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刹车机构和马达减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39494发布日期:2022-07-13 05:2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刹车机构和马达减速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刹车机构、和装有此种刹车机构的用于降低马达输出转速的减速箱。


背景技术:

2.马达,是电动类工具驱动源,按驱动电流的类型分为交流马达和直流马达。
3.由于马达的输出速度极快,通常不能与负债直接连接,需要在马达和负载之间设置一个减速箱来使较高的马达输出速度降低为速度较低的转动速度。
4.有的电动工具(如电动卷帘),要求负载端不能在马达停止时因为自身重量而使转轴发生转动,否则会发生意外。
5.为此,在减速箱中需要配置刹车构件,以实现负载端在马达停止时不会因为自身重量而主动发生移动。
6.而现有的刹车构件,如申请号为cn201520963224.2的名称为刹车扭簧机构的中国专利,虽然能实现上述功能,但结构相对复杂,导致制造难度大,安装也相对较繁琐。
7.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刹车构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刹车机构和具有该刹车机构的马达减速箱,具有结构相对简单,制造、安装简便的特点。
9.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机构包括:
10.刹车筒体,包括:
11.安装通道,设于所述刹车筒体内,且沿所述刹车筒体的轴向贯穿;
12.筒体输入端口,开设于所述安装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刹车筒体相同一端的交汇处;以及
13.筒体输出端口,开设于所述安装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刹车筒体相同另一端的交汇处;
14.其中,所述刹车筒体沿其轴向呈对称设置;
15.一对刹车轴承,设于所述刹车筒体内的所述安装通道上,且沿所述刹车筒体轴向呈对称设置;
16.输入转动件和输出转动件,呈同轴设置,设于所述刹车筒体内的所述安装通道上,并沿所述刹车筒体轴向相对设置,且所述输入转动件和输出转动件各自有部分交互设置,所述输入转动件和输出转动件分别与该对刹车轴承一一配合,所述输入转动件设于所述刹车筒体上相邻于筒体输入端口处,所述输出转动件设于所述刹车筒体上相邻于筒体输出端口处,使用时,所述输入转动件和输出转动件互为配合设置;
17.其中,至少该输入转动件和输出转动件上的各自用于交互的部分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18.扭簧,设于所述刹车筒体内的所述安装通道上,沿所述刹车筒体轴向设置,且套设于该输入转动件和输出转动件上位于相互交互部分的周向外侧,包括:
19.扭簧第一端头,设于所述扭簧的一端且向所述扭簧内弯折,包括:
20.扭簧第一端头内侧面,设于所述扭簧第一端头上,且沿其横向向内的一侧上;以及
21.扭簧第一端头外侧面,设于所述扭簧第一端头上,且沿其横向向外的一侧上;
22.以及
23.扭簧第二端头,设于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且向所述扭簧内弯折,包括:
24.扭簧第二端头内侧面,设于所述扭簧第二端头上,且沿其横向向内的一侧上;以及
25.扭簧第二端头外侧面,设于所述扭簧第二端头上,且沿其横向向外的一侧上;
26.其中,所述扭簧内周侧与设于其内的该输入转动件和输出转动件上位于相互交互部分周侧之间留有第一活动空隙,所述扭簧外周侧与所述刹车筒体上对应于该扭簧的段部的内周侧之间留有第二活动空隙;
27.其中,在所述输入转动件受外部的驱动电机所驱动而转动时,所述扭簧第一端头内侧面或扭簧第二端头内侧面与所述输出转动件相抵靠,以使扭簧沿其径向向内变形后,与所述输入转动件和输出转动件上位于相互交互部分紧配合;
28.其中,在所述输出转动件受外部的负载所驱动而转动时,所述扭簧第一端头外侧面或扭簧第二端头外侧面与所述输入转动件相抵靠,以使扭簧沿其径向向外变形后,与所述刹车筒体内侧紧配合。
29.可选的,所述输入转动件包括:
30.输入转动架;
31.输入外连接件,设于所述输入转动架轴向一侧,用于与外部同步转动连接;
32.一对输入抵靠件,设于所述输入转动架轴向另一侧上,并设于所述输入转动架上的同一径向方向的前、后两部上且呈对称设置;以及
33.输入凸头,安装时,凸设于该对输入抵靠件中的任一个上的相邻于所述输出转动件的一侧上;
34.所述输出转动件包括:
35.输出转动架;
36.输出外连接件,设于所述输出转动架轴向一侧,用于与外部同步转动连接;
37.一对输出抵靠件,设于所述输出转动架轴向另一侧上,并设于所述输出转动架上的同一径向方向的前、后两部上且呈对称设置;以及
38.输出凸头,安装时,凸设于该对输出抵靠件中的任一个上的相邻于所述输入转动件的一侧上;
