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电测试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2562发布日期:2023-01-06 21:2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充放电测试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充放电测试电路。


背景技术:

2.用于照明或标志的消防应急灯具(或简称为灯具)是公共场所安全应急的一种保障,是公共消防的强制性措施,其使用范围广,布置环境比较复杂,其中,消防应急照明灯通常安装于消防逃生通道处,当发生停电、火警等情况时,可自动开灯而实现应急照明功能观。
3.消防应急灯一般被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所控制和供电。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可以被实施为箱式设备(或也称为:应急电源箱),由该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供电的消防应急灯具也可以包括消防应急标志灯具或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该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可以包括外部的箱体10、以及该箱体10内部的电池40和充放电模块b1、箱盖、开关电源等。充放电模块b1连接于开关电源和/或电池组件40。当外部的消防供电(例如市电)存在时,通过敲落孔20进线入箱体10内为开关电源供电,开关电源为消防应急灯等该开关电源所耦合的应急设备供电,以及,同时,该开关电源也可以为电池40充电。当消防供电停电后,充放电模块b1控制电池40为箱体10外部的应急设备供电,保障点亮人员疏散或消防作业的照明和标志,等等,如图1a、图1b所示。
4.更具体地,结合图1c,该电池40可以是充电电池,一般地,市电m1正常工作时,沿着如图1c中箭头ca_1所示的方向形成电流回路,为灯具l23供电,同时,也在充放电模块b1的控制下,沿着图中箭头ca_3所示的回路向电池40充电。而当外部电源m1失效时,则电池40通过充放电模块b1放电,从而向灯具l23提供电能,沿着如图中箭头ca_2所示的方向形成电流回路。
5.因此,充放电模块b1需要具有为电池40充电的能力,以及为电池40放电的能力。这些电气能力均需要在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制造/装配过程中进行充放电测试。而在现有的充放电测试电路/系统中,直接使用市电为充电电池供电,然后,断开市电供给,使得已存储了电能的充电电池向负载(如灯具)放电,从而测试充放电模块的放电性能,这个放电测试过程中电能会在灯具中损耗。每台应急照明集中电源需的充放电测试均需要按照上述的以及图1c中所示的电流关系,连接各种负载和市电电网,充放电测试电路的可装配性很差,耗能且测试效率低下。再者,在这些充放电测试电路的充放电切换时,也需人工切换,耗时且因此也造成一定的电能浪费、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升充放电模块的充放电测试的效率和/或自动化。
7.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充放电测试电路包括:
8.电源线和充放电线路;
9.至少一个电源,连接至所述电源线;
10.多个充放电模块,并行连接于电源线和充放电线路之间。
11.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分别具有市电检测端,以及,
12.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分别可操作以:根据所述市电检测端上的控制信号切换各自的充放电模式。
13.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中的各个充放电模块,可操作以响应于所述市电检测端上的代表无市电的控制信号,进入放电模式,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入端,a)连接于所述电源线,或者b)通过所述电源线连接于所述电源的正极性端;
14.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中的各个充放电模块,可操作以响应于所述市电检测端上的代表有市电的控制信号,进入充电模式,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出端,i)连接于所述电源线,或者ii)通过所述电源线连接于所述电源的负极性端;
15.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出端,通过所述充放电线路连接至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入端。
16.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还包括测试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所述测试控制模块可操作以分别向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发送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模拟/代表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等设备是否存在市电供给,具体地,例如用于模拟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在现场运行过程中的市电检测信号。
17.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所述电源线为电池总线,所述至少一个电源为单个(single one)充电电池,连接于所述电池总线;或者
18.所述至少一个电源为多个充电电池,分别通过所述电源线对应连接于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
19.所述充放电线路具有总线结构。
20.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所述测试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该测试控制模块还包括对外连接市电的适配电路;所述测试控制模块还可操作以:当所述充电电池的电量低于预定值,通过所述适配电路为所述充电电池充电;
21.所述适配电路为变压器。
22.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所述充放电测试电路还包括适配电路;
23.所述至少一个电源为低压电池,通过所述适配电路连接于市电;
24.所述适配电路,内置于所述低压电池之中,或者,独立于所述低压电池和所述测试控制模块;
25.所述适配电路为变压器;所述电源线为电池总线。
26.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所述测试控制模块还可操作以通过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切换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各自的充放电模式,从而使得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中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输入电流。
27.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所述测试控制模块还可操作以通过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切换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各自的充放电模式,从而使得
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中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额定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额定输入电流。
28.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所述测试控制模块还可操作以通过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切换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各自的充放电模式,从而使得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中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出能力,大于或等于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入能力。
