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理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3842发布日期:2023-03-14 20:44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理线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理线架。


背景技术:

2.理线架是用来整理线缆的工具,通常安装于机柜的前端,提供配线或设备用跳线的水平方向线缆管理。理线架又叫线缆管理器,通常与配线架一起配套使用,用于对配线架前面板跳接使用的各种跳线进行管理。由于各类跳线都具有一定的重量,跳接到配线架模块的接口后会自然下垂,如果连接点长期受力,就会引起接口与跳线连接不良而造成网络不通等故障,因此可使用理线架将线缆托平,防止线缆形成下垂现象,从而避免连接不良。
3.目前,一个理线架上通常需要支承多根线缆,比如24根网线等,大量线缆在理线架上可能相互之间存在应力,容易导致位于外侧的线缆被应力挤出而脱离理线架,因此通常在理线架上安装挡板用来挡住线缆,对各根线缆实现锁定,防止外侧线缆脱离理线架。
4.在现有技术中,挡板主要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理线架实现可拆卸连接,连接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安装时,需要使用专用的工具对紧固件进行旋拧操作,对操作空间具有要求,且操作比较麻烦。同时,理线架上的线缆经常需要进行插拔和检修,因此需要经常对挡板进行解锁,而解锁操作又需要借助专用工具重新旋拧紧固件,导致挡板的整个上锁与解锁过程比较繁琐。
5.因此,如何方便、轻松地实现挡板的上锁与解锁操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理线架,能够方便、轻松地实现挡板的上锁与解锁操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理线架,包括理线杆、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滑动部和止挡部,所述理线杆上设置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
8.所述转动部滑动至所述滑动部的顶端时,所述止挡部在重力作用下与所述理线杆的上侧壁保持抵接;
9.所述转动部滑动至所述滑动部的底端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上侧壁之间留出旋转空间。
10.优选地,所述挡板的端部开设有缺槽,所述滑动部开设于所述缺槽的槽底面,所述止挡部成型于所述缺槽的槽侧壁。
11.优选地,所述滑动部为滑槽,所述转动部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滑槽内。
12.优选地,所述滑动部为滑孔,所述转动部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滑孔中。
13.优选地,所述转动部设置于所述理线杆的端部位置。
14.优选地,所述理线杆的端部设置有两片正对分布的夹持臂,所述转动部连接在两
片所述夹持臂之间。
15.优选地,所述挡板上还设置有限位部,用于在所述挡板旋转到预设角度时与所述理线杆的下侧壁抵接。
16.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止挡部一体成型。
17.优选地,所述理线杆和/或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减重槽。
18.优选地,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用于指示解锁操作方向的指示器。
