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回路模型线缆连接状态的变电站二次交流电压回路安全措施生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40397206发布日期:2024-12-20 12:2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回路模型线缆连接状态的变电站二次交流电压回路安全措施生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回路模型线缆连接状态的变电站二次交流电压回路安全措施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1、当变电站现场有二次工作开展时,由于需要对交流电压回路施加测试电压,需要防止调试过程影响运行设备,需要对交流电压回路执行安全措施,将工作范围的交流电压回路和运行设备的交流电压回路安全隔离开来,因此生成交流电压回路安全措施是工作开展前一个重要的环节。

2、目前,在交流电压回路安措内容编写过程中,对于交流电压回路安措执行点的处理具有以下问题:

3、1、目前的安全措施编写主要依赖人工操作,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经验和现场情况手动分析和编写安全措施。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因人为疏忽或错误导致安全措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增加了操作风险。

4、2、变电站的二次交流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复杂多变,人工整合这些信息以制定全面的安全措施非常困难。信息的分散和不完整可能导致安全措施的制定不全面,遗漏关键的隔离点或措施。

5、3、人工编写的安全措施往往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格式,不同人员编写的措施可能存在差异,这不仅增加了理解和执行的难度,也可能导致安全措施的执行不一致,影响安全效果。此外,缺乏标准化还可能导致在不同变电站或不同时间点的安全措施无法进行有效比较和优化。

6、4、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员的更替,变电站的操作和维护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和传承。人工编写安全措施的方法可能无法有效记录和传递最佳实践,新员工可能需要长时间才能熟悉和掌握相关操作,这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措施的执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以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回路模型线缆连接状态的变电站二次交流电压回路安全措施自动生成方法,旨在提高变电站二次交流电压回路的安全性和操作效率。通过精确区分工作屏柜与非工作屏柜,并自动匹配相应的安全措施,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错误和风险,确保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人员的安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基于回路模型线缆连接状态的变电站二次交流电压回路安全措施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01、获取输变电工程逻辑模型文件,解析变电工程逻辑模型,获得模型和电压回路连接关系;

4、s102、当现场有工作开展时,将有工作的屏柜判定为工作屏柜,将没有工作的屏柜判定为非工作屏柜,通过查找工作屏柜端子片接线端子与非工作屏柜端子片接线端子之间的电压回路连接关系,获得工作屏柜对外所有的电压回路连接关系;

5、s103、根据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判断工作屏柜对外每一个电压回路连接关系的类型;

6、s104、对于无电压切换回路,结合工作屏柜的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判断该无电压切换回路的细分类型;

7、s105、对于有电压切换回路,结合工作屏柜的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判断该有电压切换回路的细分类型;

8、s106、根据工作屏柜的电压回路连接关系细分类型,自动生成安全措施。

9、进一步的,所述获得模型和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包括:

10、模型包括:屏柜模型、二次装置模型、二次装置板卡模型、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模型、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接线端子模型、空开模型、空开接线端子模型、端子段模型、端子片模型、端子片接线端子模型;

11、二次装置板卡模型包括:二次装置板卡内电压切换节点模型、二次装置板卡内电压切换节点与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间电压回路连接关系;

12、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包括: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与空开接线端子间电压回路连接关系、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与端子片接线端子间电压回路连接关系、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接线端子与空开接线端子间电压回路连接关系、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接线端子与端子片接线端子间电压回路连接关系、空开接线端子与端子片接线端子间电压回路连接关系、端子片接线端子与端子片接线端子间电压回路连接关系;

13、根据电压回路连接关系,构建从极性端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接线端子为起点,途径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空开接线端子、端子片接线端子,最终回到非极性端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接线端子的电压全回路连接关系。

14、进一步的,所述判断工作屏柜对外每一个电压回路连接关系的类型,包括:

15、根据工作屏柜对外所有的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对其中的每一个工作屏柜对外电压回路连接关系,找到工作屏柜中构建对外电压回路连接的端子片接线端子a;

16、基于端子片接线端子a,查找经过端子片接线端子a的所有电压全回路连接关系,判断所有电压全回路连接关系在工作屏柜是否存在二次装置板卡内电压切换节点模型;

17、如果任意一条电压全回路连接关系在工作屏柜都没有二次装置板卡内电压切换节点模型,则将对应工作屏柜对外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判定为无电压切换回路;

