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和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9365发布日期:2022-09-23 22:22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旋转电机和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电机和泵。


背景技术:

2.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基板位于马达壳的圆筒部的径向外侧的构造的电动油泵。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78648号公报
4.专利文献1的电动油泵具有:汇流条组件,其具有与线圈端连接的连结汇流条;以及连接汇流条组件,其具有将连结汇流条和基板连接的连接汇流条。因此,存在部件数量变多而导致电动油泵的组装工时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的构造的旋转电机和泵。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该旋转电机具有:转子,其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定子,其具有线圈,该定子与所述转子隔着间隙而对置;基板,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汇流条组件,其具有汇流条和保持所述汇流条的汇流条保持架,该汇流条将所述线圈和所述基板电连接;壳体,其具有在内部收纳所述定子的定子收纳部和在内部收纳所述基板的基板收纳部;以及罩部件,其具有包围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筒状部,所述基板收纳部位于所述定子收纳部的径向外侧,所述壳体具有连接所述定子收纳部的内部和所述基板收纳部的内部的连接孔,在所述连接孔中沿径向通入有所述汇流条组件,所述汇流条具有:线圈连接部,其在所述定子收纳部内与所述线圈电连接;以及基板连接部,其在所述基板收纳部内与所述基板电连接,所述汇流条组件在所述定子收纳部内位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所述定子收纳部具有在轴向一侧开口的开口部,所述壳体具有封闭所述开口部的盖部件,所述罩部件具有在所述定子收纳部内位于所述汇流条组件的轴向一侧的对置部,所述对置部具有将所述汇流条组件在轴向上定位的轴向定位部。
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旋转电机中,该旋转电机还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位于所述盖部件与所述罩部件的轴向之间并对所述罩部件施加朝向轴向另一侧的力。
8.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的旋转电机中,所述弹性部件具有:被保持部,其保持于所述对置部的轴向一侧;以及接触部,其与所述被保持部相连,并从轴向另一侧与所述盖部件接触。
9.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的旋转电机中,所述罩部件具有从轴向一侧钩挂于所述被保持部的爪部。
10.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旋转电机中,所述
对置部具有将所述汇流条组件在径向上定位的径向定位部。
11.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的旋转电机中,所述径向定位部是沿轴向贯穿所述对置部的孔部,所述汇流条组件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从轴向另一侧通入到所述孔部中。
12.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式的旋转电机中,所述轴向定位部是所述对置部中的所述孔部的周缘部,并且该轴向定位部从轴向一侧与所述汇流条组件接触。
13.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旋转电机中,所述汇流条组件从轴向一侧与所述定子或所述壳体接触。
14.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在第八方式的旋转电机中,所述定子具有固定在所述定子收纳部内的定子铁芯,所述线圈具有比所述定子铁芯向轴向一侧突出的线圈端部,所述筒状部包围所述线圈端部,所述筒状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隔着间隙而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一侧对置。
15.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旋转电机中,所述筒状部嵌合于所述定子收纳部的内周面。
16.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在第十方式的旋转电机中,所述筒状部具有能够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从径向内侧按压于所述定子收纳部的内周面。
17.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旋转电机中,所述盖部件具有轴承保持筒部,该轴承保持筒部保持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所述轴承保持筒部位于所述筒状部的径向内侧。
18.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方式提供一种泵,其特征在于,该泵具有:上述第一方式至第十二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旋转电机;以及泵机构,其与所述转子连接。
19.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旋转电机和泵中,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附图说明
20.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泵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21.图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22.图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壳体的一部分和汇流条组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23.图4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一部分和汇流条组件的立体图。
24.图5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组件的一部分和罩部件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
25.图6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组件和罩部件的立体图。
26.图7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罩部件和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27.标号说明
28.10:旋转电机;20:泵机构;30:壳体;31b:连接孔;33:盖部件;33b:轴承保持筒部;35:定子收纳部;35a:开口部;37:基板收纳部;41:转子;42:定子;42a:定子铁芯;42c:线圈;42g:线圈端部;43a:轴承;50:汇流条组件;51:汇流条保持架;52、52a、52b、52c:汇流条;52ae、52be、52ce:线圈连接部;52af、52bf、52cf:基板连接部;56:突起部;60:罩部件;61:筒