29.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沿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的a)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充放电线路、c)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三者通过所述电池总线,构成所述电源的正极性端与负极性端之间的环回通路;
30.其中,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沿电流方向位于所述环回通路的上游;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沿电流方向位于所述环回通路的下游。
31.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所述测试控制模块还可操作以:程序化地向各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施加控制信号,以使得各个充放电模块均经历/遍历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
32.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所述充放电模块和所述充电电池均用于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充放电模块,集成设置于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中的控制电路板上,用于控制对所述充电电池进行充放电。
33.所述充放电线路为充放电直流总线;
34.a)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出端、b)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入端,通过所述充放电直流总线相互连接;
35.所述测试控制模块可操作以:通过各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改变a)所述环回通路的结构/拓扑结构,或者,b)各个充放电模块在所述环回通路中的沿电流方向的上下游位置。
36.多个充放电模块,相互连接以使其中a)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和b)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构成由电源供电的回路,这种电路结构支持:在充放电测试过程中,不经过灯具等用电器,而直接对上述a)、b)两部分充放电模块进行充放电测试。简化了充放电测试的电路结构,节省了充放电测试的耗能。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充放电模块可通过控制信号而被配置为充电模式或者放电模式,多个充放电模块在电源线和充放电线路之间的并行连接的结构,支持电源通过电源线所输出的电能,依次流经多个充放电模块中处于放电模式的电路板和充电模式的电路板(电路板即充放电模块),然后回充/环回至电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放电模式的电路板、充电模式的电路板,同步地分别进行放电测试和充电测试,不再需要对每个充放电模块单独搭建测试环境,提升了测试效率。
38.而且在这个测试过程中,放电模式下的电路板所释放的电能,直接传递给处于充电模式的电路板。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多个充放电模块在电源线和充放电线路之间的并行连接的电路结构,相当于直接以a)充电模式的电路板作为b)放电模式的电路板的负载,而同时,又以b)放电模式的电路板作为a)充电模式的电路板的电源。因此,电源输出的电能在充放电的测试回路中循环利用,并不经过灯具等用电器,在充放电测试的大部分时间里也并不需要时刻保持从市电电网中汲取电能,节省了电能耗费。
3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充放电模块可通过其市电检测端上的控制信号的变化,从而变换各自的充放电模式,不需要改变多个充放电模块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就可以改变多个充放电模块中的电流及其流动方向,提升了测试的自动化和效率,这支持通过测试控制模块等进行可编程的自动化测试,可以对多个充放电模块进行批量的、程序化的、自动化的测试,而且总线连接方式降低了多个充放电模块之间、以及充放电模块与电源之间的电路连接复杂度、提升了充放电测试电路的可装配性。
附图说明
4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41.图1a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内部的电池、充放电模块的空间布局示意图;
42.图1b示出了图1a中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中主要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43.图1c示出了图1a中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集中可能的电流回路示意图;
44.图2a示出了图2b的实物布局示意图中的多种电气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
45.图2b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的多个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及其中的充放电模块的布局示意图;
46.图3a示出了图3b的实物布局示意图中的多种电气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
47.图3b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的多个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及其中的充放电模块的布局示意图;
48.图4a示出了图4b的实物布局示意图中的多种电气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
49.图4b示出了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的多个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及其中的充放电模块的布局示意图;
50.图5a示出了图2b的实物布局示意图中多个充放电模块在电源总线与充放电总线之间的并行连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51.图5b示出了图2b的实物布局示意图中多个充放电模块在电源总线与充放电总线之间的并行连接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52.图5c示出了图2b的实物布局示意图中多个充放电模块在电源总线与充放电总线之间的并行连接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53.在附图的描述中,相同、相似或相应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相似的或相应的单元、元件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54.现在将详细地参考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陈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各种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充分理解。但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各种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
况下被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详细地描述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部件、电路和网络,从而不会不必要地使实施方案的各个方面晦涩难懂。
