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背景技术:2.光伏组件通常是通过支架进行支撑的,支架通俗称作光伏组件支架,光伏组件支架通常是由横梁、主支撑杆、竖向支撑杆以及加强杆组成,横梁用于连接并支撑光伏组件,横梁与主支撑杆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主支撑杆和竖向支撑杆上均配置有第二连接件,竖向支撑杆的一端与主支撑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竖向支撑杆的另一端通常与基础连接,基础可以是水泥墩,或者地基等,加强杆的一端与主支撑杆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加强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竖向支撑杆连接。
3.上述结构中,第二连接件需通过螺钉与竖向支撑杆固定,以及第二连接件需通过螺钉与主支撑杆固定,对于这种结构,需要在竖向支撑杆和主支撑杆上设置多个装配孔,这样导致的问题是,一方面降低了竖向支撑杆和主支撑杆的强度,另一方面,装配孔的位置需要根据实际安装位置决定,例如,加强杆的长度或倾斜角度等因素,因此,往往需要在现场安装时钻孔,导致装配费时费力。
4.另外,对于上述结构的支架,其中的基础由于是水泥墩或地基等,对于水泥墩而言,通常是以浇注的形式与竖向支撑杆紧固为一体,而地基通常是在挖坑后,将竖向支撑杆插入到坑中,并以填埋物回埋的形式使竖向支撑杆固定。对于上方两种固定竖向支撑杆的方式而言,竖向支撑杆能承受的拉拔力比较小,在风力比较大的时候,容易导致竖向支撑杆被拔出。此外,由于目前的竖向支撑杆基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在盐碱腐蚀中、重度的区域,非常容易使竖向支撑杆腐蚀,导致竖向支撑杆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拉拔能力强的光伏组件支架。
6.光伏组件支架,包括横梁、主支撑杆、竖向支撑杆、加强杆、腿部组件,横梁与主支撑杆固定,竖向支撑杆的一端与主支撑杆固定,加强杆的一端与主支撑杆固定,腿部组件还包括:
7.一端用于与基础固定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的另一端与竖向支撑杆固定;
8.与基础配合后对拉拔力形成抵抗的抗拉拔单元,抗拉拔单元设置在连接单元上。
9.光伏组件支架,包括横梁、主支撑杆、竖向支撑杆、加强杆,横梁与主支撑杆固定,竖向支撑杆的一端与主支撑杆固定,加强杆的一端与主支撑杆固定,竖向支撑杆上设有与基础配合后对拉拔力形成抵抗的抗拉拔单元,抗拉拔单元由凸出抗拉部件和/或抗拉盘组成。
10.本实用新型中,当腿部组件与基础结合后,当连接单元受拉拔力时,由于基础与抗拉拔单元的配合作用,使得腿部组件整体能够对抗拉拔力,从而使光伏组件支架处于稳固地状态。从而,本实用新型具有抗拉拔能力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11.图1为光伏组件支架的立体图;
12.图2为在图1的基础上隐藏了一部分零件后的示意图;
13.图3为图1中的p部放大图;
14.图4为图1中的q部放大图;
15.图5为第二连接件的立体图;
16.图6为第一种腿部组件与基础结合的示意图;
17.图7为第一种腿部组件的示意图;
18.图8为第二种腿部组件与基础结合的示意图;
19.图9为第二种腿部组件的示意图;
20.附图中的标记:
