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0333发布日期:2022-09-17 03:1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太阳能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太阳能储能电源大多存在体积大,电路复杂,并且还不支持充电协议识别和快充电功能,极大影响户外运动时的充电体验,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适用性广泛的太阳能储能电源。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构造一种太阳能储能电源,包括太阳能充电电路和电源电路以及充电协议识别电路;其中,还包括:太阳能发电板和蓄电池;
6.所述太阳能充电电路将所述太阳能发电板输出的电能进行压降之后输出至所述蓄电池进行储能,所述电源电路将所述蓄电池输出的电能进行压降并通过充电协议识别电路输出至usb接口供外部的设备进行充电;
7.所述充电协议识别电路通过usb接口与所述外部的设备进行连接以识别充电协议、并控制所述电源电路调整输出的电压为所述外部的设备进行电力供应;
8.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和所述蓄电池均与所述太阳能充电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蓄电池和所述充电协议识别电路连接,所述充电协议识别电路与所述usb接口连接。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太阳能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和场效应管以及二极管;
10.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且负极输出端接地;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vcc端和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mppt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11.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drv端连接且源极连接有第一肖特基二极管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且正极接地,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csp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bat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还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接地;
12.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fb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13.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com端连接有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储能电源,其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降压芯片和第二肖特基二极管;
15.所述降压芯片的vin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且vc端连接有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降压芯片的sw端连接有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肖特基二极管,所述第二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降压芯片的sw端连接且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为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充电协议识别电路连接;
16.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降压芯片的fb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17.所述降压芯片的fb端为所述电源电路的调压端且还与所述充电协议识别电路连接。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充电协议识别电路包括快充协商芯片和热敏电阻,所述快充协商芯片的vpwr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且fbo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调压端连接;
19.所述快充协商芯片的shdn端连接有第九电阻和所述热敏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快充协商芯片的vaux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20.所述快充协商芯片的vbus端与所述usb接口的vcc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快充协商芯片的dscg端连接;
21.所述快充协商芯片的cc2端与所述usb接口的cc2端连接且连接有第十一电阻,所述快充协商芯片的cc1端与所述usb接口的cc1端连接且连接有第十二电阻;
22.所述快充协商芯片的dp端与所述usb接口的d-端连接且dm端与所述usb接口的d+端连接;所述usb接口的gnd端接地且vcc端连接有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充电管理芯片型号cn3795。
2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储能电源,其中,所述降压芯片型号xl4013。
2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快充协商芯片型号xpd518b。
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太阳能充电电路将太阳能发电板输出的电能进行压降之后输出至蓄电池进行储能,电源电路将蓄电池输出的电能进行压降并通过充电协议识别电路输出至usb接口供外部的设备进行充电;充电协议识别电路通过usb接口与外部的设备进行连接以识别充电协议、并控制电源电路调整输出的电压为外部的设备进行电力供应;从而实现利用光能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储能及对外的充电协议识别,满足新型移动终端设备户外使用移动电源快充电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储能电源的太阳能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储能电源的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储能电源的充电协议识别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储能电源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至图3;包括太阳能充电电路100和电源电路200以及充电协议识别电路300;还包括:太阳能发电板b1和蓄电池bat1;其中,太阳能发电板b1可由7块4.2v太阳能发电板b1串联实现;