55.在本文中对各种所述实施方案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方案的目的,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如在对各种所述实施方案中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形式“一个”(“a”,“an”)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示。还将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且涵盖相关联地列出的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的任何和全部可能的组合。还将理解的是,术语“包括”(“includes”、“including”、“comprises”和/或“comprising”)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是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分组。
56.取决于语境,如在此申请中所使用的词语“通过”可以被解释成为“借助”(by)、“依靠”(by virtue of)或“凭借”(by means of)。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当
……”
或“当
……
时”也可以被解释成为“如果”、“如”等条件性假设。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类似地,取决于语境,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响应于(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57.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反之亦然。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时”或“当

时”或“响应于确定”。
58.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图2b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的多个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及其中的充放电模块的布局示意图;图2a示出了图2b的实物布局示意图中的多种电气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a、图5b、图5c示出了图2b的实物布局示意图中多个充放电模块在电源总线与充放电总线之间的并行连接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59.首先,结合图2a、图2b、图5a、图5b、图5c,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的多个充放电模块、电源,以及电源总线、充放电线路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中的各个单元,共同构成一种充放电测试电路,该充放电测试电路包括:
60.电源线cb23和充放电线路cd18;
61.至少一个电源40,连接至电源线cb23,
62.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并行连接于电源线cb23和充放电线路cd18之间。
63.其中,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和至少一个电源40充电电池均用于应急照明集中电源;至少一个电源40为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中的充电电池。充放电模块可用于控制该充电电池40的充放电。
64.可选地,电源线cb23和充放电线路cd18两者中至少一个可以具有总线结构,这简化了测试电路的连接结构,使得充放电测试电路可以高效率地连接建立。
65.应当注意:多个充放电模块之间的并行连接结构,并不意味着这些充放电模块中流过的电流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流向,可能是不同的,电路板中的电流流向会随着该电路板处于的充放电模式的不同而不同。如图5a所示,当这些充放电模块b1、b2、b3、b4处于充电模式,电流流经其中的充电模块c1、c2、c3、c4,电流方向如这些充电模块旁侧的箭头所示,而当这些充放电模块b1、b2、b3、b4处于放电模式,电流流经这些充放电模块b1、b2、b3、b4中的放电模块d1、d2、d3、d4,电流方向也如这些放电模块旁侧的箭头所示。
66.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并行连接于电源线cb23和充放电线路cd18之间”的结构,允许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受控于测试控制模块而动态配置各自的充放电模式的同时,还可以保持构成电源40的环回通路。如图所示,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沿电流方向位于环回通路的上游,而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三者并联,沿电流方向位于环回通路的下游。三个充放电模块b2、b3、b4所构成的并联体,与充放电模块b1串行连接成为充电电池40构成环回通路。
67.充放电模块b1具有市电检测端md1,充放电模块b2具有市电检测端md2,充放电模块b3具有市电检测端md3,充放电模块b4具有市电检测端md4。
68.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分别可操作以对应于市电检测端md1,md2,md3,md4上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从而切换这些充放电模块各自的充放电模式。这意味着:各个充放电模块可以独立地受控于其市电检测端上的控制信号,而进行各自的充放电模式的切换。
69.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并行布置于电源线cb23和充放电线路cd18之间,并通过充放电线总线cd18相互连接。当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中的一部分充放电模块b1,处于放电模式,而另一部分充放电模块b2、b3、b4,处于充电模式。则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的电流输出端、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的电流输入端,共同连接至充放电线总线cd18。进而,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和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构成从电源40的正极性端至负极性端的环回通路(loop path),具体地,来自电源40的正极性端的电流依次流经a)电池总线cb23、b)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c)充放电线路cd18、d)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并沿电池总线cb23返回电源40的负极性端,如图5a所示,其中,流经充放电模块b1的放电电流i1,在数值上等于i)流经充放电模块b1的充电电流i1-1、ii)流经充放电模块b2的充电电流i1-2、iii)流经充放电模块b3的充电电流i1-3三者之和。为了使得在上述的充放电模块b1和充放电模块b2、b3、b4之间形成正常的测试电流,则一般地,充放电模块b1的电流输出能力需要大于或等于充放电模块b2、b3、b4的电流输入能力;或者,充放电模块b1的输出电流的额定值需要大于或等于充放电模块b2、b3、b4的输入电流的额定值,或者充放电模块b1的电流输出能力需要大于或等于充放电模块b2、b3、b4的输入电流的额定值。
70.在充放电模块b1和充放电模块b2、b3、b4形成的这个并行连接的电路结构中,如果充放电模块b1发生故障,则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均无法正常运行。而假如充放电模块b2发生故障,则充放电模块b1和充放电模块b3、b4仍可继续运作。
