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第二端口 B端通过堵头相连;
[0080]所述堵头如图7所示,包括一个悬空的端口(G端)及相连的两个端口(R端和B
端)Ο
[0081]其中,所述悬空的端口与第一个子模块100的第一端口 G端相连,所述相连的两个端口分别与第一个子模块100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相连;
[0082]或者,所述悬空的端口与第Ν个子模块100的第二端口 G端相连,所述相连的两个端口分别与第Ν个子模块100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 Β端相连。
[0083]所述堵头的R端和Β端在所述堵头内部相连,以使所述堵头与子模块100相连之后,能够使第一个子模块100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或者第Ν个子模块100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 Β端实现短接。
[0084]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所述堵头的三个个端口可做成兼容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结构,以同时适用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连接。其具体的实现形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与子模块的相应端口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子模块100相应端口的短接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85]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有防呆标志。
[0086]优选的,各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设置有与所述接线端子相应的防
[0087]由于每个所述子模块的输出相位需要控制,因此每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R端及第二端口 R端和相邻的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及第二端口 R端之间具有固定的连接顺序,需要在电路布线和接线上进行防反处理。
[0088]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有防呆标志,可以用不同的形状或者颜色对各个端口加以区分,或者采用其它防呆形式形成公母配对口 ;相应的每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G端及Β端,和第二端口 R端、G端及Β端,也进行相对应的防呆设计。例如,所述第一插头可以为公插头,所述第二插头可以为母插头;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口为公口,所述第二端口为母口,其具体的选用可以视其应用环境而定,此处不做限定。
[0089]由此各所述子模块包含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各一个,各所述子模块间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方式唯一,进而保证各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均按期望的相位进行叠加。
[009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级联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N个子模块,每个所述子模块包括与直流源相连接的逆变模块;N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 每个所述子模块中,所述逆变模块的X端作为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所述逆变模块的Y端作为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B端与第二端口 B端相连; 第η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n-Ι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相连,第η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Β端与第n-Ι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Β端相连;η为大于1小于等于Ν的正整数; 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相连,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 Β端分别作为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电网或者负载的两端相连;或者,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分别作为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网或者负载的两端相连,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 Β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联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模块中,所述逆变模块还包括分别作为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G端和第二端口 G端的GND端;第η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G端与第n-Ι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G端相连;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G端悬空,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G端接地;或者,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G端悬空,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G端接地;η为大于1小于等于Ν的正整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联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Ν个所述子模块通过接线端子依次串联;其中: 所述接线端子包括Ν对插头,每对插头包括一个第一插头和一个第二插头; 每个第一插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相连的R端,及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Β端相连的Β端; 每个第二插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相连的R端,及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Β端相连的Β端; 每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Β端与第二插头Β端相连,第η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R端与第n-Ι对插头中的第二插头R端相连,第η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Β端与第η_1对插头中的第二插头B端相连;n为大于1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级联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子模块通过接线端子依次串联;其中: 所述接线端子包括N对插头,每对插头包括一个第一插头和一个第二插头; 每个第一插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相连的R端,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G端相连的G端,及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B端相连的B端; 每个第二插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相连的R端,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G端相连的G端,及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B端相连的B端; 每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B端与第二插头B端相连,第一插头G端与第二插头G端相连;第η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R端与第n-Ι对插头中的第二插头R端相连,第η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Β端与第n-Ι对插头中的第二插头Β端相连,第η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G端与第η_1对插头中的第二插头G端相连;n为大于1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级联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有防呆标ν.、ι、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级联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设置有与所述接线端子相应的防呆标志。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级联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均设置于所述子模块中的所述逆变模块中。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级联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均设置于所述子模块中的所述逆变模块外部。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级联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或者,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 Β端通过堵头相连;所述堵头包括相连的两个端口。10.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级联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或者,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 Β端通过堵头相连; 所述堵头包括一个悬空的端口及相连的两个端口; 其中,所述悬空的端口与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G端相连,所述相连的两个端口分别与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相连;或者,所述悬空的端口与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G端相连,所述相连的两个端口分别与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 Β端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级联式逆变器,第n个子模块的第一端口R端与第n-1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R端相连,第n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B端与第n-1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B端相连,实现N个子模块依次串联;且由第N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R端与第二端口B端或者由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R端与第一端口B端分别作为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电网或者负载的两端相连,未连电网或负载的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R端与第一端口B端或者第N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R端与第二端口B端则直接相连以形成回路,使得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功率出线均由内部引出,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外部不存在走线,进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回路面积大的问题。
【IPC分类】H02M7/00, H02M7/44
【公开号】CN204993088
【申请号】CN201520803817
【发明人】肖永利, 刘宝其, 薛丽英, 姜安营
【申请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