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661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开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是一种用于对电路进行通断控制的部件。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有许多家用电器和照明灯具采用了智能开关来进行电路的通断控制。智能开关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式开关而言具有功能种类多、安全性能高、且式样美观等优点。智能开关通常利用控制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的组合来实现对电路的智能开关控制。然而,对于智能开关而言,如何对智能开关的工作电源进行有效地管理是一个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以便于对智能开关的工作电源进行有效地管理。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关。所述开关包括:输入端,被配置用于连接到市电的火线或零线;输出端,被配置用于连接到负载;半导体开关元件,连接在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并且在导通状态和关断状态之间可切换,以将所述开关置于关状态或开状态;关供电模块,经过所述输入端连接到所述市电,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开关处于关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市电提供所述开关的工作电源;以及开供电模块,连接到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开关处于开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市电提供所述工作电源。

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实现诸多有益技术效果。例如,通过在开关处于关状态和开状态的情况下分别采用关供电模块和开供电模块来提供工作电源,能够实现对开关的工作电源的有效管理。在开关处于关状态的情况下,开关内部的工作电源由关供电模块提供,而不会有电力走过负载以保持负载关闭;在开关处于开状态的情况下,开关内部的工作电源由开供电模块提供,走过开供电模块的电力同时经过输出端达到负载,起到了启动负载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关供电模块包括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在所述输入端接收所述市电的整个周期中工作,且当所述开关处于关状态时,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一直处于关断状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开关处于关状态时采用开关电源来提供工作电源。以此方式,能够减小开关处于关状态时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供电模块包括切相电源,所述切相电源在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接收所述市电的每周期中的一部分而获得能量直至达到预定能量,其中所述周期中的一部分包括所述市电输入的过零点附近,且当所述开关处于开状态时,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在所述周期中的一部分处于关断状态,并在所述周期中的一部分以外所述切相电源获得所述预定能量后处于导通状态以将所述负载连接到所述输入端。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开关处于开状态时采用切相电源来提供工作电源。以此方式,能够减小开关处于开状态时的功耗,且保证工作电源能够得到充足的能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还包括:控制电路,连接到所述关供电模块和所述开供电模块并且接收所述工作电源;受控开关元件,连接在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开供电模块之间以在所述市电的每周期的一部分中向所述开供电模块提供从所述输入端接收的市电输入,所述受控开关元件还连接到所述关供电模块;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当所述开关处于开状态时,控制所述受控开关元件持续工作;当所述开关处于关状态时,控制所述受控开关元件断开。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受控开关元件来控制输入端与开供电模块之间的通断。以此方式,能够实现对开关的开供电模块的工作电源的有效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经过电压阈值元件连接到所述开供电模块,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用于将所述开关从关状态切换至开状态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受控开关元件工作;所述开供电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受控开关元件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受控开关元件接收所述市电输入以进行充电;所述阈值元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开供电模块被充电到预定能量的情况下导通,并且接通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且,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优选地与所述受控开关元件并联连接。