71.进一步地,该充放电测试电路还包括测试控制模块t23,分别连接于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市电检测端md1、md2、md3、md4,测试控制模块t23可操作以分别向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市电检测端md1、md2、md3、md4发送用于代表市电检测结果(是否存
在市电供给)的控制信号。测试控制模块t23可操作以向充放电模块b1的市电检测端md1施加控制信号,用于模拟真实应用场景中是否存在市电的供电。而充放电模块b1,可操作以响应于市电检测端上的代表“无市电”的控制信号,进入放电模式,例如通过单刀双掷开关k1,将电路板上的放电组件d1连接至充放电总线cd18,而该电路板b1的放电电流输入端连接于电池总线cb23,或者说,通过电池总线cb23连接于电源40的正极性端。类似地,测试控制模块t23可操作以向充放电模块b2、b3、b4的市电检测端md1、md2、md3施加代表“有市电”的控制信号,而充放电模块b2、b3、b4可操作以响应于市电检测端md1、md2、md3上的代表“有市电”的控制信号,进入充电模式,例如通过单刀双掷开关k2、k3、k4,将电路板b2、b3、b4上的充电组件c2、c3、c4连接至充放电总线cd18,而该电路板b2、b3、b4的电流输出端则连接于电池总线cb23,或者说,通过电池总线cb23连接于电源40的负极性端。
72.由于各个被测试的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规格一般相同,一些应用场景中,流经这些充放电模块的放电额定电流为10a,而充电额定电流为3a,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电路板b1所释放的电流足够其他三个充放电模块b2、b3、b4用于向电池40进行充电。因此,该实施例中的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中放电模式和充电模式的电路板数量比例为1:3。而在满足“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出能力之和,大于/等于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额定输入电流之和”的条件下,该放电模式下的电路板的数量与充电模式下的电路板的数量之比,也是可变的。例如电路板b1、b2被设置为放电模式,电路板b3、b4被设置为充电模式。
73.测试控制模块t23还可操作以通过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市电检测端md1、md2、md3、md4,切换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各自的充放电模式,以满足上述条件,即:多个充放电模块中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的电流输出能力,大于/等于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的额定输入电流之和。应当理解:针对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总输出、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总输出而言,此处,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数量为1,其电流的总输出即为该电路板b1的放电输出电流,而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4、b3的数量为3,则它们的电流的总输入则为这三个充放电模块b4、b2、b3分别输入的电流之和。
74.在上述实施例中,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的电流输出端,通过充放电线路cd18直接连接至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的电流输入端。相对于现有技术,这省略了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所连接的灯具等电气负载,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直接将充放电模块b2、b3、b4作为电路板b1的负载。而对于充放电模块b2、b3、b4虽然处于充电模式,但其电流输入端却并不与市电等外部电源相连接,而是通过充放电线路cd18连接至充放电模块b1的电流输出端,将来自充放电模块b1的电能作为充电的能量来源,而充放电模块b2、b3、b4又将该电能充回到电池40中,这构成了一个电能的环路/回路,既同步地测试了充放电模块b1的放电性能和充放电模块b2、b3、b4的充电性能,同时,也一并测试了电池40的工作性能。当然,如果需要一并为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所属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中的多个充电电池,均进行充放电测试,则可采用如图3a、图3b所示的充放电测试电路的拓扑结构。而且,在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作为产品出厂时,也都需要给电池预充电,所以,在图3a、图3b所示的这种充放电测试电路结构中,因这个充放电测试过程而充入四个电池40的电能也并不浪费。
75.当然,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也可以被实施为如图4a和4b的结构,连接至电池总线cb23。在这种情况下,充放电模块所连接的电源,或者说,电池总线上连接的电源,可以是一种低压电源/低压电池40’,市电m1进入电池40’后直接调成低压,再通过电池总线cb23向充放电模块b1、b2、b3、b4输出。可选地,低压电池40’之中可以内置有适配电路,或者,该适配电路可以独立于低压电池和前述的测试控制模块t23,将市电m1转变成适用于电池40’的低压。适配电路可被实施为变压器。这相当于以独立的变压电路为电池40’供电,即,供电回路在本实施例中是独立设置的,至少独立于测试控制模块t23,甚至也可以独立于低压电池40’。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供电回路可以是被集成在测试控制模块t23中的。
76.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中的第一组充放电模块b1,将来自电源40的电能传输至第二组充放电模块b2、b3、b4。同步地,通过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中的第二组充放电模块b2、b3、b4,将来自第一组充放电模块b1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电源40。籍此,通过在第一组充放电模块和第二组充放电模块之间的能量转移/传输,将电源40通过电池总线cb23释放出的电能,又通过电池总线cb23充回至电池中。在这个对多个充放电模块进行批量测试的过程中,既测试了第一组充放电模块b1的放电性能,又测试了第二组充放电模块的充电性能,这两个测试过程是同步完成的,提高了充放电的测试效率,且并不需要实际使用灯具等作为放电模式下的第一组充放电模块的负载,第二组充放电模块也不需要直接从市电电网中现场汲取大量电能充入充电电池40中,电池40输出的能量在第一组充放电模块和第二组充放电模块之间“空转”一圈,又回到电池40中,节省了测试过程中的电能损耗,也提升了充放电测试过程的安全性。
77.结合图5b中的更加简化的电路拓扑图,可以更加容易理解电池40输出的能量在第一组充放电模块和第二组充放电模块之间的这种无负载的“空转”。如图所示,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内部分别设置充放电单元dc1、dc2、dc3、dc4和微控制器mcu1、mcu2、mcu3、mcu4。微控制器mcu1通过充放电模块b1中的市电检测端md1接收到来自测试控制模块t23的第一控制信号,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将充放电单元dc1设置为放电模式,而微控制器mcu2、mcu3、mcu4则通过市电检测端md2、md3、md4接收到各自的控制信号,根据这些控制信号,将充放电单元dc2、dc3、dc4设置为充电模式。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的电流输入端连接于电池总线cb23上,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的电流输出端连接于电池总线cb23上,亦即,a)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的电流输入端和b)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的电流输出端,通过电池总线cb23直接连接在一起。类似地,在另一侧,a)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的电流输出端pl1和b)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的电流输入端pl2、pl3、pl4,通过充放电总线cd18直接连接在一起。因此,由电池40输出到电池总线cb23上的电能将在充放电模块b1和充放电模块b2、b3、b4之间循环传输。其中,电流输出端pl1、电流输入端pl2、pl3、pl4也可以在各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上被实施为电路板上的充放电插口,为了在充放电测试过程中接线简单,所以该充放电插口pl1、pl2、pl3、pl4被构造为既有充电功能又有放电功能的接口。充放电单元dc1、dc2、dc3、dc4则可以被实施为双向直流变换器,其直流转换方向可由微控制器根据控制信号进行调整,以实现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充电或者放电功能。
