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干扰抑制电路及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6518发布日期:2023-05-28 00:25阅读:60来源:国知局
变频器干扰抑制电路及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尤其涉及一种变频器干扰抑制电路及变频器。


背景技术:

1、四象限变频器与传统变频器相比,使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bipolar transistor,igbt)作为整流桥,可以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广泛应用于电梯、提升机等大重量、反复连续运行的工况,将制动时的能量回馈至电网,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但是由于igbt的特性,变频器会产生大量谐波干扰,母线电压抬升也加剧了共模干扰,现有的干扰抑制方案干扰回流路径长且现有干扰抑制方案的变频器成本较高。

2、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频器干扰抑制电路及变频器,旨在解决干扰回流路径长且现有干扰抑制方案的变频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频器干扰抑制电路,所述变频器干扰抑制电路包括:一级滤波模块、二级滤波模块、整流干扰回流模块、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和逆变干扰回流模块;

3、所述一级滤波模块分别与所述二级滤波模块和地线连接,所述二级滤波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所述整流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通过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连接,所述整流干扰回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二级滤波模块连接,所述整流干扰回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母线连接,所述整流干扰回流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地线连接,所述逆变干扰回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母线连接,所述逆变干扰回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连接;

4、所述整流干扰回流模块,用于将所述整流模块在整流过程中产生的谐波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一母线;所述逆变干扰回流模块,用于将所述逆变模块在电流转换过程中产生的谐波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二母线。

5、可选地,所述一级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共模电感、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和第三电感线圈;

6、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动力线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二动力线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三动力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连接。

7、可选地,所述二级滤波模块包括第一差模电感、第二差模电感、第三差模电感、第四差模电感、第五差模电感、第六差模电感、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8、所述第一差模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差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差模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差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差模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差模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感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差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差模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相互连接。

9、可选地,所述整流干扰回流模块包括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和第十四电容;

10、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连接,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母线连接,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连接。

11、可选地,所述逆变干扰回流模块包括第十五电容,所述第十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母线连接,所述第十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连接。

12、可选地,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五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第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13、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栅极与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均与第一母线连接;所述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五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和第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均与第二母线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差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六差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

14、可选地,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第七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九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十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十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第十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15、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栅极与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七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九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均与第一母线连接;所述第十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十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和第十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均与第二母线连接;所述第七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九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七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九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为交流电的输出端。

16、可选地,所述第十一电容、所述第十二电容、所述第十三电容和所述第十四电容为共模电容。

17、可选地,所述第十五电容为共模电容。

1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变频器干扰抑制电路。

19、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频器干扰抑制电路,包括一级滤波模块、二级滤波模块、整流干扰回流模块、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和逆变干扰回流模块,所述一级滤波模块分别与所述二级滤波模块和地线连接,所述二级滤波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所述整流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通过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连接;所述整流干扰回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二级滤波模块连接,所述整流干扰回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母线连接,所述整流干扰回流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地线连接,所述逆变干扰回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母线连接,所述逆变干扰回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连接;所述整流干扰回流模块,用于将所述整流模块在整流过程中产生的谐波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一母线;所述逆变干扰回流模块,用于将所述逆变模块在电流转换过程中产生的谐波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二母线。本实用新型通过整流干扰回流模块将整流模块整流过程中产生的谐波电流传输至第一母线,通过逆变干扰回流模块将逆变模块在电流转换过程中产生的谐波电流传输至第二母线,减小了干扰回流路径,降低了变频器的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