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35978发布日期:2022-12-28 11:17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2.现有电池的充电器,当温度低时充电电流小,充电电流小引起充电时间长;当充电电流大时充电时间短,但用于隔离输出的二极管因电流大过热,充电温度过高;充电时温度过高会通过连接线,把温度传导到电池上,从而引起电池安全事故;现有的充电电路在充电电流与与充电温度过高之间的矛盾,即要充电电流大又要保证充电温度;另外,电池充满后,未将充电器拔出时,电池会对充电器放电,存在一定的漏电流,时间过长时,造成电池亏电。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充电器在充电电流大时导致充电温度过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电路。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包括用于第一电池充电的第一充电回路和用于第二电池充电的第二充电回路,第一充电回路包括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第二充电回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
6.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充电电源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充电电源负极连接,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串联,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第一电池的负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源极、第五开关管的源极分别与充电电源正极、充电电源负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一电池的正极、第二电池的负极连接;
7.充电电源正极经第三开关管、第一电池、第二开关管、充电电源负极形成第一充电回路;
8.充电电源正极经第一开关管、第二电池、第五开关管、充电电源负极形成第二充电回路;
9.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为pmos管,第二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为nmos管,第一开关管的栅极、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第三开关管的栅极和第五开关管的栅极用于连接控制模块。
10.通过多个开关管的交互开关动作配合使用,代替原有的输出二极管,解决原有二极管发热问题,确保大电流充电的温度也很低,解决充电电流与温度之间的矛盾。
11.进一步的,第一充电回路还设置有第四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一电池的正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
12.第二充电回路还设置有第六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二电池的负极连接,第六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栅极和第六开关管的栅极用于连接控制模块。进一步增加了第四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的体二极管、第六开关
管的体二极管分别与第三开关管的的体二极管、第五开关管的的体二极管相对,第一充电回路中的体二极管阳极对阳极,第二充电回路中的体二极管阴极对阴极,防止了待机时发生漏电。
13.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包括用于第一电池充电的第一充电回路和用于第二电池充电的第二充电回路,第一充电回路包括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第二充电回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
14.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充电电源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充电电源负极连接,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串联,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第四开关管的漏极、第六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源极、第六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一电池的负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源极、第五开关管的源极分别与充电电源正极、充电电源负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一电池的正极、第二电池的负极连接;
15.充电电源正极经第三开关管、第一电池、第四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充电电源负极形成第一充电回路;
16.充电电源正极经第一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二电池、第五开关管、充电电源负极形成第二充电回路;
17.第一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为pmos管,第二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为nmos管,第一开关管的栅极、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第三开关管的栅极、第四开关管的栅极、第五开关管的栅极和第六开关管的栅极用于连接控制模块。
18.通过多个开关管的交互开关动作配合使用,代替原有的输出二极管,解决原有二极管发热问题,确保大电流充电的温度也很低,解决充电电流与温度之间的矛盾。
19.实施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20.通过多个开关管的交互开关动作配合使用,代替原有的输出二极管,解决原有二极管发热问题,确保大电流充电的温度也很低,解决充电电流与温度之间的矛盾。
21.另外,进一步增加了第四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的体二极管、第六开关管的体二极管分别与第三开关管的的体二极管、第五开关管的的体二极管相对,第一充电回路中的体二极管阳极对阳极,第二充电回路中的体二极管阴极对阴极,防止了待机时发生漏电。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池充电电路结构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池充电电路结构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开关管全部关断时的电路等效图。
