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台升降装置和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0468发布日期:2024-01-26 23:0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负载台升降装置和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升降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负载台升降装置和床。


背景技术:

1、多功能诊断床,是医院重要的固定式医疗诊断设备,常规的多功能诊断床可提供:消化道造影,泌尿、生殖系统造影,t管造影,内镜下胰胆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骨骼系统摄影等临床应用。

2、在上述的一些检查中,射线区域需要穿过患者的特定部位;但是,由于患者身材的差异,不同患者对应的射线区域可能不同。目前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手动调节机构调整用于承载患者的负载台的位置,以保证患者处于正确的射线区域内。但是,手动调节机构操作起来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台升降装置和床,用以解决现有的手动调节机构操作较为繁琐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台升降装置,该负载台升降装置包括:负载台、滑块、直线型滑轨、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

3、所述负载台和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4、所述滑块和所述直线型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配置为通过沿所述直线型滑轨的滑动限制所述负载台的移动方向;

5、所述负载台和所述传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机构配置为通过传动实现所述负载台沿所述直线型滑轨方向的移动;

6、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动力机构配置为提供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动力。

7、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该负载台升降装置包括负载台、滑块、直线型滑轨、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其中,负载台和传动机构固定连接,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连接,通过动力机构提供传动机构的传动动力,进而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负载台的移动。还通过滑块和负载台之间的固定连接,将负载台的移动限制在直线型滑轨的方向上,进而实现了负载台沿直线型滑轨方向的电动升降。该负载台升降装置操作起来更加地简单、轻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动调节机构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8、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杠丝母传动单元;所述负载台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丝杠丝母传动单元中适配于第一丝杠的第一丝母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机构配置为提供所述第一丝杠的旋转动力;所述第一丝母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丝杠的旋转进行移动;所述负载台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丝母的移动,沿所述直线型滑轨的方向运动。

9、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动力机构提供第一丝杠的旋转动力,通过第一丝杠的旋转带动第一丝母的移动。由于负载台的第一端和第一丝母固定连接,通过第一丝母的移动带动负载台的移动;又由于负载台和滑块固定连接,通过滑块限制负载台只能沿直线型滑轨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了负载台的升降。该负载台升降装置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更加轻松、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动调节机构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10、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丝杠丝母传动单元;所述负载台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丝杠丝母传动单元中适配于第二丝杠的第二丝母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在所述负载台中对称设置;所述动力机构配置为提供所述第二丝杠的旋转动力;所述第二丝母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丝杠的旋转进行移动;所述负载台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丝母和所述第二丝母的移动,沿所述直线型滑轨的方向运动。

11、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动力机构提供第二丝杠的旋转动力,通过第二丝杠的旋转带动第二丝母的移动。由于负载台的第二端和第二丝母固定连接,通过第二丝母的移动带动负载台的移动;又由于负载台和滑块固定连接,通过滑块限制负载台只能沿直线型滑轨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了负载台沿直线型滑轨方向的升降。通过将负载台中对称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和第一丝母和第二丝母固定连接,保证负载台的均衡受力,进而实现负载台的平稳升降。

12、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同步带传动单元,所述同步带传动单元和所述第一丝杠丝母传动单元以及所述第二丝杠丝母传动单元连接;所述同步带传动单元包括: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和同步带;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和所述第一丝杠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和所述第二丝杠连接;所述同步带连接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和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的外侧;其中,所述动力机构配置为通过为所述第一丝杠提供旋转动力,通过所述第一丝杠的旋转和所述同步带传动单元,带动所述第二丝杠的旋转,为所述第二丝杠提供旋转动力。

13、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同步带传动单元将动力机构为第一丝杠直接提供的旋转动力,传送至第二丝杠,以使动力机构间接地为第二丝杠提供旋转动力。只需要在负载台的第一端所在侧设置动力机构即可,负载台的第二端所在侧无需再设置动力机构,降低了该负载台升降装置的实现成本,且缩小了该负载台升降装置的体积,提高了该负载台升降装置的安装灵活度。

14、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源和动力传达单元;所述动力源和所述动力传达单元连接,所述动力传达单元和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动力源配置为提供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动力,所述动力传达单元配置为将所述传动动力传达至所述传动机构。

15、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动力源提供传动机构的传动动力,并通过动力传达单元将传动动力传达至传动机构。通过动力传达单元可以改变动力源的回转数,达到传动机构在实际应用中所需的回转数。相较于直接改变动力源回转数的方式,通过动力传达单元改变回转数的方式可以降低对动力源的损伤,提高动力源的耐用程度,进而降低该负载台升降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零器件的更换成本,即降低了该负载台升降装置的使用成本。

16、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为无刷直流电机。

17、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由于无刷直流电机在保留传统直流电机优点的同时,取消了碳刷、滑环结构,其体积更小、重量更轻。采用无刷直流电机作为动力源,可以缩小该负载台升降装置的体积,进一步提高该负载台升降装置的安装灵活度。且无刷直流电机可以低速大功率运行,可以避免动力传达单元直接驱动大的负载,降低对动力传达单元的使用损耗,提高动力传达单元的耐用程度,进而降低该负载台升降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零器件的更换成本,即降低了该负载台升降装置的使用成本。

18、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动力传达单元为行星减速机。

19、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由于行星减速机的零件较少,结构简单,体积较小,采用行星减速机作为动力传达单元,可以缩小该负载台升降装置的体积,进一步提高该负载台升降装置的安装灵活度。且行星减速机输入输出轴同轴,安装起来也更加方便。此外,行星减速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负载台升降装置的实际安装或应用场景的要求进行变化组合,提升了该负载台升降装置对实际应用场景的适应度。

2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床,包括:床本体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负载台升降装置;所述负载台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床本体的端部。

21、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床还包括:安装底板;所述负载台升降装置中的直线型滑轨、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上;通过所述安装底板将所述负载台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床本体的端部。

22、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将负载台升降装置中的直线型滑轨、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安装于安装底板上,只需将安装底板安装在床本体的端部,就可以实现负载台升降装置在床本体上的安装,降低了负载台升降装置的安装和拆卸的难度。

23、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床还包括:床面压条和连接件;所述床面压条设置于所述床本体的两侧;所述连接件配置为固定所述床面压条和安装底板。

24、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通过连接件固定床面压条和安装底板,可以将上述负载台升降装置固定在床本体上,实现负载台升降装置的安装。

25、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负载台升降装置和床,通过动力机构提供传动机构的传动动力,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负载台的移动,并通过滑块和负载台之间的固定连接,将负载台的移动限制在直线型滑轨的方向上,实现了负载台沿直线型滑轨方向的电动升降。该负载台升降装置操作起来更加轻松、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动调节机构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