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线路辅助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2480发布日期:2023-02-17 21:5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电线路辅助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线路辅助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供电线路施工中有很多特殊要求,比如裸导线与绝缘子之间应缠绕铝包带过渡,绝缘导线与绝缘子之间应缠绕自粘式绝缘带过渡,这样既可以减少导线的磨损,也能够保证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如果要在绝缘子与导线之间缠绕铝包带或自粘式绝缘带,需要将导线抬起,使绝缘子与导线之间留出足够作业的间距。
3.授权公告号为cn20638906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配电施工用导线支撑调节器,包括升降机、支撑架、转轴和抱箍,其中转轴通过抱箍沿竖直方向安装于电杆上,支撑架与所述转轴固连,升降机垂直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升降机设有升降杆,在所述升降杆端部设有用于支撑导线的支撑叉头。授权公告号为cn20689413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用导线支撑调节器,包括上下两个抱箍,抱箍包括第一弧形抱片和第二弧形抱片,第一弧形抱片后端与第二弧形抱片后端通过后螺栓组件相连,第一弧形抱片前端与第二弧形抱片前端通过前螺栓组件相连,第一弧形抱片前端与轴套开口端第一端相连,轴套开口端第一端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外侧的轴套开口端第一端上设置有连接螺母;轴套开口端另一端相应于第一连接孔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4.上述两种结构的支撑调节器在使用过程中,均不能对升降杆或升降筒沿自身轴线进行转动,当三角架固定好后会存在由于升降杆顶部的支撑叉头或升降筒顶部的导线限位头的角度与导线的延伸方向不一致的现象,不能实现对导线很好的支撑作用,甚至会造成导线扭曲、弯折,影响使用效果,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电线路辅助施工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供电线路辅助施工装置,包括三角架、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u型支撑头,支撑杆上沿轴向设有两个挡沿,两个挡沿之间设有套设于支撑杆外侧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通过升降组件连接于三角架上。
7.连接环升高时,通过上方的挡沿带动支撑杆同步升降,连接环下降时,通过下方的挡沿带动支撑杆同步下降;连接环套设于支撑杆外侧且与支撑杆转动配合,因此支撑杆转动时不会发生运动干涉。
8.使用时,将三角架固定于待支撑的线缆附近,转动支撑杆对u型支撑头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其与待支撑的线缆的走向一致;而后通过升降组件调节连接环的高度,连接环通过挡沿作用于支撑杆,使支撑杆与连接环同步升降,进而使u型支撑头将线缆抬起。
9.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连接架、螺纹杆,所述连接架固定于三角架上,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于连接架上,所述连接环上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连接架滑动配合且与螺
纹杆螺纹连接。
10.正反向旋转螺纹杆,即可实现连接环及支撑杆的升降。
11.优选的,所述三角架上设有用于支撑杆贯穿的通孔和用于对支撑杆进行定位的定位顶丝。当u型支撑头的角度和高度调节好、能将线缆按施工要求抬起时,拧紧定位顶丝对支撑杆进行定位,从而为线缆提供稳定、持续的支撑力,便于供电线路的施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12.优选的,所述三角架包括上横梁、连接杆和连接斜梁,所述连接杆与上横梁垂直连接,所述上横梁和连接斜梁均为伸缩结构,支撑杆和升降组件均位于上横梁的伸缩端,连接斜梁的两端部分别与上横梁的伸缩端及连接杆的端部铰接。
13.上横梁和连接斜梁所采用的伸缩结构具体为:包括外梁和内梁,外梁上设有用于内梁伸缩的容纳槽和对内梁进行定位的固定顶丝。通过改变内梁在容纳槽内的伸缩长度并通过固定顶丝对内梁定位连接,实现上横梁(或连接斜梁)的伸缩。
14.上横梁及连接斜梁设置为伸缩结构,能根据线缆的位置调节u型支撑头的水平位置,提高适用性。