39.其中,所述输入转动件中的输入抵靠件、输入凸头和所述输出转动件上的输出抵靠件、输出凸头为所述交互的部分,且所述输入抵靠件和输出抵靠件、输入抵靠件和输出凸头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40.其中,在所述输入转动件受外部的驱动电机所驱动而顺时针转动时,所述扭簧第一端头内侧面与所述输出转动件上的输出凸头相抵靠,以使扭簧沿其径向向内变形后,与所述输入转动件和输出转动件上位于相互交互部分紧配合;
41.其中,在所述输入转动件受外部的驱动电机所驱动而逆时针转动时,扭簧第二端
头内侧面与所述输出转动件上的未设置输出凸头的输出抵靠件相抵靠,以使扭簧沿其径向向内变形后,与所述输入转动件和输出转动件上位于相互交互部分紧配合;
42.其中,在所述输出转动件受外部的负载所驱动而顺时针转动时,所述扭簧第一端头外侧面与所述输入转动件上的设置了输入凸头的输入抵靠件相抵靠,以使扭簧沿其径向向外变形后,与所述刹车筒体内侧紧配;
43.其中,在所述输出转动件受外部的负载所驱动而逆时针转动时,所述扭簧第二端头外侧面与所述输入转动件上的输入凸头相抵靠,以使扭簧沿其径向向外变形后,与所述刹车筒体内侧紧配。
44.可选的,所述输入转动架和输出转动架、输入外连接件和输出外连接件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45.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46.连接轴;
47.所述输入转动件还包括:
48.输入内连接件,设于所述输入转动架轴向另一侧,与所述输入转动架呈同轴设置;
49.所述输出转动件还包括:
50.输出内连接件,设于所述输出转动架轴向另一侧,与所述输出转动架呈同轴设置;
51.其中,安装时,所述连接轴用于将所述输入内连接件与所述输出内连接件呈同轴设置的连接起来。
52.可选的,所述输入内连接件和输出内连接件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3.可选的,所述扭簧第一端头与所述扭簧第二端头投影于所述扭簧的一个横截面上所形成的夹角的范围为小于等于90度。
54.可选的,所述扭簧第一端头沿所述扭簧的径向向内设置;
55.所述扭簧第二端头沿所述扭簧的径向向内设置;
56.所述扭簧第一端头与所述扭簧第二端头投影于所述扭簧的一个横截面上所形成的夹角等于90度。
57.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马达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减速箱包括:
58.第一行星减速器,其输入端与外部的驱动电机直接或间接连接;
59.如上所述的刹车机构;
60.第二行星减速器;以及
61.第三行星减速器;
62.其中,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刹车机构、第二行星减速器和第三行星减速器呈同轴设置,并依次沿轴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刹车机构、第二行星减速器和第三行星减速器中任意相邻的两个保持连接。
63.可选的,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由高分子聚合物改性pom材质制成。
64.可选的,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和/或第三行星减速器由包含铁的金属粉末压制烧结而成。
65.本实用新型的刹车机构具有至少在所述交互部分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使得本刹车机构的结构相对简单,制造、安装都相对容易。
附图说明
6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67.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的以输入侧视角获得的结构示意图。
68.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的以输出侧视角获得的结构示意图。
69.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的去掉刹车外壳体时的以输入侧视角获得的结构示意图。
70.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的去掉刹车外壳体时的以输出侧视角获得的结构示意图。
71.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的去掉刹车外壳体时的以主视视角获得的结构示意图。
72.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的去掉刹车外壳体时的以主视视角获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73.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的去掉刹车外壳体时的以输出侧视角获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74.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的去掉刹车外壳体时的以输出侧视角获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75.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在输出侧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的以输出侧视角获得的主视示意图。
