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同步点胶的侧绕线圈马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72311发布日期:2022-11-05 03:0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同步点胶的侧绕线圈马达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圈马达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同步点胶的侧绕线圈马达机构。


背景技术:

2.音圈马达,又被称为vcm马达(voice coil motor),音圈马达的关键部件为壳体、上簧片、镜头载体、盘绕镜头载体的线圈、下簧片以及底座,磁铁环绕安装在镜头载体四周固定,线圈缠绕在镜头载体的外圈,和镜头载体合为一体。镜头载体由上下簧片悬挂于在壳体内腔的内磁场空间中,当线圈通电时,在安培力的作用下,镜头载体将可以上下运动,带动镜头实现对焦动作。
3.vcm马达的线圈是直接用铜线缠绕在载体上面的,在运动和各种撞击的情况下容易松动脱落导致马达失效,所以线圈要额外点胶接着牢固。
4.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侧绕线马达,其线圈(4)垂直地盘绕在镜头载体(2)的侧面,在制造过程中为了点胶接着固定线圈(4),需要把镜头载体(2)侧立起来,在侧绕线圈(4)和绕线柱(8)的缝隙处点胶注入胶水,然后在翻转侧立另一面对另一侧绕线圈(4)进行点胶动作。总体而言,侧绕线圈(4)的点胶起码有是三个步骤,第一需要侧立镜头载体(2)的动作;第二需要点胶的动作;第三需要翻转侧立另外一面再做点胶动作。这种侧绕线圈(4)的点胶作业是在线圈马达半成品阶段中比较繁琐的一道工序。
5.对此,很有必要针对侧绕线马达开发一种新型的点胶结构,在顺应点胶动作的基础上减少甚至省却侧翻动作,实现更为快速且有效的侧绕线圈点胶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同步点胶的侧绕线圈马达机构,通过对镜头载体表面结构进行改进,在同一平面方向上完成簧片和侧绕线圈两种部件的点胶,减少镜头载体的侧翻动作。
7.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8.一种可同步点胶的侧绕线圈马达机构,所述侧绕线圈马达包括壳体、镜头载体、将镜头载体悬挂在壳体内部的簧片、侧绕在镜头载体外圈的侧绕线圈、围绕侧绕线圈设置的磁铁组,所述镜头载体在垂直于自身轴线的端面设有若干个簧片胶槽和线圈胶槽,所述簧片胶槽、线圈胶槽用于容置点胶胶水,所述簧片胶槽对准待粘接的所述簧片,所述线圈胶槽朝向待粘接的侧绕线圈的内表面。
9.优选地,所述镜头载体的侧面设有往外凸起的绕线柱,所述绕线柱上套设有侧绕线圈,所述侧绕线圈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镜头载体的轴线。
10.优选地,所述侧绕线圈、绕线柱各自为两两设置,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镜头载体的两侧。
11.优选地,所述绕线柱为长条形状。
12.优选地,所述侧绕线圈的外表面高度不低于所述镜头载体端面的高度。
13.优选地,所述线圈胶槽位于所述镜头载体端面的边沿,所述线圈胶槽在靠近所述侧绕线圈的一侧边进行敞空设置。
14.优选地,所述线圈胶槽的长度与所述侧绕线圈的长度相接近。
15.优选地,所述镜头载体端面上凸出设有簧片座,所述簧片座的上表面设有所述簧片胶槽。
16.优选地,所述簧片座的上表面围绕所述镜头载体轴线均匀设有四个所述簧片胶槽。
17.优选地,所述簧片座在靠近所述绕线柱的边沿设有避位,所述避位形成所述线圈胶槽。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根据侧绕线圈的上表面位于镜头载体侧边并且与镜头载体端面平行的结构特点,在该端面上设置点胶簧片用的簧片胶槽,并且设置点胶线圈用的线圈胶槽,点胶时只需要在马达组装簧片(上簧片)点胶时顺势在镜头载体上预留的线圈胶槽进行点胶,就可以在固定簧片(上簧片)的同时把侧绕线圈也固定在镜头载体的侧边。
20.根据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可以省却常规侧绕线马达在镜头载体进行侧立和翻转的动作,能够显著提升大批量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现有技术的vcm侧绕马达的基本机构爆炸图;