33.太阳能充电电路100将太阳能发电板b1输出的电能进行压降之后输出至蓄电池bat1进行储能,电源电路200将蓄电池bat1输出的电能进行压降并通过充电协议识别电路300输出至usb接口usb1供外部的设备进行充电;
34.充电协议识别电路300通过usb接口usb1与外部的设备进行连接以识别充电协议、并控制电源电路200调整输出的电压为外部的设备进行电力供应;
35.太阳能发电板b1和蓄电池bat1均与太阳能充电电路100连接,电源电路200分别与蓄电池bat1和充电协议识别电路300连接,充电协议识别电路300与usb接口usb1连接;
36.使用时太阳能充电电路100将太阳能发电板b1输出的电能进行压降之后输出至蓄电池bat1进行储能,电源电路200将蓄电池bat1输出的电能进行压降并通过充电协议识别电路300输出至usb接口usb1供外部的设备进行充电;充电协议识别电路300通过usb接口usb1与外部的设备进行连接以识别充电协议、并控制电源电路200调整输出的电压为外部的设备进行电力供应;从而实现利用光能对蓄电池bat1进行充电储能及对外的充电协议识别,满足新型移动终端设备户外使用移动电源快充电的使用需求。
37.如图1所示,太阳能充电电路100包括充电管理芯片u5和场效应管q1以及二极管d2;其中,二极管d2用于防反接和整流;
38.太阳能发电板b1的正极输出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且负极输出端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充电管理芯片u5的vcc端和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有第一电阻r4,第一电阻r4的另一端与充电管理芯片u5的mppt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二电阻r5,第二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以进行分压供充电管理芯片u5检测太阳能发电板b1发出的电压;
39.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充电管理芯片u5的drv端连接且源极连接有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和第一电感l1,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且正极接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充电管理芯片u5的csp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三电阻r1,第三电阻r1的另一端与充电管理芯片u5的bat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四电阻r13,第三电阻r1的另一端还与蓄电池bat1的正极连接;蓄电池bat1的负极接地;场效应管q1配合充电管理芯片u5进行pwm降压调制及断电保护;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用于进行电压钳位;
40.第四电阻r13的另一端与充电管理芯片u5的fb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五电阻r14,第五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以用于分压满足充电管理芯片u5电压检测的工作需求;
41.充电管理芯片u5的com端连接有第六电阻r2,第六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电容c4,第一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满足电源管理芯片的运行需求。
42.如图1和图2所示,电源电路200包括降压芯片u2和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用于进行电压钳位;
43.降压芯片u2的vi n端与蓄电池bat1的正极连接且vc端连接有第二电容c7,第二电容c7的另一端与蓄电池bat1的正极连接;降压芯片u2的sw端连接有第二电感l2和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的负极与降压芯片u2的sw端连接且正极接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为电源电路200的正极输出端与充电协议识别电路300连接;
44.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七电阻r6,第七电阻r6的另一端与降压芯片u2的fb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八电阻r7,第八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用于分压供降压芯片u2进行电压输出检测;
45.降压芯片u2的fb端为电源电路200的调压端且还与充电协议识别电路300连接;以通过快充协商芯片u3控制降压芯片u2的sw端的输出电压,以实现调整输出电压对外部的设备进行快速充电。
46.如图3和图2所示,充电协议识别电路300包括快充协商芯片u3和热敏电阻r9快充协商芯片u3的vpwr端与电源电路200的正极输出端连接且fbo端与电源电路200的调压端连接;
47.快充协商芯片u3的shdn端连接有第九电阻r8和热敏电阻r9第九电阻r8的另一端与快充协商芯片u3的vaux端连接,热敏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热敏电阻为负温系数热敏电阻用于进行电路过温保护;
48.快充协商芯片u3的vbus端与usb接口usb1的vcc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十电阻r10,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快充协商芯片u3的dscg端连接;
49.快充协商芯片u3的cc2端与usb接口usb1的cc2端连接且连接有第十一电阻r12,快充协商芯片u3的cc1端与usb接口usb1的cc1端连接且连接有第十二电阻r11;
50.快充协商芯片u3的dp端与usb接口usb1的d-端连接且dm端与usb接口usb1的d+端连接;usb接口usb1的gnd端接地且vcc端连接有第三电容c14,第三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
51.如图1所示,充电管理芯片u5型号cn3795;具有涓流,恒流和恒压充电模式,过压保护等。
52.如图2所示,降压芯片u2型号xl4013;具有过流,过温,短路保护。
53.如图3所示,快充协商芯片u3型号xpd518b;具有5v,9v快充协议识别功能,其中,默认为5v/3a输出。
54.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