18、如果任意一条电压全回路连接关系在工作屏柜存在二次装置板卡内电压切换节点模型,则将对应工作屏柜对外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判定为有电压切换回路。

19、进一步的,所述判断该无电压切换回路的细分类型,包括:

20、基于端子片接线端子a,查找经过端子片接线端子a的所有电压全回路连接关系,对每一条电压全回路连接关系,从端子片接线端子a,顺着极性端到非极性端的连接方向查找模型,判断在端子片接线端子a与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模型之间的模型连接情况;

21、对于端子片接线端子a与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模型之间存在一个空开接线端子模型,且空开接线端子模型与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模型之间存在另外一个端子片接线端子模型连接的情况,判定该无电压切换回路的细分类型为无电压切换回路-空开后有端子;

22、对于端子片接线端子a与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模型之间存在一个空开接线端子模型,但是空开接线端子模型与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模型之间不存在另外一个端子片接线端子模型连接的情况,判定该无电压切换回路的细分类型为无电压切换回路-无空开或无端子;

23、对于端子片接线端子a与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模型之间不存在空开接线端子模型连接的情况,判定该无电压切换回路的细分类型为无电压切换回路-无空开或无端子。

24、进一步的,所述判断该有电压切换回路的细分类型,包括:

25、基于端子片接线端子a,查找经过端子片接线端子a的所有电压全回路连接关系,对每一条电压全回路连接关系,顺着极性端到非极性端的连接方向,判断端子片接线端子a与二次装置板卡内电压切换节点模型的先后关系;

26、对于端子片接线端子a在二次装置板卡内电压切换节点模型之后的有电压切换回路,判定该有电压切换回路的细分类型为有电压切换回路-切换后电压输出;

27、对于端子片接线端子a在二次装置板卡内电压切换节点模型之前的有电压切换回路,判定该有电压切换回路的细分类型为对于有电压切换回路-电压切换前回路;

28、基于端子片接线端子a,顺着极性端到非极性端的连接方向,在工作屏柜内,查找二次装置板卡内电压切换节点模型与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模型之间的模型连接情况;

29、对于二次装置板卡内电压切换节点模型与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模型之间存在一个空开接线端子模型,且空开接线端子模型与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模型之间存在另外一个端子片接线端子模型连接的情况,判定该电压回路的细分类型为有电压切换回路-切换后空开有端子;

30、对于二次装置板卡内电压切换节点模型与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模型之间存在一个空开接线端子模型,但是空开接线端子模型与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模型之间不存在另外一个端子片接线端子模型连接的情况,判定该电压回路的细分类型为有电压切换回路-切换后无空开或无端子;

31、对于二次装置板卡内电压切换节点模型与二次装置板卡接线端子模型之间不存在空开接线端子模型连接的情况,判定该电压回路的细分类型为有电压切换回路-切换后无空开或无端子。

32、进一步的,所述自动生成安全措施,包括:对于无电压切换回路-空开后有端子的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安全措施第一步是拉开空开,第二步是打开空开后端子的端子连接片,第三步是密封空开前端子;

33、对于无电压切换回路-无空开或无端子的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安全措施第一步是打开空开前端子的端子连接片,第二步是密封空开前端子的非工作侧端子;

34、对于有电压切换回路-切换后电压输出的电压回路连接关系,不做安全措施;

35、对于有电压切换回路-电压切换前回路的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安全措施第一步是打开端子的端子连接片,第二步是密封端子的非工作侧端子;

36、对于有电压切换回路-切换后空开有端子的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安全措施第一步是拉开空开,第二步是打开空开后端子的端子连接片,第三步是密封空开前端子;

37、对于有电压切换回路-切换后无空开或无端子的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安全措施第一步是打开空开前端子的端子连接片,第二步是密封空开前端子的非工作侧端子。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回路模型线缆连接状态的变电站二次交流电压回路安全措施自动生成方法,包括:通过解析逻辑模型文件,识别变电站二次回路模型与电压回路连接关系。根据现场工作,区分工作屏柜与非工作屏柜,分析两者间电压回路连接,确定工作屏柜的对外电压回路。依据电压回路连接关系判断回路连接细分类型,对每种电压回路细分类型自动匹配不同的安措执行查找逻辑,最后自动生成对应的安全措施。该专利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精确区分电压回路细分回路类型,全自动匹配相应的安全措施,提高变电站二次交流电压回路的安全性和操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错误和风险,确保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