78.结合图5c中的更加简化的电路拓扑方案,可以更加容易理解可充电电池40输出的
能量在第一组充放电模块和第二组充放电模块之间的这种无负载的“空转”。如图所示,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分别均设置充放电单元dc-dc1、dc-dc2、dc-dc3、dc-dc4。充放电单元dc-dc1通过充放电单元dc-dc1中的市电检测端md1接收到来自测试控制模块t23的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进入放电模式,而充放电单元dc-dc2、dc-dc3、dc-dc4则通过各自的市电检测端md2、md3、md4接收到各自的控制信号,根据这些控制信号,进入充电模式。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的电流输入端连接于电池总线cb23上,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的电流输出端连接于电池总线cb23上,亦即,a)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的电流输入端和b)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的电流输出端,通过电池总线cb23直接连接在一起。类似地,在另一侧,a)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的电流输出端pl1和b)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的电流输入端pl2、pl3、pl4,通过充放电总线cd18直接连接在一起。因此,由可充电电池40输出到电池总线cb23上的电能将在充放电模块b1和充放电模块b2、b3、b4之间循环传输。其中,电流输出端pl1、电流输入端pl2、pl3、pl4也可以在各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上被实施为电路板上的充放电插口,为了在充放电测试过程中接线简单,所以该充放电插口pl1、pl2、pl3、pl4被构造为既有充电功能又有放电功能的接口。充放电单元dc-dc1、dc-dc2、dc-dc3、dc-dc4则可以被实施为双向直流变换器,其直流转换方向可根据控制信号进行调整,以实现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充电或者放电功能。
79.值得注意:充放电模块b1、b2、b3、b4可以用于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与该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其他电子模块集成设置成在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箱中的一个控制电路板上,所以在一些附图中,充放电模块也被图示为一个电路板,同时,在这些实施例中,充放电模块或也被称为:电路板,或者,控制板。
80.虽然,电源40的输出电能,沿着a)充放电模块b1和b)充放电模块b2、b3、b4所构成的并联体,进行环回式的空转,但依然会因回路中能量在循环过程中的损耗,而导致电池40的电量不足,从这种对电源的电能消耗的角度而言,并行连接的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作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电源的某种负载。此时,可以由测试控制模块t23中的适配电路88将外部市电m1转换成合适的电能,向电池40充电,使得电池40中的储能可以维持上述的环回通路/回路之中电能的循环充放。
81.在上述实施例中,沿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的a)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b)充放电线路cd18、c)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三者通过电池总线cb23,构成电源40的正极性端与负极性端之间的环回通路。测试控制模块t23可操作以通过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市电检测端,改变环回通路中的电流,或者说,改变各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在环回通路中的上下游位置。例如,当充放电模块b1、b3处于放电模式(图中未示出),充放电模块b2、b4处于充电模式,则来自电源40的正极性端的电流依次流经a)电池总线cb23、b)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b3、c)充放电线路cd18、d)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4,并沿电池总线cb23返回电源40的负极性端。其中,充放电模块b1、b3输出的放电电流之和,在数值上大于/等于流经充放电模块b2、b4的充电电流之和。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充放电模块b3中,通过单刀双掷开关k3,将电路板b3上的放电组件d3连接至充放电总线cd18,而该电路板b3的电流输入端连接于电源40的正极性端。沿电流方向,充放电模块b1、b3位于环回通路的上游,进入放电模式;而充放电模块b2、b4则在环回通路中位于下游位
置,进入充电模式。这使得这四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可以在不改变连接结构的情况下,可以被灵活地配置进行充电性能测试,或者放电性能测试。
82.在针对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充放电测试配置过程中,可以通过测试控制模块t23,程序化地向各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md1、md2、md3、md4施加控制信号,以使得各个充放电模块均经历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这个针对各个充放电模块的“遍历式”的充放电测试配置过程,可以确保对各个充放电模块的充电性能、放电性能的测试的完整性,也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自动化。例如:在第一轮测试过程中,充放电模块b1进入放电模式,而充放电模块b2、b3、b4进入充电模式。在第二轮测试过程中,充放电模块b2进入放电模式,而充放电模块b1、b3、b4则进入充电模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测试控制模块t23程序化地向各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施加控制信号以配置充放电模块b1、b2、b3、b4各自的充放电模式,这种通过电路板的市电检测端对这些充放电模块的配置,需要使得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中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输出电流的能力,大于或等于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入的需求,另外,再结合考虑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各自在充放电模式下的输入电流、输出电流的额定数值,则也不限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数量比值为1:3,也可以为2:2或者3:1,等等。当然,当多个充放电模块的数量更多,例如为5~10个,则这种充放电模式的配置也可以更加灵活。
