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装边框及其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6195发布日期:2022-09-27 22:19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装边框及其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光伏组件的封装边框及其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为了增加光伏组件的抗压受力强度和密封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边框组件中,装框一般采用长短金属型材边框、角码等封装,角码大多呈l型结构,组件装配时,将角码的一侧插入短边框型材腔内,将角码的另一侧插入长边框型腔内,起到连接长短封装边框的作用,通过将角码与长、短边框型材联接成一体,完成组件的封装,但是,目前长短边框和角码的连接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松脱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装边框和光伏组件,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在封装边框的内侧开设多个限位部,有效增强封装边框和角码之间的抗拉强度,增加连接稳定性,防止松脱的现象发生。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一种封装边框设有第一支撑壁、第二支撑壁、角码腔、开口以及至少一限位部,所述角码腔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壁和所述第二支撑壁之间,所述开口连通所述角码腔和外界,所述限位部从所述第一支撑壁和/或第二支撑壁倾斜地向所述角码腔内延伸,使得所述限位部卡接于角码的锯齿部中。
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封装边框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缺口,所述限位部一体地从所述第一支撑壁倾斜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缺口,所述缺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壁的表面。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限位部从所述缺口一端的所述第一支撑壁向所述角码腔倾斜延伸,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第一支撑壁之间呈钝角连接,所述限位部的自由端沿偏离所述开口的方向延伸并抵于角码的锯齿部。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限位部从所述缺口两端的所述第一支撑壁向所述角码腔延伸,所述限位部设有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所述第一限位边和所述第二限位边分别倾斜连接所述缺口两端的所述第一支撑壁,所述第一限位边的倾斜度和所述第二限位边的倾斜度相同或不同。
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限位边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二限位边的倾斜度,所述第一限位边相对所述第二限位边靠近所述开口,使得所述第二限位边抵靠于锯齿部的垂直面。
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壁和所述第二支撑壁为单层型材结构,所述封装边框为钢材弯折成型,所述第一支撑壁至少设有一对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纵向和/或横向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部的截面呈梯形、圆弧形、三角形或矩形结构,当所述限位部为多个时,所述限位部的排列方式为m*n(m≥1,n≥1)的矩阵排布,或所述限位部的排列整体呈梯
形、三角形排布。
11.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上述多个封装边框、多个角码以及光伏板组件,所述封装边框包括a面、b面和c面,所述a面和所述b面相互连接并围成位于所述封装边框上部的夹持腔,通过所述夹持腔来容纳光伏板组件的边缘,所述b面和所述c面之间相互连接并围成位于所述封装边框下部的所述角码腔,所述角码设有一对连接部和一对锯齿部,所述角码穿过所述开口接合于所述角码腔,所述锯齿部凸出地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各个所述连接部分别向两侧相邻的所述封装边框中的角码腔延伸,使得所述限位部卡接于所述锯齿部中。
1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光伏板组件由透光的前板、封装胶膜、光伏电池片、导电件、背板组成,所述第一支撑壁与光伏板组件相邻,所述限位部一体地从所述第一支撑壁向角码腔延伸,所述封装边框通过冷轧工艺一体弯折成型。
13.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限位部设有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角码的锯齿部中,所述自由端的深度为0.1mm~1mm。
1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锯齿部的每个齿设有垂直面和斜面,所述斜面相对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所在直线呈锐角设置,所述垂直面垂直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所在直线,所述限位部的自由端位于所述角码锯齿部的齿之间或抵靠于所述垂直面。
附图说明
15.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封装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俯视图。
18.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封装边框和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变形实施例的封装边框和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变形实施例的封装边框和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a面;2、b面;3、c面;4、光伏组件;110、夹持腔;10、封装边框;11、第一支撑壁;12、第二支撑壁;13、角码腔;14、限位部;141、自由端;142、第一限位边;143、第二限位边;15、缺口;16、开口;20、角码;21、连接部;22、锯齿部;221、垂直面;222、斜面;200、光伏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4.需要说明的是,如在本技术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25.如图1所示的一种封装边框1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封装边框10设有第一支撑壁11、第二支撑壁12、角码腔13、开口16以及至少一限位部14,所述角码腔13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
