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10820发布日期:2023-08-24 05:37阅读:1612来源:国知局
定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日本特开2020-99153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使成形为u字状并插入定子铁芯的多个分段线圈(segment coil)排列的定子制造装置。该装置具有定子铁芯支撑部、线圈引导部以及引线推板。定子铁芯支撑部对定子铁芯进行支撑。线圈引导部以使多个分段线圈的中央部不从定子铁芯突出超过预先设定的距离的方式限制中央部的突出量。引线推板为了使多个分段线圈的中央部与线圈引导部抵接,具有对多个分段线圈的端部向线圈引导部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通过该施力构件,吸收分段线圈的加工偏差,提高分段线圈的排列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在日本特开2020-99153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多个分段线圈(扁平线线圈)的中央部与线圈引导部抵接,因此各中央部从定子铁芯突出的突出量成为规定量。但是,各扁平线线圈的端部(腿部的前端)被施力构件向线圈引导部的方向施力,所以在各腿部的前端位置产生偏差。其结果是,例如存在难以使将各腿部的前端侧弯曲为规定形状的后期工序自动化的问题。

3、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防止或抑制在定子铁芯中排列的多个扁平线线圈的腿部的前端位置产生偏差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4、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5、在第一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将成形为u字状且两腿部相对于定子铁芯的各槽分别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的一方侧插入的多个扁平线线圈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上重叠为多层并排列为圆环状,设定为从所述多层的内侧的层越朝向外侧的层,所述扁平线线圈的所述两腿部中的所述轴向的长度阶段性地变长,在所述轴向上,使各所述扁平线线圈的所述两腿部中的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的一方侧的所述腿部形成为比所述周向的另一方侧的所述腿部长,在各所述槽内,对于各所述层,使一个所述扁平线线圈的所述一方侧的腿部相对于其他所述扁平线线圈的所述另一方侧的腿部在所述径向的外侧重合,将朝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具有下行阶梯状的阶梯部的第一夹具配置在相对于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的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使所述阶梯部的各梯部与各所述层分别相向,使第二夹具从所述轴向的一方侧与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抵接,从而将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向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推压,在各所述层的所述一方侧的腿部以及所述另一方侧的腿部中,仅使所述一方侧的腿部的前端与各所述梯部分别抵接。

6、在第一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将成形为u字状且两腿部相对于定子铁芯的各槽分别从定子铁芯的轴向的一方侧插入的多个扁平线线圈在定子铁芯的径向上重叠为多层并排列为圆环状。扁平线线圈的两腿部中的上述轴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从上述多层的内侧的层越朝向外侧的层阶段性地变长。在上述轴向上,各扁平线线圈的两腿部中的定子铁芯的周向的一方侧的腿部形成为比周向的另一方侧的腿部长。在各槽内,对于各上述层,使一个扁平线线圈的一方侧的腿部相对于其他扁平线线圈的另一方侧的腿部在上述径向的外侧重合。在相对于多个扁平线线圈的上述轴向的另一方侧,配置有朝向上述径向的外侧具有下行阶梯状的阶梯部的第一夹具,上述阶梯部的各梯部与各上述层分别相向。第二夹具从上述轴向的一方侧与多个扁平线线圈抵接,将多个扁平线线圈向轴向的另一方侧推压。在各上述层的一方侧的腿部以及另一方侧的腿部中,仅使一方侧的腿部的前端与上述阶梯部的各梯部分别抵接。由此,由于各上述层的一侧的脚部的前端位置与各上述阶梯部的位置对齐,所以能够防止或抑制在多个扁平线线圈的腿部的前端位置产生偏差。其结果是,例如,容易使将各腿部的前端侧向上述径向的外侧弯曲为大致曲柄状的后期工序自动化。

7、第二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为,在第一方式中,在将所述第一夹具以及所述第二夹具与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抵接的状态下,使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相对于所述定子铁芯向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相对移动。

8、在第二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根据上述相对移动,多个扁平线线圈相对于定子铁芯向轴向的另一方侧被推入。通过在上述抵接状态下进行该推入,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推入后的多个扁平线线圈的腿部的前端位置产生偏差。

9、第三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为,在第一方式中,在将所述第一夹具以及所述第二夹具与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抵接之后,在使所述第一夹具离开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的状态下,使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相对于所述定子铁芯向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相对移动。

10、在第三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第一夹具以及第二夹具与多个扁平线线圈抵接,各扁平线线圈的一方侧的腿部的前端位置与第一夹具的阶梯部中的各梯部的位置对齐。之后,在第一夹具离开多个扁平线线圈的状态下进行上述相对移动,由此,多个扁平线线圈相对于定子铁芯向轴向的另一方侧被推入。如上所述,在各扁平线线圈的一方侧的腿部的前端位置对齐的状态下进行该推入,由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推入后的多个扁平线线圈的腿部的前端位置产生偏差。

