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96374发布日期:2024-02-02 21:2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能量中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能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量中心。


背景技术:

1、电力的应用和普及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都离不开用电设备和电力供应。用电设备丰富多样,电力供应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为了适应不同的用电环境,电力供应设备具有多种形态。比如在方便获取外部电力如市电的室内环境中,电力供应设备可以保持和外部电力的连接,以持续获电和放电。而在户外等不便获取市电的环境中,电力供应设备需要事先存储电能才能为用电设备供电。

2、而为了满足多样化的用电环境的电力供应需求,需要配置多种形态的电力供应设备。多种电力供应设备的应用场景单一,形态各异,相互独立,导致使用不便,购置成本高,适配度有限。如应用于户外的电力供应设备在存储的电能耗尽后需要充电,则需要通过专门的适配器和市电连接进行充电,若存在多种形态的电力供应设备,则需要配置多种适配器,购置成本高。

3、申请内容

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中心,能量中心可以作为电能的获取和分发中心,为多种类型的负载供电,丰富应用场景。

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中心,能量中心具有多种使用状态,根据根据使用场景和需求的不同,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之间切换,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

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中心,能量中心有多个能量提供者,可以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下持续提供电能。

7、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中心,能量中心包括基座,基座可以连接外部电力,为能量中心获取电能,以便能量中心进行充电和放电。

8、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中心,能量中心包括转换装置,适于对电流进行双向逆变,实现电流在直流电和交流电之间的双向转换,满足多样化的用电需求。

9、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中心,能量中心包括储能电源,储能电源被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座和转换装置的组件,使得储能电源可以独立使用,丰富能量中心的应用场景。

10、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中心,储能电源可以通过基座和转换装置的组件被充电,以存储电能,供独立放电使用。

11、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中心,储能电源可以通过基座和转换装置的组件放电,以为连接至基座和转换装置的组件的负载供电。

1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中心,储能电源被可拆卸地安装电池包,以为电池包充电,使得电池包被充电后可以脱离储能电源独立使用,丰富应用场景。

13、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中心,基座可以保持和市电的连接,持续获电,为连接至基座的负载供电,以及为连接的储能电源充电,作为能量中心的基础,实现集中供电。

1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中心,能量中心的电能提供者可以选自基座、储能电源和电池包的类型组,分别为适配的负载供电,也可以实现电能提供者相互之间的供电,保障供电连续性。

1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中心,储能电源可以独立使用,便于携带,作为户外电源,为户外的用电设备供电。

16、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能量中心,适于为负载提供电能,包括:

17、基座,所述基座适于连接外部电力,为能量中心获取外部的电能;

18、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基座,其中所述转换装置电路连接于所述基座,对流入流出所述基座的电流进行转换处理;以及

19、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基座,其中所述储能电源被配置为适于通过所述基座充电和/或放电,其中所述能量中心具有第一供应状态和第二供应状态,在所述第一供应状态下,所述基座和所述储能电源电路连接,为连接至所述能量中心的负载供电,在所述第二供应状态下,所述基座和所述储能电源相互分离地分别为连接的负载供电。

20、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储能电源具有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所述储能电源在充电状态下获取电能进行存储,以供在放电状态下为连接的负载供电。

21、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能量中心处于所述第一供应状态时,若所述基座连接外部电力,所述储能电源处于充电状态,通过所述基座获取外部电力进行充电;若所述基座未连接外部电力,所述储能电源处于放电状态,作为所述能量中心的能量提供者,为连接的负载供电。

22、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能量中心处于所述第二供应状态,所述基座连接外部电力,所述基座和所述储能电源分别放电,为各自连接的负载供电。

23、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转换装置和所述储能电源可拆卸地连接。

24、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能量中心处于所述第一供应状态,所述基座、所述转换装置和所述储能电源相互电路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能量中心处于所述第二供应状态,所述基座和所述储能电源相互分离地独立工作,所述转换装置被可选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或所述储能电源。

25、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固定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储能电源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

