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的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3484发布日期:2023-03-25 00:4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的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光伏组件的安全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光伏组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其所处的环境或者自身缺陷的问题,会存在部分区域温度高于其他区域,当该区域温度过高时(例如大于80℃),就会使得整个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大大降低,这种现象称之为光伏的局部热斑现象,根据试验,如果不对上述光伏局部热斑现象进行消除,会导致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降低70%以上,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整个光伏组件发生损坏或者火灾。现有技术消除上述现象的方法是对整个光伏组件降温,但是这种方法不但效率较低,损耗能源,而且其降温的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降温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具体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光伏组件的降温装置,包括制冷单元、驱动单元、热感单元和控制单元;
5.所述驱动单元包括x向移动部件和y向运动部件;
6.所述制冷单元一端分别连接所述x向移动部件和y向运动部件,另一端活动贴附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板上,所述制冷单元的面积小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板面积,所述x向移动部件和y向运动部件分别驱动所述制冷单元沿x向和y向移动;
7.所述热感单元设置在所述光伏组件背板之后,用于扫描所述背板,获取所述背板上的高温点;
8.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制冷单元、驱动单元和热感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热感单元的扫描数据控制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制冷单元至所述高温点。
9.进一步的,
10.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制冷鳍片、制冷芯片和散热鳍片;
11.所述制冷鳍片的一面设置在所述制冷芯片的冷端,另一面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板活动贴附;
12.所述散热鳍片的一面设置在所述制冷芯片的热端。
13.进一步的,
14.所述制冷单元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x向移动部件和y向运动部件分别连接。
15.进一步的,
16.所述x向移动部件包括x向驱动电机、x向螺杆、x向滑板和x向滑槽;
17.所述x向滑板内设有与所述x向滑板平行的x向通槽;
18.所述x向滑板一端与所述x向螺杆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x向滑槽滑动连接,所述x向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x向螺杆固定连接;
19.所述y向移动部件包括y向驱动电机、y向螺杆、y向滑板和y向滑槽;
20.所述y向滑板内设有与所述y向滑板平行的y向通槽;
21.所述y向滑板一端与所述y向螺杆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y向滑槽滑动连接,所述y向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y向螺杆固定连接;
22.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x向通槽和y向通槽的交叉处。
23.进一步的,
24.所述背板上的高温点的温度阈值大于80℃。
25.进一步的,
26.所述散热鳍片的另一面设有散热风扇。
27.进一步的,
28.所述热感单元为红外热感装置。
29.进一步的,
30.所述控制单元包括plc控制器和电源装置;
31.所述plc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电源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制冷单元、驱动单元和热感单元的电路开断。
32.进一步的,
33.所述电源装置为稳压电源,所述电源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光伏组件或者蓄电池连接。
34.本技术通过热感单元扫描光伏组件背板之后,获取所述背板上的高温点后,移动制冷单元至该高温点对其进行降温,降温装置体积较小,因此较为节省能源,且效率较高,同时由于直接对高温点进行降温,降温的时间也较短,从而避免了光伏局部热斑对光伏组件的损害。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37.图1为本技术光伏组件的降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技术驱动单元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本技术制冷单元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40.其中,1、光伏组件;2、框架;3、制冷单元;31、制冷芯片;32、制冷鳍片;33、散热鳍片;34、散热风扇;35、线缆;4、x向驱动电机;5、y向驱动电机;6、y向滑板;7、x向滑板;8、y向通槽;9、x向通槽;10、固定螺栓;11、x向螺杆;12、y向螺杆;13、x向滑槽;14、y向滑槽;15、热感单元;16、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降温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光伏组件的降温装置机械效率较低,损耗能源,而且其降温的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
43.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降温装置,包括制冷单元3、驱动单元、热感单元15和控制单元16。
44.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光伏组件1的框架2上,包括x向移动部件和y向运动部件;所述x向移动部件包括x向驱动电机4、x向螺杆11、x向滑板7和x向滑槽13;所述x向滑板7内设有与所述x向滑板7平行的x向通槽9;所述x向滑板7一端与所述x向螺杆1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x向滑槽13滑动连接,所述x向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与所述x向螺杆11固定连接.所述y向移动部件包括y向驱动电机5、y向螺杆12、y向滑板6和y向滑槽14;所述y向滑板6内设有与所述y向滑板6平行的y向通槽8;所述y向滑板6一端与所述y向螺杆12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y向滑槽6滑动连接,所述y向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与所述y向螺杆12固定连接。
45.所述制冷单元3一端分别连接所述x向移动部件和y向运动部件,另一端活动贴附于所述光伏组件1的背板上,所述制冷单元3的面积小于所述光伏组件1的背板面积,所述x向移动部件和y向运动部件分别驱动所述制冷单元3沿x向和y向移动。
46.所述热感单元15为红外热感装置,设置在所述光伏组件1背板之后,用于扫描所述背板,获取所述背板上的高温点;所述控制单元16连接所述制冷单元3、驱动单元和热感单元15,用于根据所述热感单元15的扫描数据控制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制冷单元3至所述高温点。所述控制单元16包括plc控制器和电源装置;所述plc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电源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制冷单元3、驱动单元和热感单元15的电路开断。所述电源装置为稳压电源,所述电源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光伏组件1或者蓄电池连接。所述背板上的高温点的温度阈值大于80℃,当背板上的高温点大于80℃时,控制单元启动制冷功能,降温至50℃停止工作。
47.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制冷单元3包括制冷鳍片32、制冷芯片31和散热鳍片33。制冷芯片31通过线缆35与控制单元连接,线缆35由于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其也具有对制冷单元3实现定位的作用,避免制冷单元3翻转。所述制冷鳍片32的一面设置在所述制冷芯片31的冷端,另一面与所述光伏组件1的背板活动贴附;所述散热鳍片33的一面设置在所述制冷芯片的热端,所述散热鳍片33的另一面设有散热风扇34。所述制冷单元3通过固定螺栓10与所述x向移动部件和y向运动部件分别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所述固定螺栓10穿过所述x向通槽9和y向通槽8的交叉处。
48.在具体使用时,热感单元15在光伏组件工作下即开启扫描,在局部温度到达80℃的时候,将组件高温区域的xy坐标反馈给驱动单元,获取所述背板上的高温点后,移动制冷单元3至该高温点对其进行降温,由于降温装置体积较小,因此较为节省能源,且效率较高,同时由于直接对高温点进行降温,降温的时间也较短,控制单元16在光伏晶片达到80℃时启动制冷功能,降温至50℃停止工作,当光伏晶片温度达到控制,则效率即能恢复正常,从而避免了光伏局部热斑对光伏组件的损害。经对比试验,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常规的技术方案,光伏组件的功率下降率仅为38%,而常规技术方案则为72%,本实施例的技术
方案明显较优。
4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51.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