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一体式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0550发布日期:2023-03-22 06:3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一体式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控一体式电机。


背景技术:

2.电机用于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得到广泛的应用,电机需要与变频器或控制器等电控器连接才能工作,电控器控制电机的工作。目前,有些将电控器和电机设计为一体式的,主要是便于电性连接和安装。但是,电机和电控器工作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会降低功率,更甚至烧坏电机。
3.为了改善电控器与电机一体式设计结构的散热问题,在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改进。电机一般通过风扇散热,但是电控器由于电路板需要密闭防止上潮,自然散热需要设计很大的体积。为了在提高散热的同时减小一体式电机的体积,例如,中国专利cn202220420711.4公开了一种电控一体式电机,电机的前端设置有风扇,在电机的周壁外壳上设置散热片,控制器安装在电机的侧壁,并且散热片与控制器之间设置有散热底座,电机通过风扇降温,而控制器的热量通过连接部件传导到散热底座,再从散热底座传导到散热片,散热片的热量通过风扇带走。但是,风扇给电机降温后,对周壁上的散热片的降温效果较差,同时,控制器安装在电机的侧边,控制器的降温依次通过连接部件、散热底座、散热片和风扇传递,其都是利用材质本身进行层层热传导并且其热传导的路径太长,对控制器的降温效果较差,控制器的散热影响着电机的功率,其功率只能达到3kw左右。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控一体式电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散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一体式电机,体积基本不变,电控器散热的热传导路径短,散热效果好。
6.本技术的电控一体式电机,设计了一个散热外壳,散热外壳的一端(风扇部)罩住电机前端的风扇、另一端(电控部)容纳电控器、并且中间为由多个凸条组成的通风口,空气通过凸条之间的间隙进入风扇部内,风扇直接给电机和散热外壳降温;而电控板通过导热块与电控部的底板接触,通过导热块和底板材质的热传导进行降温,由于底板正对着风扇,风扇直接给底板降温,热传导路径短,降温效果提升,电机的功率能够达到6kw-10kw。本技术人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技术。
7.一种电控一体式电机,包括电机1,电机1的前端设置有风扇11;电机1的前端与散热外壳2固定,散热外壳2从后向前包括风扇部21、风口部22和电控部23,风扇部21罩住风扇11,风口部22由多个凸条221组成,凸条22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用于空气进出风扇部21内形成空气流通通道;电控部23远离风口部22的一端固定有盖板3,电控部23与盖板3形成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内设置有电控板4,电控板4的下表面与导热块5接触,导热块5的下表面与电控部23的底板231接触。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外壳2的风扇部21罩住电机1的前端,风扇部21为中
空圆柱体,风扇部21远离电机1的一端设置有薄板211,薄板211与风扇11之间具有间距,薄板211的中部具有一个通孔。
9.进一步的,所述风扇部21与电机1通过螺丝或螺钉固定,薄板211的上表面与凸条221接触。
10.进一步的,所述凸条221之间的间隙、薄板211的通孔以及风扇部21内部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
11.风扇11工作给电机和散热外壳2降温,电控板4通过导热块5与散热外壳2的底板231接触,通过热量的传导给电控板4降温。并且,由于底板231正对着风扇11,风扇11能够直接给底板231降温,降温效果好。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条221的上表面与电控部23的底板231固定、下表面与风扇部21的薄板211固定,凸条221从散热外壳2的周壁向散热外壳2的中心轴线延伸。
13.进一步的,所述凸条221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凸条221沿着散热外壳2的周壁向内均匀设置。
14.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凸条221之间均具有间隙,对称设置的两个凸条221之间具有或者不具有间距。
15.进一步的,所述凸条221的厚度为3mm-45mm。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控部23的周壁为圆柱形,电控部23的周壁接触凸条221的一端设置有底板231,底板231为圆形,电控部23的周壁与底板231之间为中空的空间。
17.进一步的,所述电控板4的下表面与导热块5固定,导热块5有一个或多个,导热块5的下表面与底板231的上表面接触。
18.进一步的,所述盖板3通过多个螺钉与电控部23固定,盖板3为圆形,电控部23周壁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固定部232,固定部232的数量与螺钉的数量相同,固定部232的内部具有螺纹,固定部232与螺钉咬合使得盖板3与电控部23的端部固定。
19.固定部232设计在电控部23的内部,起到密闭作用的同时,能够节省空间和降低电控部23周壁的厚度。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外壳2为金属散热外壳,优选的,散热外壳2为铝散热外壳。
附图说明