状部;62:对置部;62c:孔部(径向定位部);62d:轴向定位部;63:弹性变形部;64:爪部;70:弹性部件;71:被保持部;72:接触部;80:基板;100:泵;j: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29.在以下的说明中,图中适当地示出x轴、y轴以及z轴。y轴表示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中心轴线j所延伸的方向。各图所示的中心轴线j是假想轴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所延伸的方向、即与y轴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轴向中的y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y侧)称为“轴向一侧”。将轴向中的y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y侧)称为“轴向另一侧”。
30.周向在各图中由箭头θ表示。将周向中的箭头θ所朝向的一侧称为“周向一侧”。将周向中的箭头θ所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称为“周向另一侧”。周向一侧是从轴向一侧(+y侧)观察时绕中心轴线j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周向另一侧是从轴向一侧观察时绕中心轴线j逆时针前进的一侧。
31.将与z轴平行的方向称为“铅垂方向z”。将铅垂方向z中的z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z侧)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z中的z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z侧)称为“下侧”。将与x轴平行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x”。将宽度方向x中的x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x侧)称为“宽度方向一侧”。将宽度方向x中的x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x侧)称为“宽度方向另一侧”。轴向、铅垂方向z以及宽度方向x是相互垂直的方向。另外,铅垂方向z、宽度方向x、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说明各部的配置关系等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由这些名称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32.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泵100是安装在搭载于车辆的设备上的电动泵。安装有泵100的设备可以是自动变速器,也可以是驱动车辆的车轴的驱动装置。泵100例如是向搭载于车辆的设备提供油的电动油泵。
33.如图1所示,泵100具有旋转电机10和泵机构20。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10是马达。旋转电机10具有壳体30、转子41、定子42、轴承43a、43b、汇流条组件50、罩部件60、弹性部件70以及基板80。
34.转子41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41具有轴41a和转子主体41b。轴41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而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轴41a被轴承43a和轴承43b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即,轴承43a、43b将转子41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43a和轴承43b是滚动轴承。轴承43a、43b是球轴承。轴承43a将轴41a中的比转子主体41b靠轴向一侧(+y侧)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43b将轴41a中的比转子主体41b靠轴向另一侧(-y侧)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子主体41b固定于轴41a的外周面。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转子主体41b具有转子铁芯和转子磁铁。
35.定子42隔着间隙与转子41对置。定子42位于转子41的径向外侧。定子42具有定子铁芯42a、绝缘件42b以及多个线圈42c。定子铁芯42a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的铁芯背部42d和从铁芯背部42d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42e。定子铁芯42a固定在后述的定子收纳部35内。更详细而言,铁芯背部42d的外周面固定于定子收纳部35的内周面。多个线圈42c隔着绝缘件42b而分别安装在多个齿42e上。各线圈42c分别具有比定子铁芯42a向轴向
一侧(+y侧)突出的线圈端部42g。
36.壳体30在内部收纳泵机构20、转子41、定子42、轴承43a、43b、汇流条组件50、罩部件60、弹性部件70以及基板80。壳体30具有壳体主体部31、基板罩32、盖部件33以及泵罩34。壳体主体部31、基板罩32、盖部件33以及泵罩34是彼此不同的部件。基板罩32固定于壳体主体部31的上侧。盖部件33固定于壳体主体部31的轴向一侧(+y侧)。泵罩34固定于壳体主体部31的轴向另一侧(-y侧)。
37.壳体主体部31具有定子收纳部35、泵收纳部36、基板收纳部37以及安装部38。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收纳部35、泵收纳部36、基板收纳部37以及安装部38是彼此相同的单一部件的一部分。安装部38位于定子收纳部35和泵收纳部36的宽度方向另一侧(-x侧)。安装部38是通过螺钉而固定于车辆的设备的部分。
38.定子收纳部35在内部收纳转子主体41b、定子42、罩部件60以及弹性部件70。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收纳部35呈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定子收纳部35的轴向一侧(+y侧)的端部是壳体主体部3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是在轴向一侧开口的开口部35a。即,定子收纳部35具有在轴向一侧开口的开口部35a。开口部35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状。开口部35a被盖部件33封闭。
39.泵收纳部36与定子收纳部35的轴向另一侧(-y侧)相连。泵收纳部36在内部收纳泵机构20。泵收纳部36在轴向另一侧开口。泵收纳部36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被泵罩34封闭。
40.基板收纳部37位于定子收纳部35的径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收纳部37位于定子收纳部35和泵收纳部36的上侧。基板收纳部37沿轴向延伸。基板收纳部37的轴向另一侧(-y侧)的端部比泵收纳部36和泵罩34向轴向另一侧突出。在基板收纳部37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器部90。如图2所示,基板收纳部37呈在上侧开口的大致长方形箱状。基板收纳部37的上侧的开口被基板罩32封闭。
41.基板收纳部37在内部收纳基板80。基板80具有板面朝向铅垂方向z的基板主体81和安装于基板主体81的多个电子部件82。电子部件82例如包含构成向定子42提供电力的逆变器电路的晶体管。基板80与线圈42c电连接。
42.基板收纳部37具有多个第一被固定部37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被固定部37a呈从基板收纳部37的下侧的底部向上侧延伸的圆柱状。沿铅垂方向z观察时,第一被固定部37a设置于基板收纳部37的外缘部。第一被固定部37a具有从第一被固定部37a的上侧的面向下侧凹陷的内螺纹孔37c。在第一被固定部37a固定有基板80。更详细而言,基板主体81的外缘部通过拧入内螺纹孔37c的螺钉而固定于第一被固定部37a。如图3所示,沿铅垂方向z观察时,多个第一被固定部37a包含在宽度方向x上隔着连接孔31b而配置的一对第一被固定部37a。
