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多功能无线充输出的无线充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00927发布日期:2023-09-27 21:5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多功能无线充输出的无线充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无线充电技术改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多功能无线充输出的无线充充电器。


背景技术:

1、目前无线充充电器相关的技术,都是单兼容式的充电方式,即充手机的是充手机的无线充电器,充手表的是充手表的无线充电器,无法做到同一款充电设备可以同时兼容充不同类型产品的充电效果,无法满足使用者更方便快捷的充电需求。

2、单兼容式的充电方式,当使用者只有一款无线充电器时,他只能兼容给手机或手表一款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如果需要满足使用者的手机和手表都能充上电,使用着就还需要再买一款相匹配的无线充电器来使用;充电器越多,不仅占空间,更带来安全,环保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多功能无线充输出的无线充充电器,旨在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实现多功能无线充输出的无线充充电器,所述实现多功能无线充输出的无线充充电器包括电源输入模块、控制模块、全桥功率转化模块及控制切换电路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及全桥功率转化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全桥功率转化模块,所述全桥功率转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切换电路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切换电路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切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换后进行输入,对控制模块、全桥功率转化模块及控制切换电路模块进行供电输出;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切换电路模块检测到的负载参数进行控制功率输出和线路发射输出能量;所述全桥功率转化模块,用于根据指令信号进行功率转化输出;所述控制切换电路模块,用于检测负载充电设备信息输出给控制模块,执行控制模块的指令输出需求充电能量。

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控制切换电路模块包括发射输出单元、谐振检测单元及电路切换单元,所述电路切换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发射输出单元的输入端及谐振检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发射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无线输出能量;所述谐振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充电负载的各项参数并传输给控制模块;所述电路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指令控制线路输出给发射输出单元。

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电路切换单元包括mos管组q1、电阻r27、电容c43、电容c39、电容c40、电阻r31、三极管q2、电阻r32、电容c45、电阻r33、三极管q3、电容c35及电阻r34、电容c30、电容c32、电容c34、电阻r18、电阻r23及二极管d4,所述mos管组q1的第一源极连接所述的电容c39的一端,所述mos管组q1的第二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40的一端、电容c30的一端、电容c32的一端及电容c34的一端,所述mos管组q1的第一漏极及第二漏极依次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27的一端及电容c43的一端,所述mos管组q1的第一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电容c43的另一端、所述mos管组q1的第二栅极级电阻r31的一端,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32的一端及电容c45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电容c45的另一端及电阻r33的一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35的一端及电阻r34的一端,所述电容c3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32的另一端、电容c30的另一端、电阻r18的一端及电阻r23的一端,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谐振检测单元包括电容c22,所述电容c2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9的一端、电容c31的另一端及芯片u2的第10脚。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发射输出单元包括发射线圈l3,所述发射线圈l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2的一端,所述发射线圈l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及芯片u2的第9脚。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包括接线端子con1、二极管d2、电容c49、电容c3、电阻r1、电阻r2、线圈l1、电容c1及电容c2,所述接线端子con1的第2、11脚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及线圈l1第4脚,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及线圈l1的第一脚,所述线圈l1的第2脚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线圈l1的第3脚、电容c49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1、电容c16、电容c29、电阻r22、电阻r25、电容c42、电容c44、电阻r28、电阻r58、电阻r30、电阻r26、电容c48、电容c46、电容c47、电阻r29、电容c33、电阻r16、电容c18、电容c15、电容c14、电容c10、电容c8、电感l2、电容c5、电阻r3、电阻r5、电容c4、电容c7、电容c6、电阻r55、电阻r51、电阻r41、电阻r46、电阻r40、电阻r52、电阻r43及电阻r38,所述芯片u1的第1脚连接所述电容c16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2、3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8脚连接所述电容c29的一端,所述电容c2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6、7脚,所述芯片u1的第9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42的一端及电阻r30的一端,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44的一端、电阻r28的一端及电阻r58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22的一端及电阻r5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3脚连接所述电阻r38的一端,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3的一端及电阻r52的一端,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5的一端电阻r46的一端,所述电阻r4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0的一端及电阻r4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4脚连接所述电阻r26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9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46的一端及电容c48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21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47的一端及电阻r29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27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6的一端及电容c33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及电容c14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3脚连接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4脚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5、36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7、38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9脚连接所述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7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8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及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7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全桥功率转化模块包括芯片u2、电容c24、电容c26、电容c19、电容c20、电阻r7、电阻r6、电阻r8、电阻r10、电阻r57、电阻r15、电容c31、电容c37及电容c36,所述芯片u2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4的一端及电容c26的一端,所述芯片u2的第3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4的另一端、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及电容c26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2的第4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及电容c20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2的第5脚连接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芯片u2的第6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芯片u2的第7脚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芯片u2的第8脚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7的一端及电容c11的一端,所述芯片u2的第11脚连接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1的一端,所述芯片u2的第13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36的一端及电容c37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0脚分别连接电容c51的一端及电阻r37的一端,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0的一端,所述电容c5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28脚,所述芯片u1的第29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二极管d5的阳极及电阻r56的一端,所述芯片u2的第11脚分别连接电阻r39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42的一端、电阻r45的一端、电容c53的一端 。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单一无线充电器的单一线圈实现既可兼容给手机进行充电,也可兼容给手表进行充电;使用者在同时拥有手机和手表等不同充电设备充电需求时,就只需要买一款无线充电器就可以。节省空间的同时减少线缆的束缚,提高充电效率;使用户能用一个充电器为多个用电设备同时或分开充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