76.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在输出侧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的以输出侧视角获得的主视示意图。
77.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的去掉刹车外壳体时的以输入侧视角获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78.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在输入侧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的以输入侧视角获得的主视示意图。
79.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在输入侧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的以输入侧视角获得的主视示意图。
80.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中的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81.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中的输入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82.图1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刹车机构实施例中的输入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83.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马达减速箱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84.图1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马达减速箱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85.附图仅出于示意的目的,而不旨在按照比例绘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被用于指示相同的元素。出于简明的目的,不是每一个组件在每张附图中均被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86.以下将参照若干实例来描述本发明。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而不表示或暗示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制。
87.如图1至18所示,本刹车机构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刹车筒体101、一对刹车轴承105、输入转动件106和输出转动件108和扭簧107。
88.刹车筒体101,包括安装通道102、筒体输入端口103和体输出端口104。安装通道102,设于所述刹车筒体101内,且沿所述刹车筒体101的轴向贯穿。筒体输入端口103,开设于所述安装通道102的一端与所述刹车筒体101相同一端的交汇处。筒体输出端口104,开设于所述安装通道102的另一端与所述刹车筒体101相同另一端的交汇处。其中,所述刹车筒体101沿其轴向呈对称设置,所述对称设置意为沿所述刹车筒体101以一个包含有该所述刹车筒体101轴向长度的中点的横截面为切面进行切剖后,形成的两个部分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89.一对刹车轴承105,设于所述刹车筒体101内的所述安装通道102上,且沿所述刹车筒体101轴向呈对称设置,该对称设置意为该对刹车轴承105以该所述刹车筒体101上的一个包含有该所述刹车筒体101轴向长度的中点的横截面为对称面,各个所述刹车轴承105 除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外,且各所述刹车轴承105至所述横截面的距离也都相同,且各个所述刹车轴承105的中心点都位于轴向上。
