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功放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前置放大的低失真度音频功率放大器。
背景技术: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声音源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然后输出驱动扬声器发声,其以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然而目前的音频功率放大器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其输出的声音容易失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听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音频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声音容易失真缺陷,提供一种可前置放大的低失真度音频功率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前置放大的低失真度音频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处理芯片U,放大器P,放大器P1,负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正极作为音频信号输入端的电容C2,串接在电容C2的正极和放大器P的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正极经电阻R3后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3,与电容C3相并联的电阻R4,负极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接18V电压、另一端经电阻R6后接地的电阻R5,串接在放大器P1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7,正极经电阻R8后与放大器P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10和电位器R9后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5,负极经电阻R12后与处理芯片U的-IN管脚相连接、正极与电位器R9的控制端相连接的电容C6,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1,正极经电阻R13后与处理芯片U的+IN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7,串接在处理芯片U的GND管脚和电容C7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14,正极与处理芯片U的BYPASS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0,N极与处理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P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16后与处理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11,正极与处理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负极经扬声器B后接地的电容C12,正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7后与电容C1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3,N极经电阻R15后与处理芯片U的VS管脚相连接、P极与处理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9,以及正极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8组成;所述二极管D1的N极接18V电压;所述电阻R9和电阻R10的连接点接地;所述放大器P的输出端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接地。
所述处理芯片U为LM384集成芯片。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输入和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滞后补偿,使音频信号的相位同步,避免因音频信号相位不同步而出现失真现象,从而提高人们的听觉效果。
(2)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音频信号进行前置放大,从而可以避免因输入音频信号过低,而功率放大器功率输出不足,使输出信号严重过载失真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音频信号中的干扰信号进行过滤,排除干扰信号的影响,使扬声器输出的声音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处理芯片U,放大器P,放大器P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位器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扬声器B,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组成。
连接时,电容C2的负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正极作为音频信号输入端。电阻R1串接在电容C2的正极和放大器P的输出端之间。电容C1的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C3的正极经电阻R3后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电阻R4与电容C3相并联。电容C4的负极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电阻R5的一端接18V电压,另一端经电阻R6后接地。电阻R7串接在放大器P1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电容C5的正极经电阻R8后与放大器P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10和电位器R9后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6的负极经电阻R12后与处理芯片U的-IN管脚相连接,正极与电位器R9的控制端相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正极经电阻R13后与处理芯片U的+IN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电阻R14串接在处理芯片U的GND管脚和电容C7的负极之间。电容C10的正极与处理芯片U的BYPASS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N极与处理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P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11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16后与处理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电容C12的正极与处理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负极经扬声器B后接地。
同时,电容C13的正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7后与电容C12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1的N极经电阻R15后与处理芯片U的VS管脚相连接,P极与处理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电容C9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电容C8的正极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N极接18V电压。放大器P的输出端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9和电阻R10的连接点接地。
其中,放大器P、电容C2、电阻R1、电阻R3以及电容C3共同构成一个滤波频率为10MHZ的滤波器,当音频信号输入到该滤波器时,滤波器将音频信号中的高频干扰噪声进行过滤,从而排除干扰噪声的影响,使扬声器输出的声音更加清晰。该放大器P的型号为OPA603,电阻R1的阻值为1MΩ,电阻R2-R4的阻值均为11KΩ,电容C2的容值为0.1μF,电容C1的容值为1μF,电容C3的容值则为0.05μF。
音频信号经电容C4后输入到放大器P1,由放大器P1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分别经电位器R9、电容C6以及电阻R12后输入到处理芯片U。音频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后,可以避免因输入音频信号过低,而功率放大器功率输出不足,使输出信号严重过载失真的现象。该电阻R5和电阻R6起分压作用,电阻R5和电阻R6的阻值均为50KΩ;电阻R7为反馈电阻,其阻值为20KΩ;电阻R8和电阻R10的阻值均为2.4KΩ;当调节电位器R9时可以调节音频信号的放大倍数,该电位器R9的最大阻值为2.2KΩ。电容C4的容值为1μF,电容C5的容值则为4.7μF。放大器P1则为TLC4502型放大器。
其中,电阻R13和电容C7构成输入滞后补偿链路,其可以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滞后补偿。电阻R16和电容C11则构成输出滞后补偿链路,其可以对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滞后补偿。通过对音频信号输入滞后补偿和输出滞后补偿可以使输入的音频信号的相位与输出的音频信号的相位相同,避免音频信号出现失真现象。该电阻R13的阻值为3.3KΩ,电容C7的容值为4.7μF,电阻R16的阻值为1Ω,电容C11的容值则为0.1μF。
音频信号经电容C6和电阻R12后输入到处理芯片U,由处理芯片U对音频信号的功率进行放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从处理芯片U的OUT管脚输出,从而驱动扬声器B发声。该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起钳制输出的作用,使音频信号的振幅不致于过大,从而起到保护扬声器B的作用。
该处理芯片U为LM384集成芯片,电容C6和电容C8以及电容C12的容值均为0.1μF。电容C9的容值为100μF,电容C10和电容C13的容值均为10μF。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型号均为1N4001,电阻R1的阻值为100KΩ,电阻R12的阻值为5KΩ,电阻R14和电阻R15以及电阻R17的阻值均为10KΩ。
本实用新型可以音频信号中的干扰信号进行过滤;并对输入和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滞后补偿,使音频信号的相位同步,避免因音频信号相位不同步而出现失真现象;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音频信号进行前置放大,从而可以避免因输入音频信号过低,而功率放大器功率输出不足,使输出信号严重过载失真的现象,从而提高人们的听觉效果。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