43.基板收纳部37具有第二被固定部37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被固定部37b是从基板收纳部37的下侧的底部向上侧延伸的四棱柱状的柱部37e的轴向一侧(+y侧)的端部。第二被固定部37b的上侧的面比柱部37e中的比第二被固定部37b靠轴向另一侧(-y侧)的部分的上侧的面向下侧凹陷。第二被固定部37b具有从第二被固定部37b的上侧的面向下侧凹陷的内螺纹孔37d。
44.第二被固定部37b设置于基板收纳部37的内部中的轴向一侧(+y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被固定部37b在宽度方向x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一对。如图3所示,在第二
被固定部37b上固定有后述的固定部件53。
45.如图1所示,壳体主体部31具有在轴向上连接定子收纳部35的内部和泵收纳部36的内部的孔部31a。在孔部31a内保持有将孔部31a的内周面与轴41a的外周面之间密封的油封44。在孔部31a内,在油封44的轴向一侧(+y侧)保持有轴承43b。
46.壳体主体部31具有在径向上连接定子收纳部35的内部和基板收纳部37的内部的连接孔31b。即,壳体30具有连接孔31b。连接孔31b设置于壳体主体部31的轴向一侧(+y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孔31b沿铅垂方向z贯穿定子收纳部35的内部与基板收纳部37的内部之间的壁部。连接孔31b的上侧的端部在基板收纳部37的内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开口。连接孔31b位于线圈端部42g的上侧。沿铅垂方向z观察时,连接孔31b与定子铁芯42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重叠。如图3所示,在连接孔31b内,定子铁芯42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露出。更详细而言,在连接孔31b内,铁芯背部42d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外周面的上端部露出。
47.盖部件33封闭开口部35a。如图2所示,盖部件33具有盖主体部33a、轴承保持筒部33b以及多个固定部33c。盖主体部33a是从轴向一侧(+y侧)封闭开口部35a的部分。盖主体部33a的沿轴向观察的外形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状。盖主体部33a在径向的中央部具有沿轴向贯穿盖主体部33a的孔部33d。在孔部33d安装有通气器91。
48.多个固定部33c从盖主体部33a向径向外侧突出。固定部33c通过螺钉而固定于定子收纳部35的轴向一侧的面。多个固定部33c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固定部33c例如设置有4个。
49.轴承保持筒部33b呈从盖主体部33a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筒状。轴承保持筒部33b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如图1所示,轴承保持筒部33b在轴向另一侧(-y侧)开口。在轴承保持筒部33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径向内侧嵌合有轴承43a。由此,轴承保持筒部33b保持轴承43a。轴承保持筒部33b的内部与孔部33d的内部相连。沿铅垂方向z观察时,轴承保持筒部33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连接孔31b重叠。轴承保持筒部33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位于连接孔31b的径向内侧。轴承保持筒部33b位于罩部件60的后述的筒状部61的径向内侧。
50.汇流条组件50沿径向通入到连接孔31b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组件50沿铅垂方向z通入到连接孔31b中。汇流条组件50经由基板收纳部37的上侧的开口而从上侧通入到连接孔31b中。汇流条组件50的上侧部分、即径向外侧部分位于连接孔31b内。汇流条组件50的下侧部分、即径向内侧部分位于定子收纳部35内。汇流条组件50的下侧部分的宽度方向x的尺寸比连接孔31b的宽度方向x的尺寸小。汇流条组件50的下侧部分的轴向的尺寸比连接孔31b的轴向的尺寸小。汇流条组件50的下侧部分位于定子42的轴向一侧(+y侧)。即,汇流条组件50在定子收纳部35内位于定子42的轴向一侧。汇流条组件5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51、汇流条52以及固定部件53。
51.汇流条保持架51是保持汇流条52的部件。汇流条保持架51由树脂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保持架51是通过将汇流条52和固定部件53作为嵌件部件的嵌件成型而制作的嵌件成型部件。如图4所示,汇流条保持架51具有基部54、一对腿部55a、55b、突起部56以及抵接部57。即,汇流条组件50具有突起部56。基部54是汇流条保持架51的上侧部分。基部54的沿轴向观察的外形是在宽度方向x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基部54位于比定子42靠上侧即径向外侧的位置。
52.一对腿部55a、55b从基部54向下侧延伸。一对腿部55a、55b呈在宽度方向x上对称的形状。腿部55a从基部54的宽度方向另一侧(-x侧)的端部向下侧延伸。腿部55a具有从基部54向下侧笔直地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5c和从第一延伸部55c的下端部向下侧且倾斜地向宽度方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55d。腿部55b从基部54的宽度方向一侧(+x侧)的端部向下侧延伸。腿部55b具有从基部54向下侧笔直地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5e和从第一延伸部55e的下端部向下侧且倾斜地向宽度方向一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55f。第二延伸部55d和第二延伸部55f随着朝向下侧而在宽度方向x上相互分离。沿轴向观察时,一对腿部55a、55b与定子42的上侧部分重叠。
53.突起部56分别设置于一对腿部55a、55b。一对突起部56分别从一对腿部55a、55b向轴向一侧(+y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突起部56分别设置于一对腿部55a、55b中的各第二延伸部55d、55f。一对突起部56呈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
54.一对突起部56热熔接在罩部件60上。另外,这里例示了热熔接,但能够通过通常被称为熔接的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来应对。即,一对突起部56也可以按照任何方式熔接在罩部件60上。在图4中,示出了热熔接之前的突起部56。在图5中,示出了对设置于腿部55b的突起部56进行了热熔接的状态,示出了对设置于腿部55a的突起部56进行热熔接之前的状态。如图5所示,突起部56具有大径部56a、小径部56b以及热变形部56c。
55.大径部56a与腿部55a、55b相连。小径部56b与大径部56a的轴向一侧(+y侧)相连。小径部56b的外径比大径部56a的外径小。小径部56b的轴向的尺寸比大径部56a的轴向的尺寸大。热变形部56c与小径部56b的轴向一侧相连。热变形部56c例如呈向轴向一侧凸出的半球状。热变形部56c是热熔接前的小径部56b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在被热熔接时因热而变形而得的部分。热变形部56c的外径例如比大径部56a的外径大。
56.如图6所示,抵接部57从基部54的下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y侧)突出。抵接部57呈沿着周向配置的板状。抵接部57具有从基部54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抵接主体部57a和从抵接主体部57a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一对抵接凸部57b。抵接主体部57a具有周向中央部57c和一对周向侧部57d。周向中央部57c是抵接主体部57a的周向的中央部分。周向中央部57c呈板面与铅垂方向z垂直的板状。一对周向侧部57d分别从周向中央部57c向周向的两侧延伸。周向侧部57d位于比周向中央部57c靠下侧即径向内侧的位置。周向侧部57d经由台阶与周向中央部57c相连。周向侧部57d的周向的尺寸比周向中央部57c的周向的尺寸小。