90.输入转动件106和输出转动件108,呈同轴设置,设于所述刹车筒体101内的所述安装通道102上,并沿所述刹车筒体101轴向相对设置,且所述输入转动件106和输出转动件 108各自有部分交互设置,所述输入转动件106和输出转动件108分别与该对刹车轴承105 一一配合,所述输入转动件106设于所述刹车筒体101上相邻于筒体输入端口103处,所述输出转动件108设于所述刹车筒体101上相邻于筒体输出端口104处,使用时,所述输入转动件106和输出转动件108互为配合设置。其中,至少该输入转动件106和输出转动件108上的各自用于交互的部分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作为优选,该输入转动件106和输出转动件108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9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输入转动件106是与外部的驱动电机直接或间接连接,其相对于所述输出转动件108更相邻于外部的驱动电机。所述输出转动件108相对于所述输入转动件 106更靠近于所述负载。
92.扭簧107,设于所述刹车筒体101内的所述安装通道102上,沿所述刹车筒体101轴向设置,且套设于该输入转动件106和输出转动件108上位于相互交互部分的周向外侧,包括扭簧第一端头1071和扭簧第二端头1074。扭簧第一端头1071,设于所述扭簧107的一端且向所述扭簧107内弯折。而扭簧第二端头1074,设于所述扭簧107的另一端且亦向所述扭簧107内弯折。
93.扭簧第一端头1071包括扭簧第一端头内侧面1072和扭簧第一端头外侧面1073。扭簧第一端头内侧面1072,设于所述扭簧第一端头1071上,且沿其横向向内的一侧上。扭簧第一端头外侧面1073,设于所述扭簧第一端头1071上,且沿其横向向外的一侧上。
94.扭簧第二端头1074包括扭簧第二端头内侧面1075和扭簧第二端头外侧面1076。扭簧第二端头内侧面1075,设于所述扭簧第二端头1074上,且沿其横向向内的一侧上。扭簧第二端头外侧面1076,设于所述扭簧第二端头1074上,且沿其横向向外的一侧上;
95.其中,所述扭簧107内周侧与设于其内的该输入转动件106和输出转动件108上位
于相互交互部分周侧之间留有第一活动空隙,所述扭簧107外周侧与所述刹车筒体101上对应于该扭簧107的段部的内周侧之间留有第二活动空隙。也就是说,在安装时,所述扭簧 107可以较省力地套入该相互交互部分周侧。
96.该刹车机构的主要原理为,在所述输入转动件106受外部的驱动电机所驱动而转动时,所述扭簧第一端头内侧面1072或扭簧第二端头内侧面1075与所述输出转动件108相抵靠,以使扭簧107沿其径向向内变形后,与所述输入转动件106和输出转动件108上位于相互交互部分紧配合。而在所述输出转动件108受外部的负载所驱动而转动时,所述扭簧第一端头外侧面1073或扭簧第二端头外侧面1076与所述输入转动件106相抵靠,以使扭簧107 沿其径向向外变形后,与所述刹车筒体101内侧紧配合。从而本刹车机构具有在因负载所驱动而转动时具有锁止功能,而在驱动电机驱动时,又能实现传动的功能。
97.下述为输入转动件106和输出转动件108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98.所述输入转动件106包括输入转动架161、输入外连接件162、一对输入抵靠件163和输入凸头164,所述输入外连接件162,设于所述输入转动架161轴向一侧,用于与外部同步转动连接,一对输入抵靠件163,设于所述输入转动架161轴向另一侧上,并设于所述输入转动架161上的同一径向方向的前、后两部上且呈对称设置。以及,输入凸头164,安装时,凸设于该对输入抵靠件163中的任一个上的相邻于所述输出转动件108的一侧上。
9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输入外连接件162用于与外部驱动电机直接或间接连接,其可以是一个与外部连接的转轴,也可以是一个用于供外部的转轴插入的开设于插孔的转轴座。
100.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输入抵靠件163、输入凸头164,以及下述的输出抵靠件183、输出凸头184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要满足能与所述扭簧107抵靠时能承受该扭簧107所施加于的作用力即可。具体如框形结构、块形结构、柱形结构等。
101.所述输出转动件108包括输出转动架181、输出外连接件182、一对输出抵靠件183和输出凸头184。输出外连接件182,设于所述输出转动架181轴向一侧,用于与外部同步转动连接。一对输出抵靠件183,设于所述输出转动架181轴向另一侧上,并设于所述输出转动架181上的同一径向方向的前、后两部上且呈对称设置。输出凸头184,安装时,凸设于该对输出抵靠件183中的任一个上的相邻于所述输入转动件106的一侧上。
10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输出转动件108用于与外部负载直接或间接连接,其可以是一个与外部连接的转轴,也可以是一个用于供外部的转轴插入的开设于插孔的转轴座。
103.其中,所述输入转动件106中的输入抵靠件163、输入凸头164和所述输出转动件108 上的输出抵靠件183、输出凸头184为所述交互的部分,且所述输入抵靠件163和输出抵靠件183、输入抵靠件163和输出凸头184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这样使所述输入转动件 106和输出转动件108的至少部分的形状与大小是完全相同的,有利于制造模具的开发。
