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线的内端、电极板(6)、变压器(3)、分压电容器(5)和电子线路板(7)均灌封于灌封胶填充结构(11)内。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缆接头的高电压取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能电容(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取能电容(2)由上至下装在中部套管(4-3)内,且相邻两个取能电容(2)之间均垫装有导电垫片(19),多个所述取能电容(2)通过导电垫片(19)进行串接;多个所述取能电容(2)中位于最上部的取能电容(2)为顶部电容,所述顶部电容上部设置有导电板(17),所述导电板(17)卡装在中部套管(4-3)的内侧顶部,所述上部套管(4-1)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13),所述第二接线端子(13)安装在导电板(17)上,所述导电板(17)与导电线(18)之间通过第二接线端子(13)进行连接;多个所述取能电容(2)中位于最下部的取能电容(2)为底部电容,所述底部电容的底端支撑于电极板(6)上且其与电极板(6)上表面接触; 所述电子线路板(7)与电极板(6)之间通过多个固定螺柱(I)和一个导电螺柱(13)进行连接,所述导电螺柱(13)与多个所述固定螺柱(I)均与下部套管(4-2)呈平行布设,所述防雷保护模块(9)和分压电容器(5)均通过导电螺柱(13)和电极板(6)与所述高压电容器连接。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电缆接头的高电压取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测量电路(8)包括电压采样电容器(8-1)和与电压采样电容器(8-1)连接的电阻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容器(5)的两个接线端分别与变压器(3)的一次侧线圈的两个接线端连接,所述分压电容器(5)的一端经取能电容(2)后与所述供配电线路连接且其另一端经电压采样电容器(8-1)后接地; 所述分压电容器(5)为变压器(3)的补偿电容器,且变压器(3)为分压电容器(5)的补偿变压器。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电缆接头的高电压取能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设在绝缘外套管(4)底部的密封圈(15),所述绝缘外套管(4)的底部开有供密封圈(15)安装的环形凹槽;所述绝缘外套管(4)的底部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分别供连接螺栓(14)安装的螺栓安装孔,多个所述螺栓安装孔均位于所述密封圈(15)内侧。7.—种对如权利要求4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进行装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接线套安装:在所述电缆接头的外壳上安装接线套(20); 步骤二、绝缘外套管安装:先在绝缘外套管(4)的上部套管(4-1)内安装导电线(18),并在导电线(18)上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21);再将第一接线端子(21)和内装导电线(18)的上部套管(4-1)上端由下至上插入步骤一中所述接线套(20)内,并使第一接线端子(21)与所述电缆接头连接; 步骤三、高压电容器安装:由下至上将所述高压电容器中的多个所述取能电容(2),逐一装入绝缘外套管(4)的中部套管(4-3)内,并在相邻两个所述取能电容(2)之间均垫装一个导电垫片(19); 步骤四、电极板安装:待多个所述取能电容(2)均装入中部套管(4-3)内后,将电极板(6)装入下部套管(4-2)内,并上推电极板(6),使所述底部电容与电极板(6)之间以及所述顶部电容与导电板(17)之间均紧密接触; 步骤五、变压器接线及安装:通过电缆将电子线路板(7)上所布设分压电容器(5)的两个接线端分别与变压器(3)的一次侧线圈两端连接,再由下至上将变压器(3)装入下部套管(4-2)内,并通过电极板(6)将变压器(3)的一次侧线圈与所述高压电容器连接; 所述电子线路板(7)为预先加工完成的电路板,所述电子线路板(7)上分压电容器(5)的两个接线端分别与防雷保护模块(9)和电压测量电路(8)连接,且防雷保护模块(9)与电压测量电路(8)连接; 步骤六、电子线路板安装:待变压器(3)安装完成后,由下至上将电子线路板(7)装入下部套管(4-2)内,并使变压器(3)支撑于电极板(6)与电子线路板(7)之间; 步骤七、引线及灌封:将位于电子线路板(7)下方的所述电源输出线和所述电压测量输出线均向下引出至下部套管(4-2)外侧,再采用所述灌封胶对下部套管(4-2)内部进行灌封并形成灌封胶填充结构(11),使所述电源输出线与所述电压测量输出线的内端、所述高压电容器、电极板(6)、变压器(3)、分压电容器(5)和电子线路板(7)均灌封于灌封胶填充结构(11)内。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电压测量电路(8)包括电压米样电容器(8-1)和与电压米样电容器(8-1)连接的电阻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容器(5)的两个接线端分别与变压器(3)的一次侧线圈的两个接线端连接,所述分压电容器(5)的一端经取能电容(2)后与所述供配电线路连接且其另一端经电压采样电容器(8-1)后接地; 所述电源输出线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电源输出线分别与AC/DC电源模块(10)的两个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测量输出线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电压测量输出线分别与电压测量电路(8)的两个所述输出端连接;两根所述电源输出线和两根所述电压测量输出线均套装在一根电缆护套管(12)内,所述电缆护套管(12)上端灌封于灌封胶填充结构(11)内; 步骤四中所述电极板(6)底部设置有对变压器(3)上部进行限位的环形限位件(16),所述变压器(3)上部卡装在环形限位件(16)内,所述变压器(3)底部支顶在电子线路板(7)上;所述电子线路板(7)与电极板(6)之间通过多个固定螺柱(I)和一个导电螺柱(13)进行连接,所述导电螺柱(13)与多个所述固定螺柱(I)均与下部套管(4-2)呈平行布设,所述防雷保护模块(9)和分压电容器(5)均通过导电螺柱(13)和电极板(6)与所述高压电容器连接; 步骤四中将电极板(6)装入下部套管(4-2)的内侧上部之前,先在电极板(6)底部安装环形限位件(16); 步骤六中由下至上将电子线路板(7)装入下部套管(4-2)内后,还需通过导电螺柱(13)和多个所述固定螺柱(I)将电子线路板(7)与电极板(6)进行连接。