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及光伏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2922发布日期:2023-01-14 06:5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及光伏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及光伏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太阳能光伏板的进一步推广,储能建筑应运而生,建筑采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屋面采用可以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瓦,外墙采用具有太阳能发电功能的集成光伏板,或采用生态墙体,建筑内开辟独立的空间用于存放储能的电池,而对于储能建筑比较麻烦的是电池组件会占用较多建筑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减少电池组件对建筑内空间的占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及光伏储能系统。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包括建筑的内墙墙体4,所述内墙墙体4为非承重墙,内墙墙体4上开设凹槽41,凹槽41内设置电池支架5用于储存电池。
5.进一步的,电池支架5包括至少两个隔板51,每个隔板51的一侧或两侧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板52,两个相邻的隔板51的支撑板52在两个隔板51之间相对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52形成电池的支撑结构。
6.进一步的,每个支撑结构外侧设置水平束线板53,水平束线板5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的隔板51,水平束线板53顶部高于对应支撑结构的支撑板52的顶面。
7.进一步的,隔板51外侧固定连接垂直束线板54。
8.进一步的,内墙墙体4固定连接电线管55,电线管55一端进入凹槽41,用于将电池的线束与外部连接。
9.进一步的,支撑板52下部与隔板51之间设置加强筋521。
10.进一步的,凹槽41外设置保险门56,保险门56通过合页561与内墙墙体4铰接,保险门56上开设散热孔562。
11.进一步的,凹槽41位于内墙墙体4的上部。
12.一种建筑光伏储能系统,包括建筑的外墙墙体1,外墙墙体1表面固定连接光伏支架2,光伏支架2固定连接太阳能光伏板21,太阳能光伏板21电连接太阳能控制器,所述电池支架5上设置蓄电池57,多个蓄电池57之间串联或并联形成蓄电池组,太阳能控制器电连接蓄电池组,蓄电池组电连接配电箱,配电箱电连接电源。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非承重墙的建筑内墙上开设凹槽,凹槽内设置支架用于存放电池,既不影响建筑本身的强度,也合理利用了闲置空间。
附图说明
14.图1是建筑外墙光伏保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图;
17.图4是内墙墙体内电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6是电池支架不设置束线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电池支架内设置有电池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图7中b-b剖视图
22.图9是电池支架外的保险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支架应用场景图之一;
24.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支架应用场景图之二。
25.其中,1外墙墙体;11保温层;2光伏支架;21太阳能光伏板;3挡风筏板;31圆杆;32固定座;33固定板;331螺孔;34双向电机;4内墙墙体;41凹槽;5电池支架;51隔板;52支撑板;521加强筋;53水平束线板;54垂直束线板;55电线管;56保险门;561合页;562散热孔;57蓄电池;6建筑楼层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如附图1-3所示,一种建筑外墙光伏保温系统,包括建筑的外墙墙体1,所述外墙墙体1通过开合机构铰接挡风筏板3,挡风筏板3通过旋转伸出至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用于阻挡垂直风,挡风筏板3通过反向旋转收回,使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通路。
29.上述安装在外墙上的光伏支架2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实际应用时,光伏支架2可以是市面上任意的外墙光伏支架,只要是架体,使得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形成空气流通层即可。
30.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设置挡风筏板,挡风筏板3与外墙墙体1之间铰接,外界温度高需要降温时,收起挡风筏板3,由于自热,激发烟囱效应使得空气在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形成的空气流通层内流通,对建筑表皮降温,外界温度低时伸出挡风筏板3,使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形成半封闭或全封闭空
间,空气不再流通,保持温度。
31.实际应用场景下,上下两块太阳能光伏板21之间必然存在间隙,优选的,如图1所示控制该间隙使之成为进风口,便于空气流通。
32.开合机构包括,挡风筏板3一侧固定连接的圆杆31,圆杆3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固定座32,圆杆31其中一端穿过固定座32连接双向电机34的输出轴,该连接可以是通过联轴器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齿轮与减速机连接,或是其他常见的传动方式,固定座32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板33,固定板33用于与外墙墙体1固定连接,固定板33上设置至少两个用于固定的螺孔331,用于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墙上,双向电机34与固定板33固定连接。