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电压阈值元件来控制半导体开关元件的通断。以此方式,能够自动地在开供电模块获得足够能量后用半导体开关元件旁路开供电模块的供电,避免开供电模块的多余能耗,实现对开关的开供电模块的工作电源的高能效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与所述受控开关元件和所述关供电模块串联,且被配置为由所述控制电路控制导通以接通所述受控开关元件,所述控制电路在上电时的启动时间中使得所述第一三极管导通,且所述开关还包括:延时电路,连接在所述关供电模块与所述受控开关元件之间,所述延时电路的时延时间大于所述控制电路在上电时的所述启动时间,且所述受控开关元件包括光耦合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在上电时采用延时电路来延迟对开供电模块进行充电。以此方式,能够防止在上电瞬时给受控开关元件提供电力,并进而防止触发开供电模块而产生更大浪涌,从而能够避免损坏受控开关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时电路包括:RC电路,具有一定时间常数,该时间常数大于所述控制电路在上电时的所述启动时间;第二三极管,连接到所述RC电路,用于在所述RC电路充电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所述关供电模块与所述受控开关元件导通。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能够采用RC电路和三极管的组合来延迟对开供电模块进行充电。以此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受控开关元件得到电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还包括:电压调节器,连接到所述关供电模块和所述开供电模块并且被配置为调整所述工作电源的电压。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能够采用调节器来对工作电源的电压进行调整。以此方式,能够得到期望的工作电源电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包括开关型晶闸管。使用开关型晶闸管作为半导体开关元件具有功耗小、易于控制、无噪声、寿命长等多种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还包括:负载检测电路,用于在所述开关处于开状态时,检测负载是否开路或负载是否未连接,并在负载开路或负载未连接时将该负载所在线路的所述开供电模块去使能。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能够检测负载是否开路或者未连接。以此方式,能够在检测到负载开路或未连接的情况下将本线路的开供电模块去使能,避免由于该开供电模块的异常供电而造成整个开关的失电。优选地,开关能够将开关的能量获得切换至其他正常的电源,例如切换至关供电模块,或者在本开关包括多线路的情况下切换至负载已接的线路的开供电模块,其中每条线路分别由不同的半导体开关元件与不同的开供电模块组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载检测电路连接到所述开供电模块的输入端,且用于:当所述开供电模块的输入端具有高于一定阈值的电压时,判断所述负载未开路或负载连接;当所述开供电模块的输入端不具有高于一定阈值的电压时,判断所述负载开路或负载未连接。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由于开供电模块在其取电时是与负载串联,如果负载开路或者未连接那么开供电模块也得不到电力,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测负载开路或者未连接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还包括:检测电路,连接到所述开供电模块并且被配置为检测在所述市电输入的每个周期中所述开供电模块何时获得阈值能量;分析电路,被配置为分析所述开供电模块获得所述阈值能量的时间在所述市电输入的每个周期中是否相同;以及功耗调节电路,被配置为当所述开供电模块获得所述阈值能量的时间在所述市电输入的每个周期中不相同时,增加所述开供电模块的功耗,使所述切相电源在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接收所述市电的每周期中的整个周期内达不到所述预定能量,且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在所述周期中的整个周期内处于关断状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在市电输入的每个周期中开供电模块何时获得阈值能量动态地调节开供电模块的功耗,使得半导体开关元件在输入端和输出端接收市电的每周期中的整个周期内不能导通,统一了各个周期中半导体开关均关闭且负载的电力均走过开供电模块,使得负载得到的电力在各个周期中是一致的,避免了由于半导体开关元件在各个周期中不一样的操作而导致负载闪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耗调节电路包括:功耗元件;脉宽调制开关,与所述功耗元件串联连接,并且所述功耗元件和所述脉宽调制开关与所述开供电模块并联连接;以及脉宽调制控制电路,连接到所述脉宽调制开关,并且被配置为利用高频脉宽调制信号驱动所述脉宽调制开关,以获得相应的等效功耗值,使所述切相电源在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接收所述市电的每周期中的整个周期内达不到所述预定能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能够动态地调节开供电模块的功耗,使得切相电源在输入端和输出端接收市电的每周期中的整个周期内达不到预定能量。