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铁芯制造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0202发布日期:2023-06-03 22:29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定子铁芯制造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定子铁芯制造技术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子铁芯制造工装。


背景技术:

1、定子铁芯是电机的定子的组成部件,用于为电机提供磁路。定子铁芯一般包括下压圈、下齿压板、定子冲片、上齿压板和上压圈。制作定子铁芯时,需在定子铁芯制造工装外依次逐片堆叠上述部件并用拉紧螺栓或焊接固定。

2、现有一种定子铁芯的叠压工装,包括底板、叠压体和顶板。叠压体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底板固定连接,叠压体的顶部通过螺栓与顶板固定连接。使用该叠压工装制造定子铁芯时,将叠压工装放置在液压机下方,将下压圈、下齿压板、多个定子冲片、上齿压板和上压圈依次叠放在叠压体外,启动液压机进行定子铁芯的叠压。

3、大型电机定子铁芯由于铁芯直径大、自重大、径向尺寸要求严格的结构特点,叠片装压后在退胎吊装和翻身卧式嵌线、浸漆过程中极易产生径向变形,影响电机装配后定、转子的圆周气隙均匀度从而影响电机的电气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制造定子铁芯时定子铁芯容易发生形变的缺陷,提供一种定子铁芯制造工装。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定子铁芯制造工装,包括叠压装置,所述叠压装置包括底板、顶板和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叠压体,所述叠压体的外周侧呈圆柱状,所述叠压体的顶部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叠压体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4、所述叠压装置还包括底部限位结构,所述底部限位结构用于沿所述叠压体的径向限位所述叠压体的底部与所述底板,所述底部限位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凹部和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凹部和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的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另一位于所述叠压体的底部,所述第一限位凹部与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相适配;

5、所述叠压装置还包括顶部限位结构,所述顶部限位结构用于沿所述叠压体的径向限位所述叠压体的顶部与所述顶板,所述顶部限位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凹部和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二限位凹部和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的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顶板上,另一位于所述叠压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凹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相适配。

6、在本方案中,叠压装置用于在压装定子铁芯时支撑定子铁芯;压装定子铁芯时,将下压圈、下齿压板、多个定子冲片、上齿压板和上压圈依次叠放在底板上并套设在圆柱状的叠压体外,叠压体在其径向上支撑定子铁芯,以便于用液压机压紧定子铁芯。其中,底部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叠压体的底部相对底板的径向的移动,顶部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叠压体的顶部相对顶板的径向移动。

7、底部限位结构中,第一限位凹部可设置在底板的上侧和叠压体的底部的二者之一上,第一限位凸部可设置在叠压体的底部和底板的上侧二者中的另一个上,第一限位凹部与第一限位凸部相适配,即第一限位凸部能够插入第一限位凹部中并与第一限位凹部的侧壁相抵接,使得第一限位凸部限位在第一限位凹部中,从而实现底板与叠压体的径向限位。

8、顶部限位结构中,第二限位凹部可设置在顶板的下侧和叠压体的上部的二者之一上,第二限位凸部可设置在叠压体的顶部和顶板的下侧二者中没有设置第二限位凹部的一个上;第二限位凹部与第二限位凸部相适配,即第二限位凸部能够插入第二限位凹部中并与第二限位凹部的侧壁相抵接,使得第二限位凸部限位在第二限位凹部中,从而实现顶板与叠压体的径向限位。

9、由此,叠压体受到底板与顶板的径向限位,在压装定子铁芯时,叠压体不易因受到径向的作用力而形变,从而使得定子铁芯不易在压装时发生径向的形变,提升了定子铁芯制造的加工精度和成品率。

10、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凹部包括开设在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叠压体的一侧的第一止口,所述叠压体朝向所述底板的一端的端部形成所述第一限位凸部,且所述第一止口与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的外周侧相适配。

11、在本方案中,叠压体的朝向底板的一端的端部形成第一限位凸部,第一止口与第一限位凸部相适配,即叠压体的朝向底板的一端端部能够插入第一止口中,且叠压体的底部的外周侧与第一止口的侧壁相抵,从而第一止口的侧壁在叠压体的径向上限位叠压体,使得叠压体的底部不易沿其径向朝外侧移动。

