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可调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2519发布日期:2022-08-16 22:1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角度可调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度可调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2.当前,在光伏发电项目领域,光伏支架是整个项目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支架是由c型钢、u型钢、角钢或方钢构成架体,架体通过固定底脚与地基相固定。这种结构的光伏支架,架体与固定底脚固定连接,架体的角度一旦确定,便不可调节。但是一年四季,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架体的角度不能随着阳光的照射角度改变,不能达到最佳采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架体的角度能随着阳光的照射角度改变,达到最佳采光效果的角度可调光伏支架。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设置在固定底脚上的架体,所述的架体的前端与固定底脚通过第一前连杆和第二前连杆相连接,第一前连杆的上端与架体的前端通过第一销轴相连接,第一前连杆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调节孔,第二前连杆的上端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调节孔相匹配的第二调节孔,第一前连杆的下端与第二前连杆的上端通过与第一调节孔、第二调节孔相匹配的第一螺栓相连接,第二前连杆的下端与固定底脚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所述的架体的后端与固定底脚通过第一后连杆和第二后连杆相连接,第一后连杆的上端与架体的后端通过第二销轴相连接,第一后连杆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第三调节孔,第二后连杆的上端设置有多个与第三调节孔相匹配的第四调节孔,第一后连杆的下端与第二后连杆的上端通过与第三调节孔、第四调节孔相匹配的第三螺栓相连接,第二后连杆的下端与固定底脚通过第四螺栓相连接,所述的架体的中部与固定底脚通过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与固定底脚通过第三销轴相连接。
5.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固定底脚设置有固定板,第二前连杆的下端与固定板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第二后连杆的下端与固定板通过第四螺栓相连接;
6.所述的固定底脚设置有抱箍,第二前连杆的下端与抱箍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第二后连杆的下端与抱箍通过第四螺栓相连接;
7.所述的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第一后连杆和第二后连杆的横截面为矩形、圆形、l形或u形;
8.所述的第一前连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前连杆的内径,第一后连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后连杆的内径,或第二前连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前连杆的内径,第二后连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后连杆的内径。
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角度可调光伏支架安装时,将固定底脚与地基相固定,将架体的中部的连接板与固定底脚通过第三销轴相连接,将第一前连杆的上端与架体的前端通过第一销轴相连接,将第一后连杆的上端与架体的后端通过第二销轴相连接。然后根据阳
光的照射角度调节架体的角度,架体的角度调节好后,根据第一前连杆与第二前连杆所需长度,将第一前连杆的下端与第二前连杆的上端通过与第一调节孔、第二调节孔相匹配的第一螺栓相连接,第二前连杆的下端与固定底脚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根据第一后连杆和第二后连杆所需长度,将第一后连杆的下端与第二后连杆的上端通过与第三调节孔、第四调节孔相匹配的第三螺栓相连接,第二后连杆的下端与固定底脚通过第四螺栓相连接。使用过程中,根据季节的不同,松开第二螺栓、第四螺栓,卸下第一螺栓、第三螺栓,再根据阳光的照射角度,调节架体的角度,待架体到达合适位置后,装上第一螺栓、第三螺栓,拧紧第二螺栓、第四螺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角度可调光伏支架,架体的角度能随着阳光的照射角度改变,达到最佳采光效果,架体的角度调节便捷。
10.进一步改进,固定底脚设置有固定板,第二前连杆的下端与固定板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第二后连杆的下端与固定板通过第四螺栓相连接;或固定底脚设置有抱箍,第二前连杆的下端与抱箍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第二后连杆的下端与抱箍通过第四螺栓相连接。第二前连杆的下端、第二后连杆的下端与固定底脚的连接更便捷。
11.根据需要,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第一后连杆和第二后连杆的横截面为矩形、圆形、l形或u形。第一前连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前连杆的内径,第一后连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后连杆的内径,或第二前连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前连杆的内径,第二后连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后连杆的内径。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角度可调光伏支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角度可调光伏支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角度可调光伏支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的第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图4中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的连接截面图;