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优点将参照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被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开关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关供电模块的示例实现;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关供电模块的另一示例实现;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开供电模块的示例实现;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开关的示例实现;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延时电路的示例实现;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开关的另一示例实现;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负载检测电路的示例实现;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开关中的检测电路、分析电路和功耗调节电路的示例实现。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说明。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仅仅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实现本公开,而并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在可行情况下可以在图中使用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从下面的描述中,本文中所说明的结构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可以被采用而不脱离通过本文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9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开关的工作原理。首先参考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开关100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总体上,在此描述的开关100包括输入端L1、输出端L0、半导体开关元件U2、关供电模块1和开供电模块2。输入端L1可用于连接到市电的火线或零线。输出端L0可用于连接到负载。半导体开关元件U2连接在输入端L1与输出端L0之间并且在导通状态和关断状态之间可切换,以将开关100置于开状态或关状态。关供电模块1经过输入端L1连接到市电,且还连接(未示出)到市电与L1端的相对的另一端,即关供电模块直接连接到市电。并且在开关100处于关状态的情况下从市电提供开关100的工作电源。开供电模块2连接到输入端L1和输出端L0,并且在开关100处于开状态的情况下从市电提供工作电源。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开关元件U2可以包括开关型晶闸管(TRIAC)。

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实现诸多有益技术效果。例如,通过在开关100处于关状态和开状态的情况下分别采用关供电模块1和开供电模块2来提供工作电源,能够实现对开关100的工作电源的有效管理。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100还包括控制电路(MCU)3和受控开关元件U1。MCU 3可以是该开关100的控制器,其能够进一步连接至无线通信接口等等,以获得来自外部的开或关的指令。MCU 3连接到关供电模块1和开供电模块2并且接收工作电源,该工作电源同时也能够为前述无线通信接口提供电力。受控开关元件U1连接在输入端L1与开供电模块2之间以在市电的每周期的一部分中向开供电模块2提供从输入端L1接收的市电输入。特别地,如图所示,受控开关元件U1可以包括光耦合器,那么在光耦合器左侧的发光二极管被MCU 3控制发光时(通过MCU 3导通三极管Q1),则光耦合器右侧的光电二极管也导通,电力从输出端L1,流经U1右侧的光电二极管而到达开供电模块2。受控开关元件U1还连接到关供电模块1已获得初始电力来启动开供电模块2。当开关100处于开状态时,MCU 3控制受控开关元件U1持续工作。当开关100处于关状态时,MCU 3控制受控开关元件U1断开。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受控开关元件U1来控制输入端L1与开供电模块2之间的通断。以此方式,能够实现对开关100的开供电模块的工作电源2的有效管理。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开关元件U2的控制端经过电压阈值元件Z1、Z2连接到开供电模块2。MCU 3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用于将开关100从关状态切换至开状态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受控开关元件U1工作。开供电模块2被配置为在受控开关元件U1工作的情况下通过受控开关元件U1接收市电输入以进行充电。阈值元件Z1、Z2被配置为在开供电模块2被充电到预定能量的情况下导通,并且接通半导体开关元件U2,半导体开关元件U2接通后将旁路受控开关元件U1右侧的光电二极管,即禁止来自输入端L1的电力流到开供电模块2,直至半导体开关元件U2在市电电压过零处自动断开。在市电电压过零处,下一周期开始,来自输入端L1的市电又开始流过受控开关元件U1右侧的光电二极管至开供电模块2,直至将开供电模块2充电至预定能量,以此重复。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电压阈值元件Z1、Z2来控制半导体开关元件U2的通断。以此方式,能够实现对开关100的开供电模块的工作电源的有效管理。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MCU 3连接到第一三极管Q1的控制端子。第一三极管Q1与受控开关元件U1和关供电模块1串联连接。第一三极管Q1由MCU 3控制导通以接通受控开关元件U1。在使用某些MCU的情况下,MCU 3在上电时的启动时间中会使得第一三极管Q1导通,下文中将描述这一特性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供电模块1包括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在输入端L1接收市电的整个周期中工作。