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7463发布日期:2022-10-29 02:50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输电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电压长距离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大跨越工程也越来越多。特高压输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在跨越大型河流、湖泊时,一般采用“耐-直-直-耐”的跨越方式,跨越塔距离江河流域较近,潮汐资源丰富。
3.一方面,由于线路电压等级高、跨越距离长的原因,导致大跨越输电塔设计高度很高,其根开较大,占地面积也较大;另一方面,大跨越工程作为重点监控区域,其输电塔下部配备有电力设备附属房屋,运维检修人员需要长期驻守或经常性巡检工作,需长期开启空调、灯光照明、通风、通信、电力监测等用电设备,由此需要耗费大量电能。同时,大跨越工程往往会配备升降机输送作业人员至一定的高度。在现有技术中,升降机上升时是通过电机驱动将电能转化为势能,在下降时通过串接电阻装置进行制动,此时的势能转化为热能消耗,没有对有效利用这部分能量。因此,如何利用大跨越输电塔的高度和占地优势,同时达到可靠供电、节能减排的效果,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极大的提高大跨越输电塔附属电气设备的用电可靠性,降低用电成本,达到节能减排的有益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包括: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用电单元、储能单元和回收单元;且第一发电单元安装在高于地面的支撑模块上;第二发电单元安装在地面上;
7.所述储能单元内设置能量控制模块;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和回收单元连接;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单元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电单元包括光伏发电板和风力发电机。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发电单元包括潮汐发电装置、微型燃气轮机和单车发电装置。
10.进一步的,所述用电单元包括制冷模块、照明模块、电气设备和电动汽车充电站桩。
11.进一步的,所述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还通过并网开关与区域电网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升降机;所述升降机通过回收单元与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13.进一步的,所述风力发电机通过电缆与风力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风力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能量控制模块输入端相连。
14.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光伏控制器;所述光伏发电板通过电缆与光伏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光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能量控制模块输入端相连。
15.发明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发明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用电单元、储能单元和回收单元;且第一发电单元安装在高于地面的支撑模块上;第二发电单元安装在地面上;储能单元内设置能量控制模块;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和回收单元连接;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光、潮汐等新能源和发电单车的无成本发电方式,以及升降机能源二次回收装置在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中的使用,结合微型燃气轮机、蓄电池储能系统的备用装置,使得整个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成为一个可独立运行的微网系统,可对附属电气设备进行可靠供电、也可对驻站检修人员的电动工作用车充电。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不仅能实现自给自足的供电需求,还能通过与区域电网连接,辐射到周围村庄、航道警示灯、航空警示灯及附近船舶岸电系统为其供电,极大的提高大跨越输电塔附属电气设备的用电可靠性,降低用电成本,达到节能减排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17.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布局图;
18.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原理框图;
19.如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连接图;
20.1-附属房屋顶棚、2-光伏发电板、3-潮汐发电装置、4-微型燃气轮机、5-风力发电机、6-升降机、7-单车发电装置、8-储能单元、9-空调系统、10-照明系统、11-电气设备、12-电动汽车充电站桩、13-电动汽车、14-区域电网;2-1光伏控制器、5-1风力控制器、6-1升降机能量回收装置和14-1并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1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合大跨越输电塔高度高、占地大、靠近水流潮汐资源丰富、配套升降机使用频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用电单元、储能单元和回收单元;且第一发电单元安装在高于地面的支撑模块上;第二发电单元安装在地面上;储能单元内设置能量控制模块;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和回收单元连接;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单元连接。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布局图;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原理框图;如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大跨
越输电塔微网系统连接图;
24.支撑模块采用附属房屋顶棚1,在附属房屋顶1上设有光伏发电板2、风力发电机5;在地面上设有潮汐发电装置3、微型燃气轮机4和单车发电装置7;潮汐发电装置3靠近江岸水流处布置;大跨越输电塔上设有升降机6,升降机6通过升降机能量回收装置6-1与储能单元8连接;
25.光伏发电板2、潮汐发电装置3、微型燃气轮机4、风力发电机5、单车发电装置7,均与储能单元8内的能量控制模块连接;能量控制模块还与空调系统9、照明系统10、电气设备11、电动汽车充电站桩12相连。电动汽车充电站桩12与电动汽车13相连;储能单元8内的能量控制模块通过并网开关14-1与区域电网14连接。
26.风力发电机5通过电缆与风力控制器5-1的输入端电连接,光伏发电板2通过电缆与光伏控制器2-1的输入端电连接,升降机6通过电缆与升降机能量回收装置6-1输入端电连接;
27.风力控制器5-2的输出端与储能单元8内的能量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光伏控制器2-1的输出端与储能单元8内的能量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单车发电装置7与储能单元8内的能量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微型燃气轮机4与储能单元8内的能量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入端电连接,潮汐发电装置3与储能单元8内的能量控制模块的第五输入端电连接,升降机能量回收装置6-1输出端与储能单元8内的能量控制模块的第六输入端电连接;
28.通过光伏发电板2、潮汐发电装置3、微型燃气轮机4、风力发电机5、单车发电装置7发出的电能传递至储能单元8内的蓄电池进行储存
29.升降机6在使用上升时,采用市电供电为升降机牵引机提供电力,当升降机6下降时,其势能通过升降机能量回收装置6-1转化为电能通过电连接传输至储能单元8内的蓄电池进行储存。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在一般情况下采用风力、光伏、潮汐及单车发电装置的无成本能源为微网负荷供电,若风力、光伏及发电单车发出来的电量不足以满足微网负荷需求时,微网通过系统控制,采用微网内部储能单元8内的蓄电池为负荷供电。若仍不能满足负荷需求,则通过并网开关14-1向区域电网14取电来满足负荷需求。当区域电网14突发故障或停电检修时,通过储能单元8内的能量控制模块控制,直接启用微型燃气轮机4自发电,来满足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的负荷需求。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中的风力、光伏、潮汐及发电单车发出来的电量满足微网自身需求后,多余电量通过并网开关可向村庄、航道警示灯、航空警示灯及附近船舶岸电系统供电,充分利用风力、光伏、潮汐及发电单车这些清洁能源。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
方案中与现有技术中对应技术方案实现原理一致的部分并未详细说明,以免过多赘述。
33.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修改或变形。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