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2309发布日期:2022-07-23 10:5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保护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盆底肌康复仪是一种用于治疗女性产后盆底肌肉松弛、尿失禁、漏尿等后遗症,辅助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仪器。
3.该仪器采用电刺激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内部由锂电池升压产生48v直流电源用于产生电刺激脉冲所需电压,中间通过两个电极触点串联人体,一个根据用户设定脉冲强度的档位控制导通程度的可控恒流源开关来控制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而当用户使用该设备时,要使用导联线连接主机设备和电极棒配件。通过对应插头或插座互相连接。
4.由于设备外配属附件较多,连接关系复杂,因此存在少数用户插错、插反的情况。个别插错的情况下,可能48v电压会直接加载在人体身上,并绕过可控恒流源开关,形成电流回路。
5.由于人体可承受的最大安全电压为36v,最大安全电流为10ma,因此这种插错的情况下会对人体造成短暂甚至永久性的伤害,严重危害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包括mcu、脉冲h桥切换电路、电源、可控恒流源开关以及导联保护机构,所述的电源、脉冲h桥切换电路以及可控恒流源开关均与mcu连接,所述的导联保护机构与所述的脉冲h桥切换电路连接。
8.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脉冲h桥切换电路连接有a插座,所述的导联保护机构包括导联线和电极棒,所述的导联线一端设置有a插头,另一端设置e插头和ψ插头;所述的电极棒配合有加密芯片、e插座、正电极触点以及负电极触点,所述的ψ插头连接有参考电极ψ。
9.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a插座包括设置在中部的第二插孔以及沿该第二插孔周向设置的第一插孔、第四插孔、第五插孔、第六插孔以及第三插孔,在所述的a插头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二插针、第一插针、第四插针、第五插针、第六插针以及第三插针。
10.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e插头包括周向设置的第七插针、第八插针、第九插针、第十插针以及第十一插针,在所述的e插座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七插孔、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以及第十一插孔。
11.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a插座、a插头、e插座以及e插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对位槽、第二对位槽、第三对位槽以及第四对位槽。
12.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ψ插头为圆柱形,且配合有相应的ψ插针。
13.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a插座、a插头、e插座以及e插头均采用热固性
的脲醛树脂制作而成。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通过设置导联保护机构,改进插头插座的结构,只有用户按照特定的唯一的插入方式才能够正确插入连接,能够避免用户插错,避免高于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加载在人体上,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的结构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的导联保护机构的结构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的导联保护机构的a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的导联保护机构的a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的导联保护机构的e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的导联保护机构的e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的导联保护机构的ψ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第一插孔,2—第二插孔,3—第三插孔,4—第四插孔,5—第五插孔,6—第六插孔,7—a插座,8—第一对位口,9—a插头,10—e插头,11—第一插针,12—第七插针,13—第七插孔,14—e插座,15—ψ插头,21—第二插针,22—第八插针,23—第八插孔,31—第三插针,32—ψ插针,41—第四插针,42—第十一插针,43—第十一插孔,51—第五插针,52—第九插针,53—第九插孔,61—第六插针,62—第十插针,63—第十插孔,81—第二对位口,82—第三对位口,83—第四对位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虽然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25.应当理解,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和/或”,其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和”,其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26.应当理解,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
例如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系统,以避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使得示例不清楚。在其他实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不清楚。
27.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包括mcu、脉冲h桥切换电路、电源、可控恒流源开关以及导联保护机构,所述的电源、脉冲h桥切换电路以及可控恒流源开关均与mcu连接,所述的导联保护机构与所述的脉冲h桥切换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刺激防插错保护装置,通过设置导联保护机构,改进插头插座的结构,只有用户按照特定的唯一的插入方式才能够正确插入连接,能够避免用户插错,避免高于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加载在人体上,起到保护作用。
28.作为优选的,所述的脉冲h桥切换电路连接有a插座7,所述的导联保护机构包括导联线和电极棒,所述的导联线一端设置有a插头9,另一端设置e插头10和ψ插头15;所述的电极棒配合有加密芯片、e插座14、正电极触点以及负电极触点,所述的ψ插头15连接有参考电极ψ。这样设计以后,一端为a插头9,另一端为e插头10和ψ插头15,单独用e插头10无法作为a插头9使用与a插座7连接,起到了较好的防插错作用,起到保护作用。
29.作为优选的,所述的a插座7包括设置在中部的第二插孔2以及沿该第二插孔2周向设置的第一插孔1、第四插孔4、第五插孔5、第六插孔6以及第三插孔3,在所述的a插头9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二插针21、第一插针11、第四插针41、第五插针51、第六插针61以及第三插针31。所述的e插头10包括周向设置的第七插针12、第八插针22、第九插针52、第十插针62以及第十一插针42,在所述的e插座14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七插孔13、第八插孔23、第九插孔53、第十插孔63以及第十一插孔43。
30.a插座7是焊接在mcu的pcb板上。
31.a插头9是插入a插座7上的,a插头9、e插头10和ψ插头15(肌电采集的参考脚)在一根线缆上,e插头10和ψ插头15的编号对应a插头9的编号。
32.e插座14是电极棒,13脚和63脚是电极棒上两边的金属电极片,23脚和53脚短接完成电极棒插入检测,43脚和53脚接电极棒的内部一线加密芯片。
33.其中a插头9和a插座7,e插头10和e插座14具备防呆结构,一般情况下能够防止用户插错的情况发生。
34.a插头9和e插头10引脚说明:
[0035][0036][0037]
另外,所述的ψ插头15为圆柱形,且配合有相应的ψ插针32,该ψ插针32对应肌电采集参考点,即a插头9的第三插针31。
[0038]
作为优选的,在所述的a插座7、a插头9、e插座14以及e插头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对位槽8、第二对位槽81、第三对位槽82以及第四对位槽83,这样设计以后,能够方便地对位,方便快速准确地插入连接。
[0039]
作为优选的,在所述的a插座7、a插头9、e插座14以及e插头10均采用热固性的脲醛树脂制作而成,具有硬度高、耐刮伤、抗霉、较好的绝缘性以及耐温性的特点。
[0040]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