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具体为一种减少立面光伏风压的制作方式。
背景技术:
1、随着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立面光伏装置广泛应用于建筑墙面、隔音墙、景观围栏等场所。然而,在大风天气下,巨大的风压可能会对组件造成损坏和脱落的风险。
2、现有解决方案主要是增强支撑结构的强度,如加厚立柱或增大连接螺栓等。然而,这些方法造价高昂且无法根本减小组件所受风压。一些减震减风装置也被提出,但其结构复杂且难以实现。
3、因此,需要一种简单、高效、适用性强的技术手段,用于降低立面光伏组件的风压负载,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立面光伏风压的制作方式,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少立面光伏风压的制作方式,包括光伏组价和风压引导组件,风压引导组件安装在光伏组价的两端,所述风压引导组件包括第一引导部件,所述第一引导部件连接在光伏组价的一端,所述光伏组价远离第一引导部件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引导部件;
3、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关于光伏组价的中心线与第二引导部件轴对称,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与第二引导部件构造相同,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包括引流壳体,所述引流壳体的内部连接有支撑板体,所述支撑板体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限位连接件。
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立面光伏风压的制作方式,其中包括光伏组件和风压引导组件,风压引导组件安装在光伏组件的两端,具体而言,风压引导组件包括第一引导部件,该部件连接在光伏组件的一端,而光伏组件远离第一引导部件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引导部件,这两个引导部件和关于光伏组件的中心线轴对称,且构造相同;
5、本方案中的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是风压引导组件的主要核心,通过其特定的构造,在自然风的作用下,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式从而降低光伏组件正面所受的风压,且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都包括引流壳体和支撑板体,引流壳体的内部连接有支撑板体,形成一个坚固的结构,此外,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内部两侧还分别设置有限位连接件,这些限位连接件可以将风压引导组件拼接在光伏组价两端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将若干组光伏组价和风压引导组件组装在一起,从而能够保证多组光伏组价拼装为一体的光伏发电设备在大风天气中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通过上述可知,本方案通过风压引导组件的结构设计,能够对光伏组价表面的气流起到引导的作用,减少了风力直接冲击光伏组价表面的可能,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光伏组件所受的风压,提高了光伏系统的抗风性能;本方案中的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构造相对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不需要对现有的光伏组件结构进行大规模改动,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工程难度;本发明的制作方式适用于各种立面光伏系统,无需进行大规模结构调整,且维护和维修也更加方便,减少了系统运营中的维护成本和风险,具备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7、优选的,上述一种减少立面光伏风压的制作方式中,所述光伏组价包括直角金属框架,所述直角金属框架的正面设置有彩色光伏面板。
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本方案通过光伏组件中的直角金属框架和彩色光伏面板的设置,不仅为光伏发电提供了基础支撑和高效转化功能,还为整个光伏系统增添了外观上的美观性和外部保护性,且这种设计还可以在系统稳定性和建筑外观一致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9、优选的,上述一种减少立面光伏风压的制作方式中,所述直角金属框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连接卡槽,两组所述连接卡槽的内部还分别设置有顶压部件。
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本方案通过连接卡槽和顶压部件的结构设计,不仅增强了光伏组件的稳定性和可调性,还提供了更高的适应性和安装便捷性,从而为光伏组件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1、优选的,上述一种减少立面光伏风压的制作方式中,所述限位连接件包括臂板,所述臂板的一端还安装有限位卡板。
1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本方案通过限位连接件的结构设计,不仅增强了风压引导组件与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也提升了导流效果,使得光伏组件在面对风压时能够更好地保持稳定并降低压力,进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抗风能力。
13、优选的,上述一种减少立面光伏风压的制作方式中,所述引流壳体的正反两侧与臂板的中部分别贯穿开设有若干组通风孔,所述引流壳体远离通风孔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诱风孔,所述引流壳体靠近诱风孔的内壁两侧还分别连接有导流板。
1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本方案通过引流壳体、通风孔、通风孔和导流板的结构设计,其作用在于优化气流的流动,使得气流能够更均匀地流经引导组件,降低了直接作用在光伏组件上的风压,同时还能够分散风力,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抗风能力和稳定性,从而保障了立面光伏装置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15、优选的,上述一种减少立面光伏风压的制作方式中,所述引流壳体正反两侧开设的通风孔为前后对称,所述通风孔的开孔直径为:10~20mm,所述诱风孔的开孔面呈现圆滑的45度角。
1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本方案通过通风孔的前后对称的结构设计,确保了气流在通过引流壳体时能够保持稳定的流动,避免因气流进入通风孔而引起的不均匀流动和扰动,且这种对称性能够使气流在引导组件内部形成均匀的分布,减少气流在特定区域的聚集,从而有效降低风压对光伏组件的冲击;
17、本方案中的通风孔开孔直径为:10~20mm,这一范围的选择是经过考虑气流速度和通风效果得出的,适度的通风孔直径可以确保足够的气流通过,同时又不会引起过大的气流扰动,从而达到稳定的引导效果;
18、本方案中的诱风孔的开孔面呈现圆滑的45度角,这个设计使得气流能够更加流畅地进入诱风孔,而不会产生过大的阻力和湍流,圆滑的角度有助于减少气流的阻碍,使气流更加均匀地分布到两侧,避免了过于强烈的气流聚集,从而有效减小了对光伏组件产生的风压。
19、优选的,上述一种减少立面光伏风压的制作方式中,所述连接卡槽的内壁两侧与限位卡板的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卡齿,所述连接卡槽与限位卡板结构相匹配,所述连接卡槽与限位卡板之间为啮合连接。
2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本方案中的连接卡槽和限位卡板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啮合方式实现的,这种连接方式可以确保组件之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松动或分离,啮合连接不仅可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地传递风压引导组件上的力和压力,从而在装置受到外部风压时能够保持稳固的结构。
21、优选的,上述一种减少立面光伏风压的制作方式中,所述顶压部件包括推顶板,所述推顶板设置在连接卡槽的内壁一侧,所述连接卡槽与推顶板之间还连接有若干组压缩弹簧。
2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本方案通过在连接卡槽与推顶板之间加装的若干组压缩弹簧,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对推顶板进行弹性调节和复位,方便对安插连接在连接卡槽内部的限位卡板进行推顶调节,以便于连接卡槽和限位卡板啮合连接在一起。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减少立面光伏风压的结构设计新颖,通过风压引导组件的结构设计,能够对光伏组价表面的气流起到引导的作用,减少了风力直接冲击光伏组价表面的可能,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光伏组件所受的风压,提高了光伏系统的抗风性能;本方案中的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构造相对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不需要对现有的光伏组件结构进行大规模改动,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工程难度;本发明的制作方式适用于各种立面光伏系统,无需进行大规模结构调整,且维护和维修也更加方便,减少了系统运营中的维护成本和风险,具备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