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防反接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43231发布日期:2023-02-03 20:50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防反接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保护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源防反接电路。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电源电路中,仍需要线路与电源上的接线端子相连为待供电器件供电,但是,接线端子包括电源输入端子和接地端子,若线路接反则输入待供电器件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导致待供电器件的工作不正常甚至损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基于此,研发一种防止电源极性反接的电路是本实用新型所主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防反接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设置于电源与待供电器件之间,所述电源用于向所述待供电器件供电,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待供电器件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第一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的第二控制电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的分压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用于控制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待供电器件之间的导通,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晶体管,用于控制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地之间的导通。
7.可选地,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待供电器件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接地。
8.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二电阻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
9.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和接地端之间,用于控制所述防反接电路的开启,以保证操作者能够手动上电,使用方便,防止误操作。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保险丝,
11.所述保险丝设置于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之间,以在防反接电路内部故障例如元件损坏或电路接触不良时保证待供电器件不受到电流伤害。
12.可选地,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器和第三电阻器,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
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器与第三电阻器之间。
14.可选地,所述电源包括接线端子,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位于所述接线端子的不同端口。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为pmos管;
16.所述第二场效应晶体管为nmos管。
17.可选地,所述pmos管以及所述nmos管的源极与漏极之间均设置有寄生二极管,防止mos管烧坏。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本方案提供的防反接电路,在电源极性正确时,电流能够通过顺利通过所述防反接电路到达待供电器件,若电源极性错误,输入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则防反接电路断开,待供电器件无法工作,从而实现对待供电器件的保护。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1.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源防反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源防反接电路,设置于电源与待供电器件之间,所述电源用于向在所述待供电器件供电,所述防反接电路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源的第一输出端10与待供电器件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第一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电源的第二输出端11与第二接地端gnd2之间的第二控制电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源的第一输出端10与第二接地端gnd2之间的分压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2,用于控制电源的第一输出端10与待供电器件之间的导通,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晶体管q4,用于控制电源的第二输出端11与地之间的导通;所述防反接电路在所述电源的第一输出端10输出正向电压时导通,且在所述电源的第一输出端10输出反向电压时关断,待供电器件无法工作,进而避免了反向电压对待供电器件的伤害,从而实现对待供电器件的保护。
24.本实施例中的防反接电路由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分压电阻组成,当接线端子的vin端接入正电压,pwd_gnd端接入负电压时,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2可正常工作,待供电器件被接入正确的电压,可正常工作;当接线端子的vin端接入负电压,pwd_gnd端接入正电压时,所述第二场效应晶体管q4的栅极电压为0,无法打开,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2源极和栅极的电压均为0,也无法打开,vout处的电压为0v,所述待供电器件无法工作,从而达到保护待供电器件的目的。
2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驱动电源上的接线端子为外部供电,
26.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2的源极1与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漏极2与待供电器件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栅极3接地。
2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器r2,所述第二电阻器r2设置于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1和栅极3之间。
2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开关元件s2,所述开关元件s2设置于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2的栅极和接地端之间,其第一端 4与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2的栅极3连接,第二端5与第一接地端gnd1 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防反接电路的开启,以保证操作者能够手动上电,使用方便,防止误操作。
2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场效应晶体管q4的漏极6与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二输出端11相连接,源极7接地,栅极8与端口9相连接,所述端口9接地。
3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器r1与第三电阻器 r3,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第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一输出端10相连,第二端与端口9相连接,用于分压,以确保端口1接入正向电压时,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2能正常打开;所述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与所述端口9相连,第二端与第二接地端gnd2连接。
31.所述第一电阻器r1和第三电阻器r3用作分压电阻,进一步保证了防反接电路中各器件的安全。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阻器r1和第二电阻器r2的阻值为100kω,所述第三电阻器r3的阻值为20kω。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2的源极1通过保险丝f1与所述电源的第一输出端10连接,以在防反接电路内部故障例如元件损坏或电路接触不良时保证待供电器件不受到电流伤害。
3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电源输入端子和接地端子;
35.所述第一传输线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子相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线的输入端与所述接地端子相连接为电源正接,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2的源极1接入正向电压;所述第一传输线的输入端与所述接地端子相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线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子相连接为电源反接,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2的源极1接入反向电压。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2为pmos管,其栅极为低电平时mos管导通;所述第二场效应晶体管q4为nmos管,栅极为低电平时mos管断开。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mos管和nmos管的源极与漏极之间均设置有寄生二极管,防止mos管烧坏。
3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待供电器件为待测电路板。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
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