21.结合以下附图一起阅读时,将会更加充分地描述本技术内容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可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本技术内容的若干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本技术内容范围的限定。通过采用附图,本技术内容将会得到更加明确和详细地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的电控一体式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的电控一体式电机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的电控一体式电机的剖视图。
25.图4为本技术的电控一体式电机的散热外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的电控一体式电机的散热外壳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的电控一体式电机的电控板和导热块的结构示意图。
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9.电机1、散热外壳2、盖板3、电控板4、导热块5、风扇11、风扇部21、薄板211、风口部22、凸条221、电控部23、底板231、固定部232。
具体实施方式
30.描述以下实施例以辅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实施例不是也不应当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1.在以下描述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本论述的全文中,组件可描述为单独的功能单元(可包括子单元),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各种组件或其部分可划分成单独组件,或者可整合在一起(包括整合在单个的系统或组件内)。组件或系统之间的连接并不旨在限于直接连接。相反,在这些组件之间的数据可由中间组件修改、重格式化、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另外,可使用另外或更少的连接。还应注意,术语“联接”、“连接”、或“输入”“固定”应理解为包括直接连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媒介来进行的间接的连接或固定。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侧面”、“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或惯常认知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实施例1:
3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控一体式电机,包括电机1,电机1的前端设置有风扇11;电机1的前端与散热外壳2固定,散热外壳2为铝散热外壳,散热外壳2从后向前包括风扇部21、风口部22和电控部23,风扇部21罩住电机1的前端,即风扇部21罩住风扇11,风扇部21与电机1通过螺丝固定;风口部22由多个凸条221组成,凸条22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用于空气进出风扇部21内形成空气流通通道;电控部23远离风口部22的一端固定有盖板3,电控部23与盖板3形成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用于容纳电控器相关组件。
35.如图3和图4所示,风扇部21为中空圆柱体,风扇部21远离电机1的一端设置有薄板211,薄板211的中部具有一个通孔。薄板211与风扇11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薄板211的上表面与凸条221接触,所述凸条221之间的间隙、薄板211的通孔以及风扇部21内部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风扇11工作给电机和散热外壳2降温,电控板4通过导热块5与散热外壳2的底板231接触,通过热量的传导给电控板4降温。并且,由于底板231正对着风扇11,风扇11能够直接给底板231降温,降温效果好。所述凸条221的上表面与电控部23的底板231固定、下表面与风扇部21的薄板211固定,凸条221从散热外壳2的周壁向散热外壳2的中心轴线延伸。所述凸条221的长度不相同,长度长的凸条221与长度短的凸条221交替设置,凸条221沿着散热外壳2的周壁向内均匀设置,相邻的两个凸条221之间均具有间隙,对称设置的两个凸条221之间具有间距,不进行连接,所述凸条221的厚度为25mm。
36.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电控部23的周壁为圆柱形,电控部23的周壁接触凸条221的一端设置有底板231,底板231为圆形,电控部23的周壁与底板231之间为中空的空间。电控部23与盖板3形成的密闭空间内设置有电控板4,电控板4的下表面与导热块5接触,导热块5的下表面与电控部23的底板231接触。所述电控板4的下表面与导热块5固定,导热块5有4个,导热块5的下表面与底板23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盖板3通过多个螺钉与电控部23固定,
盖板3为圆形,电控部23周壁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固定部232,固定部232的数量与螺钉的数量相同,固定部232的内部具有螺纹,固定部232与螺钉咬合使得盖板3与电控部23的端部固定。固定部232设计在电控部23的内部,起到密闭作用的同时,能够节省空间和降低电控部23周壁的厚度。
37.尽管本技术已公开了多个方面和实施方式,但是其它方面和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公开的多个方面和实施方式仅用于举例说明,其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实际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