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盒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19957发布日期:2023-02-11 00:2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盒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盒组。


背景技术:

2.温湿度监测器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可以对监测区域的环境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以便第一时间识别异常或预测潜在风险。
3.相关技术采用充电盒对温湿度监测器进行充电,当待充电的温湿度监测器的数量较多,一个充电盒不足以支撑多个温湿度监测器充电时,需要采用多个充电盒分开分别对温湿度监测器进行充电,即需要配备多根电源线对多个充电盒分别进行供电,这样易造成电源线排布及充电盒摆放出现杂乱,使得充电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盒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采用多个充电盒对温湿度监测器充电时需要配备多根电源线对多个充电盒分别进行供电,易造成电源线排布及充电盒摆放出现杂乱,使得充电较为不方便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充电盒组,用于对多个监测器进行充电,包括多个充电盒;每一所述充电盒包括:
6.盒体;
7.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盒体内,且显露于所述盒体顶部和底部;
8.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盒体,且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当堆叠多个所述盒体时,每一所述盒体的顶部显露的电路板组件与相邻所述盒体的底部显露的电路板组件电连接,任一盒体的所述充电接口外接电源能够对多个所述盒体供电。
9.进一步地,所述盒体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盒体底部外侧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电路板组件显露于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部,当堆叠多个所述盒体时,所述凸起部容置于相邻所述盒体的凹槽,以使相邻两个所述盒体的电路板组件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凸起部侧部,当相邻的两个所述盒体堆叠时,相邻两个所述盒体的上层盒体的所述充电接口隐藏于两个所述盒体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上电路板和下电路板;所述上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盒体内,且临近于所述盒体的内顶壁,所述下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内底壁且与所述上电路板电连接;
12.所述上电路板上设有贯穿至所述凹槽的上充电弹针,所述下电路板上设有贯穿至盒体底部的下充电弹针,当相邻的两个所述盒体堆叠时,相邻两个所述盒体的上层盒体的所述下充电弹针与下层盒体的所述上充电弹针相抵;
13.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上电路板或下电路板电连接。
14.进一步地,充电盒组还包括安装架,所述下电路板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架卡持于所述限位槽内,且凸设于所述盒体内底壁,所述上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以临近所述
盒体内顶壁。
1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围设成卡槽的挡板、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上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定位柱卡持于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二定位柱卡持于所述第二槽体,且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之间的部分所述下电路板卡持于所述卡槽。
16.进一步地,所述上电路板上设有上接线端子,所述下电路板上设有下接线端子,所述上接线端子和下接线端子通过设置的转接跳线电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盒体的顶部设有位于所述凹槽内的对位凸台,所述对位凸台上开设有上通孔,所述上充电弹针远离所述上电路板的一端穿入所述上通孔,并露出于所述对位凸台的表面;所述盒体的底部开设有对位凹口,所述对位凹口上开设有下通孔,所述下充电弹针远离所述下电路板的一端贯穿所述下通孔,并凸出于所述对位凹口的表面;当相邻的两个所述盒体堆叠时,相邻两个所述盒体的下层盒体的所述对位凸台容置于上层盒体的所述对位凹口,以使下层盒体的所述上充电弹针与上层盒体的所述下充电弹针相抵。
