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降噪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3134发布日期:2023-03-07 17:5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降噪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降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的使用和控制非常方便,具有自起动、加速、制动、反转、掣住等能力,能满足各种运行要求;电机的工作效率较高,又没有烟尘、气味,由于它的一系列优点,所以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及家用电器各方面广泛应用尤其是运用在新能源汽车行业。
3.但是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尤其是在新能源行业中,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现有的电机通过增加隔音罩的形式进行隔音,虽然具有一定的降噪功能,但是电机由于安装在隔音罩内,电机的工作温度会快速升高,需要和抽风冷却装置配合使用,从而用户的使用成本较高,影响装置的实用性。而目前的气流降噪方案的使用较为简单,同时电机的散热风扇导向的气流也较为分散和混乱,散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降噪结构,包括壳体、定子、转子组件、轴承、风扇、减振组件、第一降噪组件和第二降噪组件;
5.其中,所述定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定子与所述壳体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所述减振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和转轴,所述转子设于所述定子内部并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通过两端的所述轴承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风扇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外部一侧,所述第一降噪组件沿所述壳体外部周向设置,所述第二降噪组件罩设在所述风扇外部并与所述第一降噪组件一端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减振层,所述减振层固定设置于所述定子与所述壳体内侧壁之间,所述减振层内夹设有支撑层。
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侧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减振层外侧与若干所述凹槽匹配设置有若干凸起。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降噪组件包括第一吸音层和蜂窝桶,所述第一吸音层沿所述壳体外侧周向设置,所述蜂窝桶套设在所述第一吸音层外侧,所述蜂窝桶侧壁上设置有蜂窝孔。
9.进一步的,所述蜂窝桶与所述壳体之间固接有若干导热柱,所述导热柱侧壁固定安装有微热管阵列板,所述微热管阵列板一端贯穿所述蜂窝桶并延伸到所述蜂窝桶外部,所述微热管阵列板内填充有相变介质,所述微热管阵列板位于所述蜂窝桶外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若干散热翅片。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降噪组件包括风罩,所述风罩罩设在风扇外部并与所述蜂窝桶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风罩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吸音层。
11.进一步的,所述蜂窝桶上周向固定安装有若干凸条,所述微热管阵列板位于所述
蜂窝桶外部的一端设在相邻所述凸条之间,相邻所述凸条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罩与所述凸条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风罩与所述凸条之间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12.进一步的,所述轴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绝缘套管,所述轴承嵌设于所述绝缘套管内壁上,所述绝缘套管外侧固定套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降噪结构还包括支撑座,其中,所述支撑座包括安装板、框体、滑柱、立柱、套筒、橡胶垫圈、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橡胶垫块;
14.所述框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顶部,所述滑柱上端的顶部与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柱下端与所述框体滑动连接,所述橡胶垫圈固定在所述框体顶端内侧,位于所述滑柱外壁与所述框体内侧之间,所述立柱设置在所述框体内侧的底部,所述套筒滑动套设在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套筒顶端与所述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套筒内部,所述第一弹簧底端与所述立柱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顶端与所述滑柱底部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立柱外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框体底部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套筒底部抵接,所述橡胶垫块设置在所述滑柱与所述框体之间。
