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振动的蜗壳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89264发布日期:2024-11-15 14:3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振动的蜗壳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离心泵,主要涉及一种低振动的蜗壳离心泵。


背景技术:

1、蜗壳离心泵是电机与水泵直联一体潜入水中工作的提水机具,具有结构简单,机组效率高,噪音小,运行安全可靠,安装维修方便的优点,它适用于从深水井,热水井及海洋提取,也可用于河流、水库、水渠等提取,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及高原山区的人畜用水,亦可供城市、工厂、铁路、矿山、工地供排水使用。

2、针对目前使用的蜗壳离心泵,其提水过程中高速旋转的电机,所带来的结构震动,造成结构连接处的脱离和整体结构破坏,同时电机转动时与主体结构固定端,长时间接触摩擦,所带来的温度提升,易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振动的蜗壳离心泵,解决了目前在提水过程中,电机长时间转动时所产生的接触摩擦导致发生爆炸等安全隐患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低振动的蜗壳离心泵,包括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上安装有蜗壳离心泵本体,且所述蜗壳离心泵本体上设置有一体式水冷机构,所述水冷机构用于对蜗壳离心泵本体的转动轴以及电机进行水冷散热,且所述水冷机构通过管道与蜗壳离心泵本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电机外侧设置有约束弧板,且所述约束弧板与支撑基座之间设置有多组减震器,用于降低电机运行时的振动。

4、上述技术方案中,涉及一种蜗壳离心泵,用于进行提水工作,包括支撑基座和蜗壳离心泵本体,蜗壳离心泵本体设置有一体式水冷机构,水冷机构用于对蜗壳离心泵本体的转动轴和电机进行水冷散热,防止电机转动时所产生的摩擦热进行冷却,消除温度过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此外,蜗壳离心泵本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水冷机构通过管道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水可以进入到水冷机构中,使水冷机构能够通过水冷的方式发挥散热和降温功能;电机设于支撑基座上,电机的外侧设有约束弧板,约束弧板形成有容纳电机的空腔,电机设于该空腔内部,并与约束弧板之间构成转动连接,约束弧板的外侧设有多组减震器,约束弧板通过减震器与支撑基座相接触并连接,通过减震器的缓冲作用,可有效降低电机运行过程中的震动,避免因电机震动影响和破坏离心泵的整体结构,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5、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低振动的蜗壳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离心泵本体包括叶轮转动腔,所述叶轮转动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输送管道,且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所述输送管道固定安装在支撑基座上。

6、上述技术方案中,蜗壳离心泵包括叶轮转动腔,叶轮转动腔用于为电机驱动的转动件提供转动的空间,叶轮转动腔连接有输送管道,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用于进行抽水和出水,输送管道安装在支撑基座上,进行固定。

7、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叶轮转动腔一侧的支撑基座上安装有电机,且电机安装在电机槽内部,所述电机外侧的所述约束弧板通过减震器与电机槽两侧连接。

8、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基座上开有与电机相配合的电机槽,电机设于电机槽内部,约束弧板通过减震器与电机槽的两侧相抵接,减震器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缓冲结构,通过减震器的缓冲作用,有效降低电机运行时所产生的震动,提升稳定性。

9、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且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转动叶轮,所述转动叶轮安装在叶轮转动腔的内部。

10、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动轴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并随电机的输出端一并进行旋转,转动轴上套设有转动叶轮,转动叶轮设于叶轮转动腔内,通过电机驱动转动叶轮在叶轮转动腔内进行转动。

11、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冷却仓,所述冷却仓套设在转动轴的外侧,且所述冷却仓的下方通过支撑板固定支撑在支撑基座上,所述冷却仓一侧连通有引水管道,且所述引水管道与进水口一端的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引水管道上安装有增压泵和止水阀。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冷机构包括冷却仓,冷却槽套设在转动轴外侧,冷却仓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的支撑板,支撑板与支撑基座相连接,从而对冷却仓进行支撑和固定,冷却仓的一侧连接有引水管道,引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输送管道靠近进水口的一侧,通过引水管道,将通过进水口进入的一部分水引入冷却仓中,从而对转动轴进行冷却降温,引水管道上安装有增压泵和止水阀,增压泵用于提供动力,止水阀用于控制引水管道的开启和关闭。

13、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仓的另一侧设置有回流管道,且所述回流管道与出水口一端的输送管道连接。

14、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却仓远离引水管道的一侧连接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连接至输送管道靠近出水口的一侧,回流管道用于将吸收热量后的水流排至输送管道的出水口一侧,由出水口排出,避免吸收热量的水流留存在冷却仓中,影响冷却降温效果。

15、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约束弧板的中部开设有多个散热口,且所述约束弧板的内部设置有s型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进水端位于约束弧板的一侧,且通过进水管道与引水管道相连通,所述冷却管的出水端通过连通管与另一侧约束弧板内部的冷却管连通,另一侧冷却管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道与回流管道相连通。

16、上述技术方案中,约束弧板上开有多个散热口,多个散热口并行分布,用于帮助内部的电机散热,避免热量堆积在内部,使电机的温度过高产生安全隐患,约束弧板的内侧设有冷却管,冷却管以s型分布在约束弧板的内侧,冷却管的进水端伸出约束弧板并连接至引水管道,水流通过冷却管对电机进行进一步水冷降温,冷却管的出水端通过连通管连接至另一侧约束弧板内部的冷却管,使水流能分别经过两侧的约束弧板,另一侧冷却管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道与回流管道相连通,将水流送出,实现水流的循环流动。

17、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基座下方对称设置有滚轮,所述支撑基座一侧固定设置有把手,且所述把手与多组设置的滚轮移动配合。

18、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基座的下方设置有滚轮,滚轮分布于支撑基座的四个角落位置处,支撑基座的一侧设有把手,通过设置的相配合的滚轮和把手,方便对本蜗壳离心泵进行移动搬运,提高实用性。

19、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基座上对称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支撑基座上对称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贯穿设置有六角螺纹栓,且固定框在六角螺纹栓和螺纹槽的配合下与支撑基座相连接。

20、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基座上设有螺纹槽,固定框上设置有六角螺纹栓,通过相互配合的六角螺纹栓和螺纹槽,将固定框固定在支撑基座上,从而对蜗壳离心泵本体进行支撑固定,提高稳定性。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2、1、该装置通过减震器与电机槽两侧倾斜面固定连接的转动配合的约束弧板,在约束弧板上均匀开设的散热口的配合下,有利于电机的结构固定,增强了其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使用时电机震动造成的结构破坏,进一步的增强了其使用时的散热效果。

23、2、该装置通过支撑基座一端固定设置的把手,在支撑基座下方对称设置的滚轮的作用下,有利于蜗壳离心泵使用时的移动和运输,同时支撑基座上螺纹固定连接的内部与叶轮转动腔内部贯穿配合的输送管道,增强了其提水能力,加快了其使用速率。

24、3、该装置通过贯穿设置于输水管道进水口一端上的与增压泵和止水阀相配合的引水管道和进水管道,在通过连通管连接的相互配合的约束弧板的作用下,配合输水管道出水口一端贯穿设置的回流管道和出水管道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撑板上的冷却仓的作用下,有利于提水时,转动连接处的降温处理,避免了长时间温度过高造成的结构损坏,使用效果大大加强。

25、综上所述,该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移动的蜗壳离心泵结构,在可循环使用的用于结构散热降处理结构的配合下,有利于电机的结构固定,增强了其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便于提水时,转动连接处的降温处理,避免了长时间温度过高造成的结构损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