15.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固定三角架的抱箍组件,所述抱箍组件包括箍体一、箍体二和箍体三,所述箍体一和箍体二上对应设有与连接杆相匹配的弧形槽一和用于连接的连接孔一,所述箍体一和箍体三上对应设有弧形槽二和用于连接的连接孔二。
16.抱箍组件用于将三角架固定于线缆附近的电线杆上,固定时,先将箍体一和箍体三安装于电线杆上,此时电线杆位于弧形槽二内,箍体一和箍体三通过设于连接孔二内的螺栓连接;再将连接杆放于弧形槽一内,最后将箍体一和箍体二通过穿过连接孔一内的连接螺栓连接即可。
1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能够使一种供电线路辅助施工装置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
18.本实用新型能对u型支撑头进行水平位置、高度、角度调节,使其与线缆位置相适应,实现对线缆的稳定支撑,保证供电线路施工的正常进行,使用方便,结构简单,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施例中三角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施例中三角架固定于电线杆上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施例中抱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支撑杆;2、u型支撑头;3、挡沿;4、连接环;5、连接架;6、螺纹杆;7、螺母;8、滑槽;9、定位顶丝;10、上横梁;11、连接杆;12、连接斜梁;13、箍体一;14、箍体二;15、箍体三;16、电线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
28.参见图1-4,一种供电线路辅助施工装置,包括三角架、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的顶部设有u型支撑头2,支撑杆1上沿轴向设有两个挡沿3,两个挡沿3之间设有套设于支撑杆1外侧的连接环4,所述连接环通过升降组件连接于三角架上。
29.连接环4升高时,通过上方的挡沿3带动支撑杆1同步升降,连接环4下降时,通过下方的挡沿3带动支撑杆1同步下降;连接环4套设于支撑杆1外侧且与支撑杆1通过轴承转动配合,因此支撑杆转动时不会发生运动干涉。
30.使用时,将三角架固定于待支撑的线缆附近,转动支撑杆1对u型支撑头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其与待支撑的线缆的走向一致;而后通过升降组件调节连接环4的高度,连接环通过挡沿3作用于支撑杆,使支撑杆1与连接环4同步升降,进而使u型支撑头将线缆抬起。
31.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连接架5、螺纹杆6,所述连接架5固定于三角架上,所述螺纹杆6转动连接于连接架5上,所述连接环4上连接有螺母7,所述螺母7与连接架5滑动配合且与螺纹杆6螺纹连接。
32.本实施例中,螺母7上连接有滑块,连接架5上设有与滑块滑动配合的滑槽8,该结构能对连接环4的升降进行导向。
33.正反向旋转螺纹杆6,即可实现连接环4及支撑杆1的升降。
34.所述三角架上设有用于支撑杆1贯穿的通孔和用于对支撑杆1进行定位的定位顶丝9。本实施例中,支撑杆既可在通孔内沿周向转动,也可在通孔内沿轴向移动。
35.当u型支撑头的角度和高度调节好、能将线缆按施工要求抬起时,拧紧定位顶丝9对支撑杆1进行定位,从而为线缆提供稳定、持续的支撑力,便于供电线路的施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36.所述三角架包括上横梁10、连接杆11和连接斜梁12,所述连接杆11与上横梁10垂直连接,所述上横梁10和连接斜梁12均为伸缩结构,支撑杆1和升降组件均位于上横梁10的伸缩端,连接斜梁12的两端部分别与上横梁10的伸缩端及连接杆11的端部铰接。
37.本实施例中,上横梁10和连接斜梁12所采用的伸缩结构具体为:包括外梁和内梁,外梁上设有用于内梁伸缩的容纳槽和对内梁进行定位的固定顶丝。通过改变内梁在容纳槽
内的伸缩长度并通过固定顶丝对内梁定位连接,实现上横梁(或连接斜梁)的伸缩。
38.上横梁10及连接斜梁12设置为伸缩结构,能根据线缆的位置调节u型支撑头的水平位置,提高适用性。
39.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固定三角架的抱箍组件,所述抱箍组件包括箍体一13、箍体二14和箍体三15,所述箍体一13和箍体二14上对应设有与连接杆11相匹配的弧形槽一和用于连接的连接孔一,所述箍体一13和箍体三15上对应设有弧形槽二和用于连接的连接孔二。
40.抱箍组件用于将三角架固定于线缆附近的电线杆16上,固定时,先将箍体一13和箍体三15安装于电线杆上,此时电线杆位于弧形槽二内,箍体一13和箍体三15通过设于连接孔二内的螺栓连接;再将连接杆11放于弧形槽一内,最后将箍体一13和箍体二14通过穿过连接孔一内的连接螺栓连接即可。
41.本实用新型能对u型支撑头进行水平位置、高度、角度调节,使其与线缆位置相适应,实现对线缆的稳定支撑,保证供电线路施工的正常进行,使用方便,结构简单,通用性强。
42.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