1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理线架,主要包括理线杆和挡板。其中,在挡板上设置有滑动部和止挡部,在理线杆上设置有转动部,且转动部与滑动部形成滑动连接。当转动部滑动至滑动部的顶端时,止挡部在重力作用下压紧在理线杆的上侧壁上并与其保持抵接;当转动部滑动至滑动部的底端时,止挡部脱离理线杆的上侧壁,并在止挡部与理线杆之间留出一定旋转空间,供挡板相对于理线杆进行旋转运动,防止止挡部与理线杆的上侧壁形成抵接。如此,在自然状态下,理线杆上的转动部在重力作用下相对运动至挡板上的滑动部的顶端,同时止挡部在重力作用下压紧理线杆的上侧壁并保持抵接,此时挡板若受到线缆形成的向外翻转的力矩,则由于止挡部与理线杆的上侧壁的抵接,止挡部不具有旋转空间,挡板无法产生旋转运动,保持锁定状态,防止线缆意外脱离理线杆;工作人员需要解锁挡板时,只需提拉操作挡板,使得理线杆上的转动部从滑动部的顶端相对滑动至滑动部的底端,即可使止挡部与理线杆的上侧壁脱离并形成一定旋转空间,之后工作人员再手动向外翻转挡板时,止挡部不再受到理线杆的上侧壁的抵接限制,能够顺利向外翻转,将挡板解锁,此时工作人员可将理线杆上支承的线缆全部取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理线架,能够方便、轻松地实现挡板的上锁与解锁操作。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挡板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挡板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1的俯视图。
25.其中,图1—图4中:
26.理线杆—1,挡板—2,减重槽—3,指示器—4;
27.转动部—11,上侧壁—12,夹持臂—13,下侧壁—14,滑动部—21,止挡部—22,缺槽—23,限位部—24。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考图1、图2、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挡板2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挡板2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0.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理线架主要包括理线杆1和挡板2。
31.其中,在挡板2上设置有滑动部21和止挡部22,在理线杆1上设置有转动部11,且转动部11与滑动部21形成滑动连接。
32.当转动部11滑动至滑动部21的顶端时,止挡部22在重力作用下压紧在理线杆1的上侧壁12上并与其保持抵接;当转动部11滑动至滑动部21的底端时,止挡部22脱离理线杆1的上侧壁12,并在止挡部22与理线杆1之间留出一定旋转空间,供挡板2相对于理线杆1进行旋转运动,防止止挡部22与理线杆1的上侧壁12形成抵接。
33.如此,在自然状态(锁定状态)下,理线杆1上的转动部11在重力作用下相对运动至挡板2上的滑动部21的顶端,同时止挡部22在重力作用下压紧理线杆1的上侧壁12并保持抵接,此时挡板2若受到线缆形成的向外翻转的力矩,则由于止挡部22与理线杆1的上侧壁12的抵接,止挡部22不具有旋转空间,挡板2无法产生旋转运动,保持锁定状态,防止线缆意外脱离理线杆1。
34.工作人员需要解锁挡板2时,只需提拉操作挡板2,使得理线杆1上的转动部11从滑动部21的顶端相对滑动至滑动部21的底端,即可使止挡部22与理线杆1的上侧壁12脱离并形成一定旋转空间,之后工作人员再手动向外翻转挡板2时,止挡部22不再受到理线杆1的上侧壁12的抵接限制,能够顺利向外翻转,将挡板2解锁,此时工作人员可将理线杆1上支承的线缆全部取出。
35.此外,在挡板2解锁后需要重新上锁时,只需反向(向内)翻转挡板2,将挡板2翻转至恢复自然状态的姿态(通常呈竖直状态),挡板2即可在自重作用下下落,转动部11重新相对滑动至滑动部21的顶端,同时止挡部22在重力作用下重新下落至抵接在理线杆1的上侧壁12上。
36.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理线架,能够方便、轻松地实现挡板2的上锁与解锁操作。
37.为便于实现滑动部21及止挡部22在挡板2上的设置,本实施例中,在挡板2的端部位置开设有缺槽23,使得挡板2的端部形成一块空缺区域,以利用该空缺区域与理线杆1形成配合连接。相应的,滑动部21及止挡部22均设置在该缺槽23内。其中,滑动部21具体开设在缺槽23的槽底面上,而止挡部22具体成型于缺槽23的槽侧壁上。如此设置,理线杆1上的转动部11即可与缺槽23中的滑动部21形成滑动连接,而缺槽23的槽侧壁用于与理线杆1的上侧壁12形成抵接。
38.一般的,该缺槽23具体开设在挡板2的底端位置,当然也可开设在挡板2的顶端位置或其余位置。同时,缺槽23主要呈矩形状或圆角矩形状,还可以呈其余复杂形状。