57.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抵接凸部57b分别从一对周向侧部57d向轴向另一侧(-y侧)突出。如图3所示,抵接凸部57b从轴向一侧(+y侧)与定子铁芯42a抵接。更详细而言,抵接凸部57b从轴向一侧与铁芯背部42d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中的露出到连接孔31b的上端部抵接。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组件50从轴向一侧与定子42接触。
58.如图4所示,汇流条52的一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51。汇流条52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52设置有汇流条52a、汇流条52b以及汇流条52c这3个。3个汇流条52a、52b、52c在宽度方向x上排列配置。汇流条52a和汇流条52b在宽度方向x上隔着汇流条52c而配置。汇流条52a位于汇流条52c的宽度方向另一侧(-x侧)。汇流条52b位于汇流条52c的宽度方向一侧(+x侧)。汇流条52a和汇流条52c呈在宽度方向x上对称的形状。
59.汇流条52a具有汇流条主体部52am、线圈连接部52ae以及基板连接部52af。汇流条主体部52am将线圈连接部52ae和基板连接部52af连接。汇流条主体部52am整体沿铅垂方向
z延伸。汇流条主体部52am具有第一部分52aa、第二部分52ab、第三部分52ac以及第四部分52ad。
60.第一部分52aa沿铅垂方向z延伸。第一部分52aa以跨越基部54和第一延伸部55c的方式埋入于基部54和第一延伸部55c而被保持。第一部分52aa的上侧的端部比基部54向上侧突出,并向汇流条保持架51的外部露出。第二部分52ab从第一部分52aa的上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y侧)延伸。第三部分52ac从第一部分52aa的下侧的端部向下侧且倾斜地向宽度方向另一侧(-x侧)延伸。第三部分52ac埋入于第二延伸部55d而被保持。第四部分52ad从第三部分52ac的下侧的端部向下侧延伸。第四部分52ad比腿部55a向下侧突出,并向汇流条保持架51的外部露出。
61.第一部分52aa的板面、第三部分52ac的板面以及第四部分52ad的板面朝向轴向。
62.第二部分52ab的板面朝向铅垂方向z。
63.线圈连接部52ae与第四部分52ad的下侧的端部相连。线圈连接部52ae在定子收纳部35内位于定子42的轴向一侧(+y侧)。从轴向一侧(+y侧)观察时,线圈连接部52ae与开口部35a重叠。线圈连接部52ae比汇流条主体部52am向轴向一侧突出。线圈连接部52ae的板面沿着轴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轴向观察时,线圈连接部52ae呈夹着从线圈42c向轴向一侧引出的引出线42f的u字形状。沿轴向观察时,线圈连接部52ae呈在上侧开口的u字形状。即,汇流条52a是线圈连接部52ae在铅垂方向z的上侧开口的汇流条52。
64.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某个对象呈u字形状”,除了某个对象严格地呈u字形状的情况之外,还包含某个对象呈大致u字形状的情况。“大致u字形状”包含对置的2条边的长度不同的形状、对置的2条边相互倾斜的形状等。关于“某个对象呈u字形状”,只要是2条边的一端彼此相互连接且2条边的另一端彼此隔开间隙而对置的形状即可。
65.线圈连接部52ae具有与汇流条主体部52am相连的第一夹持部52g和与第一夹持部52g之间夹着引出线42f的第二夹持部52h。第一夹持部52g和第二夹持部52h相对于铅垂方向z稍微倾斜地延伸。第二夹持部52h位于第一夹持部52g的径向内侧。第一夹持部52g的下端部与第二夹持部52h的下端部相互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连接部52ae上把持有2根引出线42f。引出线42f通过例如焊接等而固定于线圈连接部52ae。由此,线圈连接部52ae在定子收纳部35内与线圈42c电连接。
66.基板连接部52af从第二部分52ab的轴向另一侧(-y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连接部52af呈细长的四棱柱状。如图1所示,基板连接部52af位于基板收纳部37内。基板连接部52af从下侧通入到设置于基板主体81的贯通孔81a中。基板连接部52af通过例如焊接等而固定于基板主体81。由此,基板连接部52af在基板收纳部37内与基板80电连接。因此,汇流条52a将线圈42c和基板80电连接。
67.如图4所示,汇流条52b除了跨越基部54和腿部55b而设置这一点以及呈相对于汇流条52a在宽度方向x上对称的形状这一点以外,是与汇流条52a同样的结构。汇流条52b具有汇流条主体部52bm、线圈连接部52be以及基板连接部52bf。汇流条主体部52bm具有第一部分52ba、第二部分52bb、第三部分52bc以及第四部分52bd。汇流条52b的各部相对于汇流条52a中的具有同样的名称的各部,分别成为在宽度方向x上对称的形状以及配置。
68.汇流条52c具有汇流条主体部52cm、线圈连接部52ce以及基板连接部52cf。汇流条主体部52cm具有第一部分52ca和第二部分52cb。第一部分52ca沿铅垂方向z延伸。第一部分
52ca保持在基部54中的位于一对腿部55a、55b彼此的宽度方向x之间的部分。第一部分52ca的铅垂方向z的两端部从基部54沿铅垂方向z突出。第一部分52ca中的保持在基部54的部分的一部分向宽度方向一侧(+x侧)屈曲。第二部分52cb从第一部分52ca的上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y侧)延伸。基板连接部52cf从第二部分52c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各汇流条52a、52b、52c的各基板连接部52af、52bf、52cf在宽度方向x上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
69.线圈连接部52ce与第一部分52ca的下侧的端部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轴向观察时,线圈连接部52ce呈在宽度方向一侧(+x侧)开口的u字形状。线圈连接部52ce具有与汇流条主体部52cm相连的第一夹持部52i和与第一夹持部52i之间夹着引出线42f的第二夹持部52j。第一夹持部52i和第二夹持部52j沿大致宽度方向x延伸。第一夹持部52i和第二夹持部52j在铅垂方向z上对置地配置。第二夹持部52j位于第一夹持部52i的径向内侧即下侧。第一夹持部52i的宽度方向另一侧(-x侧)的端部与第二夹持部52j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相互连接。线圈连接部52ce的其他结构与线圈连接部52ae、52be的其他结构相同。
70.固定部件53以一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51的方式被汇流条保持架51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53是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固定部件53位于多个汇流条52a、52b、52c的轴向另一侧(-y侧)。如图6所示,固定部件53具有连结部53g和一对臂部53a、53b。连结部53g沿宽度方向x延伸。连结部53g的板面朝向轴向。连结部53g保持于基部54。连结部53g的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比基部54向宽度方向x突出。连结部53g位于第一部分52aa、52ba、52ca的轴向另一侧。在连结部53g中的埋入于基部54的部分设置有向上侧突出的3个上侧凸部53h和向下侧突出的3个下侧凸部53i。各上侧凸部53h和各下侧凸部53i配置于沿轴向观察时分别与各汇流条52a、52b、52c重叠的位置。
