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建筑布线施工用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11052发布日期:2023-02-01 02:09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建筑布线施工用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建筑布线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理线装置,特别是一种智能建筑布线施工用理线装置。


背景技术:

2.布线排线施工属于线路安装施工的一部分,也是智能建筑施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智能建筑功能越来越多,所使用的电气、智能化等设备也越来越多,在布线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多种线缆进行区分并一同布线施工。
3.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布线施工用理线装置【申请号:cn201920873350.7;公开号:cn 209948569 u】。这种包括底板、侧板和分线器,所述侧板的一端焊接于底板的一侧,另一端焊接于分线器的底部一侧,所述分线器为长方体结构,其顶部设有多个并列的用于容纳线缆穿过的线槽,所述线槽的上方设有压线盖,每一所述线槽的底部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彩色油墨笔、且彩色油墨笔的笔尖露出通孔至线槽内,多支所述彩色油墨笔的底部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底板。
4.该专利中公开的一种智能建筑布线施工用理线装置虽然利用线槽与压线盖进行限位将不同的线缆区分开并理顺,并利用彩色油墨笔对线缆的表面划线,以不同颜色的油墨区分出线缆,解决了传统布线后安装设备需寻线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后期线路维护管理困难的问题,但是,该装置需要在对线缆进行划线的时候,因为线缆在拉动过程中,线缆容易在开设的通孔中晃动,油彩笔不容易对线缆进行划线,从而线缆外壁易出现过长段未划线区域,为后续维修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建筑布线施工用理线装置,该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对线缆固定的同时,对线缆进行均匀喷墨,从而提高喷墨准确度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智能建筑布线施工用理线装置,包括底板和u型架,底板的顶部固定有分线板,分线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通孔内均固定有吸水体,u型架的底部固定有移动杆,移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动组件,u型架的凹口中固定有弹性板,弹性板的顶部设置有喷墨器,u型架的外表面固定有两个支撑板,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分压板,支撑板上固定有拉簧,拉簧的另一端与分压板固定连接,分压板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滑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夹持件。
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首先将需要整理的线缆放置到分线板上开设的通孔中,通孔中的吸水体会对线缆上的水进行吸附,通过滑动组件向左运动,从而让移动杆在滑动组件中滑动,带动u型架向上运动,u型架带动弹性板向上运动,弹性板带动喷墨器向上运动,若线缆直径较大,从而线缆会撑开分压板,分压板会向外运动,当线缆放置到夹
持件上,拉簧会带动分压板复位,夹持件可以通过滑动杆在分压板上滑动,从而可以适配不同直径的线缆,通过复位弹簧可以给线缆提供夹持力,最后工作者拉动线缆,从而喷墨器可以对夹持件上线缆的底部进行准确快速均匀的喷墨,提高喷墨效果,方便后续维修检测。
9.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液压杆,所述分线板内部开设有通腔,液压杆固定在通腔内,所述液压杆的伸缩端固定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推动杆上固定有方板,所述方板的外表面通过两个圆柱固定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开设有倾斜凹槽,所述倾斜凹槽中通过滑柱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与u型架固定连接。
10.采用以上结构,使用时,通过液压杆做伸缩运动带动推动杆向左运动,推动杆带动转动板向左运动,转动板带动夹持机构向左转动,同时推动杆带动方板向左运动,方板通过两个圆柱带动滑动板向左运动,从而移动杆通过滑柱在倾斜凹槽中滑动,移动杆会带动u型架向上运动,从而方便装置后续对线缆进行固定和喷墨。
11.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转柱,所述第一转柱的一端与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柱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折杆,第一折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压杆,所述第一压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折杆25,所述第二折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压杆,所述第二压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夹持组件。