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关供电模块1的示例实现。图2中所示的关供电模块1的工作原理如下。整个系统是工作在断续模式下的反激(flyback)电路。直接来自于输入端L1和另一市电端的市电电压经过整流桥BD1和平滑电容器C4,通过电阻器R11,R12,R13给电容器C5充电。当电容器C5的电压达到三极管T4的开启电平后,T4开始导通,变压器原边绕组T1_1充电。同时绕组T1_2感应电压通过C5,R13提供电流继续维持T4导通。当电容器C5的电压接近绕组T1_2的感应电压后,三极管T4由导通态切换为截止态。副边绕组T1_3放电到负载端,同时绕组T1_2通过二极管D13给电容器C6反向充电。之后高压侧再次通过电阻器R11、R12、R13给电容器C5充电,开始下一个循环。光耦U4为过压保护,当负载侧电压超过额定值后,光耦U4导通,三极管T4将被电容器C6强制关断。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电阻器R11和R12的阻值很大,通常在10M,这样系统的工作频率将会很低。从电源侧获取的平均电流也会很小,整个取电系统呈现高阻态。

当开关100处于关状态时,半导体开关元件U2一直处于关断状态。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关供电模块1的另一示例实现,该实现与图2所示的实现的区别在于是使用IC来控制。图3中所示的关供电模块1的工作原理如下。整个系统是反激电路。芯片U1具有无负载低功耗模式,如LNK574DG。无负载情况下功耗可以低至5mW以下。芯片U1具有内置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MOSFET)。芯片U1的引脚4为内置MOSFET的漏极,该内置MOSFET的源极是S即引脚5、6、7、8,它们都连接到地,其功能类似于前述示例中的T4。芯片U1的引脚2为反馈端,它从变压器的4-5端获得变压器10-6端(即输出端)的电压,并以此控制IC的D端和地之间的内置MOSFET的开通与关断。芯片U1工作在恒压模式下,在轻载模式下,引脚2的内部参考电平约为1.37V。MOSFET每个开启周期前将会检测引脚2的电平,当电压高于1.37V时,MOSFET将会持续关闭,从而维持恒压模式。芯片U1的引脚1具有多个功能,例如过压保护和欠压保护等。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开供电模块2的示例实现,该图在某些电路处与图1上类似。图4中所示的开供电模块2的工作原理如下。开供电模块2可以由切相电路实现,由于电路只切很小的相位,所以绝大部分时间内,电源模块都处于短路状态。因此,相对于负载来说,阻抗非常低。系统处于开状态时,控制端使光耦U3持续导通,输入端L的电压达到端子4。当L和N两端电压低于稳压管D1和D2的开启电压时,半导体开关元件T3不导通,电流将通过L、U3、DB2、DC2(及平滑电容器C9、C15)、负载、N,以给负载侧灯或灯具供电且同时获得DC2上工作电源。即DB2后侧的电容C15被充电储能,作为电源给后面的模块提供能量。当C9和C15上的电压升高,使得端子4处的电压超过稳压管D1和D2的开启电压后,半导体开关元件T3将会导通,同时将T3两端电压拉低,所有的能量都会流向T3,不再会有能量经过U3达到DB2、C9、C15、DC2(即开供电模块)。若负载为阻性负载,此电路相当于每个220V/50Hz的AC电源的半周期内都会切一个很小的电压,用来给开供电模块提供电源;之后电压不再被切走。

如图4所示,根据其原理,开供电模块2包括切相电源,切相电源在输入端和输出端接收市电的每周期中的一部分而获得能量直至达到预定能量。每周期中的一部分包括市电输入的过零点附近。当开关100处于开状态时,半导体开关元件T3在每周期中的一部分处于关断状态,能量是经过开供电模块和负载,并在每周期中的一部分以外切相电源获得预定能量后处于导通状态以将负载Load直接连接到输入端L而不再经过开供电模块。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开关100的示例实现。图5中所示的开关100与图1中所示的开关100的区别在于图5中所示的开关100还包括延时电路4。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图5中所示的开关100与图1中所示的开关100之间的区别,而对于它们相同的部分将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延时电路4连接在关供电模块1与受控开关元件U1之间。延时电路4的时延时间大于MCU 3在上电时的启动时间。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在上电时采用延时电路4来延迟对开供电模块2进行充电。以此方式,能够防止在上电时产生浪涌,从而能够避免损坏受控开关元件U1。如果没有这个延时电路4,在MCU 3上电时,它会自动将第一三极管Q1导通,那么关供电模块1的电力将直接到达受控开关元件U1并在U1上产生浪涌,降低U1的寿命;且U1受到浪涌后也将导通,导致输入端L1的电压也会到来,将开供电模块2充电,这一方面会导致更大的浪涌流过U1,另一方面也会使得有电流流过负载,甚至使得U2误触发,导致负载短暂地误工作,这对于用户来说可能造成影响。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延时电路4的示例实现。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延时电路4包括RC电路和三极管网络。RC电路具有一定时间常数,该时间常数大于MCU 3在上电时的启动时间。三极管网络连接到RC电路,用于在RC电路充电达到一定程度后将关供电模块1与受控开关元件U1导通。延时电路4的输入IN连接至关供电模块1。延时电路4的输出OUT连接至受控开关元件U1。例如,RC电路包括串联连接在输入IN与地之间的电阻器R1和R2以及与电阻器R2并联的电容器C1。三极管网络包括NPN型三极管Q3和PNP型三极管Q2。三极管Q3的控制端通过电阻器R3连接至电阻器R1和R2之间的节点。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到地,而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器R4连接至三极管Q2的控制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到输入IN,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到输出OUT。