33.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太阳能光伏板21的顶边及底边垂直对应的外墙墙体1上分别设置挡风筏板3与开合机构,使得上下的挡风筏板3伸出时最大限度的阻挡垂直风。
34.更进一步的,太阳能光伏板21的左右两侧边垂直对应的外墙墙体1上分别设置挡风筏板3与开合机构(两侧结构图中未画出,但是可以根据其他附图及结构描述唯一得到),使得上下左右四个挡风筏板3将太阳能光伏板21四周完全遮挡,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可以形成保温腔体(保温层)。
35.见图3,太阳能光伏板21电连接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控制器电连接蓄电池组,蓄电池组电连接配电箱,配电箱电连接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双向电机34,实现电力的自给。
36.本方案所述的太阳能光伏板21、太阳能控制器、配电箱、电机控制器、双向电机均使用现有技术的产品即可。
37.进一步的,加强保温效果,在外墙墙体1外部额外设置保温层11。
38.该光伏保温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外界温度高(尤其是夏季)需要降温时,收起挡风筏板3,由于自热,激发烟囱效应使得空气在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形成的空气流通层内流通,对建筑表皮降温,外界温度低(尤其是冬季)时伸出挡风筏板3,使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形成半封闭或全封闭空间,空气不再流通,保持温度。
39.如图4-9所示,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包括建筑的内墙墙体4,所述内墙墙体4为非承重墙,内墙墙体4上开设凹槽41,该承重墙优选的为砌块墙,便于盖楼的时候直接预留凹槽,也可以是在成品的墙面上开设凹槽,凹槽41内设置用于储存电池。
40.在非承重墙的建筑内墙墙体4上开设凹槽41,凹槽41内设置电池支架5用于存放电池,既不影响建筑本身的强度,也合理利用了闲置空间。
41.实际应用时,优选的,凹槽41应在砌墙的时候预留出来,而非在成型的墙体上开出,在墙上开槽的工作本身会对墙体的强度造成影响。
42.电池支架5包括至少两个隔板51,每个隔板51的一侧或两侧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板52,两个相邻的隔板51的支撑板52在两个隔板51之间相对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52形成电池的支撑结构。
43.详细的,隔板51垂直设置,用于将凹槽41内空间分成多列,位于两侧的隔板51由于一侧贴紧凹槽41内壁,所以只有另一侧设置支撑板52,中间的隔板51两侧设置支撑板52,支撑板52用于支撑电池且将每列分成多行。
44.每个支撑结构外侧设置水平束线板53,水平束线板5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的隔板51,水平束线板53顶部高于对应支撑结构的支撑板52的顶面。
45.由于水平束线板53顶部高于对应支撑结构的支撑板52的顶面,由水平束线板53形成遮挡防止电池脱出,形成一个对电池的自锁结构,优选的,水平束线板53选用软质的塑料材质,且卡槽的一侧向上设置,方便放入电池时卡槽两端的卡块的高度不会干涉电池放入,水平束线板53的固定方式可以是左右两端胶接或是螺栓固定连接。
46.隔板51外侧固定连接垂直束线板54,垂直束线板54的固定方式可以是胶接或是螺栓固定连接。
47.内墙墙体4固定连接电线管55,电线管55一端进入凹槽41,用于将电池的线束与外部连接。
48.电池放置到位时,电池的线束在水平束线板53及垂直束线板54内排布,并通过电线管55与外部连接。
49.支撑板52下部与隔板51之间设置加强筋521,提升支撑强度。
50.凹槽41外设置保险门56,保险门56上设置有避开电线管55的凹槽,放置开关门产生干涉,保险门56通过合页561与内墙墙体4铰接,保险门56上开设散热孔562,保险门56上还应设置门锁结构,可以使如图中所示现有技术常见的在内墙墙体4上以及保险门56上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挂耳,通过挂锁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现有技术中的门锁机构。
51.实际应用场景下,电池自身的散热孔朝向墙外安装,对应保险门56的散热孔562,以达到最好的散热效果。
52.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凹槽41位于内墙墙体4的上部,非承重墙作为次要承重墙,也会承受一部分压力,将电池支架5设置于内墙墙体4的上部,减少电池支架5受压。
53.实际应用场景下,如图10-11所示,为建筑内靠近外墙的公共走道区域,公共走道两侧的非承重的内墙墙体4上通过开设凹槽设置上述的电池支架5结构。
54.结合上述的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的一种建筑光伏储能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建筑的外墙墙体1,外墙墙体1表面固定连接光伏支架2,光伏支架2固定连接太阳能光伏板21,太阳能光伏板21电连接太阳能控制器,所述电池支架5上设置蓄电池57,多个蓄电池57之间串联或并联形成蓄电池组,太阳能控制器电连接蓄电池组,蓄电池组电连接配电箱,配电箱电连接电源。
55.太阳能控制器与配电箱可以分别电连接建筑内的直流用电设备,也可以分别通过逆变器电连接交流用电设备或并网输送。
56.上述建筑光伏储能系统有两种运行模式,1、白天由建筑自带的太阳能光伏板发电,电能存储在电池组,电器设备由电池组供电(建筑所使用的电气设备为直流电电器),满足建筑能量消耗,多余电量储存在电池组内,电池充满后,电能并网输送出去。2、电池组在夜间储能,错开城市用电高峰期,减少电能的浪费(因为交流电是没法储存的,很多电能在夜间没有人使用,只能被白白浪费掉);白天太阳能光伏板发电,加上电池组内储存的电量(除去建筑本身所需用电外)对外放电,补给国家电网,从而实现,低价充电储能,高价卖电补能。
5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