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配电设备控制,具体涉及一种成套配电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成套配电设备是一种集电器、电气元件和控制设备于一体的电力配电装置,能够实现电能的接收、分配、控制和保护等功能。它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交通和能源等领域。其通常由成套配电设备通常由多个电气设备组合在一起,这些设备通常被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的金属柜体内,形成一个完善的电气系统。成套配电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和配置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因此,成套配电设备自身的安全稳定的运行,是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成套配电设备内的湿度温度是影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湿度过高,会使得成套配电设备内的元器件受潮,增加故障风险。
2、目前,处理成套配电设备内湿度问题通常采用的方式为:通过加热除湿的方式降低湿度,即,通过加热方式提高成套配电设备内空气温度,从而使得成套配电设备内湿气蒸发以达到除湿目的,但是此方式下,产生的湿热空气上升遇到成套配电设备柜体顶部冷却时,仍有可能形成凝露,再次回归到成套配电设备内,导致成套配电设备内的除湿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成套配电设备内的除湿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套配电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2、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套配电设备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3、获取成套配电设备内各元器件所在的区域的目标湿度;
4、若所述目标湿度超过预设的湿度阈值,则将对应的元器件所在的区域确定为第一目标区域,并获取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其它元器件的第一温度值,所述其它元器件为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除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内元器件之外的元器件;
5、若所述第一温度值超过对应的其它元器件的工作温度阈值,则将对应的其它元器件确定为目标元器件,并根据所述目标湿度,确定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的通风风速为目标风速;
6、确定每个所述目标元器件所在的第二目标区域到所述第一目标区域的第一风向,并根据所述目标风速和各所述第一风向对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到各元器件所在的区域的目标湿度,如果目标湿度超过湿度阈值,说明说明对应的元器件所在的区域湿度较高,使得元器件受潮的风险较高,进而影响成套配电设备的运行的稳定性,那么将对应的元器件所在的区域确定为第一目标区域。进一步地,如果第一温度值超过对应的工作温度阈值,说明当前温度对于其它元器件而言过高,影响其它元器件的正常运行,那么将对应的其它元器件确定为目标元器件,最后,确定目标元器件所在的第二目标区域到第一目标区域的第一风向,按照第一风向进行通风处理,不仅可以对各个目标元器件进行及时散热,而且还能以通风的方式将第二目标区域的热量吹向至第一目标区域,进一步提高成套配电设备内的除湿的效果。
8、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风速和各所述第一风向对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具体包括:
9、确定每个所述目标元器件受温度的影响等级,影响等级越高,对应的目标元器件在第一温度值超过对应的工作温度阈值时,越容易受到影响出现故障;
10、计算每个所述目标元器件的第一温度值与对应的工作温度阈值的温差,并根据每个所述目标元器件对应的温差和影响等级,确定对应的目标元器件的故障风险值;
11、按照所述故障风险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以对应的第一风向和所述目标风速对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每个目标元器件对应的温差和影响等级,确定对应的目标元器件的故障风险值,从而故障风险值越高,目标元器件受温度影响出现故障的概率越大,最后,按照从故障风险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以对应的目标元器件所在的第二目标区域匹配的第一风向,以目标风速对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不仅可以对各个温度较高的第二目标区域进行散热处理,并且优先以故障风险值较大的目标元器件对应的第一风向进行通风处理,有效避免温度偏高导致目标元器件出现故障,而且还能将各个第二目标区域的热量吹向第一目标区域,进一步提高第一目标区域内通风除湿的效果。
13、可选的,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目标元器件对应的温差和影响等级,确定对应的目标元器件的故障风险值,具体包括:
14、将每个所述目标元器件对应的温差和影响等级代入至预设的故障风险值计算公式中,得到对应的目标元器件的故障风险值,所述故障风险值计算公式为:
15、;
16、式中,r表示故障风险值,a表示每个目标元器件对应的影响等级,ea表示激活能,k表示玻尔兹曼常数,其为物理常数,δt表示每个目标元器件对应的温差,t表示每个目标元器件的使用时间,f表示每个目标元器件检修的频率。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ea反映温度本身对目标元器件性能影响的敏感性。sin(2πft)以正弦函数模拟目标元器件周期性的检修,反映了目标元器件周期性检修对故障风险值的贡献值。进一步地,表示温差对故障风险值的贡献值,影响等级越高,说明温度值超过工作温度阈值后的温度升高对故障风险值的贡献越大,为负指数函数,温差越大,负指数函数的值越大,说明温差对应的温度值本身对目标元器件性能的影响越大,对故障风险值的贡献越大。最终结合温度和周期性检修两个维度对目标元器件出现故障的影响,较为准确地确定每个目标元器件的故障风险值。
18、可选的,所述按照所述故障风险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以对应的第一风向和所述目标风速对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具体包括:
19、根据每个所述目标元器件对应的温差,确定对应的第一通风时长,温差越大,对应的第一通风时长越大;
20、判断所述成套配电设备所在区域内的空调是否开启制冷模式;
21、若是,则获取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空调的设置温度,并根据所述设置温度,确定通风时长修正系数,所述通风时长修正系数为小于1的正数,设置温度越低,对应的通风时长修正系数越小;
22、将每个所述目标元器件的第一通风时长乘以所述通风时长修正次数,得到最终通风时长;
23、按照所述故障风险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以对应的第一风向和所述目标风速对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对应的最终通风时长的通风处理。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差越大,需要的第一通风时长越长,对目标元器件的散热效果才较佳。进一步地,根据空调的设置温度,确定对应的通风时长修正系数,将每个目标元器件对应的第一通风时长乘以通风时长修正系数,得到缩短后的最终通风时长,其中,空调的设置温度越低,本身除湿和降温效果越好,通风时长无需较长也能确保第二目标区域的散热效果、第一目标区域的除湿效果,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通风处理的能源消耗。
