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7169发布日期:2023-01-17 22:55阅读:60来源:国知局
电缆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检修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10kv配网架空线抢修中,为减少停电时间,斗内人员通常采用带电作业方式进行作业。其中旁路作业法作为带电作业的一种重要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3.在旁路作业过程中,需要将电缆提升至高处作业人员处供斗内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在以往电缆提升工作中,主要通过斗内人员利用绳索对地面上的电缆进行提拉,或地面人员通过固定在电杆上的滑轮将电缆拉升,以致电缆的提升过程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电缆提升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旁路作业提升电缆过程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技术问题。
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缆提升装置,包括:
6.挂斗固定架,所述挂斗固定架设置有悬挂腔,所述悬挂腔用于供所述挂斗固定架悬挂于挂斗;
7.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挂斗固定架上,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供电缆放置的电缆放置位;
8.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位于所述电缆放置位的一侧并与所述固定座铰接,所述限位架用于通过朝靠近所述限位架的方向转动,将电缆限位于所述电缆放置位。
9.可选地,所述挂斗固定架包括榫头和卯眼,所述榫头和所述卯眼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悬挂腔,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卯眼上。
10.可选地,所述榫头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一悬挂部,所述第一悬挂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头上并朝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头的方向延伸,所述卯眼包括第二连接头和第二悬挂部,所述第二连接头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二悬挂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头上并朝所述第一悬挂部的方向延伸,所述悬挂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之间。
11.可选地,所述挂斗固定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头或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外部。
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紧固件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连接头的表面设置有供所述紧固件插设的第二插孔、以及供所述限位凸起插设的第三插孔,所述第二插孔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头并与所述第一插孔连接,所述第二插孔的侧壁设置有环形限位凹槽,所述环形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三插孔连通,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环形限位凹槽内。
13.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表面设置有搭接槽,所述第二连接头设置于所述搭接
槽,所述第二连接头设置有第一插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头适配并连通所述搭接槽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接头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
14.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头相对的第二插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插接头适配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接头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内。
15.可选地,所述限位架包括连接座、连接架和限位头,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并位于所述电缆放置位的一侧,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朝所述电缆放置位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电缆放置位的上方,所述限位头固定于所述连接架上并位于所述电缆放置位的上方并用于对所述电缆放置位上的电缆进行限位。
16.可选地,所述限位架还包括手柄和锁架,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铰接并位于所述限位架的下方,所述手柄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架的上方,所述锁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铰接,所述锁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位于所述连接架上方的一端铰接,所述限位头限位电缆时,所述锁架与所述连接架垂直。
