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线管敷设装置及方法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气线管敷设装置及线管敷设方法。
背景技术:
1、电气线路常见的敷设方式主要分为沿桥架敷设、沿屋架或跨屋架敷设、沿柱或跨柱敷设、沿墙面敷设等方式,对于厂房内部的电气线路,目前常见的敷设方法为沿桥架敷设,其具体施工工艺如下:先将桥架固定在厂房的顶部,接着将电缆从线盘上引出,并再通过人力将电缆搭放在桥架上。然而,电缆的重量通常较重,因此电缆拖拽较为费力,并且由于厂房内部的桥架通常架设在厂房顶部,在敷设施工过程中,需要借助升降机进行施工作业,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空电缆敷设辅助支架,该高空电缆敷设辅助支架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支杆、中部铰接于支杆上的杠杆和设于杠杆一端的y形的托杆,电缆架设于托杆上。在进电缆敷设过程中,首先将杠杆上连接有托杆的一端下降,将电缆搭放在托杆上,然后将杠杆未设有托杆的一端向下压,使得托杆向上抬起,从而将电缆撑高而搭放于电缆桥架上,整个电缆搭放的过程中,人员无需攀爬到高处,最后人员只需对电缆进行固定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电缆敷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护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3、然而,桥架通常是通过多根吊柱固定吊装在厂房顶部,且多根吊柱沿桥架的长度方向分布在桥架的两侧,因此通过上述高空电缆敷设辅助支架进行电缆敷设时,虽然可将电缆托举抬高,但由于桥架两侧吊柱的存在,对电缆从托杆移动至桥架的路径造成了阻挡,导致无法将电缆搭放在桥架上,进而无法实现厂房顶部的电气线管敷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线管敷设装置及线管敷设方法,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高空电缆敷设辅助支架由于桥架两侧吊柱的阻挡,无法实现厂房顶部的电气线管敷设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气线管敷设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电气线管敷设装置,包括桥架、移动车、第一升降组件、夹持件、第二升降组件和调节驱动件,所述桥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托件和吊柱,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吊柱固定连接,所述底托件贯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底托件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留有用于敷设的电缆穿过的间隙;
4、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于所述移动车上,所述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夹持件升降,所述夹持件用于对敷设的电缆的一端进行固定夹持;
5、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设于所述移动车上,所述调节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驱动件升降,所述调节驱动件能够作用于所述底托件,并调整所述间隙的大小。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底托件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之间留有用于敷设的电缆穿过的间隙,从而避免吊柱对电缆的移动路径造成干涉,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高空电缆敷设辅助支架由于桥架两侧吊柱的阻挡,无法实现厂房顶部的电气线管敷设的问题。
7、可选的,还包括滑轮组件和第一平移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滑轮、第一支架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平移组件包括第一平移驱动件和第一平移座,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驱动件和第一升降座,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固设于所述移动车上,所述第一升降座与第一升降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平移驱动件固设于所述第一升降座上,所述第一平移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平移座连接,所述第一滑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滑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平移座上,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用于滑动搭放敷设的电缆,所述夹持件固设于所述第一平移座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轮组件可对敷设的电缆进行滑动承托,从而可减少电缆在敷设过程中的摩擦。
9、可选的,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侧板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底托件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并与所述底托件连接,所述调节驱动件能够作用于所述传动组件,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底托件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移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托件滑动穿设于第一导向槽,通过驱动底托件沿第一导向槽滑动,即可调整间隙的大小。
11、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轴、齿轮、蜗轮和蜗杆,所述转轴转动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齿轮和蜗轮固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底托件上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蜗杆转动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并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调节驱动件能够作用于所述蜗杆,并驱动所述蜗杆转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组件通过转轴、齿轮、蜗轮和蜗杆的配合,从而可较好地控制底托件的移动精度。
13、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锁接件,所述第一锁接件设于所述底托件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接件相适配的第一连接部,当所述底托件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移动至与所述第二侧板接触时,所述第一锁接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供所述底托件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锁接件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可将底托件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从而提高桥架的结构强度。
