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电能设备以及电池包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9838744发布日期:2024-11-01 19:1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电能设备以及电池包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电能设备以及电池包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电池包作为电能设备的主要能量来源,对用电设备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相关技术中,电池包内通常会设有低压电池,低压电池用于为电池包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供电,以便于电池包在离线状态下,依然能够保持正常工作,进而对离线状态下的电池包的电量变化值、电芯的自放电数据,仓储温度数据、仓储时长等参数信息进行记录和更新。

3、然而,低压电池可储存电量有限,当电池包处于长期离线状态时,低压电池会因电量不足而停止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供电,进而导致电池包离线状态数据丢失,为后续电池包的使用留下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电能设备以及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池包在离线状态下,电池包内的低压电池,无法对电池包进行长期供能的问题。

2、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直流转换器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参数信息;

3、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以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所述第二电池用于向外输出高压电压,所述第二电池通过所述直流转换器与所述第一电池相连接,以在所述第一电池的电量小于第一预设电量时,为所述第一电池充电。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流转换器的负极相连接;

5、所述第二电池的正极通过所述直流转换器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池的负极相连接。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一电源接口和第二开关模块;

7、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的正极相连接;

8、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池的负极相连接。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一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池通过所述直流转换器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相连接。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电源分配单元和第二电源接口;

11、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与所述第二电池以及所述直流转换器通过所述电源分配单元形成电流回路;

12、所述电源分配单元用于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电池、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以及所述直流转换器之间的流向。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源分配单元包括第三开关模块和第四开关模块;

14、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相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直流转换器相连接;

15、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相连接。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源分配单元包括第三开关模块和第四开关模块;

17、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相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相连接;

18、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相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流转换器相连接。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源分配单元包括第三开关模块和第四开关模块;

20、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相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相连接;

21、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流转换器相连接。

22、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电池包,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3、当电池包处于离线状态时,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确定电池包的参数;所述电池包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数:所述第一电池的每个电芯的单体电压,所述第一电池的每个电芯的温度,所述第一电池的每个电芯的剩余电量;

24、当所述第一电池的电量小于第一预设电量时,通过所述第二电池对所述第一电池进行充电。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电池管理系统获取电池包的参数之后,还包括步骤:

26、对所述电池包的参数进行存储。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确定电池包的参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所述休眠状态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停止对所述电池包的参数进行获取。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确定电池包的参数的步骤之前,对休眠状态下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唤醒。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休眠状态下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唤醒包括如下步骤:

30、当所述电池包与外接唤醒源相连接时,对休眠状态下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唤醒;

31、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状态的时长到达预设时长时,对休眠状态下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唤醒。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确定电池包的参数,并进行存储之后还包括步骤:

33、当所述第一电池的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量,所述第二电池的电流小于第二预设电量,则禁止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唤醒功能。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休眠状态下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唤醒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35、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被唤醒的次数为n,n≥2,则在第n次唤醒时,计算电池包的自放电量和自放电率,并对所述自放电量和所述自放电率的数值进行记录。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电池包的自放电量和自放电率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37、依次对比ocv_n-ocv_n-n与△ocv_set的值;

38、当存在ocv_n-ocv_n-n≥△ocv_set时,停止对比,并计算电池管理系统在第n与第n-n次被唤醒时的自放电量与自放电率;

39、若不存在ocv_n-ocv_n-n≥△ocv_set,则跳过对电池包的自放电量和自放电率的计算;

40、其中,ocv_n为电池包在第n次唤醒时的电压,ocv_n-n为电池包在第n-n次被唤醒时的电压,n(1、2、3……n-1),△ocv_set为电池包的电压预设变化值。

41、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能设备,所述电能设备包括负载及与所述负载电连接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直流转换器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以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所述第二电池用于向外输出高压电压,所述第二电池通过所述直流转换器与所述第一电池相连接,以在所述第一电池的电量小于第一预设电量时,为所述第一电池充电。

42、本技术通过在第二电池和第一电池之间设置直流转换器,以将第二电池的高压电流转换为第一电池可用的低压电流,以为第一电池进行充电。如此,以延长第一电池在离线状态下,对于电池管理系统的供能时间,增加电池管理系统对于电池包的参数获取的样本数量,提高电池管理系统所记录的电池包的参数,对于电池包状态变化反应的准确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