21.横梁1,主支撑杆2,竖向支撑杆3,加强杆4,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6,紧固部件6a,开口套本体6b,夹持臂6c,连接部6d,压块7,拉紧螺栓8,夹角α,连接杆10、套管11,凸出抗拉部件12,抗拉盘13,光伏组件a,基础b。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支架,包括横梁1、主支撑杆2、竖向支撑杆3、加强杆4、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6、腿部组件,横梁1用于支撑光伏组件a,当光伏组件a布置在横梁1上之后,通过压块7与拉紧螺栓8将光伏组件a压紧在横梁上,具体操作为,压块7的一端压在光伏组件a上,压块7与拉紧螺栓8的一端连接,拉紧螺栓8的另一端与横梁1上的沟槽配合,并拧紧拉紧螺栓8上的螺母时,拉紧螺栓8带动压块7直线运动,从而使压块7压紧或者松开光伏组件a。
23.横梁1与主支撑杆2通过第一连接件5固定,在主支撑杆2和竖向支撑杆3以及加强杆4上均配置有第二连接件6,竖向支撑杆3的一端与主支撑杆2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6连接,加强杆4的一端与主支撑杆2通过第二连接件6连接,加强杆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6与竖向支撑杆3连接,加强杆4分别与主支撑杆2和竖向支撑杆3形成连接后,在加强杆4与主支撑杆2和竖向支撑杆3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结构,三角形的结构有助于增加支撑装置的稳固性。
24.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件6包括紧固部件6a、开口套,开口套包括具有开口的开口套本体6b以及间隔布置在开口套本体6b上的多个夹持臂6c,优选地,每两个呈相对布置的夹持臂6c的端部相向延伸,开口套本体6b和夹持臂6c与主支撑杆2或竖向支撑杆3或加强杆4配合后被胀开,开口套本体6b和夹持臂6c在胀开后产生的弹性回复力,使开口套本体6b和夹持臂6c夹紧主支撑杆2或竖向支撑杆3或加强杆4;开口套与主支撑杆2或竖向支撑杆3或加强杆4连接时,将主支撑杆2或竖向支撑杆3或加强杆4穿过开口套,主支撑杆2或竖向支撑杆3或加强杆4与开口套形成过度配合。
25.通过开口套本体6b和夹持臂6c形成的夹持力,一方面使开口套与主支撑杆2或竖向支撑杆3或加强杆4形成的紧固,这样,避免在开口套与主支撑杆2或竖向支撑杆3或加强杆4的夹持部位钻孔,通过螺钉的方式来使开口套与主支撑杆2或竖向支撑杆3或加强杆4形成固定,因此,这种结构既形成了固定作用,又避免降低了开口套、主支撑杆2、竖向支撑杆
3、加强杆4的强度,以及提升了装配的效率。
26.夹持臂6c沿着开口套本体6b的周向延伸到开口套6b的开口中。由于夹持臂6c的设置,使得开口套与主支撑杆2或竖向支撑杆3或加强杆4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加开口套对主支撑杆2或竖向支撑杆3或加强杆4的夹持力,使开口套与主支撑杆2或竖向支撑杆3或加强杆4的配合可靠。另外,这种结构的开口套上由于不需要钻安装孔,在主支撑杆2或竖向支撑杆3或加强杆4上也不需要钻安装孔,因此,可以将开口套移动到主支撑杆2或竖向支撑杆3或加强杆4上需要的安装部位,从而根据需要调整上述三角形相应内角的角度,以满足在不同位置根据需要来定义加强杆4的倾斜角度。
27.连接部6d的一端与开口套本体6b或者夹持臂6c的外周面固定,连接部6d的另一端沿着开口套本体6b或者夹持臂6c的径向延伸后,在夹持臂6c与连接部6d之间形成夹角α。这种结构,使得连接部6d位于夹持臂6c的外侧,当连接部6d通过紧固部件6a与支撑杆3或者加强杆4锁紧后,连接部6d对夹持臂6c形成约束作用,即连接部6d对夹持臂6c形成的作用力,使夹持臂6c对支撑杆3或者加强杆4的夹持力进一步提升,从而夹持臂6c对支撑杆3或者加强杆4的夹紧更加可靠。
28.连接部6d与开口套本体6b或者夹持臂6c连接,紧固部件6a穿过连接部6d以及竖向支撑杆3或者加强杆4并锁紧,使竖向支撑杆3或者加强杆4与连接部6d固定成一体。
29.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开口套本体6b上间隔布置有两个相对的连接部6d,竖向支撑杆3或者加强杆4的端部位于两个连接部6d之间的间隔空间中后,紧固部件6a穿过并锁紧连接部6d以及竖向支撑杆3或者加强杆4,使竖向支撑杆3或者加强杆4与连接部6d固定成一体,紧固部件6a优先采用螺栓。