83.当然,除了上述以程序化的方式遍历测试各个充放电模块的充电性能和放电性能,还可以在测试控制模块t23或者充放电模块上设置切换按钮50,以供人工切换多个充放电模块或者某个特定的充放电模块的充放电模式,从而辅助判断多个充放电模块中的某个充放电模块是否存在充放电故障,等等。
84.在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提供了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并行连接,由电源40供电,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分别具有市电检测端md1、md2、md3、md4。测试控制模块t23,被配置以通过各个市电检测端md1、md2、md3、md4,协调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充放电模式,例如充放电模块b1处于放电模式,而充放电模块b2、b3、b4处于充电模式。从而,电源40的电能可以依次经由充放电模块b1、充放电模块b2、b3、b4,返回电源40。
85.而另一个实施例的充放电模块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提供了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由电源40供电。测试控制模块t23,可操作以(operable to)分别设置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充电模式、放电模式,例如充放电模块b1处于放电模式,而充放电模块b2、b3、b4处于充电模式,依次经由电源40、充放电模块b1和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构成环回通路(loop back path)。这样,通过对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充放电模式的动态配置,可以动态地改变电源40和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之间的能量交换/流动关系。
86.进一步可选地,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包括第一充放电模块b1,箱体10上还盖合有箱盖,箱盖上嵌设显示屏幕(图中未示出),该显示屏幕连接箱体内的充放电模块,以实时显示充放电模块的电气参数、电气状态。在使用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对多个充放电模块进行充放电测试的过程中,例如,可以根据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各自的充放电状态或者流经这些电路板的充放电电流,判断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中哪一个充放电模块存在故障。具体地,测量流经第一充放电模块b1的用于放电的第一电流i1,以
及,如果流经第一充放电模块b1中的第一电流i1低于预定阈值,则可确定第一充放电模块b1存在放电故障。
87.当然,对第一电流的测量,不仅可以由人工完成,还可以由电路板b1上的电流测量单元自动完成,并通过与电路板b1连接的显示屏幕对外显示该第一电流的数值,或者通过显示屏幕对外显示箱体内的充放电模块的直接的充放电状态:正常或者异常,如果显示屏幕上呈现充放电异常状态,可再由操作员人工测量箱体内的充放电模块b1上流经的放电电流是否第一预定阈值。一般地,在图5a、图5b、图5c中所示的充放电模式的配置下,如果充放电模块b1发生放电故障,则其他的充放电模块b2、b3、b4由于缺乏来自充放电模块b1的电能供给,而均无法进入正常的充电状态,它们所连接的显示屏幕也均会呈现“充电异常”的信息。图5a、图5b、图5c中所示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具有如下的结构特点:充放电模块b2、b3、b4之间互相并联进行充电,而a)充放电模块b1则与b)“充放电模块b2、b3、b4的并联体”相互串联,借助这个电路连接结构,可以根据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各自的充放电状态、充放电电流数值,判断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中哪一个充放电模块存在充放电故障。
88.当然,物理上建立通路,但未必在其中存在有电流。只有当电池40输出电能,使得各个充放电模块开始充放电的工作之后,才在上述环回通路中实际形成电流回路。进而,电源的电能,依次经由充放电模块b1和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而环回到电源40中。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电源可以被实施为:用于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充电电池。籍此,不需要为每个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单独连接灯具等负载和市电电网,对其中的充放电模块进行充放电测试,另外,在集体测试多个充放电模块的充放电性能的同时,还可以同步地测试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中的充电电池的工作性能是否正常。
89.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控制模块t23可操作(operable to)以向各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市电检测端md1、md2、md3、md4施加控制信号,从而,使得各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切换为与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充电模式或放电模式,例如:充放电模块b1切换为放电模式,以对应于“代表无市电”的第一控制信号,该第一控制信号可被实施为低电平。而充放电模块b2、b3、b4切换为充电模式,以对应于“代表有市电”的第二控制信号,该第二控制信号可被实施为高电平。
90.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分别被设置进入充电模式或者放电模式,以使得充电电池40的输出电流,依次经由多个充放电模块中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和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而环回至充电电池40。
91.在这个电源40的输出电能,沿着a)充放电模块b1和b)充放电模块b2、b3、b4构成的并联体,进行循环传输的测试过程中,会因回路循环的损耗,而导致电池40的电量不足,此时,可以由测试控制模块t23中的适配电路将外部市电m1转换成合适的电能,向电池40充电。亦即,一些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当充电电池40的电量低于预定值,通过适配电路为充电电池40充电。换言之,当充电电池40的电量低于预定值,将来自市电m1的电能适配并充入充电电池40中。
92.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用于控制充电电池的充电/放电,充电电池可以是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中的备用电源/应急电源。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并行连接于电池总线cb23和充放电线路cd18之间;充电电池40连接至电池总线cb23以向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提供电能。
93.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上述的一些实施例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通过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中的第一组充放电模块b1,将来自电源40的电能传输至第二组充放电模块b2、b3、b4。同步地,通过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中的第二组充放电模块b2、b3、b4,将来自第一组充放电模块b1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电源40。籍此,通过在第一组充放电模块和第二组充放电模块之间的能量转移/传输,将电源40通过电池总线cb23释放给多个充放电模块的电能,又通过电池总线cb23充回至电池中。在这个对多个充放电模块进行集体(collectively)测试的过程中,既测试了第一组充放电模块b1的放电性能,又同步地测试了第二组充放电模块的充电性能,提高了充放电的测试效率,且并不需要实际使用灯具等作为放电模式下的第一组充放电模块的负载,第二组充放电模块也不需要直接从市电电网中现场汲取大量电能充入充电电池40中,这均节省了测试过程中的电能损耗,也提升了充放电测试过程的安全性。
