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弹性触片的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038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弹性触片的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触控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弹性触片的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设备等电子产品,包括触控屏幕和多个用于辅助功能的按键,按键包括用于控制音量增大的上音量键、用于控制音量增少的下音量键和用于锁屏的锁屏键;然而这些按键只能实现单个信号的触发,通过程序对单个功能进行控制、切换,无法做到通过一个按键对多个功能进行切换;按键的电子开关热稳定性不强,容易受到外部因数(如温度、电极本身平整度)的影响,造成按键功能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弹性触片的触控装置,本发明通过按压弹性触片,使得弹性触片受力发生形变,传感器元件感应弹性触片的形变并将该信息转换成信号发送至fpc模组,可以实现连续且线性的信号输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弹性触片的触控装置,包括弹性触片、传感器元件和fpc模组,所述弹性触片包括按压片、传感器固定片和fpc连接片,所述fpc连接片设置于按压片的下方,所述传感器固定片设置于按压片和fpc连接片之间,所述传感器固定片的两端分别与按压片和fpc连接片连接;所述传感器元件与传感器固定片固定连接,所述fpc模组与fpc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元件与fpc模组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fpc模组包括保护层、导电层和绝缘层,所述导电层设置于保护层和绝缘层之间,所述绝缘层与fpc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层与传感器元件之间设置有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导电层、传感器元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触片的左端设置传感器元件和fpc模组;所述弹性触片的右端设置传感器元件和fpc模组。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触片的侧面呈燕尾槽状。

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固定片与按压片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镂空槽。

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固定片与fpc连接片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镂空槽。

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固定片与按压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一端与按压片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另一端与传感器固定片的一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弯曲部开设有第三镂空槽。

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固定片与fpc连接片设置有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一端与传感器固定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另一端与fpc连接片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弯曲部开设有第四镂空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基于弹性触片的触控装置,包括弹性触片、传感器元件和fpc模组,所述弹性触片包括按压片、传感器固定片和fpc连接片,所述fpc连接片设置于按压片的下方,所述传感器固定片设置于按压片和fpc连接片之间,所述传感器固定片的两端分别与按压片和fpc连接片连接;所述传感器元件与传感器固定片固定连接,所述fpc模组与fpc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元件与fpc模组电连接,首先按压按压片,按压片受压后传递至传感器固定片,使传感器固定片发生一定形变,传感器固定片上的传感器元件检测传感器固定片的变形量,对应产生相应的触发信号,信号发送至fpc模组,fpc模组根据发送的信号切换功能模式。当一直按压弹性触片时,传感器元件会不断将信号传送至fpc模组,可以实现线性连续输出的特点,而且机械开关不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热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弹性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弹性触片、传感器元件和fpc模组之间连接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弹性触片的侧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弹性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弹性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弹性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弹性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七弹性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八弹性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九弹性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弹性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弹性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13,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基于弹性触片的触控装置,包括弹性触片1、传感器元件2和fpc模组3,所述弹性触片1包括按压片11、传感器固定片12和fpc连接片13,所述fpc连接片13设置于按压片11的下方,所述传感器固定片12设置于按压片11和fpc连接片13之间,所述传感器固定片12的两端分别与按压片11和fpc连接片13连接;所述传感器元件2与传感器固定片12固定连接,所述fpc模组3与fpc连接片13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元件2与fpc模组3电连接。

本实施例按压按压片11,按压片11受压后传递至传感器固定片12,使传感器固定片12发生一定形变,传感器固定片12上的传感器元件2检测传感器固定片11的变形量,对应产生相应的触发信号,信号发送至fpc模组3,fpc模组3根据信号切换功能模式。当一直按压弹性触片1时,传感器元件2会不断将信号传送至fpc模组3,可以实现线性连续输出的特点,而且机械开关不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热稳定性强。