71.一对臂部53a、53b分别与连结部53g的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相连。臂部53a具有从连结部53g的宽度方向另一侧(-x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3c和从第一延伸部53c的上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y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53d。臂部53b具有从连结部53g的宽度方向一侧(+x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3e和从第一延伸部53e的上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53f。第一延伸部53c、53e的板面朝向轴向。第二延伸部53d、53f的板面朝向铅垂方向z。第二延伸部53d、53f位于比第二部分52ab、52bb、52cb靠下侧的位置。在第二延伸部53d、53f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第二延伸部53d、53f的贯通孔53k。
72.如图3所示,一对臂部53a、53b位于基板收纳部37的内部。一对臂部53a、53b分别通过螺钉92而固定于一对第二被固定部37b。更详细而言,通过从上侧通入到设置于第二延伸部53d、53f的贯通孔53k中的螺钉92拧入内螺纹孔37d,将第二延伸部53d、53f分别固定于第二被固定部37b。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53通过从径向外侧拧入的螺钉92而固定于第二被固定部37b。由此,固定部件53固定于壳体30。
73.如图1所示,罩部件60在定子收纳部35内的与定子42的轴向之间夹着汇流条组件50的下侧部分。如图2所示,罩部件60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而在轴向另一侧(-y侧)开口的圆筒状的部件。罩部件60从轴向一侧(+y侧)插入于开口部35a并被收纳在定子收纳部35内。罩部件60由树脂制成。如图7所示,罩部件60具有筒状部61、对置部62以及爪部64。
74.筒状部61呈沿轴向延伸并在轴向另一侧(-y侧)开口的圆筒状。筒状部61具有贯通部61a。贯通部61a沿径向贯穿筒状部61的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部61a沿铅垂方向z贯
穿筒状部61的上侧的壁部。如图6所示,在贯通部61a中沿铅垂方向z通入有汇流条保持架51。由此,汇流条组件50在周向上钩挂于贯通部61a的周向两侧的缘部。因此,抑制了罩部件60相对于汇流条组件50沿周向旋转。一对腿部55a、55b以及各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位于筒状部61的径向内侧。
75.如图1所示,筒状部61嵌合于定子收纳部35的内周面。筒状部61的轴向另一侧(-y侧)的端部位于定子42的轴向一侧(+y侧)的端部的径向外侧。由此,筒状部61包围定子4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61包围绝缘件42b中的比定子铁芯42a向轴向一侧突出的部分以及线圈端部42g。筒状部6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隔着间隙与定子铁芯42a的轴向一侧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6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隔着间隙与铁芯背部42d的轴向一侧对置。
76.如图7所示,筒状部61具有缝61b和弹性变形部63。缝61b设置于筒状部61的轴向另一侧(-y侧)的部分。缝61b沿径向贯穿筒状部61的壁部而在轴向另一侧开口。弹性变形部63从缝61b的内缘部中的轴向一侧(+y侧)的缘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弹性变形部63是能够以缝61b的缘部为支点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部分。弹性变形部63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与筒状部61中的没有设置缝61b的部分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相同。
77.弹性变形部63的径向外侧面中的轴向另一侧(-y侧)的部分是随着朝向轴向另一侧而位于径向内侧的倾斜面63a。在筒状部61配置于定子收纳部35内之前的状态下,倾斜面63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位于比开口部35a的内缘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筒状部61配置于定子收纳部35内之前的状态下,倾斜面63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位于比开口部35a的内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当筒状部61从开口部35a插入到定子收纳部35内时,倾斜面63a被定子收纳部35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按压。由此,弹性变形部63向径向内侧弹性变形,成为从径向内侧按压于定子收纳部35的内周面的状态。如图6所示,弹性变形部63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变形部63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设置有3个。
78.如图1、图5以及图6所示,对置部62在定子收纳部35内位于汇流条组件50的轴向一侧(+y侧)。对置部62呈包围中心轴线j的圆环状。对置部62的径向外缘部与筒状部61的轴向一侧的部分的内周面相连。对置部62位于比筒状部6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靠轴向另一侧(-y侧)的位置。
79.如图7所示,对置部62具有包围中心轴线j的圆环状的基部62a和从基部62a向轴向一侧(+y侧)突出的支承部62b。支承部62b沿周向延伸。支承部62b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62b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设置有3个。支承部62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筒状部61的内周面相连。在各支承部62b的径向外缘部的周向的中央部分别设置有向轴向一侧突出的凸部65。
80.如图5所示,对置部62具有沿轴向贯穿对置部62的孔部62c。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62c相当于“径向定位部”。孔部62c沿轴向贯穿基部62a。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62c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孔部62c在宽度方向x上隔开间隔设置有一对。一对孔部62c位于比中心轴线j靠上侧的位置。一对孔部62c中的一方位于比中心轴线j靠宽度方向一侧(+x侧)的位置,一对孔部62c中的另一方位于比中心轴线j靠宽度方向另一侧(-x侧)的位置。
81.一对突起部56分别从轴向另一侧(-y侧)通入到一对孔部62c中。由此,作为径向定位部的孔部62c将汇流条组件50在径向上定位。在孔部62c的内部插入有小径部56b。热变形
部56c位于比孔部62c靠轴向一侧(+y侧)的位置。热变形部56c被热熔接在基部62a的轴向一侧的面上。由此,汇流条保持架51和罩部件60相互固定。
82.对置部62的轴向另一侧(-y侧)的面中的孔部62c的周缘部是轴向定位部62d。即,对置部62具有轴向定位部62d。轴向定位部62d从轴向一侧(+y侧)与汇流条组件50接触。更详细而言,轴向定位部62d从轴向一侧与大径部56a接触。由此,轴向定位部62d将汇流条组件50在轴向上定位。
83.爪部64具有从支承部62b向轴向一侧(+y侧)突出的根部64a和从根部64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爪主体部64b。爪部64分别设置于各支承部62b。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爪部64设置有3个。各爪部64设置于各支承部62b的径向内缘部的周向的中央。
84.如图6所示,罩部件60具有内侧周壁部66、67。内侧周壁部66、67从对置部62的径向内缘部向轴向另一侧(-y侧)突出。内侧周壁部66沿周向延伸,包围中心轴线j。沿轴向观察时,内侧周壁部66呈在上侧开口的c字形状。内侧周壁部67设置于对置部62的径向内缘部中的上侧的端部。内侧周壁部67从内侧周壁部66的周向两端部分别沿周向分离地配置。沿轴向观察时,内侧周壁部67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而向上侧凸出的圆弧状。