在图6所示的延时电路4中,在开关100初始上电时,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小于三极管Q3的开启电压,因而三极管Q3关断。由于三极管Q3关断,导致施加至三极管Q2的控制端的电压为高电平或者浮动,使得三极管Q2也处于关断状态,即不会有能量从关供电模块1流到受控开关元件U1而将其触发。在一段时间后,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达到三极管Q3的开启电压之后,三极管Q3导通,使得施加至三极管Q2的控制端的电压为低电平,从而使得三极管Q2导通,但是此时,MCU 3已经经过了启动时间,它正常地将第一三极管Q1断开,因此受控开关元件U1不会被触发。以此方式,可以在上电时采用延时电路4来延迟对开供电模块2进行充电,从而能够避免浪涌的产生和防止误开通负载。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开关100的另一示例实现。如图7所示,开关100包括关供电模块1、开供电模块2、电压调节器5、负载检测电路6以及保护和滤波电路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压调节器5连接到关供电模块1和开供电模块2并且被配置为调整工作电源的电压。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能够采用电压调节器5来对工作电源的电压进行调整。以此方式,能够得到期望的工作电源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负载检测电路6用于检测负载是否开路或负载是否未连接,并在负载开路或负载未连接时将该负载所在线路(包括该线路的开供电模块2)去使能。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能够检测负载是否开路或者未连接。以此方式,能够在检测到负载开路或未连接的情况下将无法正常工作的开供电模块2排除,并将开关100的电力来源切换至可用的供电,例如关供电模块1或者其他线路的开供电模块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保护和滤波电路7对市电进行保护和滤波操作,并将经处理的市电提供给关供电模块1和开供电模块2。以此方式,能够提高开关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负载检测电路6的示例实现。如图8所示,负载检测电路6连接到开供电模块2的输入端。负载检测电路6包括串联连接在开供电模块2的输入端与地之间的二极管D5、电阻器R12和电阻器R14。负载检测电路6还包括连接在二极管D5和电阻器R12之间的节点与地之间的平滑电容器C10。当有负载或负载未开路时,在开关100的开状态下,开供电模块2以前述切相的方式获得市电,因此由于D5的阳极处将得到切相电压(高电压-零电压交替),D5的阴极和C10将这一切相电压过滤为稳定的高电压;反之如果没有负载或者负载开路,开供电模块2与市电间的回路中断,D5的阳极处将始终得到低电压。因此,当开供电模块2的输入端具有高于一定阈值的电压时,负载检测电路6能够确定负载未开路或负载连接。当开供电模块2的输入端不具有高于一定阈值的电压时,负载检测电路6能够确定负载开路或负载未连接。负载检测电路6能够将检测到的电压信号通过端子LD发送给MCU 3。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负载与开关不甚兼容,特别是与开供电模块2不甚兼容,会发生切相不平衡的情况。即在某个周期,切相市电的第一角度能够将开供电模块2充至预定能量,而在其他周期,必须切相市电的不同角度才将开供电模块2充至预定能量。这会负载在每个周期被半导体开关元件在不同位置处导通,可能会造成负载供电在各个周期上不均,并带来闪烁。为了解决负载在每个周期上被半导体开关在不同位置处导通这一技术问题,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开关中的检测电路、分析电路和功耗调节电路的示例实现。如图9所示,开关100还包括检测电路、分析电路和功耗调节电路。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D16和电容器C。检测电路连接到开供电模块2并且被配置为检测在市电输入的每个周期中开供电模块2何时获得阈值能量。分析电路包括比较器8,比较器8的一个输入端接收来自二极管D16的信号,并且另一个输入端接收参考电压。分析电路被配置为分析开供电模块获得阈值能量的时间在市电输入的每个周期中是否相同。功耗调节电路包括脉宽调制控制电路9、功耗元件10和脉宽调制开关11。功耗调节电路被配置为当开供电模块2获得阈值能量的时间在市电输入的每个周期中不相同时,增加开供电模块2的功耗,使切相电源在输入端和输出端接收市电的每周期中的整个周期内达不到预定能量,进而半导体开关始终不会导通,每个周期中流过负载的能量都是流过开供电模块。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脉宽调制开关11与功耗元件10串联连接,并且功耗元件10和脉宽调制开关11与开供电模块2并联连接。脉宽调制控制电路9连接到脉宽调制开关11,并且被配置为利用高频脉宽调制信号驱动脉宽调制开关11,以获得相应的等效功耗值,在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高时,功耗元件10更频繁地被切换至回路中,它将开供电模块的电压Vcc拉得更低,以使切相电源在输入端和输出端接收市电的每周期中的整个周期内达不到预定能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能够动态地调节开供电模块2的功耗,使得切相电源在输入端和输出端接收市电的每周期中的整个周期内达不到预定能量。

虽然在本申请中权利要求书已针对特征的特定组合而制定,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的范围还包括本文所公开的明确或隐含或对其任何概括的任何新颖特征或特征的任何新颖的组合,不论它是否涉及目前所要求保护的任何权利要求中的相同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