12、较佳地,所述叠压体呈内部中空的圆筒状,所述底部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叠压体的底部,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在所述叠压体的内侧径向限位所述叠压体的底部。

13、在本方案中,第一限位件限制叠压体的底部相对底板沿叠压体的径向朝内侧的移动。

14、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叠压体的底部的内侧的内撑板,所述内撑板的外周侧设置有与所述叠压体的底部的内周侧相适配的第三止口。

15、在本方案中,第一限位件设置在叠压体的底部的内侧,叠压体的底部的周侧与第三止口相适配,即叠压体的底部能够插入第三止口中且叠压体的底部的内周侧与第三止口的侧壁相抵。由此内撑板在叠压体的内侧支撑叠压体,限制叠压体沿朝其径向内侧的移动。

16、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沿所述叠压体的侧壁方向,穿设于所述叠压体和所述底板。

17、在本方案中,第一定位销沿叠压体的侧壁方向穿设在叠压体和底板中,此处的侧壁方向是指平行于叠压体的轴向的方向。相较于螺栓和螺栓孔的配合,使用第一定位销限位叠压体和底板时,第一定位销与其安装的预留孔的孔壁能够贴合,当叠压体受到径向的剪力时,第一定位销不易相对叠压体或底板发生沿叠压体的径向的偏移,由此提升了限位的精度,使得叠压体和定子铁芯均不易发生沿其径向的形变;同时采用定位销进行限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成本较低。

18、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凹部包括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凸部包括一第一凸棱,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凸棱的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侧,另一设置在所述叠压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一限位凹部与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相互配合时,所述第一凸棱嵌设在所述第一凹槽。

19、在本方案中,第一凹槽可设置在底板的上侧和叠压体的底部的二者之一上,第一凸棱可设置在叠压体的底部和底板的上侧二者中的另一个上,第一凸棱嵌设在第一凹槽中从而第一凸棱沿底板的径向限位在第一凹槽中,使得叠压体不易相对底板发生沿径向朝内或沿径向朝外的偏移。

20、较佳地,所述叠压体呈内部中空的圆筒状,所述第二限位凹部包括第二止口,所述第二止口开设在所述顶板的朝向所述叠压体的一侧,且所述叠压体朝向所述顶板的一端的端部形成所述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二止口与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的内沿相适配。

21、在本方案中,叠压体朝向顶板的一端的端部形成第二限位凸部,第二止口第二限位凸部相适配,即叠压体的朝向顶板的一端的端部能够插入第二止口中,且叠压体的顶部的内周侧与第二止口的侧壁相抵,从而第二止口的侧壁在叠压体的径向上限位叠压体,使得叠压体的顶部不易沿其径向朝内侧移动。

22、较佳地,所述顶部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叠压体的顶部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叠压体的顶部沿朝所述叠压体的径向外侧的移动。

23、在本方案中,第二限位件限制叠压体的顶部相对顶板沿径向朝外侧的移动。

24、较佳地,所述第二限位凹部包括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凸部包括一第二凸棱,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凸棱的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侧,另一设置在所述叠压体的顶部,当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凸部相互配合时,所述第二凸棱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

25、在本方案中,第二凹槽可设置在顶板的下侧和叠压体的顶部的二者之一上,第二凸棱可设置在叠压体的顶部和顶板的下侧二者中的另一个上,第二凸棱嵌设在第二凹槽中,从而第二凸棱沿顶板的径向限位在第二凹槽中,使得叠压体不易相对顶板发生沿其径向朝内或朝外的偏移。

26、较佳地,所述底板呈圆环状,第一凸棱的截面呈梯形,且第一凸棱呈沿所述叠压体的周向或所述底板的周向连续的环状;