85.内侧周壁部66、67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位于比筒状部6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靠轴向一侧(+y侧)的位置。一对腿部55a、55b以及线圈连接部52ae、52be位于内侧周壁部66与筒状部61的径向之间。线圈连接部52ce位于内侧周壁部67与抵接部57的抵接主体部57a的径向之间。如图1所示,轴承保持筒部33b位于内侧周壁部66、67的径向内侧。
86.弹性部件70位于盖部件33与罩部件60的轴向之间。更详细而言,弹性部件70位于盖主体部33a与对置部62的轴向之间。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70安装于罩部件60。更详细而言,弹性部件70保持在对置部62的轴向一侧(+y侧)的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70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弹性部件70具有被保持部71和接触部72。
87.被保持部71是保持在对置部62的轴向一侧(+y侧)的部分。被保持部71呈包围中心轴线j的圆环状。被保持部71在对置部62的轴向一侧嵌合于筒状部61内。被保持部71被多个支承部62b从轴向另一侧(-y侧)支承。被保持部71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71a。突出部71a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71a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设置有3个。各突出部71a分别位于各支承部62b的轴向一侧。突出部71a的径向内缘部位于爪主体部64b的轴向另一侧。由此,爪部64从轴向一侧钩挂于被保持部71。
88.被保持部71在径向外缘部具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71b。凹部71b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71b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设置有3个。各凸部65位于各凹部71b的内侧。由此,弹性部件70在周向上被定位。被保持部71具有沿轴向贯穿被保持部71的贯通孔71c。贯通孔71c按每个突出部71a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各设置有2个。
89.接触部72与被保持部71相连。接触部72是板簧。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72从各突出部71a分别向周向一侧(+θ侧)延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3个接触部72。接触部72的周向一侧的部分位于比被保持部71靠轴向一侧(+y侧)的位置。如图1所示,接触部72与盖主体部33a的轴向另一侧(-y侧)的面接触。由此,接触部72从轴向另一侧与盖部件33接触。接触部72成为向轴向另一侧弹性变形的状态。由此,弹性部件70对罩部件60施加朝向轴向另一侧(-y方向)的力。
90.泵机构20收纳在泵收纳部36内。泵机构20具有内转子21和外转子22。内转子21与轴41a中的向泵收纳部36内突出的部分连结。由此,泵机构20与转子41连结。外转子22呈包围内转子21的环状。内转子21与外转子22相互啮合。通过利用轴41a使内转子21旋转,外转子22也旋转。
91.组装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的作业人员等在将定子42从开口部35a插入到定子收纳部35内而进行配置之后,从基板收纳部37的上侧的开口将汇流条组件50从上侧插入到连接孔31b内。作业人员等从基板收纳部37的上侧的开口通过螺钉92而将汇流条组件50的固定部件53固定于第二被固定部37b。接着,作业人员等经由开口部35a将引出线42f焊接于汇流条组件50的各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并进行固定。
92.接着,作业人员等将罩部件60从开口部35a嵌合于定子收纳部35内。此时,作业人员等使汇流条组件50的一对突起部56分别通入到设置于对置部62的一对孔部62c中。作业人员等例如将罩部件60压入至定子收纳部35内,直至抵接部57的凸部57b从轴向一侧(+y侧)与定子铁芯42a抵接且罩部件60的轴向定位部62d从轴向一侧与突起部56的大径部56a接触为止。
93.作业人员等对突起部56中的从孔部62c向轴向一侧(+y侧)突出的部分施加热,将突起部56热熔接于对置部62。由此,突起部56的小径部56b的一部分因热而变形,从而形成热变形部56c。接着,作业人员等将弹性部件70从开口部35a插入到定子收纳部35内,使弹性部件70保持在罩部件60的对置部62的轴向一侧。接着,作业人员等经由开口部35a将转子41收纳于定子收纳部35的内部。在收纳了转子41之后,作业人员等将盖部件33固定于定子收纳部35,将开口部35a封闭。
94.当盖部件33被固定时,弹性部件70的接触部72弹性变形,通过弹性部件70将罩部件60向轴向另一侧(-y侧)按压。由此,维持了抵接部57的凸部57b从轴向一侧(+y侧)与定子铁芯42a抵接,并且罩部件60的轴向定位部62d从轴向一侧与突起部56的大径部56a接触的状态。因此,抑制了汇流条组件50在轴向上移动。
95.另外,在利用螺钉92将汇流条组件50固定于第二被固定部37b时,在抵接部57不与定子铁芯42a在轴向上抵接的情况下,汇流条组件50被罩部件60向轴向另一侧(-y侧)按压,由此汇流条组件50的抵接部57与定子铁芯42a抵接。此时,汇流条组件50的位置相对于被螺钉92固定于第二被固定部37b的位置稍微位移,但该位移通过固定部件53弹性变形而被吸收。由于固定部件53的该弹性变形而产生朝向轴向一侧(+y方向)的弹性力,但该弹性力比由弹性部件70施加于罩部件60的朝向轴向另一侧(-y方向)的弹性力小很多。因此,即使固定部件53弹性变形而对罩部件60施加朝向轴向一侧的弹性力,也能够抑制罩部件60克服弹性部件70的弹性力而向轴向一侧移动。由此,能够抑制罩部件60的轴向位置以及汇流条组件50的轴向位置发生偏移。
96.接着,作业人员等将基板80固定在基板收纳部37内。此时,作业人员等使各基板连接部52af、52bf、52cf通入到基板80的各贯通孔81a中。作业人员等通过焊接将各基板连接部52af、52bf、52cf固定在基板80上。在将各基板连接部52af、52bf、52cf与基板80连接之后,作业人员等将基板罩32固定于基板收纳部37的上侧,封闭基板收纳部37的上侧的开口。
97.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作业人员等”包含进行各作业的作业人员以及组装装置等。各作业可以仅由作业人员进行,也可以仅由组装装置进行,也可以由作业人员和组装装置
进行。
98.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30具有将定子收纳部35的内部和基板收纳部37的内部在径向上连接的连接孔31b。在连接孔31b中沿径向通入有具有汇流条52的汇流条组件50。汇流条52具有在定子收纳部35内与线圈42c电连接的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和在基板收纳部37内与基板80电连接的基板连接部52af、52bf、52cf。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分别与线圈42c和基板80连接的汇流条52的汇流条组件50通入到连接孔31b中。即,不需要利用螺钉将多个汇流条部件彼此连结等而将线圈42c与基板80电连接。因此,不需要由多个汇流条部件构成1个汇流条52,从而能够相应地减少旋转电机10的部件数量。另外,能够减少泵100的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减少旋转电机10的组装工时以及泵100的组装工时。
99.另外,例如在利用螺钉将多个汇流条部件彼此连结而构成将线圈42c与基板80连接的汇流条的情况下,将从开口部35a配置于定子收纳部35内的汇流条部件与从基板收纳部37的上侧的开口配置于基板收纳部37内的汇流条部件连接。在该情况下,存在2个汇流条部件彼此的位置容易偏移,而难以通过螺纹紧固等固定汇流条部件彼此的情况。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通过螺纹紧固等固定汇流条部件彼此。因此,能够提高旋转电机10的组装作业性。另外,能够提高泵100的组装作业性。
