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80550发布日期:2022-11-22 23:1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配电模块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


背景技术:

2.智能配电模块是一种采用交流继电器、热继电器和相序保护模块等实现通电控制和故障识别的智能化设备,其运用现代技术对配电网和负载的运行进行监控,如常用的智能配电监视模块和智能配电充电模块等。
3.智能配电模块在使用时需要将智能配电模块插入框架中从而实现智能配电模块的插接和安装,现有的大部分智能配电模块插框结构在安装时,缺少对智能配电模块的防护措施,需要手动借助外物进行防护,操作繁琐,同时不便于对其进行检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6.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缺少对智能配电模块的防护措施,需要手动借助外物进行防护,操作繁琐,同时不便于对其进行检修。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其包括,
8.防护机构,包括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正面两侧的透气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腔底部的放置盒;
9.调节机构,包括齿条、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的前端且位于所述齿条两侧的齿盘、设置于所述齿盘顶部的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放置盒顶部后端的连接块,以及设置于所述齿条顶部的后端的拉杆。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的固定框。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拉杆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固定框的外部,且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活动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放置盒包括设置于所述放置盒底部两侧的滑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腔底部两侧的滑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轮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滑轨的内腔,且与所述滑轨的内腔滑动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板的
正面与所述透气板固定连接,所述齿盘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齿条包括设置于所述齿条底部两侧的滑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的两侧滑槽。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块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滑槽的内腔,且与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贯穿至所述箱体的外部,且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齿盘与所述箱体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齿条的两侧与所述齿盘啮合。
19.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透气板,用于对智能配电模块进行防护,通过设置放置盒,起到了对智能配电模块进行放置的效果,通过设置齿条,用于带动齿盘进行转动,同时起到了带动连接块位移,使连接块带动放置盒进行位移,通过设置齿盘,用于带动连接板位移,使设置连接板带动透气板进行移动,起到了在智能配电模块进入箱体内部的同时,使透气板闭合,并对智能配电模块进行防护,解决了需要手动借助外物进行防护,操作繁琐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1.图1为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整体结构图。
22.图2为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齿盘和连接板连接结构图。
23.图3为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箱体剖面结构图。
24.图4为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放置盒仰视结构图。
25.图5为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齿盘和齿条传动结构图。
26.图6为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的图2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30.实施例1
31.参照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框式智能配电模
块,插框式智能配电模块包括防护机构100,包括箱体101、设置于箱体101正面两侧的透气板102,以及设置于箱体101内腔底部的放置盒103。
32.调节机构200,包括齿条201、设置于箱体101的顶部、设置于箱体101顶部的前端且位于齿条201两侧的齿盘202、设置于齿盘202顶部的连接板203、设置于放置盒103顶部后端的连接块204,以及设置于齿条201顶部的后端的拉杆205,通过设置透气板102,用于对智能配电模块进行防护,通过设置放置盒103,起到了对智能配电模块进行放置的效果,通过设置齿条201,用于带动齿盘202进行转动,同时起到了带动连接块204位移,使连接块204带动放置盒103进行位移,通过设置齿盘202,用于带动连接板203位移,使设置连接板203带动透气板102进行移动,起到了在智能配电模块进入箱体101内部的同时,使透气板102闭合,并对智能配电模块进行防护,解决了需要手动借助外物进行防护,操作繁琐的问题。
33.在使用时,首先将智能配电模块放置于放置盒103的内部,然后推动拉杆205,拉杆205带动齿条201位移,齿条201通过滑块201a和滑槽201b的配合带动齿盘202转动,同时通过104的配合带动放置盒103位移,此时齿盘202带动连接板203位移,使连接板203带动透气板102移动,透气板102在放置盒103进入箱体101内部的同时闭合,并对智能配电模块进行防护。
34.实施例2
35.参照图1~4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36.优选的,箱体101包括设置于箱体101顶部的固定框101a,通过设置固定框101a,用于对齿条201和齿盘202进行防护,避免有异物掉落其表面对其造成损坏。
37.较佳的,拉杆205的顶部延伸至固定框101a的外部,且与固定框101a的内壁活动连接。
38.较佳的,放置盒103包括设置于放置盒103底部两侧的滑轮103a,以及设置于箱体101内腔底部两侧的滑轨103b,通过设置滑轮103a和滑轨103b,用于配合放置盒103进行位移。
39.在使用时,当需要对智能配电模块进行检修时,拉动拉杆205,拉杆205带动齿条201位移,使齿条201带动齿盘202进行转动,同时带动连接块204位移,使连接块204带动放置盒103位移,此时连接板203通过齿盘202的配合带动透气板102位移,放置盒103通过滑轮103a和滑轨103b的配合向外移动,以此便可对智能配电模块进行检修。
40.实施例3
41.参照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42.具体的,滑轮103a的底部延伸至滑轨103b的内腔,且与滑轨103b的内腔滑动连接。
43.具体的,连接板203的正面与透气板102固定连接,齿盘202的顶部与连接板203固定连接。
44.优选的,齿条201包括设置于齿条201底部两侧的滑块201a,以及设置于箱体101顶部的两侧滑槽201b,通过设置滑块201a和滑槽201b,用于配合齿条201进行位移。
45.较佳的,滑块201a的底部延伸至滑槽201b的内腔,且与滑槽201b的内腔滑动连接。
46.较佳的,连接块204的顶部贯穿至箱体101的外部,且与齿条201固定连接。
47.较佳的,齿盘202与箱体101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齿条201的两侧与齿盘202啮合。
48.在使用时,首先将智能配电模块放置于放置盒103的内部,然后推动拉杆205,拉杆205带动齿条201位移,齿条201通过滑块201a和滑槽201b的配合带动齿盘202转动,同时通过104的配合带动放置盒103位移,此时齿盘202带动连接板203位移,使连接板203带动透气板102移动,透气板102在放置盒103进入箱体101内部的同时闭合,并对智能配电模块进行防护,当需要对智能配电模块进行检修时,拉动拉杆205,拉杆205带动齿条201位移,使齿条201带动齿盘202进行转动,同时带动连接块204位移,使连接块204带动放置盒103位移,此时连接板203通过齿盘202的配合带动透气板102位移,放置盒103通过滑轮103a和滑轨103b的配合向外移动,以此便可对智能配电模块进行检修。
49.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