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设备及相关充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88766发布日期:2023-02-04 07:35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设备及相关充电柜的制作方法

1.本说明书涉及充电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设备及相关充电柜。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信息化发展,电子产品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各行业在工作中对电子产品使用频度越来越高,但电子产品需要进行定期充电,同时伴随着电子产品的使用,电子元件及电池老化必然发生,长期充电必然会导致充电设备着火或电池爆炸,如无人监护必然引起火灾的发生,尤其大量设备集中充电的情况下火灾概率更高,因此各行业需要一款能够集中充电,智能断电,能够自动灭火、具备防爆、通风散热、智能设定充电时间等功能的集中充电设备。
3.现有技术一般包括柜体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托盘,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多个隔间,所述隔间内可放置所述电子设备,设置在每个所述隔间内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模块,但是虽然该实现对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但是不具备智能断电,能够自动灭火、具备防爆、通风散热、智能设定充电时间等功能。因此本发明专利能够替补这项技术空白。
4.

技术实现要素:

5.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被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包括柜壳(1),所述柜壳(1)内设有若干充电单元组件,所述充电单元组件内设有若干充电单元格,所述充电单元组件上方内壁设有散热风扇(6)、散热风扇(6)单侧设有定时器(9),定时器(9)单侧设有超温报警器(16)。
7.进一步的,所述设备还包括柜门(7)、背板(8)、漏电保护器(10)、显示单元、浪涌保护器(15)和超温报警器(16);背板(8)内壁底部设有漏电保护器(10),柜壳(1)一侧转动连接有柜门(7),且背板(8)一侧连接有柜壳(1),所述显示单元内的显示屏与所述充电单元组件、所述散热风扇(6)、所述超温报警器(16)、所述定时器(9)连接。
8.进一步的,柜壳(1)和充电单元组件顶部设有贯穿到柜壳(1)底部的阵列通孔。
9.进一步的,所述漏电保护器(10)与所述浪涌保护器(15)和显示单元内的显示屏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单元格内壁中均设有插座、定时器和超温报警器,所述插座单侧设有灭火器,所述充电单元格内壁上方均设有独立的照明灯管,每一个所述照明灯管均配有感应器并与所述显示屏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单元内的显示屏与所述定时器(9)、超温报警器(16)、灯管和散热风扇(6)与相配套的充电单元格端口的显示屏信号连接。
12.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柜,进一步的,设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
附图说明
13.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说明书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14.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15.图2为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16.图3为充电单元格一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充电单元格二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充电单元格三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充电单元格四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柜壳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背板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浪涌保护器结构示意图。
23.在图1至图9,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柜壳1、充电单元格一2、充电单元格二3、充电单元格三4、充电单元格四5、散热风扇6、柜门7、背板8、定时器9、漏电保护器10、显示屏一11、显示屏二12、显示屏三13、显示屏四14、浪涌保护器15和超温报警器16。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过增设大小不一的充电单元格来达到不同电子设备的充电,包括柜壳、充电单元组件、散热风扇、柜门、背板、定时器、漏电保护器、显示单元、浪涌保护器和超温报警器;
