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智能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1570发布日期:2023-01-20 13:3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配电自动化智能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配电自动化智能控制器。


背景技术:

2.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配电自动化智能控制器是一种主要用于协调、监控配电柜各设备工作的控制装置,是配电柜必不可少的装置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的配电自动化智能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热量,使得装置长时间处于温度较高环境中,加速装置内部电子元件老化速度,导致装置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5.2、现有的配电自动化智能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较差,易受到碰撞而出现距离晃动,导致装置正常使用受到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配电自动化智能控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配电自动化智能控制器,包括配电控制器主体,所述配电控制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主体,所述工作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配电控制器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稳定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侧与配电控制器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工作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导热柱、风冷套板、石墨散热片、导风管、散热口和热交换槽,所述稳定机构包括有稳定外壳,所述稳定外壳设置于配电控制器主体的外侧,所述稳定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横向软质稳定块、连接伸缩杆、活动连杆和弹性稳定球。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风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板和吸气组件,所述导热柱的一端外表面与工作主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风冷套板的内壁与导热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风冷套板的一端外表面与配电控制器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管的两端均与风冷套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口开设于配电控制器主体的一侧,所述风冷套板的另一端外表面与散热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石墨散热片的内壁与导热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槽开设于石墨散热片的外表面上。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向软质稳定块的一侧外表面与稳定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软质稳定块的另一侧与配电控制器主体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配电控制器主体的下表面、稳定外壳的内腔底部活动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连杆的一端分别与配电控制器主体的下表面、稳定外壳的内腔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弹性稳定球的外表面与活动连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配电自动化智能控制器,采用进风管、过滤板、吸气组件、导热柱、风冷套板、石墨散热片、导风管、散热口和热交换槽之间的配合,当工作主体开始工作产生大量热量时,首先通过吸气组件的作用将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经过滤板过滤处理后,经进风管和导风管导入至风冷套板的内部,避免空气中携带的灰尘和水蒸气进入配电控制器主体的内部的问题,再通过导热柱的作用将工作主体产生的热量导出,再通过石墨散热片、热交换槽的配合与风冷套板中导入的冷空气进行快速的热量交换,快速散热,避免热量堆积,造成电子元件老化速度加快的问题,提高装置使用寿命,热交换后的冷空气则经过散热口排出。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配电自动化智能控制器,采用稳定外壳、横向软质稳定块、连接伸缩杆、活动连杆和弹性稳定球之间的配合,当配电控制器主体受到碰撞而产生较剧烈晃动时,首先通过稳定外壳和横向软质稳定块的配合,将晃动产生的横向冲击力削弱,提升配电控制器主体在横向上的稳定性,再通过连接伸缩杆限定配电控制器主体的晃动范围,同时通过活动连杆对弹性稳定球产生挤压作用,使其发生弹性形变,通过发生弹性形变的结构将晃动产生的竖向冲击力削弱,逐渐减缓配电控制器主体的晃动幅度,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散热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风冷套板和石墨散热片的剖面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机构示意图。
21.图中:1、配电控制器主体;11、工作主体;
22.2、散热机构;21、进风管;22、过滤板;23、吸气组件;24、导热柱;25、风冷套板;26、石墨散热片;27、导风管;28、散热口;29、热交换槽;
23.3、稳定机构;31、稳定外壳;32、横向软质稳定块;33、连接伸缩杆;34、活动连杆;35、弹性稳定球。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实施例1
26.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配电自动化智能控制器,包括配电控制器主体1,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主体11,工作主体11的外侧设置有散热机构2,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稳定机构3,散热机构2包括有进风管21,进风管21的一侧与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工作主体11的外侧设置有导热柱24、风冷套板25、石墨散热片26、导风管27、散热口28和热交换槽29,稳定机构3包括有稳定外壳31,稳定外壳31设置于
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外侧,稳定外壳31的内部设置有横向软质稳定块32、连接伸缩杆33、活动连杆34和弹性稳定球35,进风管2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板22和吸气组件23,导热柱24的一端外表面与工作主体11的背面固定连接,风冷套板25的内壁与导热柱2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27.在本实施例中,当工作主体11开始工作产生大量热量时,首先通过吸气组件23的作用将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经过滤板22过滤处理后,经进风管21导入至风冷套板25的内部,避免空气中携带的灰尘和水蒸气进入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内部的问题,再通过导热柱24的作用将工作主体11产生的热量导出,并与冷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加速散热过程。
28.实施例2
29.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风冷套板25的一端外表面与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导风管27的两端均与风冷套板25的内壁固定连接,散热口28开设于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一侧,风冷套板25的另一端外表面与散热口28的内壁固定连接,石墨散热片26的内壁与导热柱2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热交换槽29开设于石墨散热片26的外表面上。
30.在本实施例中,经进风管21导入的冷空气经导风管27导入至风冷套板25的内部,再通过石墨散热片26、热交换槽29的配合与风冷套板25中导入的冷空气进行快速的热量交换,快速散热,避免热量堆积,造成电子元件老化速度加快的问题,提高装置使用寿命,热交换后的冷空气则经过散热口28排出。
31.实施例3
32.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横向软质稳定块32的一侧外表面与稳定外壳31的内壁固定连接,横向软质稳定块32的另一侧与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连接伸缩杆33的两端分别与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下表面、稳定外壳31的内腔底部活动连接,活动连杆34的一端分别与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下表面、稳定外壳31的内腔底部活动连接,弹性稳定球35的外表面与活动连杆3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33.在本实施例中,当配电控制器主体1受到碰撞而产生较剧烈晃动时,首先通过稳定外壳31和横向软质稳定块32的配合,将晃动产生的横向冲击力削弱,提升配电控制器主体1在横向上的稳定性,再通过连接伸缩杆33限定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晃动范围,同时通过活动连杆34对弹性稳定球35产生挤压作用,使其发生弹性形变,通过发生弹性形变的结构将晃动产生的竖向冲击力削弱,逐渐减缓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晃动幅度,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不受影响。
34.下面具体说一下该配电自动化智能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35.如图1-4所示,当工作主体11开始工作产生大量热量时,首先通过吸气组件23的作用将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经过滤板22过滤处理后,经进风管21和导风管27导入至风冷套板25的内部,避免空气中携带的灰尘和水蒸气进入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内部的问题,再通过导热柱24的作用将工作主体11产生的热量导出,再通过石墨散热片26、热交换槽29的配合与风冷套板25中导入的冷空气进行快速的热量交换,快速散热,避免热量堆积,造成电子元件老化速度加快的问题,提高装置使用寿命,热交换后的冷空气则经过散热口28排出,当配电控制器主体1受到碰撞而产生较剧烈晃动时,首先通过稳定外壳31和横向软质稳定块32的
配合,将晃动产生的横向冲击力削弱,提升配电控制器主体1在横向上的稳定性,再通过连接伸缩杆33限定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晃动范围,同时通过活动连杆34对弹性稳定球35产生挤压作用,使其发生弹性形变,通过发生弹性形变的结构将晃动产生的竖向冲击力削弱,逐渐减缓配电控制器主体1的晃动幅度。
36.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