15、可选的,所述第一锁接件包括第一楔形块和第一弹簧,所述底托件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第一销孔以及与所述第一销孔相贯通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楔形块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并能够延伸至所述第一销孔内,所述第一弹簧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并作用于所述第一楔形块上,所述第一弹簧用于向所述第一楔形块提供朝向所述第一销孔的推力,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销柱,第一销柱能够与所述第一销孔插接,所述第一销柱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楔形块卡接的第一限位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锁接件通过设置第一楔形块和第一弹簧,从而可实现第一锁接件与第一销柱快速锁接。
17、可选的,还包括第三升降驱动件、移动组件和隔挡件,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与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组件升降,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隔挡件连接,所述隔挡件设有多组,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分别驱动多组所述隔挡件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移动,所述隔挡件上设有第二锁接件,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锁接件连接,供所述隔挡件所述第一侧板与固定连接,所述隔挡件上设有第三连接部,相邻组的所述隔挡件上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锁接件能够相互连接,供相邻组的所述隔挡件固定连接,所述隔挡件用于对敷设的多根电缆进行分隔限位。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挡件可对敷设的多根电缆进行分隔限位,从而提高电缆敷设的规整度。
19、可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平移驱动件、第二平移座、推动件、旋转驱动件、推杆和导向柱,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平移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平移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平移座连接,所述推动件和所述导向柱固设于所述第二平移座上,所述隔挡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通过所述滑槽滑动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所述滑块上设有隔板,所述推动件与所述旋转驱动件连接,所述推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驱动件沿所述导向柱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旋转驱动件与所述推杆连接,所述旋转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杆转动,所述推杆能够作用于所述隔挡件上,并推动所述隔挡件沿所述导向柱的轴线方向滑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通过滑槽滑动套设于导向柱上,从而可对隔挡件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便于对隔挡件的移动进行控制。
21、可选的,所述第二锁接件包括第二楔形块和第二弹簧,所述滑块内设有第二销孔以及与所述第二销孔相贯通的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二楔形块滑动设于所述第三导向槽内,并能够延伸至所述第二销孔内,所述第二弹簧设于所述滑块上,并作用于所述第二楔形块上,所述第二弹簧用于向所述第二楔形块提供朝向所述第二销孔的推力,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二销柱,第二销柱能够与所述第二销孔插接,所述第二销柱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楔形块卡接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三连接部为第三销柱,所述第三销柱能够与所述第二销孔插接,所述第三销柱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楔形块卡接的第三限位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锁接件通过设置第二楔形块和第二弹簧,从而可实现第二锁接件与第二销柱或第三销柱的快速锁接。
2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管敷设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4、一种线管敷设方法,基于所述的电气线管敷设装置,并包括以下步骤:
25、步骤1、通过吊柱将桥架固定安装在厂房顶部,接着将移动车行驶至桥架下方,将敷设的电缆的一端从线盘上引出,并通过夹持件对敷设的电缆的一端进行固定夹持;
26、步骤2、通过第一升降组件带动夹持件和夹持在夹持件上的电缆上升,使电缆穿过底托件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隙移动至底托件上方;
27、步骤3、通过移动车牵引电缆沿桥架的长度方向并朝远离线盘的方向移动,每移动一段距离后,通过第二升降组件驱动调节驱动件上升,并通过调节驱动件作用于底托件,调整间隙的大小,使底托件承托住电缆,当所有底托件都承托住电缆后,控制夹持件松开电缆,完成电缆的敷设。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对电缆进行敷设的过程中,电缆是从底托件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隙移动至底托件上方,因此吊柱不会对电缆的移动路径造成干涉,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高空电缆敷设辅助支架由于桥架两侧吊柱的阻挡,无法实现厂房顶部的电气线管敷设的问题。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在对电缆进行敷设时,将敷设的电缆的一端从线盘上引出,并通过夹持件对敷设的电缆的一端进行固定夹持,再通过第一升降组件带动夹持件和夹持在夹持件上的电缆上升,使电缆穿过底托件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隙移动至底托件上方,接着通过移动车牵引电缆沿桥架的长度方向并朝远离线盘的方向移动,每移动一段距离后,通过第二升降组件驱动调节驱动件上升,并通过调节驱动件作用于底托件,调整间隙的大小,使底托件承托住电缆,当所有底托件都承托住电缆后,控制夹持件松开电缆,完成电缆的敷设。由于在对电缆进行敷设的过程中,电缆是从底托件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隙移动至底托件上方,因此吊柱不会对电缆的移动路径造成干涉,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高空电缆敷设辅助支架由于桥架两侧吊柱的阻挡,无法实现厂房顶部的电气线管敷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