11、第四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为,在第二方式或者第三方式中,将所述第一夹具的所述阶梯部形成为能够从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插入各所述槽内,使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与已插入各所述槽内的所述阶梯部的各所述梯部抵接。

12、在第四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第一夹具的阶梯部形成为能够从定子铁芯的轴向的另一方侧插入各槽内。多个扁平线线圈与已插入各槽内的阶梯部的各梯部抵接。这样,多个扁平线线圈与阶梯部的各梯部的抵接在各槽内进行,因此,易于使多个扁平线线圈与各梯部正确地抵接。

13、第五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为,将成形为u字状且两腿部相对于定子铁芯的各槽分别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的一方侧插入的多个扁平线线圈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上重叠为多层并排列为圆环状,设定为从所述多层的内侧的层越朝向外侧的层,所述扁平线线圈的所述轴向的长度阶段性地变长,在所述轴向上,使各所述扁平线线圈的所述两腿部中的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的一方侧的所述腿部形成为比所述周向的另一方侧的所述腿部长,在各所述槽内,对于各所述层,使一个所述扁平线线圈的所述一方侧的腿部相对于其他所述扁平线线圈的所述另一方侧的腿部在所述径向的外侧重合,将朝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具有下行阶梯状的阶梯部的第一夹具配置在相对于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的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使所述阶梯部的各梯部与各所述层的各所述腿部分别相向,使第二夹具从所述轴向的一方侧与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抵接,从而将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向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推压,使各所述层的各所述腿部的前端与各所述梯部分别抵接。

14、在第五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将成形为u字状且两腿部相对于定子铁芯的各槽分别从定子铁芯的轴向的一方侧插入的多个扁平线线圈在定子铁芯的径向上重叠为多层并排列为圆环状。扁平线线圈的上述轴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从上述多层的内侧的层越朝向外侧的层阶段性地变长。在上述轴向上,各扁平线线圈的两腿部中的定子铁芯的周向的一方侧的腿部形成为比周向的另一方侧的腿部长。在各槽内,对于各上述层,一个扁平线线圈的一方侧的腿部相对于其他扁平线线圈的另一方侧的腿部在上述径向的外侧重合。在相对于多个扁平线线圈的上述轴向的另一方侧,配置有朝向上述径向的外侧具有下行阶梯状的阶梯部的第一夹具,上述阶梯部的各梯部与各上述层的各腿部分别相向。第二夹具从上述轴向的一方侧与多个扁平线线圈抵接,从而将多个扁平线线圈向轴向的另一方侧推压。各上述层的各腿部的前端与上述阶梯部的各梯部分别抵接。由此,由于各上述层的各腿部的前端位置与上述各梯部的位置对齐,所以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多个扁平线线圈的腿部的前端位置产生偏差。其结果是,例如,容易使将各腿部的前端侧向上述径向的外侧弯曲为大致曲柄状的后期工序自动化。

15、第六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为,在第五方式中,以所述轴向的高度高的梯部和所述轴向的高度低的梯部交替排列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夹具的所述阶梯部,使所述一方侧的腿部与所述轴向的高度高的梯部抵接,使所述另一方侧的腿部与所述轴向的高度低的梯部抵接。

16、在第六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以轴向的高度高的梯部与轴向的高度低的梯部交替排列的方式形成第一夹具的阶梯部。各层的一方侧的腿部与轴向的高度高的梯部抵接,各层的另一方侧的腿部与轴向的高度低的梯部抵接。由此,能够更正确地使各腿部的前端位置对齐。其结果是,例如,前述的曲柄状的弯曲加工变得容易。

17、第七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为,在第一方式~第六方式的任意一种方式中,所述第二夹具具有多个施力部,所述施力部对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按各所述层向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施力。

18、在第七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从轴向的一方侧与多个扁平线线圈抵接的第二夹具具有多个施力部,所述施力部对多个扁平线线圈按各层向轴向的另一方侧(第一夹具侧)施力。通过这些施力部,能够吸收各扁平线线圈的加工偏差。

19、第八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为,在第一方式~第七方式的任意一种方式中,在通过所述第二夹具将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向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推压从而使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相对于所述定子铁芯向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相对移动之后,在使所述第二夹具离开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的状态下,使多个所述扁平线线圈与所述第一夹具抵接。

20、在第八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第二夹具与多个扁平线线圈抵接,将多个扁平线线圈向轴向的另一方侧推压。由此,多个扁平线线圈相对于定子铁芯向轴向的另一方侧相对移动。然后,在第二夹具离开多个扁平线线圈的状态下,第一夹具与多个扁平线线圈抵接。由此,多个扁平线线圈的腿部的前端位置对齐。

21、发明的效果

22、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能够防止或抑制在定子铁芯中排列的多个扁平线线圈的腿部的前端位置产生偏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