104.上述所述输入转动件106、所述输出转动件108与所述扭簧107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05.第一种情况为,如图12所示,在所述输入转动件106受外部的驱动电机所驱动而顺时针转动时,所述扭簧第一端头内侧面1072与所述输出转动件108上的输出凸头184相抵靠,以使扭簧107沿其径向向内变形后,与所述输入转动件106和输出转动件108上位于相互交互部分紧配合。
106.第二种情况为,如图13所示,在所述输入转动件106受外部的驱动电机所驱动而逆时针转动时,扭簧第二端头内侧面1075与所述输出转动件108上的未设置输出凸头184的输出抵靠件183相抵靠,以使扭簧107沿其径向向内变形后,与所述输入转动件106和输出转动件108上位于相互交互部分紧配合。
107.第三种情况为,如图9所示,在所述输出转动件108受外部的负载所驱动而顺时针转动时,所述扭簧第一端头外侧面1073与所述输入转动件106上的设置了输入凸头164的输入抵靠件163相抵靠,以使扭簧107沿其径向向外变形后,与所述刹车筒体101内侧紧配。
108.第四种情况为,如图10所示,在所述输出转动件108受外部的负载所驱动而逆时针转动时,所述扭簧第二端头外侧面1076与所述输入转动件106上的输入凸头164相抵靠,以使扭簧107沿其径向向外变形后,与所述刹车筒体101内侧紧配。
10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输入凸头164和输出凸头184并非必须要有,也可以省略,其存在有利增强对输入抵靠件163、输出抵靠件183的标记功能,在安装时可以先将设有输入凸头164的输入抵靠件163和设有输出凸头184的输出抵靠件183相邻设置,然后将扭簧第一端头1071、扭簧第二端头1074分别设在设有输入凸头164的输入抵靠件163的周向两侧,且所述扭簧第一端头1071位于该设有输入凸头164的输入抵靠件163上的相邻于刹车机构输入侧的一侧、且扭簧第一端头外侧面1073对准该侧,所述扭簧第二端头1074位于该设有输入凸头164的输入抵靠件163上的相邻于刹车机构输入侧的一侧、且扭簧第二端头外侧面1076对准该侧。
110.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扭簧107沿其轴方的长度要满足基本与所述交互部分的长度基本相同。这样在所述扭簧107沿径向向内变形时,能与所述交互部分外周侧面的几乎全部进行紧配合,增加了配合面,有利于提高该扭簧107内侧与该交互部分的连接强度。
111.在一个示例中,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所述输入转动架161和输出转动架181、输入外连接件162和输出外连接件182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112.在一个示例中,为了提高在外部驱动电机驱动时所述输入转动件106和所述输出转动件8的联动性,刹车机构还包括连接轴109,所述输入转动件106还包括输入内连接件165,所述输出转动件108还包括输出内连接件185。
113.所述输入内连接件165,设于所述输入转动架161轴向另一侧,与所述输入转动架161 呈同轴设置。输出内连接件185,设于所述输出转动架181轴向另一侧,与所述输出转动架 181呈同轴设置。
11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输入内连接件165和输出内连接件185可以是套筒结构,这样安装时,所述连接轴109的两端分别插入该所述输入内连接件165和输出内连接件185内,作为一个示例,所述输入内连接件165和输出内连接件185的长度之和基本与所述连接轴 109的长度相同。当然所述输入内连接件165和输出内连接件185也可以是别的结构,如可以为开设有卡槽、插槽、卡孔、插孔等供所述连接轴109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其上的连接座的结构等。
115.在一个示例中,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所述输入内连接件165和输出内连接件185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116.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扭簧第一端头1071与所述扭簧第二端头1074投影于所述扭簧107 的一个横截面上所形成的夹角的范围为小于等于90度。优选的范围可为60度至90度之
间。
117.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相互交互的输入抵靠件163和输出抵靠件183的数量来控制该夹角的大小,该输入抵靠件163的数量和输出抵靠件183的数量各自至少为2个且数量相同,且所有输入抵靠件163沿周向方向呈间隔均匀的设置,而所有输出抵靠件183也沿周向方向呈间隔均匀的设置,如当3个所述输入抵靠件163和数量与其相同的输出抵靠件183 交互设置时,即任一所述输入抵靠件163的周向两侧各相邻有一个所述输出抵靠件183,而同时任一所述输出抵靠件183的周向两侧各相邻有一个所述输入抵靠件163,该夹角的范围基本为60度左右。