15.进一步的,所述蜂窝桶为铝合金材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在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时,定子与壳体会发生振动碰撞,本发明中定子与壳体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减振组件,减振组件避免了定子与壳体直接进行刚性接触,消减定子与壳体之间的振动,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第一降噪组件吸收壳体传递出来的噪音,进行消减,降低噪音的分贝,同时将壳体内的热量传递到外界,起到减噪降温的作用,第二降噪组件可以降低风噪,同时将风扇吸入的风导向第二降噪组件,提高第二降噪组件的散热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的减振组件和第一降噪组件相配合消减电机运行产生的振动和噪音过程中,将噪音的声能转化而成摩擦热能传导到外部,第二降噪组件加快第一降噪组件传导出热量的散热速度,在减振降噪的同时,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为电机运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19.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机降噪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2示出了根据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3.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左视示意图;
24.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机降噪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5.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座安装示意图。
26.图中:1、壳体;2、定子;3、转子组件;4、轴承;5、风扇;6、减振层;7、支撑层;8、凸起;9、绝缘套管;10、螺纹管;11、蜂窝桶;12、第一吸音层;13、导热柱;14、微热管阵列板;15、风罩;16、导风孔;17、第二吸音层;18、凸条;19、散热翅片;20、通气孔;21、橡胶垫;22、安装板;23、框体;24、滑柱;25、立柱;26、套筒;27、橡胶垫圈;28、第一弹簧;29、第二弹簧;30、橡胶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降噪结构,在减振降噪的同时,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为电机运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30.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机降噪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一种电机降噪结构,包括壳体1、定子2、转子组件3、轴承4、风扇5、减振组件、第一降噪组件和第二降噪组件。
32.其中,定子2设置于壳体1内部,定子2与壳体1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减振组件,减振组件用于消减定子2与壳体1内侧壁之间的振动;转子组件3包括转子和转轴,转子设于定子2内部并套设在转轴上,转轴通过两端的轴承4与壳体1转动连接,风扇5与转轴固定连接在壳体1外部一侧。
33.第一降噪组件沿壳体1外部周向设置,第一降噪组件用于消减壳体1内产生的噪音,第二降噪组件罩设在风扇5外部,第二降噪组件与第一降噪组件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降噪组件用于降低风噪,并对第一降噪组件进行降温。
34.在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时,定子2与壳体1会发生振动碰撞,本实施例中定子2与壳体1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减振组件,减振组件避免了定子2与壳体1直接进行刚性接触,消减定子2与壳体1之间的振动,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壳体1外部沿周向固定安装有第一降噪组件,第一降噪组件吸收壳体1传递出来的噪音,进行消减,降低噪音的分贝,同时将壳体1内的热量传递到外界,起到减噪降温的作用,第一降噪组件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降噪组件,风扇5位于第二降噪组件内部,第二降噪组件可以降低风噪,同时将风扇5吸入的风导向第二降噪组件,提高第二降噪组件的散热效果。
35.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根据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36.在一个实施例中,减振组件包括减振层6和支撑层7,减振层6固定安装于定子2与壳体1内侧壁之间,减振层6可以采用橡胶,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导致定子2与壳体1发
生振动碰撞,减振层6避免了定子2与壳体1直接进行刚性接触,消减定子2与壳体1之间的振动,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减振层6内夹设有支撑层7,支撑层7可以采用金属网,对减振层6起到加固作用,减振层6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20,通气孔20位于金属网网孔内,便于定子2和壳体1内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壳体1上。
37.进一步的,壳体1内侧开设有若干凹槽,减振层6外侧与若干凹槽匹配设置有若干凸起8,凸起8插入凹槽内,增加壳体1与减振层6的连接强度,通气孔20与凸起8错位设置,不影响散热。
38.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降噪组件包括第一吸音层12和蜂窝桶11,第一吸音层12沿壳体1外侧周向设置,蜂窝桶11套设在第一吸音层12外侧,蜂窝桶11侧壁上设置有蜂窝孔。