12.采用以上结构,使用时,转动板向左运动,带动第一转柱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夹持组件向通孔中心处移动,同时第一转柱带动第一折杆转动,第一折杆带动第一压杆转动,第一压杆带动第二折杆转动,第二折杆带动第二夹持组件向通孔中心处移动,同时第二折杆带动第一转杆转动,第一转杆带动第二压杆转动,第二压杆带动第二转杆转动,第二转杆带动第三夹持组件向通孔中心处移动,从而通过三个夹持组件,对线缆进行固定,防止线缆在拉动的过程中在通孔中晃动。
13.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和第三夹持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转盘,转盘与分线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盘上通过偏杆滑动连接有固定件,固定件与分线板滑动连接。
14.采用以上结构,工作时,第一转柱带动圆盘转动,圆盘带动偏杆运动,偏杆可以在固定件中小幅度左右滑动的同时,也会给固定件推力,从而偏杆可以带动固定件向通孔中心处滑动,从而方便固定。
15.所述固定件包括滑轨和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滑动块与偏杆滑动连接。
16.采用以上结构,工作时,偏杆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在滑动块中小幅度左右滑动,同时给滑动块一个推力,从而可以带动滑动块在滑轨中向通孔中心处滑动,转轮与线缆接触,使用者拉动线缆时,会带动转轮转动,从而使用者拉动线缆时省力。
17.所述底板上固定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之间固定有支杆,所述u型架上开设有凹口,所述支杆穿过凹孔。
18.采用以上结构,使用时,支杆可以再u型架上开设的凹口中滑动,从而为u型架提供支撑力,防止其脱落。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智能建筑布线施工用理线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20.1、使用时,首先将需要整理的线缆放置到分线板上开设的通孔中,通孔中的吸水体会对线缆上的水进行吸附,通过滑动组件向左运动,从而让移动杆在滑动组件中滑动,带动u型架向上运动,u型架带动弹性板向上运动,弹性板带动喷墨器向上运动,若线缆直径较大,从而线缆会撑开分压板,分压板会向外运动,当线缆放置到夹持件上,拉簧会带动分压板复位,夹持件可以通过滑动杆在分压板上滑动,从而可以适配不同直径的线缆,通过复位弹簧可以给线缆提供夹持力,最后工作者拉动线缆,从而喷墨器可以对夹持件上的线缆底部进行准确快速均匀的喷墨,提高喷墨效果,方便后续维修检测。
21.2、使用时,转动板向左运动,带动第一转柱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夹持组件向通孔中心处移动,同时第一转柱带动第一折杆转动,第一折杆带动第一压杆转动,第一压杆带动第二折杆转动,第二折杆带动第二夹持组件向通孔中心处移动,同时第二折杆带动第一转杆转动,第一转杆带动第二压杆转动,第二压杆带动第二转杆转动,第二转杆带动第三夹持组件向通孔中心处移动,从而通过三个夹持组件,对线缆进行固定,防止线缆在拉动的过程中在通孔中晃动。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线板的局部剖视图。
25.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u型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分线板;2、底板;3、u型架;4、移动杆;5、滑动板;6、支撑柱;7、支杆;8、第二转杆;9、固定件;10、转动板;11、滑动杆;12、分压板;13、支撑板;14、复位弹簧; 15、弹性板;16、喷墨器;17、夹持件;18、液压杆;19、推动杆;20、方板;21、第一转柱;22、转盘;23、第一折杆;24、第一压杆;25、第二折杆;26、吸水体;27、拉簧;28、第一转杆;29、第二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9.如图1-图5所示,本智能建筑布线施工用理线装置。
30.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底板2和u型架3,底板2的顶部固定有分线板1,分线板1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通孔内均固定有吸水体26,u型架3的底部固定有移动杆4,移动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动组件,u型架3的凹口中固定有弹性板15,弹性板15的顶部设置有喷墨器16,u型架3的外表面固定有两个支撑板13,支撑板13上转动连接有分压板12,支撑板13上固定有拉簧27,拉簧27的另一端与分压板12固定连接,分压板12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1,滑动杆11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4,滑动杆11 的另一端固定有夹持件17。
31.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首先将需要整理的线缆放置到分线板1上开设的通孔中,通孔中的吸水体26会对线缆上的水进行吸附,通过滑动组件向左运动,从而让移动杆4在滑动组件中滑动,带动u型架3向上运动,u型架3带动弹性板15向上运动,弹性板15带动喷墨器
16向上运动,若线缆直径较大,从而线缆会撑开分压板12,分压板12会向外运动,当线缆放置到夹持件17上,拉簧27会带动分压板12复位,夹持件17可以通过滑动杆11在分压板12上滑动,从而可以适配不同直径的线缆,通过复位弹簧 14可以给线缆提供夹持力,最后工作者拉动线缆,从而喷墨器16 可以对夹持件17上线缆的底部进行准确快速均匀的喷墨,提高喷墨效果,方便后续维修检测