23.图2为现有技术的vcm侧绕马达的线圈点胶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施例的镜头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施例的镜头载体安装线圈之后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施例的镜头载体安装上簧片之后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施例的侧绕线圈马达的结构爆炸图;
28.图中,1-壳体;2-镜头载体;3-上簧片;4-侧绕线圈;5-磁铁组;6-簧片胶槽;7-线圈胶槽;8-绕线柱;9-簧片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30.请参阅图3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同步点胶的侧绕线圈马达机构,所述侧绕线圈马达包括壳体1、镜头载体2、将镜头载体2悬挂在壳体1内部的上簧片3、侧绕在镜头
载体2外圈的侧绕线圈4、围绕侧绕线圈4设置的磁铁组5,所述镜头载体2在垂直于自身轴线的端面设有若干个簧片胶槽6和线圈胶槽7,所述镜头载体2端面在组装时需要面向上簧片3并且与所述上簧片3贴合,并且所述镜头载体2端面的周侧需要安装侧绕线圈4,相应地,所述簧片胶槽6用于容置点胶接着所述上簧片3的胶水,所述簧片胶槽6对准待粘接的所述上簧片3;所述线圈胶槽7用于容置点胶接着侧绕线圈4的胶水,线圈胶槽7朝向待粘接的侧绕线圈4的内表面。
31.具体地说,请参阅图3,所述镜头载体2的侧面设有往外凸起的绕线柱8,所述绕线柱8上套设有侧绕线圈4,所述侧绕线圈4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镜头载体2的轴线。为了在磁场中带动所述镜头载体2来回微振,所述侧绕线圈4通常需要对称设置,相应地,本实施例的所述侧绕线圈4、绕线柱8各自为两两设置,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镜头载体2的两侧甚至四周侧面上。
32.请参阅图4,为了增大安培力的作用,所述侧绕线圈4采用长圆状的环形结构,所述绕线柱8则采用长条形状,所述侧绕线圈4盘绕在所述绕线柱8上,在安装之后,所述侧绕线圈4的上表面平行于所述镜头载体2。
33.请参阅图3和图6,所述线圈胶槽7位于所述镜头载体2端面的边沿,所述线圈胶槽7在靠近所述侧绕线圈4的一侧边进行敞空设置,如此形状设计,是为了胶水在滴入所述线圈胶槽7之后能够顺势往镜头载体2的边沿流动,并且蔓延至与该边沿抵接的线圈胶槽7,从而将侧绕线圈4固定在镜头载体2的侧面。
34.为了实现上述的侧绕粘接效果,所述侧绕线圈4的外表面应当与镜头载体2端面平高或者高于镜头载体2端面,使得胶水在往外流动时能够接触到侧绕线圈4的上表面或者侧面,在凝固过程中将侧绕线圈4粘接在镜头载体2上。但是如果侧绕线圈4是低于镜头载体2端面、也就是低于线圈胶槽7的话,就很容易造成胶水的溢流,污染了侧绕线圈4其他表面甚至沾染到其它部件,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侧绕线圈4相对于镜头载体2的高度进行了限定。
35.请参阅图6,进一步地,所述线圈胶槽7的长度与所述侧绕线圈4的长度相接近,尽可能增大侧绕线圈4的粘接面积,使得侧绕线圈4的粘接更加稳固。
36.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镜头载体2端面上凸出设有簧片座9,所述簧片座9的上表面设有所述簧片胶槽6,所述簧片座9用于承载所述上簧片3,上簧片3的安装工艺为,首先往所述簧片胶槽6中滴入胶水,然后将上簧片3搭置在簧片座上,利用胶水的粘接力将两者贴合固定。
37.所述上簧片3通常是围绕镜头载体2进行闭环设置,对此,所述簧片座9的上表面围绕所述镜头载体2轴线均匀设有四个所述簧片胶槽6,用于更为全面地将上簧片3进行贴合。
38.设置了所述簧片座9之后,所述镜头载体2的端面形成了起码两级的高度,一是簧片座9的高度、二是镜头载体2端面的高度,为了节约制造成本,所述簧片座9在靠近所述绕线柱8的边沿设有避位,该避位高度其实就是镜头载体2端面的一部分,根据其与簧片座9的高度差,就可以直接形成所述线圈胶槽7。
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侧绕线圈7的上表面位于镜头载体2侧边并且与镜头载体2端面平行的结构特点,在该端面上设置点胶上簧片3用的簧片胶槽6,并且设置点胶侧绕线圈4用的线圈胶槽7,点胶时只需要在上簧片3点胶时顺势在镜头载体2上预留的线圈胶槽7进行点胶,就可以在固定上簧片3的同时把侧绕线圈4也固定在镜头载体2的侧边。
40.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