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5G通信的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85822发布日期:2023-02-04 06: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输电线路两侧的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收输电线路对侧的采样点数据;对接收到的输电线路对侧的采样点数据进行解析,得到输电线路对侧的同步标志和采样点序号;当输电线路对侧的同步标志与输电线路本侧的同步标志均为“true”时,根据输电线路对侧的采样点序号与输电线路本侧的采样点序号进行数据同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点数据包括采样数值,所述采样数值的获取方法,具体为:每秒在外部时钟的整秒时刻对时信号上升沿触发采样,并且将该采样点序号设定为0,每秒按照固定间隔进行采样,并按顺序依次编号,得到采样数值及与采样数值对应的采样点序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点数据还包括绝对时标信息,通过外部时钟信息解析得出所述绝对时标信息,若时钟有效,则同步标志置“1”,若时钟无效,则同步标志置“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输电线路对侧的采样点序号与输电线路本侧的采样点序号进行数据同步,具体过程为:将接收到的当前输电线路对侧的采样点数据按照采样点序号回退若干点作为基准点进行数据同步;在本地数据缓存区内找寻和基准点采样点序号一致的输电线路本侧的采样点数据,比对基准点处的采样点数据中的绝对时标信息t
v_r
和输电线路本侧的采样点数据中的绝对时标信息t
v_m
;若

t
v_r

t
v_m

<t,t是设定的裕度;则认为s
v_r
、s
v_m
数据同步有效,否则数据同步失败;基准点处完成数据同步后,依次选用除基准点外的其它采样点数据完成数据同步。5.一种差动保护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输电线路两侧的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所述装置包括:移动通信模块,用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收输电线路对侧的采样点数据;通道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输电线路对侧的采样点数据进行解析,得到输电线路对侧的同步标志和采样点序号;还用于当输电线路对侧的同步标志与输电线路本侧的同步标志均为“true”时,根据输电线路对侧的采样点序号与输电线路本侧的采样点序号进行数据同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动保护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样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获取采样数值;所述采样数值的获取方法,具体为:每秒在外部时钟的整秒时刻对时信号上升沿触发采样,并且将该采样点序号设定为0,每秒按照固定间隔进行采样,并按顺序依次编号,得到采样数值及与采样数值对应的采样点序号。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动保护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时钟模块,用于通过外部时钟信息解析得出所述绝对时标信息,若时钟有效,则同步标志置“1”,若时钟无效,则同步标志置“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动保护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输电线路对侧的采样点序号与输电线路本侧的采样点序号进行数据同步,具体过程为:将接收到的当前输电线路对侧的采样点数据按照采样点序号回退若干点作为基准点进行数据同步;在本地数据缓存区内找寻和基准点采样点序号一致的输电线路本侧的采样点数据,比对基准点处的采样点数据中的绝对时标信息t
v_r
和输电线路本侧的采样点数据中的绝对时标信息t
v_m
;若

t
v_r

t
v_m

<t,t是设定的裕度;则认为s
v_r
、s
v_m
数据同步有效,否则数据同步失败;基准点处完成数据同步后,依次选用除基准点外的其它采样点数据完成数据同步。9.一种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方法,完成数据同步;根据数据同步后的采样点数据进行差动计算,获得差动计算结果;根据差动计算结果及设定的差动保护逻辑进行跳闸出口决策,用于实现差动保护。10.一种差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差动保护数据同步装置;保护逻辑运算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同步后的采样点数据进行差动计算,获得差动计算结果;保护跳闸出口模块,用于根据差动计算结果及设定的差动保护逻辑进行跳闸出口决策,实现差动保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用于输电线路两侧的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方法包括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收输电线路对侧的采样点数据;对接收到的输电线路对侧的采样点数据进行解析,得到输电线路对侧的同步标志和采样点序号;当输电线路对侧的同步标志与输电线路本侧的同步标志均为“true”时,根据输电线路对侧的采样点序号与输电线路本侧的采样点序号进行数据同步。本发明解决了由于5G通信延时抖动大且来回路由不一致导致的数据同步问题,同时满足继电保护快速性和灵敏性要求。同时满足继电保护快速性和灵敏性要求。同时满足继电保护快速性和灵敏性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吴通华 洪丰 姚刚 郑小江 郑玉平 戴魏 陈国洲 江源 孙志攀 王朝明 程瑞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9
技术公布日:2023/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