17.图6为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的第二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7为图6中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的连接截面图;
19.图8为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的第三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9为图8中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的连接截面图;
21.图10为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的第四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11为图10中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的连接截面图;
23.图12为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的第五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13为图12中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的连接截面图;
25.图14为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5为第一前连杆、第二前连杆的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角度可调光伏支架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角度可调光伏支架包括设置在固定底脚1上的架体2,架体2的前端与固定底脚1通过第一前连杆3和第二前连杆4相连接,第一前连杆3的上端与架体2
的前端通过第一销轴5相连接,第一前连杆3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调节孔6,第二前连杆4的上端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调节孔6相匹配的第二调节孔7,第一前连杆3的下端与第二前连杆4的上端通过与第一调节孔6、第二调节孔7相匹配的第一螺栓8相连接,第二前连杆4的下端与固定底脚1通过第二螺栓9相连接,架体2的后端与固定底脚1通过第一后连杆10和第二后连杆11相连接,第一后连杆10的上端与架体2的后端通过第二销轴12相连接,第一后连杆10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第三调节孔13,第二后连杆11的上端设置有多个与第三调节孔13相匹配的第四调节孔14,第一后连杆10的下端与第二后连杆11的上端通过与第三调节孔13、第四调节孔14相匹配的第三螺栓相15连接,第二后连杆11的下端与固定底脚1通过第四螺栓16相连接,架体2的中部与固定底脚1通过连接板17相连接,连接板17与固定底脚1通过第三销轴18相连接。
29.如图2所示,固定底脚1设置有固定板19,第二前连杆4的下端与固定板19通过第二螺栓9相连接,第二后连杆11的下端与固定板19通过第四螺栓16相连接。
30.如图3所示,固定底脚1设置有抱箍20,第二前连杆4的下端与抱箍20通过第二螺栓9相连接,第二后连杆11的下端与抱箍20通过第四螺栓16相连接。
31.如图4、图5所示,第一前连杆3的下端与第二前连杆4的上端通过第一螺栓8相连接,第一前连杆3、第二前连杆4的横截面为矩形。
32.如图6、图7所示,第一前连杆3的下端与第二前连杆4的上端通过第一螺栓8相连接,第一前连杆3、第二前连杆4的横截面为圆形。
33.如图8、图9所示,第一前连杆3的下端与第二前连杆4的上端通过第一螺栓8相连接,第一前连杆3、第二前连杆4的横截面为l形。
34.如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第一前连杆3的下端与第二前连杆4的上端通过第一螺栓8相连接,第一前连杆3、第二前连杆4的横截面为u形。
35.如图14、图15所示,第一前连杆3的外径小于第二前连杆4的内径。
3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角度可调光伏支架安装时,将固定底脚1与地基相固定,将架体2的中部的连接板17与固定底脚1通过第三销轴18相连接,将第一前连杆3的上端与架体2的前端通过第一销轴5相连接,将第一后连杆10的上端与架体2的后端通过第二销轴12相连接。然后根据阳光的照射角度调节架体2的角度,架体2的角度调节好后,根据第一前连杆3与第二前连杆4所需长度,将第一前连杆3的下端与第二前连杆4的上端通过与第一调节孔6、第二调节孔7相匹配的第一螺栓8相连接,第二前连杆4的下端与固定底脚1通过第二螺栓9相连接。根据第一后连杆10和第二后连杆11所需长度,将第一后连杆10的下端与第二后连杆11的上端通过与第三调节孔13、第四调节孔14相匹配的第三螺栓15相连接,第二后连杆11的下端与固定底脚1通过第四螺栓16相连接。使用过程中,根据季节的不同,松开第二螺栓9、第四螺栓16,卸下第一螺栓8、第三螺栓15,再根据阳光的照射角度,调节架体2的角度,待架体2到达合适位置后,装上第一螺栓8、第三螺栓15,拧紧第二螺栓9、第四螺栓1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角度可调光伏支架,架体2的角度能随着阳光的照射角度改变,达到最佳采光效果,架体2的角度调节便捷。
37.进一步改进,固定底脚1设置有固定板19,第二前连杆4的下端与固定板19通过第二螺栓9相连接,第二后连杆11的下端与固定板19通过第四螺栓16相连接;或固定底脚1设置有抱箍20,第二前连杆4的下端与抱箍20通过第二螺栓9相连接,第二后连杆11的下端与
抱箍20通过第四螺栓16相连接。第二前连杆4的下端、第二后连杆11的下端与固定底脚1的连接更便捷。
38.根据需要,第一前连杆3、第二前连杆4、第一后连杆10和第二后连杆11的横截面为矩形、圆形、l形或u形。第一前连杆3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前连杆4的内径,第一后连杆10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后连杆11的内径,或第二前连杆4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前连杆3的内径,第二后连杆1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后连杆10的内径。
39.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上述形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类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