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绝缘功能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1106发布日期:2022-07-19 23:5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绝缘功能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绝缘功能的电机。


背景技术:

2.电机俗称马达,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目前最常用的是,利用热能、水能等推动发电机转子来发电,电动机是工业控制的心脏,是动力基础,电机市场总体需求的增长一方面来自电力装机容量、电力等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同步增长,同时还将有自动化需求带动的电机需求,以及高效电机应用带来的替换需求,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在长三角、山东等省市形成了强大的电机企业,围绕这些电机企业,在当地形成了涵盖机座、定转子、线圈等配套产业集群,目前仅仅在电机定转子环节,已经出了10亿元收入规模的企业,这些产业集群不仅在国内最齐全,在世界上也比较少见,现有电机使用过程可能造成漏电的风险,漏电容易造成使用者被电受伤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电机使用过程可能造成漏电的风险,漏电容易造成使用者被电受伤的危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绝缘功能的电机,解决了现有电机使用过程可能造成漏电的风险,漏电容易造成使用者被电受伤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具有绝缘功能的电机,包括电机,电机内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位于电机外部,电机的下端面连接有电机底座,电机底座的下端面连接有支撑体,支撑体为矩形体,支撑体的材质为绝缘橡胶,支撑体的上端面设有绝缘罩,绝缘罩为内部中空的矩形体,绝缘罩的下端开口,绝缘罩的下端面与支撑体的上端面连接,电机、电机底座均位于绝缘罩的内部,传动轴的一端位于绝缘罩的外部,传动轴的另一端位于绝缘罩的内部,绝缘罩的一侧设有供传动轴通过的第一通孔,绝缘罩的另一侧设有供电线通过的第二通孔。
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现有电机使用过程可能造成漏电的风险,漏电容易造成使用者被电受伤的危险,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现在设置了一种具有绝缘功能的电机,电机的内部用于连接传动轴,电机用于带动传动轴进行旋转,电机的下端面用于连接电机底座,电机底座的下端面用于连接支撑体,支撑体的形状为矩形体便于与电机底座进行连接,支撑体的材质为绝缘橡胶用于对电机底座进行绝缘,通过支撑体将电机底座进行绝缘处理,避免了通过支撑体将泄漏的电流进行传递,支撑体的上端面用于设置绝缘罩,绝缘罩用于覆盖电机与电机底座,使得电机与电机底座位于绝缘罩内部,通过绝缘罩将电机与电机底座进行笼罩,避免了使用者与电机、电机底座进行接触,进而避免了造成使用者与泄漏的电流接触,进而避免了造成使用者被电受伤的风险,通过设置绝缘罩的材质为绝缘橡胶,避免了电机、电机底座泄漏的电流通过绝缘罩进行传递的问题,绝缘罩设置的第一通孔
用于传动轴通过,使得传动轴的一端位于绝缘罩的外部,便于将电机产生的机械能进行输出,便于电机带动传动轴进行工作,绝缘罩设置的第二通孔用于供电线通过,通过设置的电线便于为电机提供电源。
7.进一步地,绝缘罩的材质为绝缘橡胶,支撑体的绝缘橡胶为绝缘软橡胶,绝缘罩的绝缘橡胶为绝缘硬橡胶,通过设置绝缘罩的材质为绝缘橡胶,避免了通过绝缘罩将泄漏的电流传递到绝缘罩外部,避免了使用者与泄漏的电流接触,通过设置支撑体的绝缘橡胶为绝缘软橡胶,通过设置支撑体为绝缘软橡胶便于吸收电机产生的振动与噪音,避免了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噪音的问题,通过设置绝缘罩的绝缘橡胶为绝缘硬橡胶,通过设置绝缘罩为绝缘硬橡胶便于使得绝缘罩展开,避免了绝缘罩使用过程中变形以及倾倒的问题。
8.进一步地,第一通孔内设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的外圈与第一通孔的内壁接触连接,转动轴承的内圈与传动轴的外壁接触连接,转动轴承的外圈与内圈转动连接,通过对第一通孔内部设置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用于传动轴与绝缘罩进行连接,转动轴承还用于支撑传动轴,通过转动轴承便于传动轴进行工作,避免了绝缘罩影响传动轴进行工作。
9.进一步地,绝缘罩顶部的上端面连接有提手环,提手环与绝缘罩的连接处位于提手环的中部,绝缘罩顶部的上端面用于连接提手环,提手环用于转移电机,通过握住提手环便于将整个电机进行转移,通过设置提手环位于绝缘罩上端面的中部便于整个提起电机,进而便于对电机进行移动。