10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汇流条组件50具有被汇流条保持架51保持并固定于壳体30的固定部件53。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汇流条组件50高位置精度地固定于壳体30。由此,能够容易且高位置精度地配置汇流条52中的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以及基板连接部52af、52bf、52cf。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线圈42c与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连接的作业以及将基板80与基板连接部52af、52bf、52cf连接的作业。另外,由于将与汇流条52分体的固定部件53固定于壳体30,因此即使在对汇流条组件50施加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汇流条52变形。由此,容易适当地维持由汇流条52进行的线圈42c与基板80的连接状态。
101.另外,例如在利用螺钉将多个汇流条部件彼此连结而构成将线圈42c与基板80连接的汇流条的情况下,从开口部35a配置于定子收纳部35内的汇流条部件由嵌合到定子收纳部35内的保持架部件进行保持。在该情况下,需要使线圈42c的引出线42f通入到设置于该保持架部件的孔中,将汇流条部件与引出线42f连接。因此,存在保持架部件成为阻碍而难以将汇流条部件与引出线42f连接的问题。
102.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汇流条52构成为与汇流条组件50一起通入到连接孔31b中。因此,不设置嵌合到定子收纳部35内的保持架部件。由此,在将汇流条组件50插入到连接孔31b中之后,能够经由开口部35a容易地进行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与引出线42f的连接作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与线圈42c的连接作业。
103.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从轴向一侧观察时,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与开口部35a重叠。因此,能够经由开口部35a更容易地进行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与引出线42f的连接作业。
104.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旋转电机10具有罩部件60,该罩部件60具有包围定子4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筒状部61。因此,作为使汇流条组件50通入到连接孔31b中的结构,也能够通过罩部件60将定子4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与壳体30绝缘。另外,罩部件60具有在定子收纳部35内位于汇流条组件50的轴向一侧的对置部62。对置部62具有将汇流条组件50在轴向上定位的轴向定位部62d。因此,能够通过罩部件60将汇流条组件50在轴向上定位。由此,能
够容易且高位置精度地配置汇流条52中的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以及基板连接部52af、52bf、52cf。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线圈42c与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连接的作业以及将基板80与基板连接部52af、52bf、52cf连接的作业。另外,由于能够利用将定子42与壳体30之间绝缘的罩部件60将汇流条组件50在轴向上定位,因此与另外设置定位用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旋转电机10的部件数量增加。
105.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旋转电机10具有位于盖部件33与罩部件60的轴向之间并对罩部件60施加朝向轴向另一侧的力的弹性部件70。因此,能够利用弹性部件70沿轴向按压罩部件60。由此,能够抑制罩部件60和汇流条组件50在轴向上发生偏移。另外,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弹性部件70为板簧,容易增大弹性部件70的可弹性变形的轴向距离,从而容易减小弹性力相对于弹性变形量的变化的变化的程度。由此,即使由于盖部件33与罩部件60之间的轴向的距离的偏差而产生弹性部件70的轴向的弹性变形量,也能够将从弹性部件70施加于罩部件60的弹性力的偏差抑制得比较小。因此,无论盖部件33与罩部件60之间的轴向的距离的偏差如何,均容易通过弹性部件70适当地沿轴向按压罩部件60和汇流条组件50。
106.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沿轴向观察时,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呈夹着从线圈42c引出的引出线42f的u字形状。因此,在由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夹着引出线42f来进行保持的状态下,能够进行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与引出线42f的连接作业。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与线圈42c的连接作业。
107.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线圈连接部52ae具有与汇流条主体部52am相连的第一夹持部52g和与第一夹持部52g之间夹着引出线42f的第二夹持部52h。第二夹持部52h位于第一夹持部52g的径向内侧。因此,u字形状的线圈连接部52ae的开口配置在径向内侧。由此,能够使从线圈42c引出的引出线42f从径向内侧钩挂于线圈连接部52ae而被夹持。因此,容易使引出线42f保持于线圈连接部52ae。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线圈连接部52ae与线圈42c的连接作业。这对于线圈连接部52be、52ce也是同样的。
108.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汇流条52包含线圈连接部52ae、52be在铅垂方向z的上侧开口的汇流条52a、52b。因此,容易利用重力将保持于线圈连接部52ae、52be的引出线42f维持在线圈连接部52ae、52be内。由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线圈连接部52ae、52be与线圈42c的连接作业。
10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基板收纳部37具有将固定部件53固定的第二被固定部37b。因此,能够将从基板收纳部37的开口插入到连接孔31b中的汇流条组件50从基板收纳部37的开口固定于基板收纳部37内的第二被固定部37b。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汇流条组件50固定于壳体30的作业。
11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固定部件53通过从径向外侧拧入的螺钉92而固定于第二被固定部37b。因此,能够经由基板收纳部37的开口将固定部件53更容易且牢固地固定于壳体30。
111.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弹性部件70具有:被保持部71,其被保持在对置部62的轴向一侧;以及接触部72,其与被保持部71相连,从轴向另一侧与盖部件33接触。因此,能够使弹性部件70保持于罩部件60。由此,能够抑制在定子收纳部35内弹性部件70的位置发生偏移。因此,能够适当地维持通过弹性部件70对罩部件60施加弹性力的状态。
112.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罩部件60具有从轴向一侧钩挂于被保持部71的爪部64。因此,能够通过爪部64适当地抑制弹性部件70从罩部件60向轴向一侧脱落。由此,即使在定子收纳部35内将弹性部件70保持于罩部件60之后将转子41配置于定子收纳部35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转子41的转子磁铁的磁力来抑制弹性部件70从罩部件60脱落。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旋转电机10的组装作业性。