25、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26、在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不存在所述目标元器件时,判断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的热继电器是否处于断开状态;
27、若是,则确定所述热继电器到各所述第一目标区域的第二风向,并根据所述目标风速和各所述第二风向对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热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热继电器进行过过载保护动作,正处于冷却并自动复位阶段,那么确定热继电器到各个第一目标区域的第二风向,并按照此第二风向进行通风处理,不仅可以对第一目标区域进行通风除湿处理,同时还能加速热继电器的冷却,使得其及时的自动复位。
29、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风速和各所述第二风向对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具体包括:
30、确定每个所述第二风向中所述热继电器的上游区域中元器件的第二温度值;
31、在所述第二温度值不大于所述热继电器的温度值时,将对应的第二风向组合为第一集合,并在所述第二温度值大于所述热继电器的温度值时,将对应的第二风向组合为第二集合,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第二风向的通风处理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第二风向;
32、按照所述第二温度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以所述第一集合中对应的第二风向和所述目标风速对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
33、若所述热继电器未从断开状态切换至复位状态,则将所述成套配电设备所处区域的空调的设置温度下调至预设温度,并按照所述第二温度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以所述第二集合中对应的第二风向和目标风速对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直到所述热继电器从断开状态切换至复位状态。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按照第二温度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以第一集合中的各个第二风向进行通风处理,从而使得对热继电器冷却效果较好的第二风向优先进行通风,尽可能加速热继电器复位。如果热继电器未从断开状态切换至复位状态,说明热继电器的冷却效果不佳,那么将成套配电设备所处区域的空调的设置温度进行下调,继续以第二集合中的第二风向进行通风处理,使得后续通风处理时吹向热继电器的空气温度更低,不仅可以提高剩下的第一目标区域的除湿效果,而且还能进一步加速热继电器的冷却。
35、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风速和各所述第一风向对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具体包括:
36、判断当前待进行通风处理的第一风向中是否经过复位状态下的热继电器;
37、若是,则将对应的第一风向确定为重点风向,并获取通过所述热继电器的目标电流;
38、在预设的过载电流阈值减去所述目标电流的电流差值小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则将所述重点风向与所述重点风向的下一个进行通风处理的第一风向进行通风顺序调换;
39、在所述电流差值不小于所述差值阈值时,以所述重点风向和所述目标风速对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并重复执行所述判断当前待进行通风处理的第一风向中是否经过复位状态下的热继电器的步骤。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电流差值小于差值阈值,说明当前通过热继电器的电流与过载电流阈值较为接近,大概率会出现电流过载的情况,此时如果继续以重点风向将热量吹向第一目标区域,热量会干扰热继电器内双金属片的正常变形,导致热继电器的过载保护的准确度较差,那么将此重点风向与其下一个进行通风处理的第一风向进行通风顺序调换,暂时延迟以此重点风向的通风处理。如果电流差值不小于差值阈值,说明电流过载出现的可能性较小,那么以此重点风向和目标风速对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即使热量经过此热继电器,也不会影响热继电器的过载保护的准确度。最后重复执行判断当前待进行通风处理的第一风向中是否经过复位状态下的热继电器的步骤。
41、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套配电设备的控制装置,具体包括:
42、湿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成套配电设备内各元器件所在的区域的目标湿度;
43、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湿度超过预设的湿度阈值,则将对应的元器件所在的区域确定为第一目标区域,并获取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其它元器件的第一温度值,所述其它元器件为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除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内元器件之外的元器件;
44、风速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温度值超过对应的其它元器件的工作温度阈值,则将对应的其它元器件确定为目标元器件,并根据所述目标湿度,确定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的通风风速为目标风速;
45、第一通风模块,用于确定每个所述目标元器件所在的第二目标区域到所述第一目标区域的第一风向,并根据所述目标风速和各所述第一风向对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湿度获取模块获取到成套配电设备内各元器件所在的区域的目标湿度,温度获取模块在目标湿度超过湿度阈值时,获取其它元器件的第一温度值,接着风速确定模块在第一温度值超过对应的其它元器件的工作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目标湿度,确定目标风速,最后第一通风模块确定每个目标元器件所在的第二目标区域到第一目标区域的第一风向,并根据目标风速和各第一风向对所述成套配电设备内部进行通风处理。
47、在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48、在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体包括:
49、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加载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5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获取到各元器件所在的区域的目标湿度,如果目标湿度超过湿度阈值,说明说明对应的元器件所在的区域湿度较高,使得元器件受潮的风险较高,进而影响成套配电设备的运行的稳定性,那么将对应的元器件所在的区域确定为第一目标区域。进一步地,如果第一温度值超过对应的工作温度阈值,说明当前温度对于其它元器件而言过高,影响其它元器件的正常运行,那么将对应的其它元器件确定为目标元器件,最后,确定目标元器件所在的第二目标区域到第一目标区域的第一风向,按照第一风向进行通风处理,不仅可以对各个目标元器件进行及时散热,而且还能以通风的方式将第二目标区域的热量吹向至第一目标区域,进一步提高成套配电设备内的除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