18.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盒体包括相连的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上盒体的内顶壁开设有对应所述对位凸台的容置槽,所述下盒体凸设所述安装架,所述上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架顶部且临近所述容置槽。
19.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盒体的底部设有防滑垫片,相邻两个盒体的上层盒体的底部的防滑垫片与下层盒体的顶部的凹槽摩擦配合。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盒组,用于对多个监测器进行充电,包括多个充电盒;每一所述充电盒包括:盒体;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盒体内,且显露于所述盒体顶部和底部;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盒体,且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当堆叠多个所述盒体时,每一所述盒体的顶部显露的电路板组件与相邻所述盒体的底部显露的电路板组件电连接,任一盒体的所述充电接口外接电源能够对多个所述盒体供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堆叠的多个充电盒可以使相邻的两个盒体之间电连接,并通过外接电源对任一个盒体的充电接口进行供电即可实现多个充电盒的电路传输,具有使用一根电源线即可同时对多个充电盒进行供电的优点。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盒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邻充电盒的相嵌原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盒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3中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图6中局部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中标识说明:
30.1、盒体;11、上盒体;111、凹槽;112、对位凸台;1121、上通孔;12、下盒体;121、凸起部;122、对位凹口;1221、下通孔;123、安装架;1231、挡板;1232、第一定位柱;1233、第二定位柱;13、第一转接端子;14、防滑垫片;
31.2、电路板组件;21、上电路板;211、上充电弹针;212、上接线端子;22、下电路板;221、下充电弹针;222、下接线端子;223、第一槽体;224、第二槽体;23、转接跳线;
32.3、充电板组件;31、第二转接端子;32、充电放置位;
33.4、充电接口;
34.5、监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37.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38.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39.结合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盒组,用于对多个监测器5进行充电,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充电盒;每一充电盒包括盒体1、电路板组件2和充电接口4:电路板组件2设置于盒体1内,且显露于盒体1顶部和底部;
40.充电接口4(参考图4)设置于盒体1,且与电路板组件2电连接;当堆叠多个盒体1时,每一盒体1的顶部显露的电路板组件2与相邻盒体1的底部显露的电路板组件2电连接,任一盒体1的充电接口4外接电源能够对多个盒体1供电。
41.本实施例中,盒体1可以是方形体,多个盒体1的堆叠方式可以为依次向上堆叠,即一个盒体1的底部叠在相邻盒体1的顶部。
42.一些实现方式中,在每一盒体1内设置电路板组件2,当堆叠多个盒体1时,每一盒体1的顶部显露的电路板组件2与相邻盒体1的底部显露的电路板组件2是相对的,即相邻的两个盒体1堆叠的同时,两个盒体1内的两个电路板组件2可以通过直接抵碰的方式实现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导电元件连接的方式实现电连接,从而使堆叠后的多个盒体1依次电连接;如此设置,避免了多个充电盒通过多根电源线充电,多根电源线排列交错复杂的情况;本技术中的充电盒组可以使用一根电源线对任一个盒体1的充电接口4(参考图4)进行供
电,即可对堆叠的所有盒体1实现供电。