10.进一步地,绝缘罩的一端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若干个通风孔均位于靠近电机风罩的一端,通风孔均布在绝缘罩上,绝缘罩的一端上用于设置若干个通风孔,通风孔用于对绝缘罩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若干个通风孔便于对电机进行散热,便于电机的风叶吸收冷空气作用到电机内部,便于对电机进行散热处理。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绝缘功能的电机,设置支撑体为绝缘软橡胶便于吸收电机产生的振动与噪音,避免了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噪音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绝缘功能的电机,当电机使用过程中发生漏电问题时,通过设置的绝缘罩避免了电流通过绝缘罩进行传递的问题,通过设置的支撑体避免了电流通过支撑体进行传递的问题;
14.3、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绝缘功能的电机,通过设置的绝缘罩与支撑体,使得电机、电机底座位于绝缘罩与支撑体之间,避免了使用者与电机、电机底座进行接触,进而避免了使用者与泄漏的电流接触。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8.1-电机,2-传动轴,3-电机底座,4-支撑体,5-绝缘罩,6-第一通孔,7-转动轴承,8-提手环,9-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0.实施例1
21.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绝缘功能的电机,如图1所示,包括电机1,电机1内连接有传动轴2,传动轴2的一端位于电机1外部,电机1的下端面连接有电机底座3,电机底座3的下端面连接有支撑体4,支撑体4为矩形体,支撑体4的材质为绝缘橡胶,支撑体4的上端面设有绝缘罩5,绝缘罩5为内部中空的矩形体,绝缘罩5的下端开口,绝缘罩5的下端面与支撑体4的上端面连接,电机1、电机底座3均位于绝缘罩5的内部,传动轴2的一端位于绝缘罩5的外部,传动轴2的另一端位于绝缘罩5的内部,绝缘罩5的一侧设有供传动轴2通过的第一通孔6,绝缘罩5的另一侧设有供电线通过的第二通孔。
22.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通过将电线与电机连通,将传动轴与输出设备进行连接,当电机工作的过程中,使得电机、电机底座位于绝缘罩内部,位于支撑体的上方,避免了使用者与电机、电机底座进行接触,当电机使用过程中发生漏电问题时,通过设置的绝缘罩避免了电流通过绝缘罩进行传递的问题,通过设置的支撑体避免了电流通过支撑体进行传递的问题,通过设置的绝缘罩与支撑体,使得电机、电机底座位于绝缘罩与支撑体之间,避免了使用者与电机、电机底座进行接触,进而避免了使用者与泄漏的电流接触,通过设置一种具有绝缘功能的电机,解决了现有电机使用过程可能造成漏电的风险,漏电容易造成使用者被电受伤的问题。
23.实施例2
24.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绝缘罩5的材质为绝缘橡胶,支撑体4的绝缘橡胶为绝缘软橡胶,绝缘罩5的绝缘橡胶为绝缘硬橡胶,第一通孔6内设有转动轴承7,转动轴承7的外圈与第一通孔6的内壁接触连接,转动轴承7的内圈与传动轴2的外壁接触连接,转动轴承7的外圈与内圈转动连接。
25.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通过设置绝缘罩的材质为绝缘橡胶,避免了通过绝缘罩将泄漏的电流传递到绝缘罩外部,避免了使用者与泄漏的电流接触,通过设置支撑体的绝缘橡胶为绝缘软橡胶,通过设置支撑体为绝缘软橡胶便于吸收电机产生的振动与噪音,避免了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噪音的问题,通过设置绝缘罩的绝缘橡胶为绝缘硬橡胶,通过设置绝缘罩为绝缘硬橡胶便于使得绝缘罩展开,避免了绝缘罩使用过程中变形以及倾倒的问题,第一通孔内设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的外圈与第一通孔的内壁接触连接,转动轴承的内圈与传动轴的外壁接触连接,转动轴承的外圈与内圈转动连接,通过对第一通孔内部设置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用于传动轴与绝缘罩进行连接,转动轴承还用于支撑传动轴,通过转动轴承便于传动轴进行工作,避免了绝缘罩影响传动轴进行工作。
26.实施例3
27.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如图1所示,绝缘罩5顶部的上端面连接有提手环8,提手环8与绝缘罩5的连接处位于提手环5的中部,绝缘罩5的一端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9,若干个通风孔9均位于靠近电机风罩的一端,通风孔9均布在绝缘罩5上。
28.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绝缘罩顶部的上端面连接有提手环,提手环与绝缘
罩的连接处位于提手环的中部,绝缘罩顶部的上端面用于连接提手环,提手环用于转移电机,通过握住提手环便于将整个电机进行转移,通过设置提手环位于绝缘罩上端面的中部便于整个提起电机,进而便于对电机进行移动,绝缘罩的一端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若干个通风孔均位于靠近电机风罩的一端,通风孔均布在绝缘罩上,绝缘罩的一端上用于设置若干个通风孔,通风孔用于对绝缘罩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若干个通风孔便于对电机进行散热,便于电机的风叶吸收冷空气作用到电机内部,便于对电机进行散热处理。
29.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