113.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对置部62具有孔部62c作为将汇流条组件50在径向上定位的径向定位部。因此,能够通过罩部件60将汇流条组件50在径向上定位。由此,能够更高位置精度地配置汇流条52中的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以及基板连接部52af、52bf、52cf。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将线圈42c与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连接的作业以及将基板80与基板连接部52af、52bf、52cf连接的作业。
114.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径向定位部是沿轴向贯穿对置部62的孔部62c。汇流条组件50具有从轴向另一侧通入到孔部62c中的突起部56。因此,通过使突起部56通入到孔部62c中,能够容易地进行汇流条组件50的径向的定位。另外,通过突起部56与孔部62c钩挂在一起,能够抑制汇流条组件50与罩部件60在周向上相对旋转。
115.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轴向定位部62d是对置部62中的孔部62c的周缘部,从轴向一侧与汇流条组件50接触。因此,通过制作作为径向定位部的孔部62c,也能够制作轴向定位部62d。由此,与将轴向定位部62d制作在与孔部62c不同的部位的情况相比,罩部件60的制造容易。另外,通过使突起部56通入到孔部62c中而使汇流条组件50与对置部62接触,能够将汇流条组件50在径向上定位,并且也能够将汇流条组件50在轴向上定位。因此,容易通过罩部件60将汇流条组件50在轴向以及径向这两个方向上定位。
116.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汇流条组件50从轴向一侧与定子42接触。因此,能够由定子42和罩部件60在轴向上夹着汇流条组件50来进行定位。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将汇流条组件50在轴向上定位。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将线圈42c与线圈连接部52ae、52be、52ce连接的作业以及将基板80与基板连接部52af、52bf、52cf连接的作业。
117.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筒状部61包围线圈端部42g。因此,能够抑制线圈端部42g与壳体30接触。另外,筒状部6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隔着间隙与定子铁芯42a的轴向一侧对置。因此,能够抑制插入到定子收纳部35内的罩部件60在与汇流条组件50接触之前与定子铁芯42a抵接。由此,能够使罩部件60的轴向定位部62d适当地从轴向一侧与汇流条组件50接触。因此,能够利用罩部件60更适当地将汇流条组件50在轴向上定位。
118.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突起部56热熔接在对置部62上而被固定。因此,能够抑制汇流条组件50与罩部件60在轴向上相对移动。由此,即使在假设罩部件60在轴向上与汇流条组件50接触之前从轴向一侧与定子铁芯42a抵接的情况下,罩部件60也与定子铁芯42a抵接而在轴向上被定位,由此能够间接地使汇流条组件50在轴向上定位。另外,在该情况下,罩部件60的轴向定位部成为对置部62中的被热熔接了突起部56的部分。
11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筒状部61嵌合于定子收纳部35的内周面。因此,能够抑制筒状部61在定子收纳部35内沿径向移动。由此,通过利用罩部件60的孔部62c将汇流条组件50在径向上定位,能够更适当地抑制汇流条组件50在径向上移动。
12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筒状部61具有能够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63。弹性变形部63从径向内侧按压于定子收纳部35的内周面。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筒状部61在
定子收纳部35内沿径向晃动。另外,能够将筒状部61相对于中心轴线j轴线精度良好地配置,也能够提高罩部件60对汇流条组件50的径向的定位精度。
121.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弹性变形部63的径向外侧面具有随着朝向轴向另一侧而位于径向内侧的倾斜面63a。因此,在将罩部件60嵌合于定子收纳部35内时,倾斜面63a与开口部35a的内缘接触而被向径向内侧按压。由此,能够在使弹性变形部63适当地向径向内侧弹性变形的同时容易地将罩部件60配置于定子收纳部35内。
122.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盖部件33具有保持将转子4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43a的轴承保持筒部33b。因此,与另外设置保持轴承43a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旋转电机10的部件数量增加。另外,轴承保持筒部33b位于筒状部61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在使轴承43a保持于盖部件33的同时将罩部件60适当地配置于定子收纳部35内。
123.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也能够采用其他结构以及其他方法。汇流条组件只要具有汇流条、汇流条保持架以及固定部件,并沿径向通入到连接孔中,则可以为任意的结构。汇流条和固定部件可以以任何方式保持于汇流条保持架。线圈连接部也可以在从轴向一侧观察时不与定子收纳部的开口部重叠。线圈连接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124.固定部件只要被汇流条保持架保持并固定于壳体,则可以为任意的结构。固定部件也可以固定于定子收纳部。固定部件也可以不是板状的部件。固定部件也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等螺纹紧固以外的方法而固定于壳体。汇流条组件也可以从轴向一侧与壳体接触。在该情况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抵接部57也可以从轴向一侧与设置于定子收纳部35的内周面的台阶等抵接。也可以不设置固定部件。
125.罩部件只要具有筒状部和在定子收纳部内位于汇流条组件的轴向一侧的对置部,则可以为任意的结构。对置部只要具有将汇流条组件在轴向上定位的轴向定位部,则可以为任意的结构。对置部也可以不呈环状。轴向定位部只要能够将汇流条组件在轴向上定位,则可以为任意的结构。在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罩部件固定于汇流条组件的情况下,罩部件中的供汇流条组件固定的部分也可以是轴向定位部。径向定位部只要能够将汇流条组件在径向上定位,则可以为任意的结构。也可以不设置径向定位部。罩部件也可以不具有从轴向一侧钩挂于弹性部件中的保持于对置部的被保持部的爪部。罩部件也可以不具有弹性变形部。
126.弹性部件只要位于盖部件与罩部件的轴向之间并对罩部件施加朝向轴向另一侧的力,则可以为任意的结构。弹性部件可以是线圈弹簧,也可以是o型圈等在轴向上弹性变形的密封部件。也可以不设置弹性部件。
12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电机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旋转电机也可以搭载于泵以外的设备。旋转电机不限于马达,也可以是发电机。具有旋转电机的泵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由泵输送的流体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水等。旋转电机和泵也可以搭载于车辆以外的设备。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各结构和各方法能够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