43.在一实施例中,盒体1顶部开设有凹槽111,盒体1底部外侧设置有凸起部121,电路板组件2显露于凹槽111和凸起部121,当堆叠多个盒体1时,凸起部121容置于相邻盒体1的凹槽111,以使相邻两个盒体1的电路板组件2连接。
44.一些实现方式中,在每一盒体1的顶部开设凹槽111,在每一盒体1的底部外侧导圆角设置以形成凸起部121,凸起部121的轮廓与凹槽111的内壁轮廓适配;当相邻两个盒体1堆叠时,上层盒体1的凸起部121贴合容置在下层盒体1的凹槽111中,可以防止堆叠后的盒体1晃动,可随意堆叠多个盒体1也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从而使相邻两个盒体1的电路板组件2连接后也具有很好的电路稳定性,且堆叠后的多个盒体1占据空间较小,降低了充电盒组对充电环境空间大小的要求。此外,盒体1顶部凹槽111顺应盒体1底部的凸起部121,因此,多个盒体1可以任意堆叠,增加了使用方便性;例如,在充电时,抽掉其中一个盒体1,剩下的盒体1依旧可以堆叠。
45.一些实现方式中,结合图1所示,还可以在每一盒体1的底部设有防滑垫片14,优选设置两个对称分布在盒体1的底部的防滑垫片14,相邻两个盒体1的上层盒体1的底部的防滑垫片14与下层盒体1的顶部的凹槽111的槽底摩擦配合,从而提高堆叠后的相邻盒体1之间的稳定性。
46.应理解的,盒体1的堆叠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不做具限定。
47.结合图1、图2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充电接口4设置于凸起部121侧部,当相邻的两个盒体1堆叠时,相邻两个盒体1的上层盒体1的充电接口4隐藏于两个盒体1之间。
48.可以理解的,当相邻的两个盒体1堆叠时,上层盒体1的底部的凸起部121容置于下层盒体1的顶部的凹槽111内后,上层盒体1的充电接口4即可隐藏于下层盒体1的顶部凹槽111内。
49.可以理解的,多个盒体1堆叠后,只有最底部的盒体1的充电接口4可以露出,便于使用者插入正确的电源线。
50.可以理解的,将其他充电接口4遮蔽后,还可以防止湿手误触、误插其他导电物件等等触电事故。
51.可以理解的,还能避免电压不匹配的外接电源插入其他充电接口4导致的出现烧坏充电盒的风险。
52.结合图3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2包括上电路板21和下电路板22;上电路板21设置于盒体1内,且临近于盒体1的内顶壁,下电路板22设置于盒体1的内底壁且与上电路板21电连接;上电路板21上设有贯穿至凹槽111的上充电弹针211,下电路板22上设有贯穿至盒体1底部的下充电弹针221,当相邻的两个盒体1堆叠时,相邻两个盒体1的上层盒体1的下充电弹针221与下层盒体1的上充电弹针211相抵;充电接口4与上电路板21或下电路板22电连接。
53.一些实现方式中,电路板组件2包括上电路板21和下电路板22,上电路板21上设置有上接线端子212,下电路板22上设置有下接线端子222,上接线端子212和下接线端子222通过设置的转接跳线23电连接,即可实现上电路板21和下电路板22之间电连接。将充电接口4与上电路板21或下电路板22电连接后,充电接口4外接电源后对上电路板21或下电路板22供电,即可实现对该盒体1供电;优选的,充电接口4与下电路板22电连接。
54.可以理解,上电路板21临近于盒体1的内顶壁以便于上充电弹针211贯穿至盒体1顶部的凹槽111,下电路板22设置于盒体1的内底壁以便于下充电弹针221贯穿至盒体1的底部,从而方便相邻盒体1之间进行电连接。
55.结合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盒体1的顶部设有位于凹槽111内的对位凸台112,对位凸台112上开设有上通孔1121,上充电弹针211远离上电路板21的一端穿入上通孔1121,并露出于对位凸台112的表面;盒体1的底部开设有对位凹口122,对位凹口122上开设有下通孔1221,下充电弹针221远离下电路板22的一端贯穿下通孔1221,并凸出于对位凹口122的表面;当相邻的两个盒体1堆叠时,相邻两个盒体1的下层盒体1的对位凸台112容置于上层盒体1的对位凹口122,以使下层盒体1的上充电弹针211与上层盒体1的下充电弹针221相抵。
56.一些实现方式中,在对位凸台112上开设两个上通孔1121,在上电路板21上设置两根上充电弹针211,两根上充电弹针211远离上电路板21的一端分别穿入两个上通孔1121后露出于对位凸台112的表面,通过上通孔1121可以对上充电弹针211进行限位,以防止上充电弹针211松动。对应的,在对位凹口122台上开设两个下通孔1221,在下电路板22上设置两根下充电弹针221,两根下充电弹针221远离下电路板22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下通孔1221后凸出于对位凹口122的表面,通过下通孔1221可以对下充电弹针221进行限位,以防止下充电弹针221松动。
57.可以理解的,两个盒体1堆叠时,下层盒体1顶部的对位凸台112容置于上层盒体1底部的对位凹口122,并使得下层盒体1的顶部的两根上充电弹针211与上层盒体1的底部两根下充电弹针221和相抵,以使两个盒体1电连接,并由此实现多个盒体1堆叠后依次电连接。
58.结合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充电盒组还包括安装架123,下电路板22开设有限位槽,安装架123卡持于限位槽内,且凸设于盒体1内底壁,上电路板21固定于安装架123,以临近盒体1内顶壁。