17.可选地,所述连接架靠近所述电缆放置位的一端固定有调节件,所述限位头与所述调节件螺纹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提升装置有益效果包括:该电缆提升装置通过设置挂斗固定架、固定座和限位架,由于挂斗固定架设置有悬挂腔,挂斗固定架可通过悬挂腔悬挂于承载作业人员的挂斗,固定座固定于挂斗固定架上,且固定座上设置有供电缆放置的电缆放置位;在进行电缆的提升工作时,将电缆放置于电缆放置位上,由于限位架位于电缆放置位的一侧并与固定座铰接,在将限位架朝靠近限位架的方向转动时,限位架可将电缆限位于电缆放置位,由于该电缆提升装置通过挂斗固定架悬挂于挂斗,使得挂斗上升时,可带动电缆上升,进而实现电缆的提升,有效减轻电缆提升过程消耗的人力。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提升装置的挂斗固定架的剖面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提升装置的卯眼和紧固件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提升装置的卯眼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提升装置的榫头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提升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25.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6.10—挂斗固定架
ꢀꢀꢀꢀꢀꢀꢀꢀ
11—悬挂腔
ꢀꢀꢀꢀꢀꢀꢀꢀꢀꢀꢀ
12—榫头
27.13—卯眼
ꢀꢀꢀꢀꢀꢀꢀꢀꢀꢀꢀꢀꢀꢀ
14—紧固件
ꢀꢀꢀꢀꢀꢀꢀꢀꢀꢀꢀ
20—固定座
28.21—电缆放置位
ꢀꢀꢀꢀꢀꢀꢀꢀ
30—限位架
ꢀꢀꢀꢀꢀꢀꢀꢀꢀꢀꢀ
31—连接座
29.32—连接架
ꢀꢀꢀꢀꢀꢀꢀꢀꢀꢀꢀꢀ
33—限位头
ꢀꢀꢀꢀꢀꢀꢀꢀꢀꢀꢀ
34—手柄
30.35—锁架
ꢀꢀꢀꢀꢀꢀꢀꢀꢀꢀꢀꢀꢀꢀ
121—第一连接头
ꢀꢀꢀꢀꢀꢀꢀ
122—第一悬挂部
31.131—第二连接头
ꢀꢀꢀꢀꢀꢀꢀ
132—第二悬挂部
ꢀꢀꢀꢀꢀꢀꢀ
141—限位凸起
32.331—调节件
ꢀꢀꢀꢀꢀꢀꢀꢀꢀꢀꢀ
1211—第一插孔
ꢀꢀꢀꢀꢀꢀꢀꢀ
1212—搭接槽
33.1213—第一插槽
ꢀꢀꢀꢀꢀꢀꢀꢀ
1214—第一插接头
ꢀꢀꢀꢀꢀꢀ
1311—第二插孔
34.1312—第三插孔
ꢀꢀꢀꢀꢀꢀꢀꢀ
1313—环形限位凹槽
ꢀꢀꢀꢀ
1314—第二插接头
35.1315—第二插槽
ꢀꢀꢀꢀꢀꢀꢀꢀ
10a—挂斗
ꢀꢀꢀꢀꢀꢀꢀꢀꢀꢀꢀꢀꢀ
20a—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提升装置,如图1~2和6所示,包括挂斗固定架10、固定座20和限位架30,挂斗固定架10设置有悬挂腔11,悬挂腔11用于供挂斗固定架10悬挂于挂斗10a;固定座20固定于挂斗固定架10上,固定座20上设置有供电缆20a放置的电缆放置位21;限位架30位于电缆放置位21的一侧并与固定座20铰接,限位架30用于通过朝靠近限位架30的方向转动,将电缆20a限位于电缆放置位21。
38.具体地,该电缆20a提升装置通过设置挂斗固定架10、固定座20和限位架30,由于挂斗固定架10设置有悬挂腔11,挂斗固定架10可通过悬挂腔11悬挂于承载作业人员的挂斗10a,固定座20固定于挂斗固定架10上,且固定座20上设置有供电缆20a放置的电缆放置位21;在进行电缆20a的提升工作时,将电缆20a放置于电缆放置位21上,由于限位架30位于电缆放置位21的一侧并与固定座20铰接,在将限位架30朝靠近限位架30的方向转动时,限位架30可将电缆20a限位于电缆放置位21,由于该电缆20a提升装置通过挂斗固定架10悬挂于挂斗10a,使得挂斗10a上升时,可带动电缆20a上升,进而实现电缆20a的提升,有效减轻电缆20a提升过程消耗的人力。
39.可以理解的,悬挂腔11可根据挂斗10a的形状做出适应性调整,仅需挂斗固定架10能实现于挂斗10a的安装和稳固即可。
40.可以理解的,限位架30可通过对电缆20a按压,实现电缆20a于电缆放置位21的限位,或者通过与电缆放置位21形成围合电缆20a的围合腔,进而实现对电缆20a的限位。
41.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6所示,为实现对电缆20a的限位,电缆放置位21为弧形结构,限位架30朝固定座20的方向转动时,对电缆放置位21上的电缆20a进行按压,进而实现电缆20a于电缆放置位21的限位。
42.本实施例中,如图1~2和6所示,挂斗固定架10包括榫头12和卯眼13,榫头12和卯眼13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悬挂腔11,固定座20固定于卯眼13上。具体地,由于榫头12和卯眼13可拆卸连接,仅需将榫头12和卯眼13进行拆卸或安装,即可实现挂斗固定架10于挂斗10a上的拆装,进而为提升装置的拆装提供方便。
43.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1~2和6所示,榫头12包括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一悬挂部122,第一悬挂部122固定于第一连接头121上并朝远离第一连接头121的方向延伸,卯眼13包括第二连接头131和第二悬挂部132,第二连接头131可拆卸的固定于第一连接头121,第二悬挂部132固定于第二连接头131上并朝第一悬挂部122的方向延伸,悬挂腔11位于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之间。具体地,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可实现榫头12和卯眼13的可拆卸连接,第一悬挂部122和第二悬挂部132可供于悬挂腔11的形成,进而形成方便与挂斗10a上拆装的榫卯式挂斗固定架10结构。
44.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1~3和6所示,挂斗固定架10还包括紧固件14,紧固件
