,因此两个螺线管10始终只有一个通电。在两个螺线管10交替性的通电过程中,也将交替性的产生磁性并吸引铁环9与之贴合,如此可带动甩管8左右来回摆动。如此可先不断将甩管8内的空气甩出,并产生负压,进而逐渐的将毛细管6内的冷却液吸出,并随着甩管8的迹象甩动而不断将冷却液甩出,甩出的冷却液将呈线性液滴形式。
29.综上所述,本装置可通过打散机构以及甩管8将冷却液制成液滴形式,从而可与储液腔内壁大面积的充分接触,从而可使部分液滴形式冷却液能够吸收散热片2的热量并气化蒸发,从而可有效对本装置进行散热降温。
30.当物品离开空心环形缓冲带3时,则空心环形缓冲带3将在自身弹力作用下自行鼓起,并将储液腔内的冷却液由出液管5吸入进行补充,此时也将拉动滑塞16再次下移至导流槽18处,并使上述甩管8动作再次进行一次,可继续形成液滴蒸发吸热。且当滑塞16移动至导流槽18时,滑塞16上下两侧气压再次相通,弹簧17又将拉动滑塞16上移复位。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