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预埋PVC管组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60070发布日期:2023-10-06 15:3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线预埋PVC管组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pvc管组装,具体为一种电线预埋pvc管组合机构。


背景技术: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会使用不同的建筑管材,而pvc管则是我们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pvc管是由聚氯乙烯树脂与稳定剂、润滑剂等配合后用热压法挤压成型,是最早得到开发应用的塑料管材,由于其良好的抗拉抗压强度,使用较为普遍。

2、现有的电线预埋pvc管,在组合使用时,无法在单人操作的情况下快速将pvc管组装在一起,需要多人合力操作,且操作较为复杂繁琐,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线预埋pvc管组合机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线预埋pvc管组合机构,包括两个支撑单元,且两个所述支撑单元为左右设置,两个所述支撑单元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共同设有矩形框,且所述矩形框与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卡接机构,所述矩形框的内腔中间位置处设有中空管,且所述中空管的内腔设有固定机构,所述中空管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且两个所述固定板为前后设置,若干个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均与矩形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空管的内腔贯穿设有对接管,且所述对接管的外侧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套设有第一限位环,两个所述第一限位环均与对接管固定连接,所述对接管的前后两端均贴合设有连接管,且所述连接管靠近对接管的一端外侧套设有第二限位环,所述对接管与两个连接管之间设有卡接机构。

3、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两个定位块,且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固定连接在矩形框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插接在相邻的定位槽内,两个所述定位槽相邻一侧均开设有第一穿孔,两个所述定位块相邻一侧均开设有第一盲孔,且所述第一盲孔内腔插接有第一l形杆,所述矩形框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开槽,两个所述第一l形杆的另一端分别贯穿相邻的第一穿孔和第一开槽内腔,延伸至矩形框的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块,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块上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腔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腔共同贯穿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矩形框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左端与矩形框的内腔左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右端贯穿第一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摇轮。

4、优选的,所述第一手摇轮上靠近顶部处开设有第二穿孔,且所述第二穿孔内腔贯穿设有第一t形杆,所述第一t形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手摇轮和第一t形杆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若干个第二盲孔,所述第一t形杆t形结构较长的一端插接在其中一个第二盲孔内腔。

5、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第二盲孔均匀分布在矩形框的右侧,且若干个所述第二盲孔以第一螺纹杆的右端为圆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列。

6、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环形气囊,且所述环形气囊贴合设置于中空管的内侧壁,所述环形气囊套设在对接管的外侧,所述环形气囊远离对接管的一侧与中空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的顶部靠近右侧处插接有打气筒,且所述打气筒的底部插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贯穿中空管,并与环形气囊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打气筒的内腔靠近顶端处贴合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杆,所述打气筒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且所述压杆的顶端贯穿通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圆柱。

7、优选的,所述打气筒的右侧设有l形板,且所述l形板的底部设有第二螺纹块,所述第二螺纹块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腔贯穿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顶端与l形板的顶部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形齿轮,且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底部右侧处啮合有传动锥形齿轮,所述传动锥形齿轮上圆心处贯穿设有方孔圆管,所述l形板上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方孔圆管的右端贯穿第二轴承内腔,且所述方孔圆管的内腔贯穿设有与之相互匹配的方杆,所述方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矩形框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传动杆的右端贯穿第三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摇轮,所述第二螺纹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l形杆,所述矩形框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第二开槽,且所述第二l形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开槽,延伸至矩形框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

8、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杆均位于第二l形杆的左侧,且两个所述限位杆为上下设置,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的垂直距离与圆柱的高度一致。

9、优选的,所述l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矩形框的内腔顶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滑块活动连接在滑槽内腔,所述l形板的右侧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矩形框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螺母,且所述第三螺纹杆的右端贯穿螺母内腔,延伸至矩形框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三手摇轮。

10、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两个蜗杆,且两个所述蜗杆分别位于中空管的左右两侧,若干个所述固定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轴承,两个所述蜗杆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相邻的第四轴承内腔,且两个所述蜗杆的顶部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啮合有蜗轮,若干个所述蜗轮上均贯穿设有t形螺杆,且若干个所述t形螺杆t形结构较长的一端与矩形框的内侧壁转动连接,若干个所述t形螺杆的外侧均套设有螺纹套,若干个所述螺纹套远离矩形框内腔中心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三穿孔,若干个所述第三穿孔内腔均贯穿设有横杆,且所述横杆与矩形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连接板远离相邻螺纹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l形杆,两个所述第二限位环上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限位孔,且所述限位孔内腔贯穿设有插杆,若干个所述插杆靠近对接管的一端均与相邻的第一限位环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插杆上均开设有定位孔,若干个所述第三l形杆远离相邻连接板的一端分别贯穿相邻的定位孔内腔。

11、优选的,两个所述蜗杆的外侧中间位置处均套设有被动锥形齿轮,且所述被动锥形齿轮远离对接管的一侧啮合有主动锥形齿轮,两个所述主动锥形齿轮相远离的一侧圆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矩形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五轴承,两个所述转杆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相邻的第五轴承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被动齿轮,且所述被动齿轮的后侧啮合有驱动齿条,两个所述驱动齿条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两个所述竖杆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上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第四穿孔,且所述第四穿孔内腔贯穿设有第二t形杆,两个所述第二t形杆t形结构较长的一端均与矩形框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t形杆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压板底部和矩形框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块上均开设有空腔,且所述空腔内腔贴合设有限位板,两个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五穿孔,且所述第五穿孔内腔贯穿设有第三t形杆,两个所述第三t形杆t形结构较长的一端分别贯穿相邻的限位板,并均延伸至相远离的第五穿孔内腔,两个所述第三t形杆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三弹簧,且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空腔内侧壁和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的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第三盲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发明通过环形气囊、打气筒、进气管、活塞、压杆和圆柱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对pvc管进行组合时,先将对接管从环形气囊的内腔贯穿出去,并通过不断按压圆柱向环形气囊中充气,通过环形气囊的碰撞对对接管进行固定,并通过转动第二手摇轮带动传动杆转动,从而通过方杆、方孔圆管、传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块和第二l形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带动两个限位杆移动,从而使得圆柱位于两个限位杆之间,并通过转动第三手摇轮推动l形板向左移动,通过两个限位杆对圆柱进行卡接限位,从而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14、2、本发明通过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和插杆的设置可先将对接管与连接管先对齐,再按压压板克服两个第二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推动两个连接块向下移动,通过驱动齿条与被动齿轮的啮合带动两个转杆转动,并通过主动锥形齿轮、被动锥形齿轮、蜗杆、蜗轮、t形螺杆和连接板的相互配合下带动若干个第三l形杆向靠近连接管的一侧移动,并贯穿相邻的定位孔,从而实现对接管与连接管的卡接固定,当两个连接块下移一定距离后,使得两个第三t形杆t形结构较长的一端分别插入相邻的第三盲孔内腔中,从而对压板进行锁定,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可在单人操作的情况下快速将对接管与两个连接管组合在一起,操作便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