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1332阅读:8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蔽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进步的不断进步,电力方面的发展也随之快速的崛起。电子设备辐射和泄露的电磁波不仅严重干扰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导致设备功能紊乱,传输错误,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危害非常大。因此降低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已经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屏蔽环。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种屏蔽环,尺寸和样式均不同。但是对于结构较长的产品进行屏蔽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产品在安装到屏蔽环中也是一大难题,造成人工劳动量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屏蔽环,使其更具有电子工业中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不方便、操作繁琐、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屏蔽环,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拼合成圆管状屏蔽环,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矩形截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屏蔽环轴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环形侧壁上铰接有与所述屏蔽环外侧壁相匹配的卡箍,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块,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环形侧壁上设置有通过锁紧组件连接所述卡箍的第一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面内凹形成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面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相适配的定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凹槽和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卡箍对称设置在所述屏蔽环直径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环形截面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凹槽的第二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匹配的第三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组件为螺钉。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合使用,将需要屏蔽的产品包裹在其内部,实现对产品的屏蔽作用,操作简单,安装灵活;

2、通过设置有定位凹槽和定位块,实现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通过设置有凹槽和凸块,实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进一步锁紧,同时保证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尽可能的无间隙,提高屏蔽效果;

4、通过设置有卡箍,实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进一步锁紧,保证屏蔽环的结构稳定性;

5、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安装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第一连接部;2、第二连接部;11、凹槽;12、卡箍;13、定位凹槽;14、第二定位孔;21、凸块;22、第一定位孔;23、定位块;24、第三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屏蔽环,包括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所述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拼合成圆管状屏蔽环。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通过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配合使用,将需要屏蔽的产品包裹在其内部,实现对产品的屏蔽作用,操作简单,安装灵活。

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矩形截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沿所述屏蔽环轴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环形侧壁上铰接有与所述屏蔽环外侧壁相匹配的卡箍12,所述卡箍12对称设置在所述屏蔽环直径的两端。通过设置有卡箍12,实现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进一步锁紧,保证屏蔽环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两端面内凹形成有定位凹槽13,所述第二连接部2的两端面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13相适配的定位块23。通过设置有定位凹槽13和定位块23,实现对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的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所述定位凹槽13和所述定位块23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环形截面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凹槽11的第二定位孔14。

所述第二连接部2的环形侧壁上设置有通过锁紧组件连接所述卡箍12的第一定位孔22,所述锁紧组件为螺钉。所述第二连接部2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11相适配的凸块21,所述凸块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4相匹配的第三定位孔24。所述第一定位孔22、第二定位孔14和第三定位孔24设置有内螺纹。通过设置有凹槽11和凸块21,实现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进一步锁紧,同时保证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之间尽可能的无间隙,提高屏蔽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