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护套剥离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0768发布日期:2023-03-29 10:4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护套剥离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电缆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护套剥离工具。


背景技术:

2.矿物电缆由内至外一般包括导体、绝缘层、绕包层和外护套层,在一些检测项目中,需要将电缆的外护套剥离,使内部结构裸露,才能进行实验。
3.目前,对于电缆护套的剥离,一般是使用如斜嘴钳、尖嘴钳、老虎钳等钳具将电缆护套剥离,剥离的手法有的是沿电缆周向剥离,也有沿电缆轴向将外护套切割后剥离的操作。
4.专利cn85201522u公开了能剥线的斜口钳,其通过将钳具刃口部分设计成鸡咀形、设定了刃口的夹角等,使钳具在剥线时更加方便;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
5.在剥离护套的过程中,需要手部持续用力保持手柄部分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保证钳口夹紧护套,同时还需要手部发力使钳具做周向转动以使钳具将护套剥离,手部握住钳具手柄的方式不便施加周向力,长时间以这种方式进行护套剥离操作会让工作人员的手腕疲劳,进而产生手腕的损伤;同时工作人员在剥离护套时还得分散力的作用以保持钳口始终夹紧护套,发力方向并不集中,进而便导致切割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护套剥离工具,以提高剥离金属护套时的工作效率。
7.本公开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剥离工具,包括:钳具、连柄和两组锁定件,所述钳具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的一端部为第一刃部,另一端为第一手柄部;所述第二钳臂与所述第一刃部对应的一端为第二刃部,与所述第一手柄部对应的一端为第二手柄部;所述连柄分别与所述第一手柄部、所述第二手柄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柄的两端部分别伸出在所述第一手柄部、所述第二手柄部的两侧之外形成握持部;其中一组所述锁定件分别与所述连柄、所述第一手柄部可拆卸连接,另一组所述锁定件分别与所述连柄、所述第二手柄部可拆卸连接。
8.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手柄部远离所述第一刃部的一处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手柄部左右两侧的、与所述连柄尺寸相适配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手柄部在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位置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齐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柄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中。
9.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为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所述连柄呈圆台形,其外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且所述连柄上在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在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相适配的第二外螺纹。
10.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手柄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旁侧设有穿入标识,所述连柄在
其外径较小的一端设有头部标识。
11.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为螺纹孔,所述连柄为两段分体式结构,包括端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分体件和第二分体件,所述第一分体件的中段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适配的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二分体件的中段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适配的第四外螺纹。
12.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分体件与所述第二分体件的端部通过连接环可拆卸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刃部和所述第二刃部的长度为40~45mm。
14.优选地,所述的握持部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与所述连接件的握持部可拆卸连接。
15.本公开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剥离工具,其优点在于:
16.本公开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剥离工具在剥离护套的过程中,钳具的两刃部将电缆外护套夹住,通过连柄和锁定件,将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的相对位置锁定,进而固定住第一刃部和第二刃部的相对位置,避免钳具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移位的情况;另外,本公开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剥离工具只需要握住连柄的握持部,使用双手手臂的力量带动钳具做周向运动,便可剥离护套,更便于操作者通过握持部施加周向力带动钳具转动,且不需要考虑钳具夹紧电缆护套的问题,发力方向更加集中,剥离更加高效,同时可有效缓解手部疲劳现象。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公开所述一种电缆护套剥离工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公开所述一种电缆护套剥离工具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钳具,11-第一钳臂,111-第一刃部,112-第一手柄部,12-第二钳臂,121-第二刃部,122-第二手柄部,2-连柄,21-第一分体件,22-第二分体件,23-连接环,3-锁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公开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剥离工具,包括钳具1、连柄2和两组锁定件3,钳具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钳臂11和第二钳臂12,第一钳臂11的一端部为第一刃部111,另一端部为第一手柄部112;第二钳臂12与第一刃部111对应的一端为第二端部,与第一手柄部112对应的一端为第二手柄部122;连柄2与第一手柄部112和第二手柄部122可拆卸连接,且连柄2的两端部分别伸出在第一手柄部112、第二手柄部122的两侧之外形成握持部;两组锁定件3其中一组分别与连柄2、第一手柄部112可拆卸连接;另一组与连柄2、第二手柄部122可拆卸连接,进而分别固定连柄2与第一手柄部112、第二手柄部122的相对位置,进而避免连柄2发生位移。
21.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连柄2和第一手柄部112、第二手柄部122的可拆卸连接,第一手柄部112远离第一刃部111的一处形成有贯穿第一手柄部112左右两侧的、与连柄2尺寸相适配的第一连接孔,同时第二手柄部122在第一连接孔对应处形成有与第一连接孔对齐的第二连接孔,连柄2穿过两个连接孔,然后通过锁定件3与连柄2、两手柄部的可拆卸连接,将连柄2和两手柄部固定;
22.这样设计,由于钳具1是由第一钳臂11和第二钳臂12铰接而成,因此固定住手柄的相对位置,同时也就固定了刃部的相对位置,在第一刃部111和第二刃部121将电缆护套夹紧后,连柄2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第一手柄部112和第二手柄部122固定,相应的也就固定了刃部,这样在后续操作中,无需工作人员的手部发力使钳具1夹紧护套;
23.同时,连柄2的两端部分别伸出在第一手柄部112、第二手柄部122两侧之外形成握持部,工作人员只需要握住握持部,并手臂发力带动钳具1做周向运动,即可剥离电缆的护套;手臂发力,避免了传统钳具1用手腕发力进行剥离,一方面保护工作人员的手腕不受损伤,另一方面,手臂力量大于手腕力量,使用手臂发力,可以提高剥离电缆护套的效率。
24.进一步的,在剥离护套时,钳具1的任意一边刃部先戳入护套与绕包层之间,将两者撑开,进而再进行剪切剥离的操作,这个过程中,刃部的尺寸如刃部的长度、宽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剥离的效果,如果刃部长度过短,虽然也可以进行剥离护套的操作,但是护套被剥离后包绕在刃部外表面,如果刃部长度过短,可能在剥离一小段护套之后就将刃部完全包绕住,进而需要将处理剥离出来的护套后再继续剥离护套的操作,这样子操作,剥离效率比较低,而且频繁处理刃部,使钳具1在后续继续进行剥离操作时,需要频繁地戳入护套与绕包层之间,由于绕包层一般是橡胶材质,在钳具1不断的摩擦下,很容易损坏;而如果刃部长度过长,由于剪切应力等作用,会使刃部中间段很容易开裂,而且刃部过长而手柄部长度没有变化的话,剥离需要的力反而会变大;因此,需要合理调整刃部的长度,本公开将刃部的长度调整为40-45mm,同时将刃部宽度调窄,调整之后,在剥离护套时,刃部可以盘住更长的护套,进而减少处理刃部的次数同时也减少钳具1戳入护套与绕包层之间的次数,同时刃部宽度变窄,也可以降低刃部与绕包层之间的压力,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保护到电缆的内部结构。
25.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工作人员使用本公开所述的电缆护套剥离工具剥离电缆护套时发生滑手的情况,本公开在连柄2的握持部的位置套设了防滑套,防滑套采用常见的橡胶套同时在橡胶套的外表面形成有颗粒状的突起,起到防滑的作用,进而保证工作人员在使用电缆护套剥离工具剥离电缆护套时,在用力旋转剥离工具时,不会发生滑手进而造成手部受伤的情况;
26.另外,防滑套和连柄2可拆卸连接,这样设置,防滑套不会阻碍连柄2的安装与拆卸。
27.本公开所述的电缆护套剥离工具的连柄2与钳具1的连接有以下两种实施方式,本公开选用实施例1进行安装和操作过程的描述,实施例2的安装和操作过程与实施例1类似,因此过程不再赘述。
28.实施例1
29.如图1所示,连柄2为圆台形铁柱,外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为螺纹孔,同时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大于第二连接孔的孔径;连柄2在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在第二连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与第二连接孔相适配的第二外螺纹;