27、和/或,所述顶板呈圆环状,第二凸棱的截面呈梯形,且第二凸棱呈沿所述叠压体的周向或所述顶板的周向连续的环状。

28、在本方案中,第一凸棱的截面呈梯形和/或第二凸棱的截面呈梯形,由于第一凹槽与第一凸棱相适配,第二凹槽与第二凸棱相适配,故而第一凹槽的截面呈梯形和/或第二凹槽的截面呈梯形,便于第一凸棱插入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凸棱插入第二凹槽,同时第一凹槽的槽壁对第一凸棱的径向作用力能够分解成一个沿第一凸棱的侧面的作用力和一个垂直于第一凸棱的侧面的作用力,由此增强和第一凸棱承受沿底板的径向作用力的能力;和/或第二凹槽对第二凸棱的径向的作用力能够分解成一个沿第二凸棱的侧面的作用力和一个垂直于第二凸棱的侧面的作用力,由此增强了第二凸棱承受沿顶板的径向作用力的能力;第一凸棱和/或第二凸棱呈环状,便于第一凸棱和/或第二凸棱的加工,同时使得底板与叠压体之间的作用力分散得更稳均匀和/或顶板与叠压体之间的作用力分散得更为均匀。

29、较佳地,所述叠压体沿其径向开设有多个减重孔,所述减重孔沿所述叠压体的周向布置。

30、在本方案中,叠压体上开设的减重孔能够减少叠压体的耗材,降低叠压体的重量,同时减少叠压体和定子铁芯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叠压体与定子铁芯之间的摩擦。

31、较佳地,所述叠压体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截面呈扇形的叠压瓣,所述叠压瓣沿所述叠压体的周向布置,所述叠压瓣可拆分地组合形成所述叠压体,相邻两个所述叠压瓣之间存在间隙。

32、在本方案中,叠压体包括多个可拆分的水平截面扇形的叠压瓣,此处的水平面是指垂直于叠压体的轴向的面。从而拆装叠压体时,可逐个拆装叠压瓣,相对于拆装整个叠压体,拆装单个叠压瓣时的操作空间更富裕,由此方便叠压体的拆装;相邻两个叠压瓣之间存在间隙,由此在拆装叠压瓣时叠压瓣之间不易发生挤压和碰撞,同时在拆卸叠压瓣时,叠压瓣能够沿径向朝内侧退让,从而叠压瓣与定子铁芯之间形成间隙,使得叠压瓣拆卸时不易与定子铁芯摩擦和碰撞,避免拆卸叠压体时定子铁芯发生形变。

33、较佳地,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用于供吊环安装的第一吊环孔。

34、在本方案中,需要将压装好的定子铁芯吊装到其他位置时,可在第一吊环孔内安装吊环,吊装时吊车作用在顶板上将定子铁芯和叠压装置同时吊起,避免了直接吊装定子铁芯对定子铁芯造成的损伤。

35、较佳地,所述定子铁芯制造工装还包括用于支撑定子铁芯的铁芯支座,所述铁芯支座呈环状,所述铁芯支座的内径大于所述底板的外径,所述铁芯支座的内径小于定子铁芯的外径,且所述铁芯支座上设置有用于供吊环安装的第二吊环孔。

36、在本方案中,铁芯支座用于支撑叠压装置叠压好的定子铁芯,以便于叠压装置的拆分和定子铁芯的嵌线;定子铁芯压装好后,定子铁芯和叠压装置同时吊装至铁芯支座上。铁芯支座的内径小于定子铁芯的外径,以便于支撑定子铁芯;铁芯支座的内径大于底板的外径,从而使得叠压装置拆解后,底板落入铁芯支座内部,便于底板与定子铁芯和铁芯支座的分离;嵌线完成后,在第二吊环孔内安装吊环,吊车作用在铁芯支座上同时吊装铁芯支座和定子铁芯至下一个工位上进行其他加工步骤,避免吊车直接吊装定子铁芯对定子铁芯造成损伤。

37、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38、本实用新型的定子铁芯制造工装包括叠压装置,叠压装置在叠压体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限位结构,在叠压体的顶部设置有顶部限位结构,顶部限位结构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限位凸部和第一限位凹部,顶部限位结构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二限位凸部和第二限位凹部,通过第一限位凸部和第一限位凹部的配合限制叠压体的底部相对底板沿径向的移动,通过第二限位凸部与第二限位凹部的配合限制叠压体相对顶板沿径向的移动,由此使得叠压体承受径向的作用力时不易发生径向的偏移,从而使得定子铁芯不易发生径向的形变,保证了定子铁芯的制造精度和成品合格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