94.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的充放电模式设置可均由测试控制模块t23操作完成,而且,各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md1、md2、md3、md4分别独立地连接于测试控制模块t23,它们充放电模式设置也是独立的。例如,可以分别设置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各自进入充电模式或者放电模式,例如:第一组充放电模块b1处于放电模式,而第二组充放电模块b2、b3、b4处于充电模式,从而,使得多个充放电模块b1、b2、b3、b4中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向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释放来自充电电池40的电能,以及,同步地,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2、b3、b4将来自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1的电能反馈并充入充电电池40,从而为充电电池40的电流形成环回通路/回路。
95.【第一组备选实施例】:
96.实施例1.一种充放电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97.电源线和充放电线路;
98.至少一个电源,连接至所述电源线;
99.多个充放电模块,并行连接于电源线和充放电线路之间。
100.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分别具有市电检测端,以及,
101.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分别可操作以与所述市电检测端上的控制信号对应地切换各自的充放电模式。
102.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
103.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中的各个充放电模块,可操作以响应于所述市电检测端上的代表无市电的控制信号,进入放电模式,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入端,a)连接于所述电源线,或者b)通过所述电源线连接于所述电源的正极性端;
104.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中的各个充放电模块,可操作以响应于所述市电检测端上的代表有市电的控制信号,进入充电模式,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出端,i)连接于所述电源线,或者ii)通过所述电源线连接于所述电源的负极性端;
105.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出端,通过所述充放电线路连接至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入端。
106.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还包括测试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所述测试控制模块可操作以分别向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发送用于代表市电检测的控制信号。
107.实施例4.根据实施例3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
108.所述电源线为电池总线,所述至少一个电源为单个充电电池,连接于所述电池总线;或者
109.所述至少一个电源为多个充电电池,分别通过所述电源线对应连接于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
110.所述充放电线路具有总线结构。
111.实施例5.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所述测试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该测试控制模块还包括对外连接市电的适配电路;所述测试控制模块还可操作以:当所述充电电池的电量低于预定值,通过所述适配电路为所述充电电池充电;
112.所述适配电路为变压器。
113.实施例6.根据实施例3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所述充放电测试电路还包括适配电路;
114.所述至少一个电源为低压电池,通过所述适配电路连接于市电;
115.所述适配电路,内置于所述低压电池之中,或者,独立于所述低压电池和所述测试控制模块;
116.所述适配电路为变压器;所述电源线为电池总线。
117.实施例7.根据实施例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所述测试控制模块还可操作以通过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切换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各自的充放电模式,从而使得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中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总输出大于或等于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总输入。
118.实施例8.根据实施例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沿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的a)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充放电线路、c)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三者通过所述电池总线,构成所述电源的正极性端与负极性端之间的环回通路;
119.其中,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沿电流方向位于所述环回通路的上游;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沿电流方向位于所述环回通路的下游。
120.实施例9.根据实施例8或7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
121.所述测试控制模块还可操作以:程序化地向各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施加控制信号,以使得各个充放电模块均经历/遍历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
122.实施例10.根据实施例9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
123.所述充放电模块和所述充电电池均用于应急照明集中电源;
124.所述充放电线路为充放电直流总线;
125.a)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出端、b)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入端,通过所述充放电直流总线相互连接;
126.所述测试控制模块可操作以:通过各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改变a)所述环回通路的结构/拓扑结构,和/或,b)各个充放电模块在所述环回通路中的上下游位置。
127.【第二组备选实施例】:
128.实施例1.一种充放电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129.多个充放电模块,可分别配置为充电模式或者放电模式;
130.至少一个电源;