39.此外,为提高对挡板2的上锁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缺槽23的与理线杆1的上侧壁12正对的槽侧壁(即止挡部22),可适当加宽,以延长该槽侧壁对理线杆1的上侧壁12的覆盖长度和覆盖面积,从而在挡板2受到线缆产生的向外翻转力矩时,确保止挡部22与理线杆1的上侧壁12之间产生足够大的抵接阻力。
40.在关于滑动部21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滑动部21具体为滑槽,为非导通结构,仅
开设在挡板2的其中一侧表面。相应的,转动部11具体安装在该滑槽内,并与其形成滑动连接,类似于滑块与滑轨的配合结构。
41.在关于滑动部21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滑动部21具体为滑孔,为导通结构,贯穿了挡板2的两侧表面。相应的,转动部11具体穿设在该滑孔中,并与其形成滑动连接。
42.此外,无论滑动部21呈滑槽还是滑孔,该滑动部21在挡板2上的延伸方向均沿着挡板2的长度方向,如此设置,当挡板2被翻转至竖直状态时,此时滑动部21也处于竖直状态,从而便于滑动部21在重力作用下相对于转动部11进行升降滑动。
43.当然,若有必要,滑动部21在挡板2上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与挡板2的长度方向保持平行,而是与挡板2的长度方向呈一定夹角的倾斜方向,比如倾斜15~45
°
等,如此设置,当挡板2被翻转至竖直状态时,此时滑动部21处于倾斜状态,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相对于转动部11进行升降滑动及水平滑动。
44.为避免挡板2的存在干涉理线杆1上的线缆支承空间,本实施例中,转动部11具体设置在理线杆1的端部位置处,具体的,考虑到理线杆1的长度方向内端通常需要与机柜或机箱相连,因此,转动部11具体可设置在理线杆1的长度方向外端位置。如此设置,挡板2与理线杆1之间的连接位置亦为理线杆1的长度方向外端,从而避免挡板2对理线杆1上的线缆支承空间造成干涉和阻碍。
45.当然,转动部11若设置在理线杆1的中部位置等地也是可行的。
46.如图4所示,图4为图1的俯视图。
47.接上述,当滑动部21呈滑孔时,转动部11需要穿过滑孔,此时转动部11的两端均露出在滑孔外,为便于实现转动部11在理线杆1上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在理线杆1的端部位置(如长度方向外端)设置有两片正对分布的夹持臂13,以通过该两片夹持臂13安装转动部11。具体的,该两片夹持臂13与理线杆1的端部形成u型结构,而转动部11就连接在该两片夹持臂13之间,即转动部11的轴向一端与其中一片夹持臂13相连,而转动部11的轴向另一端与另一片夹持臂13相连。
48.一般的,转动部11可采用转轴、销轴、光轴、圆柱杆等部件。
49.考虑到挡板2被解锁后即可向外翻转,显然,为了便于取出线缆,只需使呈竖直状态的挡板2翻转至呈水平状态(与通常呈水平状态的理线杆1保持平行)即可,即挡板2的翻转角度达到90
°
就足够了,理线杆1的长度方向上没有任何遮挡,若翻转角度过大则没有意义,针对此,本实施例中增设了限位部24。
50.其中,限位部24设置在挡板2上,主要用于在挡板2翻转到预设角度时,与理线杆1的下侧壁14(与前述上侧壁12正对)形成抵接,利用该抵接作用力对挡板2形成限位作用,防止挡板2继续翻转。
51.具体的,该限位部24设置在挡板2的下端位置,通常可呈长条状,且延伸方向与挡板2的长度方向平行,以便在挡板2翻转至与理线杆1保持平行时,同时与理线杆1的下侧壁14形成平行紧贴。
52.此外,限位部24与止挡部22均设置在挡板2的下端位置,为便于制造加工,该限位部24与止挡部22可通过一体成型工艺进行加工,比如挡板2的下端原本为整体结构,通过开设缺槽23的方式,在挡板2的下端形成限位部24和止挡部22。当然,限位部24与止挡部22也可以单独设置。
53.一般的,限位部24与止挡部22呈互相垂直状态,而在两者的连接位置处可开设圆角,以与同样呈圆角结构的理线杆1的端部配合。
54.另外,为实现理线架的减重、轻量化设计,本实施例中,在理线杆1或挡板2上开设有减重槽3,以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轻重量。当然,减重槽3也可以同时开设在理线杆1和挡板2上。
55.不仅如此,为便于指导工作人员对挡板2进行快速解锁,本实施例还在挡板2上设置有指示器4,以通过指示器4指示挡板2的解锁操作方向。比如,指示器4可为朝上方的箭头,以便指示工作人员对挡板2进行向上提拉解锁。
5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