25.图中:q1、第一开关管;q2、第二开关管;q3、第三开关管;q4、第四开关管;q5、第五开关管;q6、第六开关管;d1、第一体二极管;d2、第二体二极管;d3、第三体二极管;d4、第四体二极管;d5、第五体二极管;d6、第六体二极管;input+、充电电源正极;input-、充电电源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还供了一种电池充电电路,该电池充电电路可用于解决大电流充电时过热问题以及防止待机时漏电,包括用于第一电池充电的第一充电回路和用于第二电池充电的第二充电回路,第一充电回路包括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第二充电回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五开关管q5;
28.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与充电电源正极input+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与充电电源负极input-连接,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串联,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分别与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第一电池的负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第五开关管q5的源极分别与充电电源正极input+、充电电源负极input-连接;
29.充电电源正极input+经第三开关管q3、第一电池、第二开关管q2、充电电源负极input-形成第一充电回路,第一充电回路还设置有第四开关管q4,第四开关管q4的源极与第一电池的正极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与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
30.充电电源正极input+经第一开关管q1、第二电池、第五开关管q5、充电电源负极input-形成第二充电回路,第二充电回路还设置有第六开关管q6,第六开关管q6的源极与第二电池的负极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漏极与第五开关管q5的漏极连接;
31.第一开关管q1、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开关管q4为pmos管,第二开关管q2、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q6为nmos管,第一开关管q1的栅极、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第三开关管q3的栅极、第四开关管q4的栅极、第五开关管q5的栅极和第六开关管q6的栅极用于连接控制模块。
32.通过多个开关管的交互开关动作配合使用,代替原有的输出二极管,解决原有二极管发热问题,确保大电流充电的温度也很低;同时增加了第四开关管q4和第六开关管q6,第四开关管q4的体二极管、第六开关管q6的体二极管分别与第三开关管q3的的体二极管、第五开关管q5的的体二极管相对,第一充电回路中的体二极管阳极对阳极,第二充电回路中的体二极管阴极对阴极,防止了待机时发生漏电。
33.参阅图3,mos管作为一种开关管,其自身寄生着一个体二极管,当mos管关断时,电流仍会通过体二极管流过,造成漏电现象,第一开关管q1、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二开关管q2、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q6的内部分别寄生着第一体二极管d1、第三体二极管d3、第四体二极管d4、第二体二极管d2、第五体二极管d5和第六体二极管d6。图中若没有第四体二极管d4和第六体二极管d6,停止充电后,电流会经第一电池的正极、第三体二极管d3、充电器其它电路、第二体二极管d2回流至第一电池的负极,电流还会经第一电池的正极、第三体二极管d3、充电器其它电路、第五体二极管d5回流至第二电池的负极,由此导致漏电现象。设置有第四开关管q4和第六开关管q6后,第四体二极管d4和第六体二极管d6会形成阻断,防止漏电现象发生。
34.实施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35.通过多个开关管的交互开关动作配合使用,代替原有的输出二极管,解决原有二极管发热问题,确保大电流充电的温度也很低,解决充电电流与温度之间的矛盾;另外,进
一步增加了第四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的体二极管、第六开关管的体二极管分别与第三开关管的的体二极管、第五开关管的的体二极管相对,第一充电回路中的体二极管阳极对阳极,第二充电回路中的体二极管阴极对阴极,防止了待机时发生漏电。
36.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还供了另一种电池充电电路,该电池充电电路可用于解决大电流充电时过热问题,包括用于第一电池充电的第一充电回路和用于第二电池充电的第二充电回路,第一充电回路包括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开关管q4,第二充电回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q6;
37.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与充电电源正极input+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与充电电源负极input-连接,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串联,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分别与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
38.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分别与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第六开关管q6的漏极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源极分别与第六开关管q6的源极、第一电池的负极连接;
39.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漏极与充电电源正极input+、第一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源极、漏极与充电电源负极input-、第二电池的负极连接;
40.第一开关管q1、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开关管q4为pmos管,第二开关管q2、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q6为nmos管,第一开关管q1的栅极、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第三开关管q3的栅极、第四开关管q4的栅极、第五开关管q5的栅极、第六开关管q6的栅极分别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以为单片机,通过单片机的io端口控制开关管的通断,使各开关管协调工作。
41.实施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电池充电电路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42.通过多个开关管的交互开关动作配合使用,代替原有的输出二极管,解决原有二极管发热问题,确保大电流充电的温度也很低,解决充电电流与温度之间的矛盾。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