30.如图1、图6至9,腿部组件还包括连接单元、抗拉拔单元,连接单元的一端用于与基础固定,连接单元的另一端与竖向支撑杆3固定;抗拉拔单元与基础b配合后对拉拔力形成抵抗,抗拉拔单元设置在连接单元上。
31.本实用新型中,当腿部组件与基础b结合后,当连接单元受拉拔力时,由于基础b与抗拉拔单元的配合作用,使得腿部组件整体能够对抗拉拔力,从而使光伏组件支架处于稳固地状态。
32.连接单元和/或抗拉拔单元的材质为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制备的连接单元和/或抗拉拔单元具有抗盐碱腐蚀作用好的优点,光伏组件支架安装在盐碱地时,不会受到在盐碱的腐蚀。
33.本实施例的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杆10、套管11,连接杆10的一端用于与基础b固定,套管11的一端套在连接杆10上并与连接杆10固定,套管11的另一端与竖向支撑杆3固定。优选地,连接杆10与套管11过盈配合、螺栓、销钉或者通过粘结剂中的一种固定,套管11与竖向支撑杆3过盈配合、螺栓、销钉或者通过粘结剂中的一种固定。
34.例如,套管11的内径为60mm,竖向支撑杆3和连接杆10的外径均为60mm,在竖向支撑杆3和连接杆10的周面上均涂上粘结剂后,将竖向支撑杆3和连接杆10分别插入到套管11两端的内孔中,通过粘结剂的粘结作用,使套管11分别与支撑杆3和连接杆10形成固定。套管11两端的内孔为台阶孔,当竖向支撑杆3和连接杆10在插接时,分别顶住台阶时,代表竖向支撑杆3和连接杆10插接到位。
35.所述抗拉拔单元包括凸出抗拉部件12,凸出抗拉部件12与连接单元固定,凸出抗
拉部件12的一端延伸到连接单元外侧。本实施例中,凸出抗拉部件12优先采用销钉,在连接单元上设有通孔,凸出抗拉部件12穿过通孔,凸出抗拉部件12与通孔的配合方式可以是过度也可以是过盈,本实施例中,通孔设置在连接杆10的周面上。
36.凸出抗拉部件12为多个,相邻两个凸出抗拉部件12之间的轴向不行平。通过沿不同方向布置的凸出抗拉部件12,当凸出抗拉部件12与基础b结合后,可以形成各个方向的抗拉拔作用,从而能更好的抵抗拉拔力。本实施例中,凸出抗拉部件12为两个,两个凸出抗拉部件12的轴向呈90度的夹角布置。
37.对于有多个凸出抗拉部件12的抗拉拔单元来说,这种结构更适合与混凝土浇铸形成一个整体,但对于埋在土坑中的腿部组件来说,为了更好地抵抗拉拔力,抗拉拔单元还包括用于抗拉拔的抗拉盘13,抗拉盘13与连接单元固定,抗拉盘13可以增加与基础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抗拉拔效果。抗拉盘13上设有装配孔,连接单元中的连接杆10穿过抗拉盘13。
38.优选的方式是,抗拉盘13位于两个相邻的抗拉部件12之间,通过凸出抗拉部件12对抗拉盘13形成轴向限位,以限制抗拉盘13的轴向移动,因此,通过这种方式,不需要采用另外的紧固方式来紧固抗拉盘13与连接杆10。
39.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例如:
40.(a),腿部组件中的连接单元包括一端用于与基础固定的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另一端与竖向支撑杆3插接。即这种结构是直接将竖向支撑杆3与连接杆进行连接并固定,优选的方式是,连接杆10的另一端设有装配孔,所述竖向支撑杆3插入到装配孔中后,竖向支撑杆3与连接杆10过盈配合、螺栓、销钉或者通过粘结剂中的一种固定。
41.(b),又如,上述腿部组件可以改进由竖向支撑杆3直接与基础b配合来代替,并且在竖向支撑杆3上设有与基础配合后对拉拔力形成抵抗的抗拉拔单元,抗拉拔单元由凸出抗拉部件12和/或抗拉盘13组成。凸出抗拉部件12和/或抗拉盘13与竖向支撑杆3的连接方式,与上述凸出抗拉部件12和/或抗拉盘13与连接单元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