118.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扭簧第一端头1071沿所述扭簧107的径向向内设置。所述扭簧第二端头1074沿所述扭簧107的径向向内设置。所述扭簧第一端头1071与所述扭簧第二端头1074投影于所述扭簧107的一个横截面上所形成的夹角等于90度。此时,所述输入转动件106与输入转动架161的所述交互部分为十字交互的结构,即在一个周向方向上布置有一对沿同一径向方向前、后设置的输入抵靠件163和一对沿同一径向方向前、后设置的输出抵靠件183,该对输入抵靠件163与该对输出抵靠件183呈十字交叉设置,即任一个输出抵靠件183的周向两侧各对应一个输入抵靠件163,而任一个输入抵靠件163的周向两侧各对应一个输出抵靠件183。
119.上述刹车机构可有多种用途,如可以应用于马达减速箱中。具体如下所述。
120.如图17、18所示,本马达减速箱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第一行星减速器110、上述的刹车机构、第二行星减速器120和第三行星减速器130。第一行星减速器110输入端与外部的驱动电机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10、刹车机构、第二行星减速器120和第三行星减速器130呈同轴设置,并依次沿轴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10、刹车机构、第二行星减速器120和第三行星减速器13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保持连接。
12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10、第二行星减速器120和第三行星减速器130 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日之前所熟知的结构。即每个上述行星减速器都包括外齿圈、与所述外齿圈啮合的行星轮、连接行星轮的行星架、与所述行星轮啮合的太阳轮和作为输出端的出力轴。
122.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10由高分子聚合物改性pom材质制成。
123.需要说明的是,pom材质通常是指聚甲醛热塑性结晶聚合物,又称为超钢或赛钢,其具有强度、刚度高,耐磨损,力学性能优异。但pom材质聚合度不高,且易受热分解。可根据需要对该pom材质进行改进,如为增强pom的润滑性,可在pom中加入如石墨、f4二硫化钼、润滑油等。如为增强pom的韧性,可在pom材质中加入cf碳纤维等。采用上述高分子聚合物改性pom材质的原因是,材料具备高韧性、高强度及自润滑性,实现初级高耐磨,低噪音,最大程度降低高转速所带来的易磨损和尖锐噪音现象。
124.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20和/或第三行星减速器130由包含铁的金属粉末压制烧结而成。
125.需要说明的是,由包含铁的金属粉末压制烧结而成的第二行星减速器120和/或第三行星减速器130,为实现所述星减速器上的齿形高精度成为可能,这样能够承受相对更重的载荷,并可减少来自负载端所产生的不均匀冲击的影响。
126.在权利要求书中,词语“包括”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词语“一”或“一个”并不排
除多个。在权利要求书中,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来修饰权利要求元素本身并不意味着一个权利要求元素具有较另外一个权利要求元素的优先级、次序或者动作执行的时间顺序,而仅仅出于将一个权利要求的元素与另一个权利要求元素相区别的目的。尽管在互不相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分别记载了某些特定技术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特定技术特征不能被组合利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单独、组合或者以未在前述实施例中具体讨论的各种安排来使用,从而并不将其应用限于前文所描述或附图中所示的组件的细节和排列。例如,可使用任何方式将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多个方面与其他实施例中描述的多个方面组合。多个模块或单元中所记载的步骤、功能或特征,可以由一个模块或一个单元执行或满足。本文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任何特定的顺序执行,以其他的顺序执行部分或者全部的步骤时可能的。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
127.尽管已经通过附图和实施例的方式描述的本发明,但这样的描述和说明应当被认为是说明性或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