25.背板内壁底部设有漏电保护器,柜壳一侧转动连接有柜门,且背板一侧连接有柜壳,柜壳内部放置有给不同电子设备充电的便于拆卸的充电单元组件,且充电单元组件上方内壁设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一侧设有定时器,定时器一侧设有超温报警器。
26.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充电柜指的是一种对多种类多数量的数码电子产品进行集中充电的一种设备,可为平板、笔记本、vr眼镜、手机等设备进行集中存储充电,常用于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场合。
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包括柜壳(1),所述柜壳(1)内设有若干充电单元组件,所述充电单元组件内设有若干充电单元格,所述充电单元组件上方内壁设有散热风扇(6)、散热风扇(6)单侧设有定时器(9),定时器(9)单侧设有超温报警器(16),示例性的,所述若干充电单元格,包括充电单元格一2、充电单元格二3、充电单元格三4、充电单元格四,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屏一11、显示屏二12、显示屏三13、显示屏四14;
29.还包括:5、散热风扇6、柜门7、背板8、定时器9、漏电保护器、浪涌保护器15和超温报警器16;背板8内壁底部设有漏电保护器10,柜壳1一侧连接有柜门7,且背板8一侧连接有柜壳1,柜壳1内部放置有给不同电子设备充电的便于拆卸的充电单元组件,且充电单元组件上方内壁设有散热风扇6,散热风扇6一侧设有定时器9,定时器9一侧设有超温报警器16,充电单元格一2、充电单元格二3、充电单元格三4、充电单元格四5构成充电单元组件,显示屏一11、显示屏二12、显示屏三13、显示屏四14构成显示单元,充电单元格一2、充电单元格二3、充电单元格三4、充电单元格四5可以放置不同大小的电子充电设备,进一步为需要充电的设备提供便利。
30.参考图1,柜壳1外侧连接的柜门7可在放入充电设备后将柜门7关闭,进一步增加整体的观赏性。
31.参考图2,柜壳1内部的充电单元格一2、充电单元格二3、充电单元格三4和充电单元格四5可以进行拆卸与组装,而且充电单元格一2、充电单元格二3、充电单元格三4和充电单元格四5的端口都设有独立的显示屏一11、显示屏二12、显示屏三13、显示屏四14,其次每个充电单元格内都配套有独立的定时器9和超温报警器16和配套的灯管,并且每个配套独立的定时器9和超温报警器16和灯管都与充电单元格一2、充电单元格二3、充电单元格三4和充电单元格5相对应端口的显示屏一11、显示屏二12、显示屏三13、显示屏四14信号连接,其中灯管配套有感应器,且感应器与相对应的显示屏信号连接,由显示一11、显示屏二12、显示屏三13、显示屏四14上可清晰的看出正在使用的充电柜的温度,湿度,以及充电时间的显示,打开显示屏灯管即可亮起,进一步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32.充电单元格一2、充电单元格二3、充电单元格三4和充电单元格四5内壁中部均设有插座,插座一侧设有灭火胶囊,插座采用漏电保护插座,当电器发生故障,引发漏电保护器10脱扣时,0.1s将其从电路中断开,不会对其他电器使用造成影响,当发生起火状况,都会触发灭火胶囊,及时的灭火,让危险扼杀在火源处,进一步为充电设备提供安全。
33.充电单元格一2最优尺寸为长250宽200深300mm,包含分三列数量15个相同的单元格,充电单元格二3最优尺寸为长250宽300深300mm,包含1列数量为5的相同单元格,充电单元格三4最优尺寸为长418宽300深300mm,包含一列数量为3的相同单元格,充电单元格四5最优尺寸为长600宽500深300mm,包含一列数量为二的相同单元格,若需要改变放置充电设备的效率,可通过对充电单元格的数量和尺寸进行调整,以达到改变放置充电设备的效率。
34.柜壳1外部设有对柜内相关的电子设备的总电源开关,并且,充电柜中装有超温报警器,在出现超出正常温度的情况下会发出超温报警并切断电源,以达到保护充电设备的目的,在每个单独充电单元格中都设有独立的插座,而且插座中部设有控制开关,插座电路
受总电源开关控制。
35.后设有浪涌保护器15,浪涌保护器15能及时导通分流电气设备受干扰产生的最高电流,有效保护设备不受雷击,进一步提高保护柜壳1内电子设备的安全。
36.柜壳1和充电单元格一2、充电单元格二3、充电单元格三4和充电单元格5顶部设有阵列的一个及多于一个贯穿到柜壳1底部的通孔,当自动检测到充电单元温度超过设定值,散热风扇6就会自动通风,保证每个通电箱体空气流通,自动通风也会使充电设备的温度降低,安全性大大提高。
37.散热风扇6的一侧设有灯管,灯管包含有配套的感应器,打开显示单元中的显示屏,灯管即可亮起,关闭显示器灯管熄灭,使用者能清晰可见充电单元的内部状况,进一步在视线不好的情况时为使用人员提供便利。
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39.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40.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