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冰导线弧垂自调节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79480发布日期:2024-03-22 10:3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覆冰导线弧垂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组合滑轮传力机构和自适应配重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滑轮传力机构包括第一滑轮组(2)、第一换向滑轮(3)、第二滑轮组(4)、第二换向滑轮(5)、绝缘索(7)、传动钢缆(8)和提升钢缆(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2)包括上部定滑轮组(2-1)和下部动滑轮组(2-1),所述上部定滑轮组(2-1)固定在支撑框架(1)上,所述绝缘索(7)的顶端与下部动滑轮组(2-1)的底部滑轮转轴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定滑轮组(2-1)、下部动滑轮组(2-1)、上部动滑轮组(4-1)和下部定滑轮组(4-2)内的滑轮数量均为多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配重机构包括配重作用舱(13)、配重存放笼(14)、第一弹性开合件(15)、第二弹性开合件(16)、配重增加触发执行器和配重减少触发执行器,所述配重存放笼(14)内存放有多个配重块(1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开合件(15)与所述第二弹性开合件(16)结构相同,均包括复位弹性件(18)和两个闭合板(19),两个闭合板(19)呈交叉布设且在交叉点轴接,所述复位弹性件(18)连接两个闭合板(19)的尾段,用于使两个闭合板(19)的交叉点前段闭合复位;所述第一弹性开合件(15)的交叉点连接在配重作用舱(13)舱壁底部,所述第二弹性开合件(16)的交叉点连接在配重存放笼(14)笼壁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件(18)为拉伸弹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增加触发执行器包括设置在配重作用舱(13)顶部的横向延长板(20)和设置在横向延长板(20)远离配重作用舱(13)一端的第一竖向撑板(21),所述第一竖向撑板(21)用于竖向插入第二弹性开合件(16)的两个闭合板(19)尾段之间并横向撑开复位弹性件(18);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减少触发执行器包括第二竖向撑板(22)和两个分设在第二竖向撑板(22)上下两端的导向板(23),所述第二竖向撑板(22)固定在杆塔(b1)内部最低触发限位处,用于竖向插入第一弹性开合件(15)的两个闭合板(19)尾段之间并横向撑开复位弹性件(18);

10.一种覆冰导线弧垂自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覆冰导线弧垂自调节装置及方法,包括支撑框架、组合滑轮传力机构和自适应配重机构;自适应配重机构通过组合滑轮传力机构与绝缘子串和导线的连接点传动连接,用于根据绝缘子串和导线连接点的升降而自动减增配重;该装置及方法通过采用支撑框架、组合滑轮传力机构和自适应配重机构,能够实现自动调节覆冰导线的静态弧垂,工作期间无需人工干预,能有效避免静态覆冰造成的线路故障跳闸问题;仅在覆冰超过设定阈值时动作,其他时间不工作,在夏季和大风天气下不会动作,疲劳破坏的可能性低,装置可靠性较高;且装置核心部分位于杆塔上和杆塔内,需要更换或维护时,工人直接登塔操作即可,无需带电作业,安全风险低。

技术研发人员:曾林平,窦效禹,姬昆鹏,刘彬,杨加伦,赵彬,汉京善,李鹏,张立春,展雪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