59.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23凸设于盒体1的内底壁上,安装架123可以与盒体1内底壁一体设置,也可以采用螺钉装配的方式固定在盒体1的内底壁上,安装架123的顶部临近盒体1内顶壁,上电路板2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架123的顶部以邻近于盒体1内顶壁;下电路板22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盒体1的内底壁上,为提高下电路板22的稳定性,在下电路板22上开设限位槽,安装架123的底部卡持于限位槽内,可避免下电路板22松动;有利于持续充电。
60.一些实现方式中,安装架123可以包括围设成卡槽的挡板1231、第一定位柱1232和第二定位柱1233,上电路板21固定于第一定位柱1232和第二定位柱1233,限位槽包括第一槽体223和第二槽体224,第一定位柱1232卡持于第一槽体223,第二定位柱1233卡持于第二槽体224,且第一槽体223和第二槽体224之间的部分下电路板22卡持于卡槽。
61.该实现方式中,挡板1231可以为u形板,第一定位柱1232和第二定位柱1233一体设置在挡板1231的两侧;上电路板21的两端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第一定位柱1232和第二定位柱1233的顶部,挡板1231的顶部可以支撑上电路板21的底部以提高上电路板21的稳定性。
62.该实现方式中,下电路板22位于挡板1231的u口侧,第一槽体223和第二槽体224开设于下电路板22朝向挡板1231的u口的一侧,第一槽体223和第二槽体224分别与第一定位
柱1232和第二定位柱1233对应,第一槽体223和第二槽体224之间的部分下电路板22对应在挡板1231的u口中;即安装架123与安装后的下电路板22之间,第一定位柱1232可以卡持在第一槽体223中,第二定位柱1233可以卡持在第二槽体224中,第一槽体223和第二槽体224之间的部分下电路板22可以卡持在挡板1231的u口中,以限制下电路板22移动,进而提高下电路板22的稳定性。
63.结合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盒体1包括相连的上盒体11和下盒体12;上盒体11的内顶壁开设有对应对位凸台112的容置槽,下盒体12凸设安装架123,上电路板21安装于安装架123顶部且临近容置槽。
64.本实施例中,上盒体11和下盒体12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装配,方便进行拆装以对内部进行维护。上电路板21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23顶部后处在上盒体11内顶壁的容置槽中,该容置槽可以缩短上电路板21与对位凸台112的距离,从而缩短上电路板21上的上充电弹针211的长度,以提高上充电弹针211贯穿至对位凸台112后的稳定性。
65.结合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盒体1内滑动装配有充电板组件3,充电板组件3与电路板组件2电连接,充电板组件3用于对多个监测器5进行充电。
66.一些实现方式中,充电板组件3在盒体1前侧滑动装配,电路板组件2可以设置在盒体1内的后侧;当在盒体1前侧拉出充电板组件3时,可以将多个监测器5放置于充电板组件3上进行充电。
67.基于此,本实施例将多个充电盒依次堆叠后,可实现同时对多个充电盒进行批量供电,以对大批量的监测器5进行批量充电,从而使得多个充电盒的供电较为便捷,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量。
68.结合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盒体1内设有第一转接端子13,充电板组件3上设有第二转接端子31,第一转接端子13与上电路板21或下电路板22通过设置的第一转接线电(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一转接端子13和第二转接端子31通过预定长度的第二转接线(图中未示出)电连接。
69.一些实现方式中,充电板组件3优选与下电路板22电连接,即第一转接端子13设置在下盒体12上,第一转接端子13与下电路板22通过设置的第一转接线电连接,即下电路板22可以将电传输至第一转接端子13,而后第一转接端子13和第二转接端子31通过预定长度的第二转接线电连接,即第一转接端子13可以将电传输至第二转接端子31,从而对充电板组件3进行供电。
70.可以理解的,充电板组件3滑动的过程中会拉扯第二转接线,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预定长度的第二转接线,以满足充电板组件3滑动时不会造成线路拉扯。
71.在一实施例中,充电板组件3上设有多个用于监测器5进行充电的充电放置位32,当在盒体1前侧拉出充电板组件3时可使充电放置位32露出,将多个监测器5放置于多个充电放置位32进行充电。
72.本实施例中,多个充电放置位32可以呈阵列分布(即横纵方向并排分布),该分布方式可以使多个充电放置位32的排布更规整,能够同时容纳更多监测器5进行充电。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