壁11和所述第二支撑壁12之间,所述限位部14从所述第一支撑壁11和/或第二支撑壁12倾斜地向所述角码腔13内延伸,所述开口16连通所述角码腔13和外界,使得所述限位部14卡接于所述角码20的锯齿部22中。从而通过在所述封装边框10的内侧开设多个限位部14,有效增强所述封装边框10和所述角码20之间的抗拉强度,增加连接稳定性,防止松脱的现象发生。
26.其中,所述封装边框10包括a面1、b面2和c面3,所述a面1、所述b面2和所述c面3通过金属板/金属条弯折成型,所述a面1和所述b面2相互连接并围成位于所述封装边框10上部的夹持腔110,通过所述夹持腔110来容纳光伏板组件200的边缘,同时,所述光伏板组件200的长边和短边分别通过长封装边框10和短封装边框10上的所述夹持腔110进行容纳;其中,所述b面2和所述c面3之间相互连接并围成位于所述封装边框10下部的所述角码腔13。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码腔13由单层型材围成,即所述第一支撑壁11和所述第二支撑壁12为单层型材结构,所述a面1远离所述b面2的端部向所述夹持腔110的内部折弯,折弯部位为三层或四层型材,所述c面3远离所述b面2的端部向所述角码腔13的外侧折弯,折弯部位为四层或五层型材。从而所述封装边框10由金属板/金属条通过碾轮、模具压合、卷合的冷轧工艺制得。
28.如图2~3所示的是一种光伏组件4包括多个封装边框10、多个角码20以及光伏板组件200,所述封装边框10设有所述夹持腔110和所述角码腔13,通过所述夹持腔110来容纳所述光伏板组件200的边缘,所述角码20设有一对连接部21和一对锯齿部22,所述角码20穿过所述开口16接合于所述角码腔13,所述锯齿部22凸出地形成于所述连接部21的表面,各个所述连接部21分别向两侧相邻的所述封装边框10中的角码腔13延伸,所述锯齿部22面向所述第一支撑壁11和/或第二支撑壁12,所述限位部14卡接于所述锯齿部22中,其中,所述光伏板组件200通常由透光的前板、封装胶膜、光伏电池片、导电件、背板组成,其中前板和背板为玻璃或高分子材料。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壁11与光伏板组件200相邻,所述限位部14一体地从所述第一支撑壁11向角码腔13延伸,不影响所述封装边框10的外观,如图4所示,根据需要,也可以将所述限位部14设置于第二支撑壁12。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装边框10选用钢材弯折成型。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码20呈l型结构,两个所述连接部21基本上成直角设置,各个连接部21上形成有凸出的所述锯齿部22。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封装边框10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缺口15,所述限位部14一体地从所述第一支撑壁11倾斜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缺口15,所述缺口15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壁11的表面,所述缺口15的数量和所述限位部14的数量相一致,从而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所述限位部14,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4设有自由端141,所述自由端141位于所述角码20的锯齿部22中,所述自由端141的深度即所述限位部14和所述锯齿部22相重合的扣位深度大体上为0.1mm~1mm,大致为所述封装边框10和所述角码20之间提供不小于180n的抗拉强度。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由端141的深度即所述限位部14和所述锯齿部22之间的扣位深度大体上可以为0.1mm、0.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0.5mm、
0.55mm、0.6mm、0.65mm、0.7mm、0.8mm、0.9mm、1mm。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所述自由端141的深度,在此不做限制。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4的截面呈矩形结构,所述限位部14从所述缺口15一端的所述第一支撑壁11向所述角码腔13倾斜延伸,所述限位部14和所述第一支撑壁11之间呈钝角连接,所述限位部14的自由端141沿偏离所述开口16的方向延伸并抵于所述角码20的锯齿部22,如图1所示。从而,所述限位部14弹性地抵于所述锯齿部22,有效防止所述封装边框10脱落,当所述封装边框10往远离所述角码20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限位部14和所述锯齿部22之间的弹性阻力增大,有效防止所述封装边框10松脱。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4的截面呈梯形、圆弧形或三角形结构等,其结构形式多种,在此不做限制,可根据需要设计,所述限位部14从所述缺口15两端的所述第一支撑壁11向所述角码腔13内延伸,所述限位部14设有第一限位边142和第二限位边143,所述第一限位边142和所述第二限位边143分别倾斜连接所述缺口15两端的所述第一支撑壁11,所述限位部14的自由端141位于所述锯齿部22的齿之间,所述第一限位边142的倾斜度和所述第二限位边143大体相同,如图5所示。从而,所述限位部14得以卡接于所述锯齿部22中,有效防止所述封装边框10脱落,当所述封装边框10往远离所述角码20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限位部14和所述锯齿部22之间的阻力有效防止所述封装边框10松脱,增强所述封装边框10和所述角码20的连接稳定性。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4的截面呈梯形结构,有助于增加所述限位部14的抗拉强度和防止变形,保持所述限位部14结构的稳定性。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锯齿部22的每个齿设有垂直面221和斜面222,所述斜面222相对所述连接部21的延伸方向所在直线呈锐角设置,所述垂直面221垂直于所述连接部21的延伸方向所在直线。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边142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二限位边143,使得所述第二限位边143抵靠于所述锯齿部22的垂直面221,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限位边143抵靠于所述垂直面221,从而有效防止所述封装边框10松脱,得以提高所述封装边框10和所述角码20的连接稳定性。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壁11至少设有一对所述限位部14,所述限位部14沿纵向和/或横向间隔设置,得以增大所述封装边框10和所述角码20间的抗拉强度。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4的数量为4个,多个限位部14的排布可以为一维线性排布或者二维面排布。当多个限位部14的排布为二维面排布时,所述限位部14的排列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优选地,所述限位部14的排列可以是m*n(m≥1,n≥1)的矩阵排布;或者所述限位部14的排列整体可以呈梯形、三角形排布。
42.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