39.示例的,第一吸音层12可以采用玻璃棉、岩棉、泡沫塑料、毛毡等多孔吸声材料,第一吸音层12包覆在壳体1外侧,壳体1中的声波传递到第一吸音层12上,声波能顺着孔隙进入材料内部,引起空隙中空气分子的振动,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空气分子与孔隙壁的摩擦,将声能转化为摩擦热能而消耗掉了,因而能吸声。
40.示例的,蜂窝桶11为铝合金材质,机械强度较高且质量轻,铝合金材质的蜂窝桶11侧壁上有蜂窝孔,第一吸音层12减弱后的声波进入铝合金蜂窝桶11上的蜂窝孔,进一步进行折射消能,第一吸音层12和铝合金蜂窝桶11相结合,起到良好的降噪效果。
41.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左视示意图。
42.进一步的,蜂窝桶11与壳体1之间固接有若干导热柱13,导热柱13侧壁固定安装有微热管阵列板14,微热管阵列板14一端贯穿蜂窝桶11并延伸到蜂窝桶11外部,微热管阵列板14内填充有相变介质。
43.导热柱13一方面起到支撑蜂窝桶11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传导热量的作用,微热管阵列板14与导热柱13连接的一端为蒸发段,微热管阵列板14位于蜂窝桶11外部的一端为冷凝段,微热管阵列板14位于壳体1、蜂窝桶11之间的一段为蒸发段,蒸发段位于下端,冷凝段位于上端,导热柱13吸收壳体1和第一吸音层12散发的热量,传导到微热管阵列板14的蒸发段,蒸发段内的相变介质受热蒸发成气态,向冷凝段移动,到达冷凝段后,冷凝段与外界冷空气进行热交换,释放热量并冷凝成液态,在重力和毛细力作用下,再回流到蒸发段,如此往复循环,热量就通过微热管阵列板14传递到外界空气中,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44.进一步的,微热管阵列板14位于蜂窝桶11外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若干散热翅片19,散热翅片19增大微热管阵列板14冷凝端的散热面积,增强散热效果。
4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二降噪组件包括风罩15,风罩15罩设在风扇5外部并与蜂窝桶11一侧固定连接,风罩15包括圆柱段、锥形段和封板,圆柱段一端与蜂窝桶11一侧固定连接,圆柱段另一端与锥形段第一端连接,封板与锥形段第二端密封连接,锥形段从第一端到第二端外径逐渐减小。封板上设置有若干导风孔16,导风孔16中心线与锥形段截面轮廓线平行,导风孔16能引导风向,使风吹向蜂窝桶11方向,促进散热翅片19周围空气交换,加强散热翅片19的散热效果。
46.进一步的,风罩15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吸音层17,第二吸音层17可以采用玻璃棉、岩棉、泡沫塑料、毛毡等多孔吸声材料,可以有效降低风噪。
47.请参阅图3和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机降噪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48.进一步的,蜂窝桶11上周向固定安装有若干凸条18,微热管阵列板14位于蜂窝桶11外部的一端位于相邻凸条18之间,风罩15与凸条18外侧壁固定连接,相邻凸条18之间形成风道,引导从风罩15内吹出的风沿风道流动,直接吹向微热管阵列板14,加快微热管阵列板14的散热速度,进一步加强微热管阵列板14的散热效果。
49.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风罩15与凸条18之间固定安装有橡胶垫21,橡胶垫21可以吸收电机运行时产生的振动,避免风罩15与凸条18之间发生抖动、碰撞,产生噪音,橡胶垫21也可以更换为棉毡垫。
50.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轴承4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绝缘组件,绝缘组件包括绝缘套管9,轴承4嵌设于绝缘套管9内壁上,绝缘套管9外侧固定套接有螺纹管10,螺纹管10与壳体1螺纹连接,绝缘套管9与螺纹管10一体成型,可以采用高强度陶瓷材质或者塑料材质,使壳体1与转子组件3绝缘。
51.请参阅图4和图5,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座安装示意图。
52.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机降噪结构还包括支撑座,支撑座设置在壳体1底部,支撑座包括安装板22、框体23、滑柱24、立柱25、套筒26、橡胶垫圈27、第一弹簧28、第二弹簧29和橡胶垫块30。
53.其中,安装板22用于与其他设备连接,安装板22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使用螺栓穿过安装孔,将安装板22与其他设备固定连接。框体23固定设置在安装板22顶部,滑柱24上端的顶部与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滑柱24下端与框体23滑动连接,橡胶垫圈27固定在框体23顶端内侧,位于滑柱24外壁与框体23内侧之间,滑柱24插入框体23,且滑柱24能够在框体23内上下滑动,框体23限制滑柱24的移动方向,避免滑柱24发生横向移动,橡胶垫圈27与滑柱24外壁滑动配合。
54.若干立柱25设置在框体23内侧的底部,立柱25优选为四个,位于框体23四个内角位置,套筒26与立柱25数量一一对应设置,套筒26滑动套设在立柱25的顶部,套筒26顶端与所述滑柱24固定连接,套筒26内设置有第一弹簧28,第一弹簧28底端与立柱25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28顶端与滑柱24底部抵接,第二弹簧29套设于立柱25外侧,第二弹簧29一端与框体23底部抵接,第二弹簧29另一端与套筒26底部抵接。立柱25在套筒26内上下滑动时,第一弹簧28和第二弹簧29伸缩或拉伸,进一步减小电机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力,增强降噪效果,滑柱24与框体23之间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块30,橡胶垫块30位于框体23中心位置。
5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