本发明所述传感器元件2为压电陶瓷传感器。

当弹性触片1一直受力时,传感器元件2会不断将受力大小信号传送至fpc模组3,fpc模组3根据传感器元件2发送的信号切换功能模式,具备连续输出的特点。

本发明可在弹性触片1左右两端设置传感器元件2和fpc模组3,实现双向传感,用于实现调节(逐渐递增、逐渐递减)功能。

如图3所示,所述fpc模组3包括保护层31、导电层32和绝缘层33,所述导电层32设置于保护层31和绝缘层33之间,所述绝缘层33与fpc连接片13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层32与传感器元件2之间设置有导电连接件4,所述导电连接件4的两端分别与导电层32、传感器元件2连接,通过将fpc模组3的绝缘层33与fpc连接片13粘合,使得fpc模组3整个固定在fpc连接片13上,传感器元件2接收弹性触片1产生形变并触发信号后,通过导电连接件4将信号传至fpc模组3的导电层32,使得fpc模组3接受信号;将fpc模组3、传感器元件2固定在弹性触片1上,能够有效提高触控装置的稳定性。本发明所述导电连接件4为导电材料实现电性导通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触片1的侧面呈燕尾槽状,使得弹性触片1的形变范围越大,增加弹性触片1的弹性势能,保证传感器元件2感应到弹性触片1的形变更为精准,减少传感器元件2与fpc模组3之间的信号传递时间,相对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触控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固定片12与按压片1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镂空槽5,缩小按压片11与传感器固定片12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其中部镂空,连接结构具备弹性,使得按压片11相对于传感器固定片12的形变范围增大,增加按压片11的弹性势能,保证传感器元件2感应到弹性触片1的形变更为精准,减少传感器元件2与fpc模组3之间的信号传递时间,相对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触控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固定片12与fpc连接片1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镂空槽6,缩小传感器固定片12与fpc连接片13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其中部镂空,连接结构具备弹性,使得传感器固定片12相对于fpc连接片13的形变范围增大,增加感器固定片12的弹性势能,保证传感器元件2感应到弹性触片1的形变更为精准,减少传感器元件2与fpc模组3之间的信号传递时间,相对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触控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五。

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固定片12与按压片1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镂空槽5;所述传感器固定片12与fpc连接片1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镂空槽6;缩小按压片11与传感器固定片12之间、传感器固定片12与fpc连接片13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其中部镂空,连接结构具备弹性,使得按压片11相对于传感器固定片12的形变范围、传感器固定片12相对于fpc连接片13的形变范围增大,保证传感器元件2感应到弹性触片1的形变更为精准,减少传感器元件2与fpc模组3之间的信号传递时间,相对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触控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固定片12与按压片11之间设置有第一弯曲部7,所述第一弯曲部7的一端与按压片11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7的另一端与传感器固定片12的一端连接,将传感器固定片12与按压片11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成弹性结构,使得按压片11相对于传感器固定片12的形变范围增大,增加按压片11的弹性势能,保证传感器元件2感应到弹性触片1的形变更为精准,减少传感器元件2与fpc模组3之间的信号传递时间,相对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触控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七。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曲部7开设有第三镂空槽71,第三镂空槽71用于减少传感器固定片12与按压片11之间的弹性连接结构,使得按压片11相对于传感器固定片12的形变范围增大,增加按压片11的弹性势能,保证传感器元件2感应到弹性触片1的形变更为精准,减少传感器元件2与fpc模组3之间的信号传递时间,相对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触控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八。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固定片12与fpc连接片13设置有第二弯曲部8,所述第二弯曲部8的一端与传感器固定片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8的另一端与fpc连接片13连接,将传感器固定片12与fpc连接片13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成弹性结构,使得传感器固定片12相对于fpc连接片13的形变范围增大,增加传感器固定片12的弹性势能,保证传感器元件2感应到弹性触片1的形变更为精准,减少传感器元件2与fpc模组3之间的信号传递时间,相对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触控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九。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曲部8开设有第四镂空槽81,第四镂空槽81用于减少传感器固定片12与fpc连接片13之间的弹性连接结构,使得传感器固定片12相对于fpc连接片13的形变范围增大,增加传感器固定片12的弹性势能,保证传感器元件2感应到弹性触片1的形变更为精准,减少传感器元件2与fpc模组3之间的信号传递时间,相对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触控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十。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固定片12与按压片11之间设置有第一弯曲部7,所述第一弯曲部7的一端与按压片11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7的另一端与传感器固定片12的一端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片12与fpc连接片13设置有第二弯曲部8,所述第二弯曲部8的一端与传感器固定片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8的另一端与fpc连接片13连接;将传感器固定片12与按压片11之间的连接结构和传感器固定片12与fpc连接片13之间的连接结构改为弹性结构,按压片11和传感器固定片12的形变范围增大,增加按压片11和传感器固定片12的弹性势能,保证传感器元件2感应到弹性触片1的形变更为精准,减少传感器元件2与fpc模组3之间的信号传递时间,相对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触控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十一。

如有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固定片12与按压片11之间设置有第一弯曲部7,所述第一弯曲部7的一端与按压片11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7的另一端与传感器固定片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7开设有第三镂空槽71;所述传感器固定片与fpc连接片设置有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一端与传感器固定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另一端与fpc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开设有第四镂空槽;减小减少传感器固定片12与按压片11之间的弹性连接结构和减少传感器固定片12与fpc连接片13之间的弹性连接结构,按压片11和传感器固定片12的形变范围增大,增加按压片11和传感器固定片12的弹性势能,保证传感器元件2感应到弹性触片1的形变更为精准,减少传感器元件2与fpc模组3之间的信号传递时间,相对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触控装置的稳定性。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