14的一端插设于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并与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可拆卸连接,紧固件14的另一端位于第一连接头121或第二连接头131的外部。具体地,通过紧固件14与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的可拆卸连接,可实现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的固定,以及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的可拆卸,为挂斗固定架10于挂斗10a的拆装提供方便。
45.可以理解的,紧固件14可通过与第一连接头121或第二连接头131螺纹连接,实现与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的可拆卸连接。
46.本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第一连接头12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插孔1211,紧固件14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141,第二连接头131的表面设置有供紧固件14插设的第二插孔1311、以及供限位凸起141插设的第三插孔1312,第二插孔1311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头131并与第一插孔1211连接,第二插孔1311的侧壁设置有环形限位凹槽1313,环形限位凹槽1313与第三插孔1312连通,限位凸起141设置于环形限位凹槽1313内。
47.具体地,在装设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时,仅需将第一插孔1211和第二插孔1311对准,再将紧固件14插入第一插孔1211和第二插孔1311,与此同时,限位凸起141从第三插孔1312进入限位凹槽,再通过转动紧固件14,使限位凸起141与第三插孔1312形成错位,即通过限位凸起141将紧固件14限位于第二连接头131,进而实现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水平方便的限位,需要拆卸挂斗固定架10时,仅需通过转动紧固件14,使限位凸起141对准第三插孔1312,即可将紧固件14拔出,实现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的拆卸。
48.可以理解的,第二连接头131可通过紧固件14插设于第一插孔1211的一端与第一插孔1211螺纹连接过过盈配合,实现第一连接头121与第二连接头131的固定,或者设置另外的于竖直方向对第一连接头121限位的限位单元,实现第一连接头121与第二连接头131。
49.本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第一连接头121的表面设置有搭接槽1212,第二连接头131设置于搭接槽1212,第一连接头121设置有第一插接头1214,第一连接头121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插接头1214适配并连通搭接槽1212的第一插槽1213,第一插接头1214插设于第一插槽1213内。具体地,搭接槽1212可实现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稳定连接,第一插接头1214和第一插槽1213的设置可实现第一连接头121于竖直方向的限位,实现在与紧固件14的配合下,实现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的固定。
50.本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第一连接头121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插接头1214相对的第二插接头1314,第二连接头131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二插接头1314适配的第二插槽1315,第二插接头1314插设于第二插槽1315内。具体地,第二插接头1314和第二插槽1315的设置可实现第一连接头121于竖直方向进一步的限位,提升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31的稳定性能。
51.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6所示,限位架30包括连接座31、连接架32和限位头33,连接座31固定于固定座20上并位于电缆放置位21的一侧,连接架32的一端与连接座31铰接,连接架32的另一端朝电缆放置位21的方向延伸至电缆放置位21的上方,限位头33固定于连接架32上并位于电缆放置位21的上方并用于对电缆放置位21上的电缆20a进行限位。
52.具体地,连接座31可实现限位架30于固定座20的稳固,通过朝电缆放置位21的方向转动连接架32,使限位头33对电缆放置位21的电缆20a进行按压,即可实现电缆20a于电
缆放置位21的限位。
53.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6所示,限位头33按压电缆20a的一面为弧形面。
54.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6所示,限位架30还包括手柄34和锁架35,手柄34的一端与固定座20铰接并位于限位架30的下方,手柄34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架32的上方,锁架35的一端与连接架32铰接,锁架35的另一端与手柄34位于连接架32上方的一端铰接,限位头33限位电缆20a时,锁架35与连接架32垂直。
55.具体地,通过以上结构,朝电缆放置位21的方向转动手柄34时,手柄34带动限位架30转动,进而带动连接架32朝电缆放置位21转动,使限位头33对电缆20a进行按压,限位头33按压电缆20a时,由于限位架30与连接架32垂直,进而可实现连接架32的自锁,使得连接架32在电缆20a受力下也不会发生转动,进而实现电缆20a于电缆放置位21的稳固。
56.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6所示,连接架32靠近电缆放置位21的一端固定有调节件331,限位头33与调节件331螺纹连接。具体地,通过限位头33与调节件331的螺纹连接,可在实际使用当中,根据电缆20a的直径对限位头33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适应对不同直径的电缆20a的提升。
57.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