131.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相互连接以使其中a)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和b)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为所述至少一个电源构成回路。
132.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33.电源线和充放电线路;
134.所述至少一个电源,连接至所述电源线;
135.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并行连接于电源线和充放电线路之间;
136.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各自具有市电检测端,以及,
137.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分别可操作以:根据所述市电检测端上的控制信号切换各自的充放电模式。
138.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
139.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中的各个充放电模块,可操作以响应于所述市电检测端上的代表无市电的控制信号,进入放电模式或者充电模式;
140.a)所述至少一个电源,通过所述电源线向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输出电能,并从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接收电能;或者,b)所述至少一个电源,通过所述电源线向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提供电能,并从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回收电能。
141.实施例4.根据实施例3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
142.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入端,a)连接于所述电源线,或者b)通过所述电源线连接于所述电源的正极性端;
143.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出端,i)连接于所述电源线,或者ii)通过所述电源线连接于所述电源的负极性端;
144.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出端,通过所述充放电线路连接至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入端。
145.实施例5.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还包括测试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所述测试控制模块可操作以分别向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发送用于代表市电检测的控制信号。
146.实施例6.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
147.所述电源线为电池总线,所述至少一个电源为单个充电电池,连接于所述电池总线;或者
148.所述至少一个电源为多个充电电池,分别通过所述电源线对应连接于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
149.所述至少一个电源为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供电,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电源为所述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供电;
150.所述充放电线路具有总线结构。
151.实施例7.根据实施例6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所述测试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该测试控制模块还包括对外连接市电的适配电路;所述测试控制模块还可操作以:当所述充电电池的电量低于预定值,通过所述适配电路为所述充电电池充电;
152.所述适配电路为变压器。
153.实施例8.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所述充放电测试电路还包括适配电路;
154.所述至少一个电源为低压电池,通过所述适配电路连接于市电;
155.所述适配电路,内置于所述低压电池之中,或者,独立于所述低压电池和所述测试控制模块;
156.所述适配电路为变压器;所述电源线为电池总线。
157.实施例9.根据实施例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
158.所述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所述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构成串行通路,用于承载所述至少一个电源的输出电流;或者,所述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与所述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串行连接,由所述至少一个电源供电;
159.其中,沿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的a)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b)充放电线路、c)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三者通过所述电池总线,构成所述电源的正极性端与负极性端之间的环回通路;
160.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沿电流方向位于所述环回通路的上游;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沿电流方向位于所述环回通路的下游。
161.实施例10.根据实施例9所述的充放电测试电路,其中,
162.所述测试控制模块还可操作以通过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切换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各自的充放电模式,从而使得所述多个充放电模块中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总输出大于或等于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总输入;
163.所述测试控制模块还可操作以:程序化地向各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施加控制信号,以使得各个充放电模块均经历/遍历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
164.所述至少一个电源为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中的充电电池;
165.所述充放电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电池的充放电;
166.所述充放电线路为充放电直流总线;
167.a)处于放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出端、b)处于充电模式的充放电模块的电流输入端,通过所述充放电直流总线相互连接;
168.所述测试控制模块可操作以:通过各个充放电模块的市电检测端,改变a)所述环回通路的结构/拓扑结构,和/或,b)各个充放电模块在所述环回通路中沿电流方向的上下游位置。
169.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或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各个可选的技术特征,均可以被以任意合理的方式结合于与其他实施例中,各个实施例之间、各个标题下的内容也可以发生任意的合理组合。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17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171.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
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