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急移动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2.由于冬季低温天气可能会导致户外的设备(如调压箱等)上冻,在日常维检修、应急等情况常常需要伴热带为其加热,然而伴热带所需电量较大,一般电源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市面上常用的电源设备在寒冷条件下电源容量降低,现有技术中应急移动充电装置对环境空间要求高的条件使用时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使用,使维检修工作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源容量大、便于携带、电池组固定牢靠并且能够适配多种用电设备的应急移动充电装置。
4.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包括箱体、箱盖、电池串联板本体和电池组,所述箱盖铰接于所述箱体上端,所述箱体侧面设置有外部充电口和多个输出端,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所述电池串联板本体和电池组,所述电池串联板本体包括基板和多个筒状的第一卡套,所述基板上沿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卡套,多个所述第一卡套内的基板上均设置有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多个所述单体电池设有正极和负极的一端依次插装于多个所述第一卡套内,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套内的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相抵接,所述电池组的多个单体电池通过电池串联板本体串联布置,所述外部充电口和多个输出端均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
5.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其中多个所述输出端分别为220v输出端、48v输出端、24v输出端、12v输出端、9v输出端和usb输出端。
6.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其中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第二卡套,所述第二卡套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均为半矩形结构,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另外一端均向外延伸出一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内均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卡板的内部隔成多个第一卡槽,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二卡板的内部隔成多个第二卡槽,多个所述第一卡槽与多个所述第二卡槽一一对应布置,每两个相对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形成所述单体电池的夹持空间,多个所述单体电池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夹持空间内。
7.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其中所述箱盖上铰接有一把手。
8.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其中所述箱盖上设置有与所述把手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凹槽内。
9.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中设置了电池串联板本体,多个单体电池一端依次牢固地插装于电池串联板本体的多个第一卡套内,从而能够保障应急移动充电装置在移动转运时多个单体电池均固定牢
固,保证了多个单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接触良好,另外本装置由于设置有多个不同的输出端,可以根据不同设备的用电需求,确定单体电池容量以及单体电池电压的具体数值,从而扩宽了本装置的使用范围。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电源容量大、便于携带、电池组固定牢靠并且能够适配多种用电设备。
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的俯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中电池串联板本体的俯视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中电池串联板本体的后视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的左视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的右视图;
17.图7为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中第二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包括箱体1、箱盖11、电池串联板本体和电池组,箱盖11铰接于箱体1上端,箱体1侧面设置有外部充电口2和多个输出端,箱体1内设置有电池串联板本体和电池组,电池串联板本体包括基板7和多个筒状的第一卡套8,基板7上沿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套8,多个第一卡套8内的基板7上均设置有正极接头15和负极接头14,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9,多个单体电池9设有正极和负极的一端依次插装于多个第一卡套8内,单体电池9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第一卡套8内的正极接头15和负极接头14相抵接,电池组的多个单体电池9通过电池串联板本体串联布置,外部充电口2和多个输出端均与电池组电连接。
19.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电池组的多个单体电池9串联布置,多个第一卡套8内的接头之间通过导线(图中虚线所示)连接,即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卡套8中,左侧第一卡套8内的负极接头14与右侧第一卡套8内的正极接头15通过导线连接,这样,在将多个单体电池9依次插装到多个第一卡套8内后,多个单体电池9之间实现串联布置。
20.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多个输出端分别为220v输出端3、48v输出端17、24v输出端4、12v输出端6、9v输出端16和usb输出端5,在本装置实际工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单体电池9容量以及单体电池9电压的具体数值,以满足不同设备的用电需求。
21.如图1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将多个单体电池9固定牢靠,在箱体1内设置了第二卡套,第二卡套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一卡板10和第二卡板19,第一卡板10和第二卡板19均为半矩形结构,第一卡板10和第二卡板19的一端相铰接,第一卡板10和第二卡板19的另外一端均向外延伸出一连接板20,两个连接板20通过紧固件(如螺栓)固定连接,第一卡板10和第二卡板19内均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18,多个隔板18将第一卡板10的内部隔成多个第一卡槽21,多个隔板18将第二卡板19的内部隔成多个第二卡槽22,多个第一卡槽21与多个第二卡槽22一一对应布置,每两个相对的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之间形成单体电池9的夹持空间,多个单体电池9远离基板7的一端分别设置于多个夹持空间内。
2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装置的移动在箱盖11上铰接有一把手13。
23.本实施例中箱盖11上设置有与把手13相匹配的凹槽12,把手13位于所述凹槽12内,从而能够使本装置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有效减小本装置的体积,满足本装置在狭小空间内的作业需求。
24.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充电装置中设置了电池串联板本体,多个单体电池9一端依次牢固地插装于电池串联板本体的多个第一卡套8内,从而能够保障应急移动充电装置在移动转运时多个单体电池9均固定牢固,保证了多个单体电池9的正极和负极与正极接头15和负极接头14接触良好,另外本装置由于设置有多个不同的输出端,可以根据不同设备的用电需求,确定单体电池9容量以及单体电池9电压的具体数值,从而扩宽了本装置的使用范围。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电源容量大、便于携带、电池组固定牢靠并且能够适配多种用电设备。
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适用于工程抢修、户外调试设备的适配电源,能够为不同的用电设备(如调压箱、信号发射器等)提供紧急供电,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9从而能够保证电源电量充足,实际测试时,可以保障伴热带连续使用20个小时,已经满足应急需要,另外本装置中第一卡套8和第二卡套的设置能够将多个单体电池9固定牢靠,能够保障应急移动充电装置在移动转运时减少多个单体电池9的晃动,保证了多个单体电池9的正极和负极与正极接头15和负极接头14接触良好,有效提高了本装置的可靠性。
27.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