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53164发布日期:2023-07-22 15:3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与能耗意识的加深,锂电池技术的完善,现在家用交流吸尘器用有刷串励电机因有着高功率高能耗、低寿命、低效率、噪音大等固有缺点而逐渐受到市场的淘汰,而直流无刷电机作为新兴产品产业受到技术结构不完善影响导致其功率高效率低反而影响锂电池寿命间接造成环境污染,而技术结构不完善也导致其噪音大影响人的体感舒适度,技术结构的不完善也导致现有吸尘器用直流无刷电机相比现有吸尘器用交流有刷串励电机在寿命体现上也无明显改善。

2、尤其是干湿两用吸尘器用干湿两用无刷电机,由于电机运转中电机线圈通电后发热,需要有冷却气流对电机线圈通风冷却,干式电机为电机带动叶轮运转,在风罩内形成负压将气流吸入,使吸尘器工作,电机运转工作所吸入的气流通过风道经电机绕组部分后流出,气流通过电机绕组时对电机绕组进行冷却,但干湿两用电机为减少吸入的气流内所含水分进入电机绕组而导致电机绕组腐蚀短路的情况发生,原理为将干湿两用电机安装多组风扇/叶轮,将干湿两用电机在电机运转时带动叶轮形成负压将气流不经过电机绕组直接经风道导出电机,另外通过电机另一端带动冷却风扇运转将独立气流吸入电机进过绕组对电机进行冷却。

3、针对上述中的干湿两用无刷电机,叶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外界空气抽入到电机内,用于使吸尘器进行工作,而空气中存在的水汽可能通过叶轮与电机转轴连接处从而进入到电机绕组所在位置,从而对电机绕组进行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电机结构用于减少水汽进入电机绕组所在位置的可能性。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水电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防水电机结构,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外壳,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转子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定子组件能够驱动所述转子组件转动;

4、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和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内;

5、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形成负压的动叶轮,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定子组件进行散热的冷却风叶;

6、所述转轴上套设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设置在所述冷却风叶与所述动叶轮之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安装在吸尘器中,动叶轮转动,使吸尘器开始工作,地面上存在水的残留时,动叶轮转动使地面的水分和水汽抽入电机中,密封垫圈对水汽和水分进行隔断,减少水汽进入定子组件所在位置对定子组件进行侵蚀的可能性,冷却风叶转动,吸取吸尘器上方干燥的空气,对定子组件进行散热。

8、可选的,所述外壳包括机壳和端盖,所述机壳与所述端盖位置对应且相互连接,所述机壳与所述端盖连接处设置有供所述冷却风叶抽气的进风口;

9、所述机壳内壁开设有第一轴承室,所述端盖内壁开设有第二轴承室;

10、所述转轴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室并通过第一轴承室与机壳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室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室与所述端盖转动连接;

11、所述密封垫圈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室内并与第二轴承室内壁贴合。

12、通常密封垫直接套设在转轴上,密封垫的一面与端盖抵接,只有一面对转轴与动叶轮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轴承室,使密封垫圈设置在轴承室内,从而使密封垫圈与端盖接触更加紧密,使密封垫圈的侧壁与轴承室侧壁抵接,进一步对转轴与动叶轮连接处进行密封。

13、可选的,所述第二轴承室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绕所述第二轴承室内壁一周设置;

14、所述密封垫圈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绕所述密封垫圈一周设置,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密封槽适配。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密封环和密封槽,使密封环嵌入密封槽内,从而增加了密封垫圈与第二轴承室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密封效果。

16、可选的,所述密封垫圈与所述动叶轮之间设置有隔水片,所述隔水片卡接在所述端盖上且套设在所述转轴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隔水片,对转轴与动叶轮连接处进行二次隔离,二级防水,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

18、可选的,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平衡环,所述平衡环有两个,两个所述平衡环均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分别位于所述转子铁芯两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平衡环的设置,使转子铁芯跟随转轴转动时在,转动更加稳定,且平衡环对转子铁芯起到固定支撑作用,使转子铁芯安装更加稳定。

20、可选的,所述进风口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进风口适配;

21、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能够供气的加压管和能够对加压管进行封堵的密封件;

22、所述加压管贯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加压管内且与所述加压管内壁贴合。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加压管的气流通入进风口内,使高压气流压强骤降,从而使气流温度降低,使冷却风叶吹向定子组件的温度更低,降温效果更好。

24、可选的,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封堵块,所述封堵块设置在所述加压管内且能在所述加压管内滑移;

25、所述端盖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封堵块与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封堵块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压管内气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逐渐被压缩,当封堵块移出加压管时,加压管内的高压气流喷出,此时加压管内气流减小,从而使第一弹性件复原,使封堵块插入加压管内,对加压管进行封堵,从而实现对加压管进行自动开启和自动关闭的过程,方便使用。

27、可选的,所述封堵块与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设置有滑板,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滑板固定连接;

28、所述封堵块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相对设置且均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板上;

29、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均开设有伸缩槽,两个所述伸缩槽位置对应,两个所述伸缩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一个所述伸缩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伸缩槽内壁固定连接;

30、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均设置有用于对自身进行导向的斜面;

31、所述滑板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封堵块位置对应。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移出加压管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二弹性件的带动下,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气流从第一通气孔流出,减少了封堵块对气流流动的阻碍。

33、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封堵块位置对应。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流流出第一通气孔时,再从第二通气孔流出,减少了安装板对气流流动的阻碍,增加了气流流动的流畅度,使冷却风叶带动的气流更多,进而对定子组件的降温效果更好。

3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6、1.电机安装在吸尘器中,动叶轮转动,使吸尘器开始工作,地面上存在水的残留时,动叶轮转动使地面的水分和水汽抽入电机中,密封垫圈对水汽和水分进行隔断,减少水汽进入定子组件所在位置对定子组件进行侵蚀的可能性,冷却风叶转动,吸取吸尘器上方干燥的空气,对定子组件进行散热;

37、2.通过设置轴承室,使密封垫圈设置在轴承室内,从而使密封垫圈与端盖接触更加紧密,使密封垫圈的侧壁与轴承室侧壁抵接,进一步对转轴与动叶轮连接处进行密封;

38、3.通过使加压管的气流通入进风口内,使高压气流压强骤降,从而使气流温度降低,使冷却风叶吹向定子组件的温度更低,降温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