26、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能量中心处于所述第一供应状态,所述储能电源被安装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所述能量中心所述处于第二供应状态,所述储能电源同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相互分离地独立工作。

27、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基座包括基座输入部和基座输出部,所述基座输出部电路连接于所述基座输入部,以进行放电,其中所述基座输入部包括ac输入,适于连接能量中心外的外部电路,获取交流电,所述基座输出部包括第一ac输出,所述第一ac输出电路连接于ac输入,以直接释放交流电。

28、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基座被设有第一整流电路和第一dc输出,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电路连接于所述ac输入,以将获取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第一dc输出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以释放直流电。

29、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转换装置被设有第二整流电路,当所述转换装置和所述基座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电路将所述基座输送至所述转换装置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所述储能电源电路连接于所述转换装置,以获取直流电。

30、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转换装置包括第二dc输出,所述第二dc输出电路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以输出直流电。

31、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转换装置被设有第一dc转换电路,所述第一dc转换电路适于进行直流电到直流电的转换处理,通过所述第二dc输出放电。

32、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储能电源输送直流电至所述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被设有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将所述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其中所述转换装置包括第二ac输出,所述第二ac输出电路连接于所述逆变电路,以输出交流电。

33、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转换装置和所述基座电路连接,所述转换装置向所述基座输送经由所述逆变电路逆变得到的交流电,以供所述第一ac输出放电。

34、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储能电源包括第三dc输出,适于释放直流电,其中所述转换装置电路连接于所述储能电源,以向所述储能电源输送直流电。

35、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被设有ac输出和dc输出,分别适于释放交流电和直流电。

36、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被设有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连接于所述dc输出,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

37、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储能电源被电路连接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以获取直流电。

38、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被设有逆变电路,所述储能电源向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输送直流电,所述逆变电路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以通过所述ac输出放电。

39、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储能电源被可拆卸地安装至少一电池包,所述电池包通过所述储能电源被充电后,自所述储能电源拆卸,以独立供电于连接的负载。

40、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能量中心包括:

41、基座,所述基座适于连接外部电力,以获取电能;

42、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被配置为对电流进行转换处理,以将电流在直流电和交流电之间相互转换;

43、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基座,其中所述储能电源适于充电和放电,其中所述储能电源被电路连接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以通过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充电,其中所述储能电源和所述基座相互分离地分别为各自连接的负载供电。

44、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可拆卸地连接。

45、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转换装置被电路连接于所述基座,以对流入流出所述基座的电流进行转换处理。

46、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转换装置被电路连接于所述储能电源,以对流入流出所述储能电源的电流进行转换处理。

47、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基座、所述转换装置和所述储能电源相互电路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其中当所述基座连接外部电力,所述基座可以作为电能提供者,为所述储能电源和连接的负载供电;当所述基座未连接外部电力,所述储能电源可以作为电能提供者,为连接的负载供电。

48、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形成一个整体。

49、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储能电源被安装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以通过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充电或放电。

50、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转换装置被设有第一转换接口,所述基座被设有第一接口,所述转换装置和所述基座通过所述第一转换接口和所述第一接口的无绳耦合连接而电路连接。

51、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储能电源被设有储能接口,所述转换装置被设有第二转换接口,所述储能电源和所述转换装置通过所述储能接口和所述第二转换接口的无绳耦合连接而电路连接。

52、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基座被设有第二接口,所述储能电源被设有储能接口,所述基座和所述储能电源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储能接口的无绳耦合连接而电路连接,其中所述储能电源和所述转换装置通过所述基座而电路连接。

53、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被设有接口,所述储能电源被设有储能接口,所述储能接口和所述接口无绳耦合连接,使得所述储能电源被电路连接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转换装置的组件。

54、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接口被设置于所述基座或所述转换装置。

55、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当所述转换装置或所述储能电源被电路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基座至少部分地形成于所述转换装置或所述储能电源的底部。

56、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当所述转换装置或所述储能电源被电路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基座至少部分地形成于所述转换装置或所述储能电源的侧方。

57、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体现。


技术实现思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