9.一种对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进行安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安装方式确定:对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的安装方式进行确定; 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的安装方式为对接式安装或固定式安装; 步骤B、安装:根据步骤A中所确定的安装方式,对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进行安装; 当步骤A中所确定的安装方式为对接式安装时,过程如下: 步骤B11、取能电源上杆安装:将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安装在用于支撑所述供配电线路的杆塔上部; 步骤B12、取电电缆布设:在步骤Bll中所述杆塔的上方布设连接电缆,并将所述连接电缆的上端与所述供配电线路进行连接,所述连接电缆为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的取电电缆; 步骤B13、线路连接:将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的所述电源输出线与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同时将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的所述电缆接头与步骤B12中所述连接电缆的下端连接; 当步骤A中所确定的安装方式为固定式安装时,过程如下: 步骤B21、用电侧安装:将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固定安装在用电设备的机壳上,并将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的所述电源输出线与所述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步骤B22、取能电源与用电设备杆上安装:先在用于支撑所述供配电线路的杆塔上部安装支架,再将步骤B21中所述用电设备及安装在其上的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均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步骤B23、取电电缆布设:在步骤B22中所述杆塔的上方布设连接电缆,并将所述连接电缆的上端与所述供配电线路进行连接,所述连接电缆为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的取电电缆; 步骤B24、线路连接:将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的的所述电缆接头与步骤B23中所述连接电缆的下端连接。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进行安装方式确定时,根据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供电的用电设备的维修频率、维修难易程度和移动难易程度,对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的安装方式进行确定:当所述用电设备的维修频率低、维修容易且移动简便时,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的安装方式为固定式安装;否则,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的安装方式为对接式安装; 步骤Bll中将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安装在用于支撑所述供配电线路的杆塔上部时,将所述高电压取能电源安装在所述杆塔上部的横担头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缆接头的高电压取能电源及其装配和安装方法,该取能电源包括电缆接头、接线套、电子线路板、绝缘外套管、与供配电线路连接且装于绝缘外套管内的高压电容器、与高压电容器连接的变压器和与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并接的分压电容器,变压器、分压电容器和电子线路板均位于绝缘外套管的内侧底部;该取能电源的装配方法包括步骤:一、接线套安装;二、绝缘外套管安装;三、高压电容器安装;四、电极板安装;五、变压器接线及安装;六、电子线路板安装;七、引线及灌封;该取能电源的安装方法包括步骤:A、安装方式确定;B、安装。本发明安装紧凑且性能稳定可靠、使用效果好,装配过程简单,能简便、快速完成安装,使用寿命长。
【IPC分类】H02M1/00, H02J3/02, H02M7/02, H02H9/04
【公开号】CN105703636
【申请号】CN201610190787
【发明人】尹之仁, 汤怀收, 甘兴林, 邓显军, 高明科, 刘佳
【申请人】西安兴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