30.如果连柄2制作成外径一致的圆柱形,则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外径一致,这样在安装连柄2时,会出现连柄2卡在第一连接孔处,很难穿过,即使穿过第一连接孔,在不断的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螺纹处容易摩擦损坏,或者造成反牙,导致难以拧紧进而无法达
到锁定的目的;因此,将连柄2制作成外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的圆台形,同时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对应地设置好孔径,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大于第二连接孔的孔径,这样就避免了因连柄2两处的螺纹直径一致而导致连柄2在穿过第一连接孔后难以穿过第二连接孔的情况。
31.进一步的,连柄2的外径变化不需要特别大,如果变化特别大,会导致连柄2首尾两端差距过大,影响使用,因此连柄2外径的变化在制作过程中也需要把握,而由于连柄2长度比较长,因此外径变化小的话,会导致肉眼无法辨识头部和尾部,因此在制作时需要在连柄2上制作标识,如在连柄2外径较小的一端设置头部标识以指明连柄2的头部,或者在连柄2上以箭头或者其他形式指出外径变大或者变小的方向;另外,同时在第一连接孔旁设置穿入标识,这样在安装时,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标识,正确安装连柄2,避免因反向安装而对螺纹造成损伤。
32.同时,连柄2和第一手柄部112、第二手柄部122完成连接后,实际上套上防滑套便可以进行剥离电缆外护套的操作,但是在剥离过程中,手部的发力方向是不固定的,所以有可能会使连柄2与第一手柄部112、第二手柄部122的连接过紧或者过松,进而导致难以拆卸或者连接松动而泄力,一方面缩短了该工具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损伤;因此使用两组锁定件3分别扣在第一连接孔的外侧和第二连接孔的外侧,每组锁定件3向第一手柄部112或者第二手柄部122弯曲,锁定件3的两端向第一手柄部112或第二手柄部122的方向延伸,同时第一手柄部112的外侧和第二手柄部122的外侧在与锁定件3两端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锁定孔,锁定件3的两端均与锁定孔过盈配合连接;锁定件3中部形成有与连柄2过盈配合连接的通孔,两组锁定件3分别套设于连柄2的左右两侧,两端插入锁定孔中,进而将连柄2和第一手柄部112、第二手柄部122的相对位置固定,防止连柄2与第一手柄部112、第二手柄部122连接部分随着螺纹继续转动进而导致连接过紧或者过松。
33.安装及操作过程如下:
34.根据标识,将头部穿过第一连接孔,再穿过第二连接孔,至靠近头部的部分与第二连接孔接触时,即车有与第二连接孔相适配的外螺纹与第二连接孔的内螺纹相接触时,开始旋紧,至完成连接,同时连柄2也完成与第一连接孔的连接;然后用两个锁定件3分别扣住第一连接孔的外侧和第二连接孔的外侧,锁定件3与连柄2过盈配合连接,防止锁定件3在连柄2外表面滑动,同时两锁定件3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手柄部112外侧的锁定孔内和第二手柄部122外侧的锁定孔内,卡住连柄2,防止连柄2在剥离护套时发生周向旋转进,进而防止连柄2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连接过紧或者过松,进而防止连柄2难以拆卸或者连接过于松动而泄力。
35.实施例2
36.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为螺纹孔;连柄2选用圆柱形铁棍,并做两段分体式设计,一段为第一分体件21,另一段为第二分体件22,第一分体件21的中部形成有与第一连接孔相适配的第三外螺纹,第一分体件21穿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通过螺纹连接进而实现与第一手柄部112连接;第二分体件22的中部形成有与第二连接孔相适配的第四外螺纹,第二分体检穿过第二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通过螺纹连接进而实现与第二手柄部122连接;第一分体件21位于两手柄部之间的一端面形成有凹槽;第二分体件22位于两手柄部之间的一端面往外凸,凸起与凹槽相适配,当第一分体件21、第二分体件22分别与
第一手柄部112、第二手柄部122完成连接时,第二分体件22凸起部分插入第一分体件21凹槽部分,完成第一分体件21和第二分体件22的初步连接;再使用可调节的连接环23将第一分体件21和第二分体件22的连接部分锁定;连接环23可以拆开形成带状,连接环23的一处外侧形成有用以调节松紧度的螺纹孔,第一分体件21和第二分体件22初步连接后,将拆开成带状的连接环23包覆住第一分体件21和第二分体件22的连接处,然后使用于螺纹孔相适配的螺栓对连接环23进行松紧度调节以保证第一分体件21和第二分体件22的稳固连接。
37.完成第一分体件21和第一手柄部112、第二分体件22和第二手柄部122的初步连接后,再如实施例1一样,使用两组锁定件3分别套设在第一分体件21和第二分体件22的外侧,两组锁定件3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手柄部112、第二手柄部122的锁定孔内,进而完成整个工具的连接,然后便可以开始剥离护套的操作。
38.本技术通过增加连柄2和锁定件3,解决了发力方向不集中的问题,同时改变了工作人员的发力方式,同时避免连柄2与手柄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保护工作人员的手腕;
39.通过适当延长第一刃部111和第二刃部121的长度,在保证剥离速度的同时可以减少钳具1和绕包层之间的摩擦,进而保护电缆的绕包层进而保护到电缆的整个内部结构;
40.通过在连柄2的外部套设防滑套,保护工作人员工作时的安全,同时使工作人员的发力效率更高进而提升剥离护套的效率。
41.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工具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42.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