32.滑动组件包括液压杆18,分线板1内部开设有通腔,液压杆 18固定在通腔内,液压杆18的伸缩端固定有推动杆19,推动杆 1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0,转动板10的另一端设置有夹持机构,推动杆19上固定有方板20,方板20的外表面通过两个圆柱固定有滑动板5,滑动板5上开设有倾斜凹槽,倾斜凹槽中通过滑柱滑动连接有移动杆4,移动杆4的另一端与u型架3固定连接,
33.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通过液压杆18做伸缩运动带动推动杆19向左运动,推动杆19带动转动板10向左运动,转动板10 带动夹持机构向左转动,同时推动杆19带动方板20向左运动,方板20通过两个圆柱带动滑动板5向左运动,从而移动杆4通过滑柱在倾斜凹槽中滑动,移动杆4会带动u型架3向上运动,从而方便装置后续对线缆进行固定和喷墨。
34.夹持机构包括第一转柱21,第一转柱21的一端与转动板10 转动连接,第一转柱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折杆23,第一折杆2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压杆24,第一压杆2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折杆25,第二折杆2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转杆28,第一转杆2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压杆29,第二压杆2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8,第二转杆8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夹持组件,
35.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转动板10向左运动,带动第一转柱 2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夹持组件向通孔中心处移动,同时第一转柱21带动第一折杆23转动,第一折杆23带动第一压杆24转动,第一压杆24带动第二折杆25转动,第二折杆25带动第二夹持组件向通孔中心处移动,同时第二折杆25带动第一转杆28转动,第一转杆28带动第二压杆29转动,第二压杆29带动第二转杆8 转动,第二转杆8带动第三夹持组件向通孔中心处移动,从而通过三个夹持组件,对线缆进行固定,防止线缆在拉动的过程中在通孔中晃动。
36.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和第三夹持组件结构相同,第一夹持组件包括转盘22,转盘22与分线板1的内壁转动连接,转盘22上通过偏杆滑动连接有固定件9,固定件9与分线板1滑动连接。
37.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第一转柱21带动圆盘22转动,圆盘22带动偏杆运动,偏杆可以在固定件9中小幅度左右滑动的同时,也会给固定件9推力,从而偏杆可以带动固定件9向通孔中心处滑动,从而方便固定。
38.固定件9包括滑轨和滑动块,滑动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滑动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轮,滑动块与偏杆滑动连接。
39.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偏杆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在滑动块中小幅度左右滑动,同时给滑动块一个推力,从而可以带动滑动块在滑轨中向通孔中心处滑动,转轮与线缆接触,使用者拉动线缆时,会带动转轮转动,从而使用者拉动线缆时省力。
40.底板2上固定有两个支撑柱6,两个支撑柱6之间固定有支杆7,u型架3上开设有凹口,支杆7穿过凹孔。
41.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支杆可以再u型架3上开设的凹口中滑动,从而为u型架3提供支撑力,防止其脱落。
4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需要整理的线缆放置到分线板1上开设的通孔中,通孔中的吸水体26会对线缆上的水进行吸附,通过液压杆18做伸缩运动带动推动杆19向左运动,推动杆19带动转动板10向左运动,转动板10向左运动,带动第一转柱21转动,第一转柱21带动圆盘22转动,圆盘22通过偏杆带动固定件9向通孔中心处滑动,同时第一转柱21带动第一折杆23转动,第一折杆23带动第一压杆24转动,第一压杆24带动第二折杆25转动,第二折杆25带动第二夹持组件向通孔中心处移动,同时第二折25杆带动第一转杆28转动,第一转杆28 带动第二压杆29转动,第二压杆29带动第二转杆8转动,第二转杆8带动第三夹持组件向通孔中心处移动,从而通过三个夹持组件,对线缆进行固定,防止线缆在拉动的过程中在通孔中晃动。
43.同时,推动杆19带动方板20向左运动,方板20通过两个圆柱带动滑动板5向左运动,从而移动杆4通过滑柱在倾斜凹槽中滑动,移动杆4会带动u型架3向上运动,u型架3带动弹性板 15向上运动,弹性板15带动喷墨器16向上运动,若线缆直径较大,从而线缆会撑开分压板12,分压板12会向外运动,当线缆放置到夹持件17上,拉簧27会带动分压板12复位,夹持件17 可以通过滑动杆11在分压板12上滑动,从而可以适配不同直径的线缆,通过复位弹簧14可以给线缆提供夹持力,最后工作者拉动线缆,从而喷墨器16可以对夹持件17上的线缆底部进行准确快速均匀的喷墨,提高喷墨效果,方便后续维修检测。
44.综上,通过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第三夹持组件和喷墨器16的设置,实现了对线缆进行固定的同时,可以对线缆进行准确快速的喷墨,从而提高喷墨的效果的功能。
4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